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臣-第18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乐坊在永昌的最南边,清明渠由北海而下,贯穿整个京都,因为有水渠的便利,安乐门成为进出京城的重要通道。
  苏老头四十三年前跟着父亲来到安乐坊,墙根上用树枝撑起个小窝棚便是家。四十三年过去了,窝棚变成了一栋两进的小吃铺,当年的小后生已经变成了苏老头,有了儿孙。
  小吃铺卖包子馒头烧饼之类的早点,讲究薄利多销,数十年创下的好口碑,不少大官当初进京赶考都吃过苏老头做的馒头,小店的招牌就是刑部尚书吴大人的亲笔,“七里香”三个字经风沥雨依旧清晰。
  有了这招牌,不少人慕名前来吃个烧饼,只为看看“七里香”三个字,特别是逢到京都会试,小店十多张桌子那是坐得满满当当,谁不知道吴尚书当年就是吃了苏老头的包子烧饼才高中的榜眼。其实只有老京都才知道,“七里香”是指苏老头做的卤驴肉,七里飘香,让人吃过之后回味弥长。
  如今,苏老头已经六十有五,背弯了,腿脚也不灵便了,天气一凉,就咳得喘不上气来。店铺已经交由大儿子打理,苏老头趁着阳光正艳,搬把躺椅坐在城门根处晒太阳,劳苦了一辈子,也该享几天清福了。
  马蹄声如雷,惊醒苏老头的瞌睡。二十多匹快马在小吃铺前停住,苏老头认出前面的熟人,龙卫府的张典史。张典史跳下马,冲着苏老头道:“老苏头,给切十斤卤驴肉,拿一百个火烧,钱在这里。”
  苏老头笑着答应,蹒跚地上前接钱,张典史见没人注意,压低声音吐出两个字“并州”。很快,骑队消失在城门外,苏老头叮嘱了儿子两句,自己背着手,慢慢向昌明坊走去,那里卖鸡禽的赵老头是他的棋友,两人有空总要对上几盘。
  下午时分,一群鸽子从昌明坊的民宅腾空而起,悠扬地鸽哨在蓝天下划出自由自在的弧线。谁也没有注意到,有一只鸽子随着众鸽飞行了一阵,转而向北,一去不回。
  第二天申时,青山水寨的鸽舍落下一只信鸽,守舍的喽啰从信脚下取下竹管,匆匆送往聚义堂。王天刚取出竹管中的密信,八个字:“彪出永昌,剑指青山”。
  “看来朝庭是欲置我等于死地,一场血战是免不了了。”王天刚把信交给李清。
  李清笑道:“我教太久没有发声,是时候让天下人看看元天教的威风了,那些狗官兵刚来,我定叫他们喂了鱼鳖。天刚,随我一同前往后寨,要对付龙卫这些爪牙,还需老叔他们这批供奉们出手。”
  江安义已经在混水寨呆了十多天了,整天和“粗人”们呆在一起,让江安义感觉像回到了少年时的故乡,亲切而温暖。身边这些水匪其实就像故乡的那些邻居,对自己既有善良淳朴的关心,又有欺软怕硬的狡黠,还有那厨娘马婶的二丫头,总用那水汪汪的眼睛瞄自己,看得多了,心中总有些萌动。
  浪涛声徐徐地传来,身边的洪春早已鼾然入梦。水寨中认识的人越多,江安义的心就越不安,这些名为水匪的普通人,其实就是朴实的乡人。官兵进剿之时,他们恐怕都要在刀枪下化为亡魂,眼前闪过二丫头那清亮的眼神和甜甜的笑容,江安义怎么也难以入梦。
  ………………………………


第二百五十三章 风雨如磐
  带人下山打探消息的赵良汉回来了,带着一脸凝重,这种凝重同样显现在同行的十几个人脸上。很快,整个混水寨都笼罩在惊恐之中,窃窃低语中透着凄惶,水寨的孩童也失去了往日的欢笑声。
  吃饭的时候没了有了往日的欢闹,众人默默地进食,偶有几个要好的坐在一起低语。江安义从众人交头结耳地谈话得知:官府已经知道赈灾钱粮是被水寨所劫的消息,武阳渡边已经有了数十条改造过的战船,好几千官兵正在操练,看样子很快就要攻打山寨了。
  江安义说不清心中滋味,这些来相处,与身边的这些汉子生出几分情感来,实在不忍心坐看他们命丧九泉。回到屋中,洪春有些惊恐地凑过来低语道:“江大人,你说官兵剿匪的时候会不会不分青红皂白,连自己人也一并杀了。”
  “放心,到时我会护着你。”洪春见过江安义的身手,当真不再寻思。江安义想了想问道:“这几日你留意一下,水寨里的动静,多听少说话,不要泄了身份。”
  洪春点头答应。江安义想着届时能不能救下部分人,只说是自己策反的匪众,至于水寨中的妇孺,自己当尽最大能力保全。
  聚义厅中,赵氏兄弟也在商议如何将寨中的妇孺转移,俗话说狡兔三窟,做水匪怎么会不准备后路。
  “看官军的声势,水寨怕是难以保全,趁着官兵还没有封锁水路,我的意思趁早将山里的妇人孩子送走。”赵良才阴沉着脸,两只拳头紧紧攥着。青州多山,这几年水寨在山中陆续建了几处村子,每处都派有人在打理。
  赵良汉道:“那几处村子能容纳三四百人,粮食也够吃一年的,我看要在半夜动身,走水路安全些。妇人孩子走了,打起仗来大家也安心点,就算死了,也留下了根。老三,晚上你就带人走,除了随身的东西什么也不要带,越早走越好,你也不要回来了。”
  “二哥,我要跟你们在一起。”知道两个哥哥替自己安排后路,赵良铁断然拒绝道。
  赵良才溺爱拍拍弟弟的肩膀,笑道:“你还年轻,侄儿侄女要你照看。我和你二哥要是走了,官府定然要通辑,大伙都没有安宁的日子,听话,带着寨中的后辈好好过日子,仇,也不要报了。”
  赵良铁的眼泪落下来,吼道:“我不去,我要跟你们死在一块。”
  赵良汉冷冷地道:“老三,别让我和大哥死不瞑目,别让全家老小都跟着一起掉脑袋。”
  半夜时分,江安义听到外面有动静,刚想走身看看,外面有人喝道:“大伙都呆在屋中安心睡觉,谁也不准出来张望。”大半个时辰后,嘈杂的声音淡去,江水拍岸的“沙沙”声再次响起。
  第二天操练,江安义发现带队的变成了赵良汉,而队伍中少了不少人,江安义明白,水寨在安排退路了。
  青山水寨的聚义堂后是后宅,住着水寨头目的家小,李清和王天刚的家人也住在这里。穿过后宅,是片菜地,菜地尽头是道深沟,深沟之下乱石嶙峋,掉下去肯定被刺得骨断筋折。
  深沟上有铁索,铁索上面两根分左右,是扶手,下面有七八根,粗如手腕,却没有铺设木板,山风凛冽,吹得铁索摇晃不定。李清和王天刚踏上铁索,身形飞快,眨眼间就消失在铁索的另一端。
  待脚踏实地,王天刚长出一口气,即便他身手不错,每次过铁索总是提心吊胆。向前几步拐过山腰,眼前绿茵如毯,花香扑鼻,巨树参天,藤蔓纠缠,声声鸟鸣幽婉动听,远处有白练直下,汇入深潭,流经竹林,山花灿漫,生机无限,居然有如仙境一般。
  仙境中有数十名老者,或倚松手谈,或临潭而钓,还有数人手持宝剑往来相拼。看到李清,一个身着八卦道装的老者从打坐的牛石上长身而起,朗声问道:“清儿,你来此可是有为难之事?”
  李清和王天刚躬身礼道:“各位长辈,刚刚接到线报,龙卫已经大举西上,意在我水寨基业。”
  “龙卫”,手持宝剑争斗的一人猛然一串爆击,将对手逼退,飘身来到李清近前,问道:“有多少人?”
  “具体数目不知,应该不下于百人。”
  “好,数十年仇冤,终可一报。”长须老者手指一弹剑身,宝剑发出响亮的长鸣,老者仰天长号:“四十年来磨一剑,且向仇虏试锋芒。”
  松下手谈的两个老者丢了棋子,凤目疏眉的白衣老者笑道:“我元天教四分五裂后,还从未直面过官府,此次争斗无论输赢,都要打出我教的威风,让天下信众知道元天教重生。清儿,只要你能支撑到来春末,天下情势必然一变。郑平仁,你带着周少锋辛苦一趟,动身前往北漠说动乌施大汗举兵南下。”
  转而对着正拣棋入盒的红脸老者道:“丹元子,你不是和戎弥国的国君有旧吧,去说动他,引西域联军东进。”
  接着,白衣老者冲着坐在潭边钓鱼的戴笠者道:“余秋生,你即刻南下,找到田少秋,你曾救过田少秋一命,这次用救命之恩要求田少秋说服苗疆诸寨做乱。”
  “田少秋赌输之后便没了消息,我到哪里找他。”戴笠者抬起来,八字长眉,满面愁苦地道。
  “田少秋八月曾在京城赌坊出现,据探报已经回归南疆,你有他的信牌,应该能很快找到他。只要苗寨一乱,江南的官兵就无暇北顾,战船也就不敢北进,说不定届时安阳王还有自己的打算,到时天下怕乱成一锅粥了。”
  白衣老者在众人中声望极高,众人纷纷点头应是。长须老者急道:“刘先生,我做些什么?”
  “卫大昌,你的责任最大。”白衣老者知道此翁最好面子,年老犹坚,有如孩童,有意地捧了他一句。果然,卫大昌满面得意,抚须快慰地睥睨众人。
  白衣老者忍住笑,道:“卫大昌,你的武艺高强,清儿他们就要靠你来护卫。”
  扫了一眼剩下的老者,白衣老者沉声道:“诸位,四十余年蛰伏,我元天教是否能够重兴,就看这次是否能抵挡住官军的进攻了。诸公是元天教的元老,值此紧要关头为我教出力献策是本份,如果此次输了,我元天教又要元气大伤,恐怕我等再看不到中兴的那一天了。”
  白衣老者语气沉重,那些老者纷纷收敛起轻松的神态,点头应诺。
  “既然撕去了伪装,不妨给官府一记重击。”白衣老者沉吟道:“清儿,你知道并州龙卫府的所在吗?”
  得到肯定的回应后,白衣老者冲着卫大昌笑道:“你不是要开杀戒吗,今夜便带人潜入武阳府,将武阳的龙卫府杀个鸡犬不留。”
  白衣老者神态飘逸,看似神仙中人,血腥杀戮在他嘴中轻轻吐出,如同喝茶劝酒般轻松。
  武阳府龙卫府秉承龙卫府一贯的风格,建在偏僻的西门处。天近二更,龙卫府中依然灯火通明。州统张善通身着云彪服,两眼通红,正在听下属禀报盯梢元天教徒的情况。
  已经十四个时辰没合一下眼了,张善通依旧精神亢奋,从京城传来的消息,宁王对他查明天元教大举活动的情况大加赞赏,张善通知道自己迁升的机会来了。
  “……天和县的元天教徒突然消失,昭德县的兄弟被人打伤,元天教徒趁机脱逃……”
  “够了”,张善通喝道,一连串的坏消息如同冷水淋头,让他火旺旺的升官念头浇了个湿透,照这样下去,别说升官,恐怕极有可能被治个无能罪名。张善通端起身边的茶壶,也不倒杯,直接嘴对嘴灌了一气。泡得极酽的茶带着浓浓的苦涩,让张善通头脑清醒了许多。
  元天教应该是知道龙卫对他们的监视了,自己贪心想钓大鱼的打算落了空。好在这些人都落了形,明天自己向刺史衙门求助,不,直接向大都督求助,让官兵封锁要道,按图索骥,跑不了几个。只要抓住这些人,严刑拷打,不信就问不出大鱼来。
  突然,府门外响起惨叫声,“什么人”、“有刺客”,惊叫声由远而近。
  张善通一愣,什么人如此大胆敢到龙卫府行凶。龙卫府原本有一百多人,因为追查元天教徒,张善通将大部分都派遣了出去,留在龙卫府中的不过三十余人。
  杀声已经离大堂不远,张善通抽出腰刀,喝道:“李通元,你从后门去搬救兵,其他人,准备好连弩箭,我倒要看看什么人如此大胆。”
  连弩箭,是工部新近研发的新器械,能连发三支弩箭,每个州的龙卫府配备了三十张,这是张善通的底牌。连弩摆放在公堂后的箱中,张善通打开箱子,屋内还有十三人,连同他自己,十四张连弩指向大堂门口。
  ………………………………


第二百五十四章 泪热血冷
  风高、夜黑、惨叫声。卫大昌觉得浑身的血液都在沸腾、呼啸。
  四十多年前元天教兵败,他随着父辈逃出怀庆府,一路潜逃厮杀,原本几百人的队伍不到三年便只剩下了十余人。卫大昌亲眼见父亲、叔父、弟弟还有许多元天教的信徒死在朝庭鹰犬的刀下,他只得向更远、更深处奔逃。
  居无定所、颠沛流离了十多年,终于孟州的一处小村庄住下来,一住就是二十多年。娶妻生子,过上平静的生活,可是睡梦里父亲等人总是满面血污地出现,多少次自己挥剑冲向那些火云彪服的龙卫,和父兄一样战死的沙场,醒来时,泪是热的,血是冷的。
  原以为大仇再无法得报,直到三年前,突然有人找到自己,带着元天教的信牌,还有刘大哥的信。一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