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臣-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大肠,少在那里显摆了,谁不知你家中豪富,还囊中羞涩,光把你那个装钱的珍珠囊卖掉就够老子吃半年的了。”
  “各位,听说了吗,安阳王五十大寿,宴请天下英才,书院就有二十个名额,如果能济身其中,被王爷赏识,这可是飞黄腾达的良机吗?”
  听到这句话,李世成把筷子放下,侧耳倾听隔壁的谈话。
  “真的假的?”
  “往年不是十个名额吗?”
  “我也听说了,安阳府最近忙做一团,宴会的请柬千金难求呢。”
  报料的那位连声“唉唉”,把众人的注意力重新拢到自己身上,带着几分得意开口道:“家父不是在司户参军手下任佐官吗,蒙世子殿下赏识,给了张请柬,家父届时要替王府延客,这张请柬就给了我。听说宁王府的歌舞教习欣菲小姐专程从京城赶来为王爷祝寿,届时会当堂献艺,我可以一饱眼福了。”
  众人一阵羡慕声,有人开口道:“书院的名额不知会轮到谁?”
  “轮到谁也轮不到你我,按惯例那些世家子要占一半,剩下的多是给了正性堂,修道堂的学长。”
  “我听家父说,这多出来的名额是世子亲自交待的,殿下还说新年新气象,让书院不要派老脸孔,让些新人来,世家子弟也得按学问占名额。”报料者再报猛料,引得众人一阵哗然,议论纷纷。
  李世成眼光一亮,悄声道:“如果真按这个规矩,安义你参加宴会的机会很大,说不定我也有机会。”
  江安义对这种出风头的事兴趣不大,默不作声地自饮了一口酒。李世成悄悄把椅子往隔壁的墙边挪了挪,支起耳朵听墙角。隔壁乱糟糟地一通猜测人选,江安义的名字就被提及。
  “蜈蚣,这江安义是不是你上次介绍生意给我们的那个江安义?”一句话引起江安义的注意,放下杯子,江安义也开始认真细听。
  “轻声,这种阴私事怎么能在大庭广众下说吗?喝酒喝酒。”那人很警觉,岔开话题。
  “怕什么?又不是你使坏,蜈蚣,实话跟你说,我的钱真不宽裕,想着攒点钱补贴一下,那生意还给钱吗?”那人压低了嗓音,想来认为旁人听不到他们的私语,哪料江安义耳聪倍于常人,听得真真切切。
  “早没有了,年前我找秦海明兑现,那小子推三推四,只肯给一半。不要再提了,只当没有这回事,这事缺德,这生意还是不要做的好。”
  秦海明,江安义在脑中过了一下,确定这个人自己不认识,名字也是第一次听到,他为什么要害自己?苍澜岭的事是不是这个人安排的?
  苍澜岭,长春观,两座新坟被刨开,齐云山和冲云等人的尸体被停放在旁边。
  “齐云山被大力击碎心脉,击裂头颅而死。旁边这个老道士,是龙卫追查的匪首刘松涛,中毒而死,在齐云山身上找到毒针。这两个年轻道士不识,猜测是刘松涛的徒弟。”一个劲装女子向欣菲汇报道。
  欣菲蹲下身,亲自检看了一番尸体,站起身示意随从将尸体重新掩埋好,举步向长春观内走去。
  “可曾发现掩埋尸体的人?长春观内有什么异常?齐云山的住处可曾找到?”一连三问问向身旁的劲装女子。
  “长春观地处偏僻,少有人来,因而没有发现其他的人踪迹。长春观内没有异常,喔,对了,财神殿中的菩萨不见了,在井中找到泥土,但无异常。已经查名齐云山隐居在德州金元县的一处山村内,龙卫已经带人前去清剿。”
  欣菲满意地点点头,笑道:“思风,你辛苦了,四个丫头就属你省心,不像思雨她们,成天就知道玩。”
  身后的三个丫头齐齐不干了,娇嗔道:“小姐就是偏心,好差事专派给思风姐还说我们懒。”
  欣菲带着四个丫头在长春观里转了转,来到财神殿,一眼就看到门板上的孔洞,问道:“这是什么留下来的孔?”
  思风脸一红,没有作声。欣菲四处打量了一下,飘身而起,手在房梁上一拂,落地时掌中多了两根钢钉。放在鼻端嗅了嗅,欣菲一皱眉,道:“有毒。”
  想起来柴房有个破烂的铁箱,思风急忙跑去提来,欣菲比划了一下,道:“钢钉是从这箱子里发出的。”
  想了想,欣菲下令道:“这个道观派人守着,查查这段时间有什么人前来烧香,以后也要注意,特别是注意前来扫坟的人。还有,派人打听一下是否有大量的黄金珠宝抛售。齐云山的住处要仔细搜索,抓住的元天教徒要即刻押往安阳府,我要亲自审问。”
  二月二十六日,春光明媚,鸟语花香,泽昌书院新的学年正式开始。
  冯山长讲话之后,纪言清纪先生宣读晋级名单,因为今年是乡试之年,正性堂的学员要全部离开书院,而修道堂也有大量的学员会去乡试一搏,所以相应晋升的名额比往年多些。
  江安义听到自己的名字在晋升修道堂的人当中,一同晋升的还有十五人,其中有一个同为德州学子,张伯进。江安义第一次见到张伯进,中等的个子,微昂着头,面色苍白。见江安义打量自己,张伯进冷冷地回了一眼,江安义脸上的笑容顿时凝结,这眼神充满着敌意。
  江安义一愣,他也知张伯进将来会成为科举的对手,但似乎没有搞得像生死大仇一般。托李世成打听过秦海明的情况,秦海明就像是张伯进的跟班,秦海明对付自己莫非是张伯进的指使?
  “安义,在想什么呢,叫了你好几声都没听见。”刘玉善走过来,笑道:“多谢安义送的折扇,我早有意买上一把,但价格实在不便宜,想了几次都没出手,还是安义让我得偿所愿。”
  “两把折扇,不值相谢,学长找我有事吧。”
  “不错,你还记得我曾跟你说过,书香社是三年前所创立的吗?”
  江安义有印象,当时刘学长说的是二年前,过了年正是三年了,点点头,问道:“江学长可是想和我说上次的事,我想过了,顺其自然。如果书社中的众人都肯推我做社长,那我就不推辞了,如果有人反对,我也不想强求。”
  刘玉善道:“正如安义所想,想要顺利接任社长,还需一番功夫,这次王府寿宴便是良机。安阳王每年三月初六都会在王府宴请宾客,邀请仁州文人名士、州府书院的才子、南北各地的佳丽,或以诗文、或以书画,或以歌舞为王爷贺寿,名曰‘群英祝寿’。以安义的才学,参加寿宴不难。”
  追忆当年盛景,刘玉善不胜唏嘘,道:“王府奢华,如今思来犹为震憾。当年我以‘德如膏雨都润泽,寿比松柏是长春’一联获得王爷嘉许,赠金十两以为学资。说来惭愧,正是靠着这十两黄金我才能在书院安心读书至今,也正是因为这次祝寿夺魁的虚名,才让我济身‘泽昌四秀’之列,才能组建书香社。”
  见江安义不明所以,刘玉善索性点明其意,道:“安义,我说这些是要你养望。”
  养望,江安义瞪大眼睛看向刘玉善,这位刘学长总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先是让自己为寒门学子发声,现在又要自己养望,江安义真想说一声,我还小,做不来这些大事。
  刘玉善郑重地道:“安义不要以为养望是小事,拿我来说,今年参加乡试,主考官知道我身为泽昌四秀,就不敢轻易黜落,要不然风议就会说他压制贤才,有眼无珠之类的话,这是我个人的声望也是泽昌书院的声望所致。”
  “辰州刺史方大人位高权重,为能晋为泽昌四老,广聚文人逸士雅会,为何?不过是养望而已。历朝历代都有科举不第者,隐居山林以求贤达之名,最终得天子传诏入朝为官,你见过几人真正辞官不做,究其根本还是养望。”
  “欲图大事,先养其望。安义,你如想接替为成为四秀之一,成为书香社的社长,响亮地为寒门学子发声,这一次参加王府寿宴就一定要夺彩。能得王爷看重,名声自然传扬,通过寿宴之上达官贵人、文人逸士之口,你的声名必将远扬,无数人摩拳擦掌等待这次良机,这才有宴会请柬千金难求。机不可失,失不再来,安义,你要努力。”
  ………………………………


第三十七章 王府贺寿
  安阳王府,朱红的大门新用红漆刷过,透亮得能映清人脸,碗大的门钉、金漆兽面金光闪闪,耀人双眼。大红灯笼高高挂,门前肃立的护卫个个锦衣红巾,肃穆中带着喜庆,连阶下的两只石狮也披红挂彩,瞪着巨眼威风凛凛地打量往来的人群。
  王爷大寿,阖城欢庆。除了少数留守的官员外,安阳府上下的官员全部出动前来王府帮忙。王府正门大开,王府门外的长街香车骏马排成长队,迎客的司仪笑得脸颊都发麻。
  书院的几辆牛车分外显目,冯山长带著书院的二十名学子下车,在众人注视下神色自若。王府门前有管事迎上来笑着招呼道:〃冯山长,世子吩咐您来了直接往里请。〃说着引着众人直接进入王府,引得众人侧目议论。
  踏进王府,殿宇与高台相连,楼阁和回廊交错,处处悬灯结彩,袅袅丝竹飘绕,直似人间仙境。江安义第一次进王府,心中不免有些忐忑,不敢四处张望,只是低头看路。
  穿过长长的玉石甬道,连过两道宫门,来到一座雄伟的大殿前,这就是传说中的银安殿了。大殿深约十丈,宽达二十多丈,三十六根红漆大柱支撑着整个大殿。大殿正中的高台上摆放云纹宝座,两旁的台基上香炉、铜鹤烟雾缭绕,整个大殿中散发出淡香。大殿廊下,鸣钟击磬,乐声悠扬。
  大殿两旁已经摆开长长的桌案,左右各十二列十行,管事引着冯山长来到左路第五行第二列的位置,笑道:〃冯山长,这是您的座位,身后的十桌,是书院学子们的座位。”
  这个位置不前不后,正与府学的位置相对。府学的学生一身青衫,与书院的蓝衫遥遥相对。冯山长是单桌,剩下的就是二人共桌了,别人拼命往前挤,江安义找了根大柱旁坐下,林义真与他同坐。
  寿宴定在酉时三刻,此时方才申时,殿中已经有不少人在,有的人安然落坐,享用桌上的果瓜茶点,有的人四处走动,寻朋唤友,还有的口中念念有词,显然是在准备寿宴上的贺词。
  林义真见江安义心不在焉,轻笑道:“安义倒是沉得住气,想来胸有成竹,以安义的诗才,今日魁首非你莫属。”
  “林兄休要打趣,安义才疏学浅,来王府只为长长见识,无意在大庭广众之下献丑。”
  林义真深知江安义为人谦逊,这番话多半出自真心,心中暗自一喜,如果江安义不愿出场,自己精心准备的那首寿辞说不定能讨喜。
  殿中的人越来越多,冯山长不时起身与人寒喧。突然钟磬声大作,众人起身,只见一位头戴紫金冠,身穿九蟒袍的老者昂然而入,身后跟着一大群人,安阳王到了。安阳王石庆丰安然落座,举手示意众人皆坐,江安义看安阳王满面红光,胡须墨黑,双目炯炯,不怒自威,坐在宝座上稳重如山。
  吉时已到,鞭炮声喧腾至极,安阳王身后侍立的几个金袍玉带的公子带头跪倒在地,众人起身,齐向安阳王躬身贺道:“恭敬王爷千秋之喜。”声音传至殿外,殿外众声相和,一时间声振天地。侍女们穿花般送上酒菜,寿宴正式开始。
  丝竹声起,一群舞女如花蝴蝶般飘入,齐声唱:“庆生辰。庆生辰是百千春。开雅宴,画堂高会有诸亲。钿函封大国,玉色受丝纶,感皇恩。望九重、天上拜尧云。今朝祝寿,祝寿数,比松椿。斟美酒,至心如对月中人。一声檀板动,一炷蕙香焚。祷仙真。愿年年今日、喜长新。”
  一曲歌罢,安阳王哈哈大笑,冲着右阶一个年过六旬的富态老者道:“此曲圆润平静,富贵气十足,必是陈翁所做,多谢陈翁佳曲,请。”陈翁从容起身,充满自得与安阳王对饮而尽,赢得一片喝采声。
  林义真见江安义不知道此翁是谁,小声地提点道:“这就是陈弘正陈翁。”
  江安义恍然大悟,久闻其名不识其人,陈弘下是词曲大家,江南名士,与江北的李进贤李翁号称“富贵双翁,词坛双绝”。
  殿门处,一个红衫华服女子拖曳着裙幅,在四名丫鬟的簇拥下款款行来,喧闹声由门前开始安静,待女子来到阶前盈盈拜倒,整个大殿内已经鸦雀无声。
  “恭祝王爷千秋之喜,愿王爷寿此南山不老松,寿域光涵万里天。欣菲特意准备了一支舞曲,为王爷寿。”娇滴滴的声音在大殿内回响,软媚入骨,大殿内响起一声响亮的吞咽声。
  “好好好,久闻欣菲姑娘的歌舞乃当世一绝,今日孤王有福得以一见,有劳姑娘。”
  欣菲的四个丫鬟手中抱着琴、瑟、笛、箫四样乐器,分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