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臣-第4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家常菜,没有刻意安排,余知节坐在上首,江安义和余庆乐左右相陪。余知节先举杯谢过江安义替他调理并传授功法,余庆乐好奇地问道:“安义,学了这功夫是不是能成为武林高手,拳碎石腿踢桩,我能不能学?”每个人都有个武侠梦,余庆乐也不除外。
  江安义笑道:“只是静坐养气的办法,只要你坐得住自然可以学,强身健体可以,打架是不成的。”
  余知节瞪了余庆乐一眼,斥道:“你都三十好几的人了,成天还不务正业,你媳妇又向你娘诉苦,说你偷着逛青楼,勇儿都快进学了,你还不知道收心。”勇儿,余庆乐之子余乐勇,张玉珠所出,今年七岁。
  见余庆乐尴尬,江安义岔开话题问道:“余师,此次进京朝觐,天子可是有意留我在京中?”
  “不错”,余知节道:“留京是定了的,只是天子还未决定将你安置在何处?”
  得知回不了化州,江安义有些失落,闷闷将杯中余酒饮尽,道:“真有些舍不得。”
  余知节外任多年,理解江安义这种心情,劝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只要能造福一方,在哪里都是一样。”
  余师说的是,安义敬你一杯。”
  吃了口菜,余知节道:“前次紫辰殿议过你的安置,孔相说让你做中书侍郎,让老夫拦了下来,此官看似风光无限,其实凶险莫测,你的性子过于刚直,这个位置不坐为好。”
  “我已经听方卿正说过此事,他还让我多多体谅余师说此话的用心,我对余师的用意十分明了,感激还来不及,怎么可能有什么不好的想法。只是余师让我去宿州、韶州安义却不能听从。不是嫌这两州地远偏僻,而是顾及家人,我想着在德州附近的魏州、仁州、丽州任职,这样可以把老母接到任上奉养。”
  余知节默默点头,道:“此事是老夫想得太简单了,没有询问你的意思。好在天子已经下决心留你在京城,外任之事不再提他。李京尹向天子建言让你去京兆尹做个少尹,我看天子颇为意动,京中情况复杂,这个少尹怕是比中书侍郎还要难当。”
  江安义直皱眉,叹道:“今朝有酒有朝醉,懒得去想他。无论怎么安排,秉持本心,尽忠效力便是。”
  “壮哉此言!”余知节抚须笑道:“安义之心可昭日月,老夫敬你一杯。”
  替余师满上酒,江安义问道:“余师,我听闻今年全国的税赋已经超过三千五百万两,国库中的存银超过五千万两,朝庭富足,盛世开启,怎么还要如此操劳?”
  余知节叹了口气,道:“烈火烹油,看似繁华似锦,其实隐忧处处,不可大意。”
  江安义不解地道:“总好过几前年国库空虚吧。”
  “今年税赋三千五百二十万两,较三年前增长了一成半,国库中存银确实超过五千万两,朝庭比起以前确实富足了不少,但要称之为盛世,恐怕还不能够,要依老夫看,还仅是中兴之前兆,能否中兴还要看今年十年时间。”余知节?阶藕?耄氐馈?/p>;
  江安义坐正身子,静听余师说话,就连余庆乐也被气氛感染,停杯静听。
  “税赋增长很快,统计上来的田亩数却增长不多,虽说推行合税为一田税有所增长,但也不可能达到一成半的增速。”
  江安义反驳道:“余师,我化州的田税增长不大,但商税稳定在四百万两以上,主要是商税的收入。”
  余知节哼了一声,道:“老夫会不知道商税增长大?你化州是因为设立边市,将京中东、西市的商税挖走了一部分才有大增长,除去这部分,我看化州的税赋能有三百万两就不错了。”
  被余师说中,江安义耸耸肩,不好意思地笑了。
  “老夫担心的就是商税增长过猛。化州税赋的猛增让其他州学样,分外关注起商贸流通来,我看这一成半的增长有大半出在商税的增长上。”余知节满是忧虑地道:“三年前殿试天子出题‘国之四民,士农工商,孰为轻重,请论之?’,阐述四民并重的观点的试子多被取中。听说你在化州宣扬‘士为首、农为躯、工商为手足,四民合作方能前行’的论调,不少化州士子照搬你的论述,那年化州取中十九人,大放异彩。”
  江安义面露得色,化州能一科取中十九人,前所未有,而且还跟他所说的话有关,这让他在化州读书人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替代,走在那里都能得到夫子的尊崇。
  余知节瞥了他一眼,继续道:“这种说法老夫也赞成,可是不能一蹴而就,农为国本,应为最重。可是天下官员为了揣摩天子心意,纷纷大力发展商业,甚至鼓励弃民为商,光建武三年,江南一带减少良田八万顷,化成桑田和瓜果地,养殖蚕蛹抽丝织绸,贩卖西域。看上去商税大大增长,可是百姓所食之粮却要从江北购入,亏得这几年风调雨顺,屯田又大获成功,才没有酿成事端,老夫怕这样下去会伤及根本。”
  江安义头皮一麻,没想到自己大力推行商业的做法在江南一带造成隐忧,看来做什么事都是针对当地的情况,马虎不得。
  “更有甚者,为了考绩上称,竭泽而渔、寅吃卯粮,做完两年升任别处,把亏空留给下任,而下任就再往下吃,这样留下的亏空就越来越大,百姓有苦难言。”余知节恨恨地道。
  “怎么不严惩此辈,朝庭应该彻查。”江安义大声道。
  余知节叹道:“以丞相孔省为首的百官,顺从天子心意,多出歌功颂德之声,天子看到税赋增长则喜,就算知道有些弊处,也轻轻放过不会细究。”
  江安义默然,这里面就有他的“功劳”,真是没有想到,难怪说南桔北枳,好经也会被歪嘴和尚念坏。
  “天子有意再次北伐,国库中虽然有些积蓄恐怕也只够这场大仗所需,战后怎么办?将潜力用尽,并非社稷之福啊。”在弟子面前,余知节畅所欲言,说得江安义冷汗直流。
  余庆乐混不在意地道:“爹爹,你有些杞人忧天了,你到街上走走,哪个不说现在是建武大治,普通百姓的吃穿用度比起几年前阔了不少,日子过得越来越好,我那香水铺每天百瓶香水,百两银子一瓶,不用一个时辰就卖得精光,有不少胡商四更天就站在店前排队。安义我跟你说,居然有雇人排队的,一百文一个位置,街上有不少无赖汉靠替人排队谋生呢。”
  “你懂什么,百姓贪于玩乐,奢靡攀比成风,一旦有个灾变,全无积累定然家破人亡。”余知节摇着头叹道:“安义,你如果真做了京兆少尹,一定要想些办法扭转京中这种不良之风。”
  听君一席话,江安义心情变得沉重,点头应下。
  ………………………………


第五百九十四章 牵缠致紧
  出长乐门,门前有名宫女在等候,见到江安义上前施礼,称受了太子之命请他到东宫叙话。长乐门就在东宫的旁边,一般人不可能出现在长乐门前,江安义跟着宫女进嘉福门来到东宫。
  穿宫过院一直来到昭敛宫旁的丽华园,太子初入东宫时曾在此宴请东宫所属的官员,一晃眼十年过去了,物是人非,让人生叹。园中传来杯觥交错之声,不用问太子爷在宴客呢。
  门前迎候的太监看到江安义忙上前行礼,道:“太子爷吩咐过了,江大人来了请直接入内,请大人随咱家来。”
  丽华园中鲜花压枝,蜂蝶乱舞,花香宜人,真不愧丽华二字。前面的草地上搭着凉棚,太子石重伟居中而坐,两旁有十几张桌案,珍馐美馔满桌,大伙吃得正开心。江安义扫了一眼,除了何子英、纪天明少数几人认识外,多数是生脸孔,看来真如传言,天子将太子身边的属官清洗更换了一遍。
  看见江安义走来,太子站起身,太子既然站起来,两旁的人谁也不好坐着,都跟着站起身来。别人吃得正开心,自己一来便打断,这有点招人恨,江安义快步上前向太子施礼,又冲左右施个个罗圈揖,歉声道:“失礼,失礼。”
  “江师还未吃饭吧,来人在孤王的右侧设桌。”趁太监摆桌之际,石重伟向江安义介绍参宴的众人。
  “这位是孤王的岳丈,诚意侯熊执仁。”对面的中年人面容清秀,举止文雅,微笑着彬彬有礼冲江安义拱手示意。
  江安义连忙回礼道:“见过侯爷。”
  这位因女而得侯的国子监司业与邓山长是同僚,面如白玉、身材修长、一表人才,由父而知女,难怪女儿会被选中太子妃。太子妃已经身怀六甲,如果能产下皇孙,于国于家都是件大喜事。看熊侯爷所坐的位置,太子对这位老丈人还是挺尊重的。
  太子詹事府、左春坊、左、右谕德以及司经局、典膳局、内直局、典设局、宫门局、通事舍人、内坊等一大串官员见礼下来,江安义竭力记住每个人的名字,下次见面如果忘记了对方的名字,就可能无形中结下了仇怨,落下个目中无人的名声。
  等江安义入坐,石重伟率先举杯道:“江师在化州为国操劳,政绩斐然,孤王建议大伙一起敬江师一杯。”
  众人齐齐举杯,道:“敬江大人。”
  席面上的文章当然要做好,至于心中所想只有各人自己知道。
  何子英坐在江安义的下首,他与江安义一同入选崇文馆直学士,现在官居东宫左赞善大夫(正五品上)。天子调动东宫属官他因立身清正,不仅没有将他调走反而升了两阶,成为专职的东宫属官,教导太子。
  对于教导太子这个重责,何子英深感力不从心,江安义在太子心目中地位很重,听闻江安义此次回京将不再回返化州,何子英真心希望江安义能入东宫和自己一起辅佐太子,将来太子登基,作为太子之师自可成就一番事业。
  “安义此次
  朝觐,不知万岁可有安排?如今东宫属官尚缺,安义不如来东宫任职,殿下必然欢喜。”何子英笑道。
  石重伟点头,道:“江师如能来东宫,孤王不胜之喜。”
  其他人纷纷道好,其实多数人不希望江安义真的来东宫,江安义是正四品下的高官,来东宫定然压着多数人一头,再说他与太子关系密切,太子得了江安义相助恐怕想不起其他人来,这一桌好饭岂不都让江安义吃了去,剩下的残羹冷炙还有什么味道。
  江安义道:“万岁尚未决定,江某当听从万岁安排。”
  说实话,江安义宁愿去做那个人嫌狗厌的京兆少尹也不愿到东宫任职,别人认为是福地,在江安义的眼里东宫就是个士、树立声名,太子虽然好玩但不傻,对岳父的所做所为感激在心,算得上言听计从了。
  熊执仁从太子口中得知化州刺史江安义将调任京官后大喜,对太子道:“江大人能回京,殿下添一臂膀。这些年江安义居官在外,与太子有些生疏,等他回京后殿下要加意笼络。”
  每逢休沐太子入宫奏对,叙述一旬所学所得,熊执仁是每旬必到东宫等候消息。等太子回东宫后,熊执仁会仔细询问太子所说,天子所说,然后针对性地教导太子下旬该如何应对,起初太子所奏天子颇多责难,在熊执仁的教导下,天子对太子的奏禀越来越满意,江安义在水榭听得津津有味,却不知此公事先就给太子做足功课。
  就拿今日在水榭中所陈,太子说以礼治国,并非熊执仁不知道法治的重要性,而是他要让太子在天子面前留下礼义、仁孝的印象,就算太子回答的有欠缺,却相比大谈法不容情更易得到天子的嘉许。
  看着江安义与众人寒喧饮酒,熊执仁心中发紧,这位江大人似乎无意在东宫任职。这可有点出乎意料,从太子的口中得知这位江大人与他的关系密切,香水业送给王皇后和太子三成干股,前次购买雁山庄园又捐款一百万两,莫非太子索要过度,引得江安义不喜,还是楚安王势大,江安义不想搅混水。
  熊执仁举杯呷了一口,醇香的酒液让人陶醉,熊执仁心中暗哂,无论江安义是怎么想的,他身为崇文馆直学士的那天便与太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此时想脱身,焉有可能。待宴后要让太子留下江安义,听其言观其行,看看他究竟怎么想的?
  文华殿后奉承宫,是太子读书之所,石重伟请江安义和熊执仁到宫中喝茶闲聊。熊执仁笑道:“太子常称安义是他最佩服的老师,可惜为国操劳远居化州无法亲近。师者,尊长也,太子应让太子妃拜见江师。”
  太子连连称是,派宫人去请太子妃相见。熊执仁心中宽慰,太子虽然有些毛病,但就凭他对自己言听计从就值得自己为他卖命。石重伟心中想的却是成婚的时候江安义远在化州,不过礼数可是送到了,金银珍宝一大堆,光香水就送出四百瓶,这份大礼在婚庆上可大出风头。
  父皇五十岁寿辰的时候江师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