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臣-第51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唉,有钱真好,那四桌酒席应该要二百两银子吧。”
  “嗤”,录事陈明翰哂笑道:“我走的时候正好遇上掌柜,随嘴问了一声,你们猜要多少银子?”
  听陈录事的语气二百两肯定是不止了,不少人好奇地问道:“多少?”
  “六百七十八两。”
  一阵倒吸凉气声。半晌,有人幽幽地叹道:“一桌酒菜钱就抵得上咱们两年多的收入,贫富不均、实属不平啊。”
  “自己没本事还牢骚满腹,听闻江大人年幼时衣食不饱,你自问跟江大人相比好出多少。江大人能有今天是他将书中的黄金屋变为现实,你有能耐也去化虚为实,我老蒋保证不眼红,富贵易友,不认识我了。”有人闻声怂道。
  眼看要争执起来,录事任志毅打圆场道:“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争什么。昨天五大名酒不知你们喝了多少,我可是尝了个遍,今天起来还宿醉头痛。啧啧,下次跟人喝酒可有的说道了。”
  众人大笑。陈明翰取笑道:“任酒仙,这下子可名副其实了。”
  章智玮走了进来,斥道:“怎么还聚在这里说三道四,事情不用做了,都散了吧,让江大人看到不好。”
  众人散去办差,官廨之间互相走去,不到一个时辰,整个东宫都在交头接耳地议论昨夜詹事府那场夜宴,羡慕、嫉妒、鄙夷、眼红,闹轰轰嘈声阵阵。
  左右春坊合在一处办公,右庶子程明道总理春坊事务,官廨设在詹事府左侧的小跨院。官廨外长廊上官吏窃窃私语传到程明道,程明道搁下笔,对着身旁的书令史吩咐道:“去把宋司仪叫来。”
  司议郎宋清是程明道的心腹,听到传叫急急地进来,恭声施礼道:“程大人唤我何事?”
  程明道打理了一下胡须,缓缓地开口问道:“外面何事喧哗?”
  “禀大人,昨天詹事府少詹事江大人前来履新,晚间请了同僚在寻珍楼吃饭,据说四桌酒菜花了近七百两银子,詹事府的人正在夸口呢。”宋清禀道。
  程明道嗤之以鼻,讥道:“一顿饭就收买下人心了,詹事府的人也太好打发了。”宋清方才听人学说夜宴的丰盛,很是羡慕詹事府来了个阔当家,自己在春坊也有六个多年头了,除了大伙请程大人吃饭,程大人可从未请过一次客。
  昨天江安义来东宫履新,程明道并没有在东宫,他跟着太子去朝堂理政了。太子摄政后,每日会带着东宫的官员一同前去理政,昨天轮到左右春坊轮值,今天则是左右谕德,由何子英带着属员陪同太子。
  纪天明调任秘书监,程明道盘点了一下东宫官员,信心满满地准备接任詹事府少詹事,有些识机的官员提着东西上他家中拜见,准备着新少詹事到任后能重用自己。三天前突然得到信,江安义从天而降,少詹事的位置归了他,虽然知道不是江安义的本意,程明道心中的疙瘩却结下了。
  眯缝着眼,程明道?阶藕?胨妓髯牛?吻宀嗾咀拍?蛔魃??恢?馕怀檀笕擞衷诖蚴裁粗饕狻?
  “宋清,眼看中秋节要到了,东宫的节赏可安排下来了?”程明道冷不丁地问道。
  宫中用度朝庭向有定制,石方真即位以来克勤克敛,宫中用度被压缩了近半,太子初入东宫时年例两万两,后来东宫官员和太监宫女逐年增加,这些人的俸禄由户部颁发,但节庆赏、平时的打赏却要东宫自行解决,太子喜好游冶,两万两银子远远不够花费。天子数次增加太子的年例,从两万两增至五万两,太子成亲时再由五万两增长到八万两,加上王皇后暗中贴补的私己,还有一些干股,东宫每年的花费在三十万两左右。
  太子摄政为收拢人心,这一个多月银子向流水般地淌了出去,程明道前几日无意中听太子家令石昱抱怨今年中秋节赏的银子都没有了。东宫属臣、内官以及奴仆超过千人,往年缺了钱,太子往坤安宫走上一趟,最少万两银子到手,便足够应付了,而现在王皇后随天子去了雁山别苑,太子要钱没有那么方便了。
  宋清闻弦歌而知雅意,程大人是想借中秋节赏之事难为一下新任的少詹事江大人,笑问道:“大人可是让卑职寻机向石家令提一提?”
  东宫三寺者,家令寺(掌东宫饮膳、仓储、库藏,发放宫中用度等事)、率更寺(掌宗族次序,礼乐、刑罚及漏刻等事)、仆寺(掌车舆、乘骑、仪仗、丧葬,总厩牧署等事),三寺均归詹事府管辖,所以中秋节赏发放之事算是詹事府的事。
  程明道摇摇头,道:“蠢材,这样做岂不是授人以柄。你不是与楚安王府的祭酒关系不错吗,不妨私下问问他楚安王府的中秋节赏是什么,得空时与同僚们议一议,咱们东宫总不能弱于楚王府吧。”
  宋清心领神会,恭身退下。
  三天后,东宫之中议论纷纷,上茅厕时两人遇上都要聊上几句中秋节赏的事,话越传越变,楚安王府的节赏从最初的二斤月饼、二两银子变成了庆丰斋月饼攒盒一品、点心四盒、魏州火腿一根,银子五两,这一套变成银子至少也值十两。这可不是小数目,东宫去年一年的节庆赏加起来也不过十二三两。新来的少詹事江大人可有点金手之誉,在化州任刺史时节赏可不少,东宫的官员都眼巴巴地盼着江安义能让大伙过一个丰盛的中秋节。
  江安义这几日忙着熟悉詹事府的事物,没有留意众人的小心思,直到家令石昱步入官廨之中。石昱年过五旬,干瘦一张脸,山羊胡,两只眼睛溜溜乱转,一副精明的样子。他是天子家仆,一家人世代都是天子家奴,宰相门前七品官,天子家奴自然不能小?,这伙被赐姓为石的家奴世代替天子管理庄园、打理家务,其中不乏像石昱这样成为高官的人物。
  东宫家令,从四品上官阶,加上身份特殊,江安义也不敢拿大,站起身来相迎。石昱依足礼数向江安义施了一礼,这才在椅中坐下,开口道:“下官来是为了中秋节赏的事,东宫账上仅剩下三千两不到的银子,眼看还有十天就是中秋节日,最近几日议论纷纷,说是楚安王府赏赐甚丰,咱们东宫不能弱了名头。江大人,下官来找你拿个主意?”
  江安义真没想到东宫用度居然也是詹事府管辖的范围,这岂不是吃喝拉撒睡全包,有些头痛地抚着额头,江安义有气无力地问道:“石大人,往年是如何运转的,依照旧例便是。”
  石昱苦笑道:“如果能按往年旧例,下官也不敢来打搅大人,今年的情形有些不同。”
  听到石昱讲述最近几天东宫属臣议论楚安王府的节赏时,江安义的脸色郑重起来,让人叫进章智玮,果然詹事府的人也在议论。节赏本是件小事,但与楚安王府挂起钩来便引得江安义注意。太子与楚安王在朝堂上明争暗斗,现在连节庆赏这样的小事都被有心人比较起来,着实让人心忧。
  皱着眉头思索片刻,江安义问道:“石大人,东宫的进项有哪些?依你看中秋节赏东宫大概要多少银两?”
  “东宫的主要进项是太子爷的年例,这八万两银子一半交由太子妃掌管,一半由下官打理,另外皇后娘娘会给些体己,太子爷平日赏赐多由这块所出,另外万岁爷还赐了一片庄子和山林,每年有两万左右的收入。”石昱粗粗地向江安义介绍道,这些都是摆在明面上的收入,暗地里还有以东宫名义得来的干股分红、臣子们的进献等等,不好告诉江安义。
  “往年旧例,中秋节二两银子、两斤月饼一人,诸位大人依次有所递增,算下来三千两银子就能打住。”石昱枯瘦的脸缩做一团,苦着脸道:“可是今年大伙都盼着能与楚安王府平齐,我琢磨着这事有些邪乎,又不好到楚安王府打听,若按楚安王府的标准,万两银子也打不住,账上只剩下二千七百两银子,这亏空从哪里出?还要江大人给拿个主意。”
  江安义想了想,道:“此事非同小可,还是等太子前来定夺吧。”
  ………………………………


第六百八十三章 宿西路遇
  八月初六,风和日丽,辰初时分,太子带着江安义、熊以安、薛民林一行四人出春明门往东,朝宿西县东宫皇庄驰去。薛民林,太子府左卫率,正四品上忠武将军,此行充装保镖的角色。
  长乐坊,楚安王府在朝阳中金碧辉煌,府内草木葱郁、鸟语花香,行走在长廊有如画卷,透出勃勃生机。银安殿侧旁的书房,楚安王石重杰身着淡蓝丝袍,玉簪别黑发,贵气十足,倚在锦椅上与僚属在议事。书房内的楠竹椅随意摆放着,几名王府僚属放松地坐着品茶议事,在楚安王面前议事用不着拘谨。
  东宫的臣属配备不足,楚安王府的僚属就更少了。按《大郑律》亲王府设傅一人,此职暂由马遂真兼任,谘议参军事空缺,府友(从五品下)是石重杰聘用的方州名士沈文清;文学两人仅有一人,礼部员外郎丁楚转任王府文学,天子让吏部把他的官阶提至正六品上升了两阶,算是勉励。
  东西阁祭酒仅有一人孙朝锋,此刻正笑吟吟地对众人道:“……东宫司议郎宋清可请了我两次了,每次都转弯抹角地向我打听王府中秋节赏的事,我按沈先生的建议,每次都增加点东西,现在的节赏折银可超过十两了,弄得这位宋司仪心乱如麻、欲言又止。”
  沈文清是个面容清臞的文士,他是丰乐六年的进士,授官时恰逢母亡,归家守孝三年,后来又逢父丧,接连守孝让他无心仕途,悠游山林,教导几名学生。随着他所教的十余名弟子接连中举及第,沈文清名声大躁,被人奉为贤师,这本事简直要直追范炎中了。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这位宋司仪恐怕别有用心,东宫多事矣。”沈文清慢条斯理地用茶盖拨弄着盅中茶叶,目光明锐地望向孙朝锋,“他下次再要来问,你不妨问问他东宫的节赏可定下来了,顺便提一下王府可不能跟东宫比。”
  宋清频频询问王府的中秋节赏显然有攀比之意,东宫远比王府富庶,按往年常例东宫的赏赐要高于王府,何必一而再地询问,除非东宫感到拮据,又担心被王府比下去,才会多次询问。沈文清曾听楚安王私下讲过,太子购买雁山别苑曾让臣属捐银,此事让天子感到恼火,王皇后又在雁山别苑暂住,太子没了资助,原化州刺史江安义就任东宫詹事府少詹事,如果太子让江安义再次相助,此事便可拿来做做文章。
  石重杰哂然笑道:“孙祭酒既然已替小王许出去了节赏,那便按说出去的话办,这段时日大伙都辛苦了,也算小王的一点心意。我楚安王府不比东宫家大业大、人多势众,不过小也有小的好处,花费也少许多。”
  丁楚叹道:“东宫锦衣玉食,背后又有皇后娘娘鼎定相助,太子一掷千金,财大气粗。王爷克勤克俭勉强维系着王府的开支,若没有宣武侯黄家的资助王府恐怕连场面都无法支应开,让人叹息。”
  见众人脸色黯淡,石重杰扬声笑道:“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小王与诸君筚路蓝缕能创建出一番事业,方显大丈夫本色。”
  包括沈文清在内,众人神情一振,遇到这样上进努力的主公,是众人之幸。屋外行参军黄文祥走了进来,向众人作了个罗圈揖,然后将一张纸片
  交给石重杰。黄文祥是黄继伟的次子,算起来是石重杰的表兄,在楚安王府打理一些机密事宜。
  石重杰看罢字条,递给身旁的沈文清,讥讽道:“我的太子兄带着几个人出春明门,八成是游山玩水去了。”
  丁楚怒道:“天子命太子摄政,朝堂之上每日多少大事,他居然还有闲暇玩耍,尸位误国啊。”
  掾官井成利道:“天在做人在看,对王爷来说未尝不是件好事。王爷见到黄大夫时不妨提上一句,让御史台伺机奏明天子。”
  沈文清将字条交还给楚安王,沉吟片刻道:“太子所行只带着三人,不像是去游山玩水,否则无法向孔相他们交待,我寻思太子此行另有目的,王爷,东边是什么所在?”
  井成利应道:“京城以东是宿西县,那里是东宫皇庄所在,太子莫非是去了皇庄。王爷,咱们要不要派些人跟去看看?”
  白龙鱼服,屋中人脑中闪过这四个字,齐齐地把目光望向石重杰。石重杰被众人灼热的目光吓了一跳,随即也想到其中的原由,赶紧摇了摇头,道:“不可,天子脚下谁敢造次,跟踪太子,若被父皇知道罪不可赦。”
  “王爷说的是。”沈文清道:“太子是国之储君,龙卫、暗卫的高手随时保护,王爷若派人去跟踪太子确实不妥,此事休要再提。各地陆续报上来的冤案不在少数,咱们还是继续议议奏明天子吧。”
  …………
  宿西县离京城七十三里,太子四个人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