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变臣-第5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东宫奉承宫,太子与东宫臣属议事。谈到这几日京中之事,石重伟道:“江师斗胜风雷门,惹来一堆麻烦,朝中风议不断,我听说御史台的御史们准备弹劾江师行事放荡,招惹是非。”
  熊执安道:“殿下,此是有人在施捧杀之计,有意把江大人推向风口浪尖。殿下应该向万岁奏请,及早将江湖人派往北漠查探军情,再让龙卫暗卫查探这股邪风从何而起,保全江大人。”
  程明道这几日过得很不爽,江安义出风头已经让他腹中泛酸,而有次如厕时无意中听到属僚们拿他与江安义相比较,说他除了会耍威风行事远不如江安义。程明道气得手足发软,想当场发作又恐被人笑话,回到官廨越想越怕,江安义任少詹事不过数月就如此得众人之心,如果他回归东宫,自己铁定要被他压得死死的。
  听熊执仁出主意让太子保全江安义,程明道赶紧开口道:“熊公此言差矣。圣明莫过天子,万岁早有定计,殿下如果冒然提出遣走江湖人,说不定打乱了万岁的部署,程某以为宜静不宜动。”
  石重伟点头道:“明道说的在理,京城情形冯忠每日会奏报给父皇,父皇既然没有开口,便是有他的打算。”
  程明道得了太子的赞许,越发振奋地道:“江大人文武全才,这点小风浪自然不放在眼中。程某听说江大人每天按时到清田司当差,并没有把这些小事放在心上。成大事者有静气,程某十分佩服。听说洛怀王对江大人赞赏有加,比武那天万岁与洛怀王在一起观斗,还赏赐了洛怀王银两和宫人。”
  石重伟一皱眉,熊执安也把注意力转移到洛怀王身上。熊执安道:“殿下,近来洛怀王很得万岁赏识,殿下当引为臂助。”
  “明日派人把三弟请来东宫,孤要与他叙谈兄弟之情。”
  这股邪风江府诸人亦有所耳闻,晚饭后,刘逸兴、李来高和李东鸿等人联袂来到江安义的书房。刘逸兴把这几日听到的风言风语简单地说了说,提醒道:“安义,风潮来势汹汹,不可等闲视之,要及早应变。”
  李东鸿也担心地道:“这捧杀之计有人在暗中操纵,此计凶险狠辣、用心歹毒,安义不可不防。”
  江安义把目光看向把玩折扇的李来高,李来高笑道:“这等小伎量何足道哉,江兄只需向天子讨个主意便是。”
  ………………………………


第七百一十五章 公卿论战
  朝庭有制,五品以上京官有奏可以直接面奏。江安义到清田司将近几日各州的呈报清田的情况整理成册,然后带着册子到紫辰殿面圣。他特意选了巳末时分,这个时候天子应该议完了朝政,有些话私下更好说。江安义料得不错,天子已经移驾御书房,通禀进去后,天子赐见。
  四月将过,天气逐渐热了起来,御书房东西两侧的棂窗被推开,阳光洒落在石方真的锦袍上,袍上的团花惟妙惟肖,随着衣服的拂动花枝摇曳,仿佛要从衣服上绽放开来。
  江安义将奏册呈上,口中将各地奏报的官田情况陈报了一番。石方真随意地翻看着,道:“朕这段时日忙于北伐之事,对清田有所疏突,江卿能够毫不懈怠,朕甚感欣慰。”
  “食君之禄,忠君之事,这是臣的本份,不敢当万岁的夸奖。”江安义恭声道。
  石方真看着江安义,感慨地道:“本份二字说来轻飘,要做到却不易,满朝文武能谨守本份的有几人。江卿是丰乐九年的状元,一晃十四年了,岁月催人老,朕当初还年富力强,如今华发已生,常感时不待我。”
  江安义没有出言安慰,略思片刻,正容道:“万岁英姿盖世、立业宏达,致治之美比肩高祖,正是统率臣等武定四方、布德天下、成就千秋伟业之时,何以语出颓唐,感怀岁月,自失雄心。”
  石方真先是一愣,随即笑道:“好你个江安义,朕一时失言让你抓个正着,你就不怕朕治你个犯君之罪。”
  “国有诤臣不亡其国”,江安义从容答道:“臣受圣恩深重,此生愿为谏诤之臣。”
  石方真感叹道:“江卿愿为诤臣,朕愿做明君,愿你我君臣共创大郑盛世。”
  感慨几句,江安义躬身道:“万岁,近日京中针对微臣的谣言四起,臣不胜惶恐,特意写下条陈表明心迹,请万岁明察。”
  说着江安义把事先准备好的条陈双手奉起,石方真纵声大笑,道:“江卿可是天下第一高手,更兼文武全才、国士无双,不少人盼着江卿入阁拜相,怎么让区区流言吓坏了。”
  有龙卫、暗卫为耳目,京中的风吹草动石方真一清二楚,针对江安义的褒贬甚嚣尘上,石方真怎么可能不知,他甚至知道天下第一高手的赞誉出自风雷门少掌门康千峰之口,江安义的大舅子李世成在四处宣传江安义国士无双,而那些贬低江安义的人也是各怀居心。在石方真看来,无论褒贬,来说是非者皆是是非人,当整个风潮的中心隐隐指向楚安王府时,石方真感到些许不安。
  刘维国接过江安义的条陈,石方真看了看,江安义在条陈中讲述了争端的起由,表示无意在江湖上争强好胜,只想平静地为国效忠,与家人相守,至于入阁拜相的妄言不值一辩等等。
  这些东西石方真其实心中有数,放下条陈安慰江安义道:“江卿的难处朕已然知道,朕会想办法平息谣言,江卿且放宽心,多
  等几日。”
  第二天,紫辰殿商议完朝政,石方真把江安义的事提了出来,让大伙议议该如何平息京中这股邪风。
  御史大夫黄平率先道:“万岁,臣早有意弹劾江安义,他身为国家大臣,不顾体统与江湖人物争雄,惹出这些是非来,臣以为当责罚江安义平息风潮。”
  太子石重伟反驳道:“父皇,儿臣问过江师事情原委,此事因风雷门孙桐踩踏江师家眷进京的马车所引发,期间又有江湖人对江师之妻欣菲口出轻薄,惹得欣菲施以薄惩。风雷门倚仗父皇诏江湖人时京为国效力的旨意,居然纠结江湖人前往江府堵门要胁,江师不得以才与江湖人约定三战论理。从整件事情来看,江师只是被动应战,以黄大人的之意是要江师忍气吞声、自承失败才好?江家战胜风雷门,有人别有用心诋毁江师,望父皇明察,黄大人提议责罚江师的提议是是非不分的无稽之谈,还望父皇明察。”
  石重伟毫不客气地指责黄平,是因为御史台在朝堂上多次弹劾忠于太子的官员,而黄平是宣武侯黄永盛的义子,摆明车马是楚安王一脉的人物,石重伟哪会对他客气。
  黄平被石重伟的话说的满面通红,跪倒叩头道:“万岁,臣身为御史大夫,刚才的话是出于一片公心,并非有意针对江大人,太子对臣颇有成见,臣请辞去御史大夫一职,请万岁恩准。”
  石方真一皱眉,道:“黄平,朝堂议事各抒己见,太子的言辞虽然有些过激,你也不用动不动就致仕,且站在一旁听听别的人怎么说。”
  黄平讪讪地起身回归朝班,太子得意地弯了弯嘴角,却看到石方真板着脸瞪了他一眼,心中一虚,连忙垂下眼睑做虚心状。
  石方真的目光从石重伟的身上掠过,落在另一旁的石重杰身上,道:“楚安王,你以为如何?”
  石重杰胸有成竹地道:“儿臣跟江大人不熟,却喜欢诵读江大人的诗词,尤喜江大人所写的那篇《松昌楼记》,由文知人,可见江大人忠君爱国、胸襟旷达,不是谣言中所传的自大自狂的浮浅之人,父皇对江大人有知遇之恩,想来早已了然于胸。”
  石方真微笑点头,杰儿见识深远,不为表象迷惑,读书有成。石重杰面向石方真继续侃侃而谈,道:“不过,儿臣赞成黄大人的说法,为平息此事不妨对江大人稍加惩处。”
  “喔,是何道理?”
  “对北漠用兵是朝庭当前最大的事。”石重杰加重语气,转向站立两旁的众臣,道:“北漠人对我朝动向已有警觉,前去打探消息的暗探损失严重,父皇才下诏召集江湖人为国效力,前往北漠打探军情。”
  “江湖人难以驾驭,江大人此时与江湖人发生冲突,定然会对父皇利用江湖人探听军情的决策造成影响。因此,儿臣以为事有缓急,应先以安抚江湖人为急,所以不妨先委屈一下江大人,给他一个小小的惩处,等北漠平定之后再行平
  反。江大人赤胆忠心,父皇只要向他说明缘由,儿臣相信江大人定会欣然答应。”
  “万岁,不可。”段次宗急声道:“楚安王的办法看似有理,其实却有伤大臣之心。臣以为执政以正,何须用什么权衡之策,既然理在江安义这边,万岁就应该支持他,下旨彻查造谣生事之人,而江湖忠义之士知朝庭公正,更能明辩是非为国效力,至于那些心怀叵测之徒,当以朝庭律法治之。”
  李明行恭声道:“臣以为段尚书说得有理,江安义并无错处如加惩处,恐怕凉了忠臣义士之心,而正中了那些造谣生事的人诡计。”
  兵部尚书丁大为高声道:“万岁,臣赞成楚安王之见,对北漠用兵近在眉前,而北漠的军情越来越少,届时会给北征的将士造成巨大的损耗,以一人委屈换千万将士的性命,臣以为有利于国家。等北伐功成之日,臣愿向江大人跪地敬酒谢罪。”
  朝堂之上分成泾渭分明的两边争论起来,石方真感觉心神恍惚,摇了摇手道:“众卿且退,容朕三思。”
  回到御书房,石方真叹道:“朕真的老了,精力不济连决断也变得犹豫起来,唉,老矣。”
  刘维国接过石方真换下的龙袍,小心地交给身旁的小太监,陪笑道:“万岁是变得深谋远虑,更为成熟老到。”
  “你这个老家伙,紫辰殿的争论你也听到了,朕想问问你,你说说谁有理?”石方真道。
  刘维国恭声道:“万岁,老奴是个太监,不可谈及政事,请万岁收回圣命。”
  “刘维国,朕只是想听听你的看法,并非让你议政。你跟在朕身边四十多年,你是什么样的人朕不清楚。两个儿子各执一词,朝中大臣公说公理婆说婆理,朕听得头都大了,你是朕的身边人,最明白朕的心思,朕想听听你是怎么想的,你这个老东西应该不会有私心。”
  刘维国感觉心中暖洋洋的,万岁爷说自己没有私心,这是对自己最高的评价。想了想,刘维国开口道:“老奴没什么见识,也说不出大道理,只是知道两边吵架,把他们隔开让他们见不到面就吵不起来了。”
  “不错”,石方真笑道:“话糙理不糙,此乃釜里抽薪之计。刘维国,你替朕解决了个难题。”
  两天后,石方真下旨,着暗卫副督统黄喜率领前来效力的江湖人赶往镇北大营,设军情司归暗卫统辖,有意为国效力的江湖人可直接前往镇北大营军情司效命。紧接着旨意又下,命清田司使江安义率人前往姜州清查官田。
  江府笼罩着离愁,一家人团聚不过十几天又要分离,妻儿老小都十分不舍,好在姜州离京城不过六百里,过两个月就能返京,天子之意是让江安义去避避风头,让京城的谣言止歇。
  石方真召见江安义勉励了一番,并命龙卫派人保护,谁也没料到,一场针对江安义的刺杀正在筹划之中。
  (状态不佳)
  ………………………………


第七百一十六章 鬼蜮伎俩
  康千峰沉浸在喜悦当中,吴先生没有食言,他被擢拔为暗卫军情司的司吏。司吏虽是正八品下的官阶,对于康千峰来说不异于平步青云,更难得的是他踏进了暗卫的行列,成为了官人。
  近两千名江湖人仅有十人被录用为司吏,百名成为卫士(正九品下),八百人成为力士(从九品下),其余近千人仅被收录名册,待立功后再行封赏。
  康千峰憧憬着将来成为典史、一州州统,甚至镇卫、镇抚,一呼百诺,在江湖上呼风唤雨,风雷门必将在他手中成为江湖十大门派中最为显赫的一个,可是陈步亭的归来让他的喜悦瞬间从峰顶跌至谷底。
  陈步亭被康千峰派去护送白芊凝、华圣伟回落意门疗伤,落意门座落在齐州,离京城有八百里,七天时间走个来回,陈步亭鬓有尘,脸有灰,神情憔悴。
  “少夫人让我转告少掌门,她在落意门中潜修,等江安义死讯传至,便是夫妻团聚之时。”陈步亭干涩地道。
  康千峰重重地一拍桌子,骂道:“欺人太甚。”
  对妻子的个性他很了解,刁蛮骄横,便却十分重感情,她与华圣伟之间不是爷孙胜过爷孙,此次华圣伟伤在江安义手中,半身经脉尽毁,落意门门主白崇峰也束手无策,华圣伟已成废人,苟延残喘。
  白芊凝恼怒康少峰当时观望不肯认输,以致华圣伟被江安义所伤,看着华圣伟只比死人多一口气,白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