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配了个副将……王用友,就是他征漠时的旗牌长。
舒永杰带了两万五千多讨天军攻打铜南县,王知祥率军迎战,以少胜多,损了四千多人马,受到饶强锋的训斥,加上前次暗使被杀,舒永杰对王知祥恨之入骨。
听到军师问他,舒永杰应道:“末将以为可攻打铜南县,若不能胜则可用少量兵马吸引官军注意,大队转道西南遁往黔州暂避。”
大军往黔州方向脱困是饶强锋和董浩云商量的结果,因为黔州地形复杂,兼之苗寨势力兴盛,官军防御的力量相对薄弱,而且遁入黔州之后官军追堵需要苗寨帮忙,只不过进入黔州之后再要回返晃州就难了,讨天军只能往南走,也就是重走刘维的老路,刘维所部的安南屯军南下之后再没有了消息,恐怕凶多吉少。
饶强锋替舒永杰倒了碗酒,道:“说来听听。”南下黔州只是饮鸩止渴,所以饶强锋还没有最后决定。
“铜南县有官军一万二千兵马,驻将是申国公之子王知祥,所属兵马皆是精锐,末将惭愧,前次率军攻打兵败而回。”舒永杰道:“末将虽然失败,却发现王知祥年少气胜,恃强好勇,若是诱之出城,设伏困之,则可调动官军来援,利用地势围点打援。”
董浩云不是没有想过围点打援,但申国公有令,不许官军随意逐败,一心求稳将讨天军拖死,讨天军不可能与官军拼消耗,董浩云才会急白了鬓发。
舒永杰笑道:“王知祥是申国公之子,少年立功心切,这点心思可加利用,一旦王知祥被困,官军必然舍命相救,若能善加利用,官军的包围可破。”
…………
长庆五年大年三十,讨天军舒永杰部再度对铜南县发动攻击,王知祥率六千人马与讨天军激战半个时辰,讨天军溃败,王知祥率兵追杀被困南湾坳,王用友率兵救援被阻,急报坐镇宁川府的申国公。晃州宁川府,刺史张玉诚已经奉旨前往并州,新刺史尚未到任,由别驾顾城阳暂理政务。
今天是大年初一,顾城阳率着府衙的官员来给申国公拜年,众人正说笑时王用友的急报送来了。看罢急报,王克明又气又急,事情落到自己儿子身上,王克明也有些失了冷静。
回到帅堂来到沙盘边,找到南湾坳所在,王克明怒吼道:“我多次告诫这小子不要上当受骗让贼军困住,这小子哪里把我的话放在心上,不听帅令死了活该,还连累这么多弟兄。”
赵伟在一旁急道:“好了,大哥,要教训知祥也要先将他救出来再说,大哥,你手里有两千斩刀军,交给我,我去把知祥
救出来。”
王克明嘴上骂儿子死了活该,当然不可能真的见死不救,沉吟片刻道:“我给你一千斩刀兵,一千重骑、二千轻骑,把被困的弟兄救出来。讨天军困住知祥,打着围点救援的主意,你带人先走,我随后也前往前线,防止讨天军脱困。”
大年初一,亥初时分,赵伟率军前来南湾坳救援王知祥,沿路遭到讨天军的阻击,因为天黑路窄,骑兵无法展开,官军损折千人。好不容易与王知祥残部汇合,赵伟下令向铜南县退却。
董浩云早命人准备树木堵路,燃起大火,官军死伤惨重,仅逃出二千余人。饶强锋趁胜追击,亲率精锐攻城,幸亏申国公及时赶到,两军对恃。董浩云与李宗明、孟子辉率二万兵马绕道西行,攻打八十里外的侧翼同池县。
正值过年,同池守将吴兴力疏于防备,被董浩云派人化妆成访亲的村人入城,初三夜里应外合,同池城破,申国公苦心经营的罗网被撕破一角。饶强锋得知同池池破后,让黄三本率领三万人马虚张声势,自己带着两万精锐赶往同池城,初五与董浩云会合。初六继续西向,势如破竹进入宿州,至此,罗网彻底告破。
申国公击溃黄三本部,命令朱易锋、徐希冰同时发动,半个月内平定盘蛇山,而讨天军的精锐三万人马却进入了宿州,官军追之不及。饶强锋进入宿州之后,连续攻下七城,所过之处不再约束,纵容兵丁烧杀抢掠,宿州境内一片哀鸿。
石重伟接到前线奏报,下旨让王克明率众继续追击,务必将讨天军消灭在宿州境内。宿州西面是高原,北面是青州、南面是韶州,东面是晃州。王克明认为讨天军难以在高原生存,西进的可能性不大,东面朝庭大军威逼,讨天军不到绝境不会拼死一战,所以王克明令朱易锋转道韶州,由南往北防住讨天军南下之路。王克明奏明天子,让天子调化州安西大营五万兵马南下青州,配合官军剿灭宿州之知。
圣旨到达,会野府内引发争论,欣菲认为这是朝庭借反叛之力来削弱化州力量,应该借西域有异动加以推辞,江安义思之再三,说了八个字“国事为重,百姓为重”,派遣派弟弟江安义为主将、许昌化为副将统兵五万南下青州,配合申国公夹击讨天军,这便是后世史书所说的江家军征战之始。
今年化州的税赋三百八十万两在年前起程已经送往京城,而此次化州军听命南下让很多人松了口气。西域各国、甚至漠人派使前去会野府拜见江安义的谣言不攻自破,石重伟在心中松了一口气,看来江安义对朝庭还是忠心的,等平灭了讨天军,朕再下旨召他入京,并不一定就要治他谋逆之罪。
上元灯节过后,朝庭恢复正常,石重伟的烦心事却刚刚开始。皇长子年满十岁,孔省和段次宗在朝堂上奏本立储,长达六年的皇储之争正式拉开帷幕。
………………………………
尾章
光阴如箭、岁月如梭,转眼八年时间过去了。
春雨如丝,香雪居再度杏花成海。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远至丽州、恒州、韶州都有人羡名不远千里而来。往来的人群中少不了西域的胡人,甚至还有安印、摩居的远客。香雪居的幕后老板郭怀理早已成了天下闻名的富商,生意从东到西、从南到北,从北漠到摩居,从西域到南洋,世人称“凡有郑商所在,必有郭氏生意。”。
自打逐走西域联军之后,化州再无战事,诸业兴旺,百姓富足。西域不敢东望,戎弥国内斗两败俱伤,大齐国捞取了足够多的好处,已经拥有了十三座城池,兵马八万。莎宿国成为新兴的宗主,尉车、居须、羌兰以及吐乐家族的吐乐国都奉莎宿为宗主,而田韦国则与莎宿成为敌人,两国五年间发生过几次大战。
站在窗前,闻着空气中淡淡的花香,江安义的眼中流露出淡淡的愁怅。八年时间,太多的物是人非,范师走了、王太后薨了,最让江安义痛心的是申国公王克明也死了。申国公奉命追击讨天军,在宿州与讨天军多次激战,王知祥再次中伏,这次没能逃脱,死在战场之上。老年丧子,王克明痛极吐血,旧伤发作,卧床不起,只得回归京城养伤。王克明向天子举荐江安义代他出任大帅,但是天子不准,任朱易锋为帅,继续剿灭饶强锋。
朱易锋得到天子暗旨,让他消耗化州军,江安勇查觉之后与朱易锋决裂,率领化州军坐镇青州阻止讨天军北上,不再听从朱易锋调遣。经过三年苦战,长庆九年,朱易锋终于杀死饶强锋,讨天军星散,朱易锋凭军功获封平西侯,随后接替齐新文成为镇北城大帅。
剿灭讨天军后,天子越发奢华享乐,雁山行宫修建完毕后,下旨各州选美女充实宫中,不久后又在京昌南面一百二十里的凤栖山修建凤栖别宫,不远千里从晃州、魏州、黔州等州运送木材进京。
先是黔州苗寨自立,紧接着晃州讨天军残部再起,魏州百姓暴乱、丽州吴彦浩卷土重来。天子修建宫殿、享乐耗费过度,以致军费不足,祝谨峰、苏光祖等大帅都拥兵不动,坐看风云。
化州军从十六万变成了二十六万,江安勇率八万化州兵南下剿匪,何希桂率八万兵马前往镇北城,化州兵马独为一军,与朱易锋的二十万官军互成犄角,漠骑再难南下。
洛王石重仁在并州操练了十二万兵马,名义上以薛民林为帅,但朝庭不能供给钱粮,这十二兵马实际上成为洛王手中私兵。薛民林在长庆八年奉天子暗旨出南锋关隘东进,结果折翼而归,化州军装备一新,朝庭兵马已非其敌。
朝堂之中,天子信宠程明道、崔元护等佞臣,孔省苦劝不听告老还乡,段次宗因谏得罪,贬官为民,天子独相韦佑成,韦佑成苦苦支撑朝政。
楚王石重杰向天下发檄文怒斥天子不修仁德,近小人而远贤臣,宣布楚州不再受朝庭乱命,檄文一出,登州、方州、端州宣布视楚王马首是瞻,反对朝庭乱命。
太子之位依旧虚悬,石重伟已经有了十二位皇子,皇长子已经十八岁,十岁以上的皇子有四人。荒淫无度弄垮了石重伟的身体,而楚州、登州、方州、端州自立的消息传来,石重伟再难支撑,病倒在床。
三天前,江安义接到朝庭的圣旨,天子以右相之位召他进京,天子在暗旨中告诉江安义,他准备立皇长子石守盛为太子,让江安义尽心辅佐。
江安义接到并州刺史张志诚的来信,两位好友自打长庆六年便再无来往,此次张玉诚来信告诉他,天子亦招他进京替代程明道成为吏部尚书。张玉诚在信中回忆了两人当年的交往,希望江安义能谨守初心护佑百姓,结束天下纷争,重造太平盛世。
欣菲来到江安义身后,微笑道:“江郎,一切准备妥当,该动身起程了。”
(构思了几种结尾,最后决定还是留个悬念吧。一切皆有可能!)
………………………………
后记
长庆十三年夏,宁王、楚王、洛王进京,江安义、张玉诚进京,众人期盼。
天子下旨,立皇长子石守盛为太子,韦佑成为左相,江安义为右相,张玉诚为吏部尚书。程明道等人或罪或贬,朝堂为之一清。十月,天子驾崩,石守盛登基,元运年到来。
元运十年,张玉诚出使漠国王庭,与漠人汗王签订停战协议,朱易锋回京接任太尉之职,镇北大营主帅换成了何希桂 ,而江安勇则回到化州,成为新的安西大都督。
元运十六年,江安义致仕,天子赐爵平山。。。。。。
………………………………
编外一青州始战
长庆六年,青州高罗县,与齐州的交界处,一队人马在官道上行进。已是四月,官道两旁的田地里长满了野草,根本看不到农人在劳作。
二月份,饶强锋所部孟子辉率部从齐州流窜至青州境内,一路烧杀抢掠裹胁百姓,短短一个月便号称二十万之众。高罗县也被孟子辉抢劫一空,百姓或死或逃,要不就被裹胁在军中流亡。
青州产马,孟子辉挑选手下精锐组建起一只骑军,号称万骑,借助骑军的速度,孟子辉行动敏捷,来去如风,让追捕他的赵伟疲于奔命。
大帅王克明下令让赵伟率所部五千兵马进驻青州锦阳城,急令化州五万兵马南下,将孟子辉逼往东向,再次对讨天军形成合围。
这只队伍是化州南下的先头部队,一共两万人,统帅是江安勇,副帅许昌化,江安义不放心弟弟独自统军,让许昌化辅佐。
初夏时分,行进在队列前的江安勇和许昌化一身盔甲,热得满头大汗。江安勇脱下头盔,骂道:“这鬼天气,才四月就这么热。化州这个时候还要穿夹袄呢。”
许昌化一脸肃容道:“江帅,将士面前注意形象。”
江安勇依言重新戴上头盔,满不在乎地道:“都是自家兄弟,何必一本正经的。”
江安义在化州谋求自立,逐走安西大都督薛民林,军中那些投靠薛民林的将军生恐江安义秋后算账,趁着江安义放行的机会纷纷离开化州,军中多出许多高级将领的职位来。
既然迈出自立步伐,江安义当然不会坐等朝庭派人来掺砂子,自命安西大都督,虚置副都督、长史等位,将十六万大军分成四部,让江安勇、何希桂、许昌化、贺续嗣各领一部,贺续嗣是安西都护府的将领,早已投向江安义。
江安义安插在大营中的亲信得到提拔,从江安勇以下绝大部分将官都是江安义的亲信、亲卫,加上过半的兵丁从化州募集,所以江安勇才会说都是自家兄弟。
“身为主帅,一举一动、喜怒哀乐皆会影响三军情绪,大帅不可不察。”许昌化板着脸教训道。他是彤儿的姐夫,与江家关系非同一般,此次出征江安义当着弟弟的面让许昌化约束江安勇。许昌化为了方正,投军化州后便视江安义为主公,主公的吩咐自然遵从。
江安勇有些尴尬,转移话题道:“赵将军命我们三天之内赶到锦阳城,此处距锦阳不过一百三十里,只是粮食剩下不多。许哥,要不我带了五千轻骑先行南下,你带着剩下的一万五千人在后赶。”
许昌化知道江安勇想离开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