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他们拿手啊,这别的他们干不成,农活绝对是神级的,可以这么说,手拿锄头让他挖地三尺绝对不会多一寸。
这些日子他们可算是享受到了从未有过的福,甚至连他们村里的地主都不敢想的福啊,天天有肉顿顿有酒,真是快活似神仙,甚至他们的不想走了。
“是的嘞,今儿中午还吃了羊肉,都是拖了圣人的福。”一个门牙都掉了的老人舔了舔嘴巴怯生生的说道。
“嗯,这就好啊,朕请你们来就是想请你们帮忙,如此看来诸位都是干农活的一把好手啊。”朱由校很满意的看了看周围已经基本变成农田的原御花园。
“走带朕去看看。”
朱由校走到培养土豆苗的玻璃温室中,这可是他特意从海港城拆出来的,也是他亲自参与组装(没办法啊,不然大明谁知道这玩意该怎么装。)
看着地上的冒出了一点点的小尖角,朱由校趴在地上小心翼翼的扒开的泥土,果然泥土里面的一块被切开的土豆已经发出了芽儿。
“真好。。。。。。。”朱由校把发芽土豆捧在了手里,真想上去咬一口。
朱由校最爱的食物之一就有土豆,特别是酸辣土豆丝,真是爱到了极致,从小吃不够,可是这次穿的时间早了点,土豆虽然已经传入大明几十年了,但是品种却差得远,不但口感而且产出都差得远。
要知道真正的这个时候的土豆可没这么高的产量,甚至这个时候的土豆可是稀罕物,唯有上林苑有些种植,朱由校兴致满满的拿到手一看,简直就没认出来这玩意叫土豆,最大不过鸡蛋的玩意。
再问问产量,心都凉了,上林苑精心种植之下,竟然每亩的产量才不到五百斤,这还是他脑海中的土豆吗?
所以在海港城找啊,找到了一家超市,正好找到了几百斤土豆,他都没舍得吃,统统贡献出来当种苗了。
想当初朱由校最讨厌土豆发芽了,还想着科学家为什么不研究一种不会发芽的土豆,如今看来真是幸运,自己这张乌鸦嘴没有发挥作用。
这可是经过后世多少次改良的土豆,多少代科学家耗费的多少心血改良出来的,若是正常种植每亩可以达到三千公斤,这可是一个了不得的数字。
六千斤土豆对比三百斤小麦稻米,一个是粗狂种植就可以了,一个士精心耕细作稍有不慎就会鸡飞蛋打。
可想而知其中的意义代表了什么,代表着取之不尽的粮食啊。
第五十一章 削藩
更重要的是土豆和番薯不同,要论产量番薯和土豆不相上下,甚至还有超出,但是番薯的种植条件却不能跟土豆比。
虽然土豆和番薯一样,生命力都挺顽强的,但是土豆中含有淀粉在很艰苦没有水分的情况下,土豆也可以得到更好的发育。
而且在非常寒冷的地区,土豆比番薯的适应能力更强,更加的能抵御寒冷的侵蚀。
在储备粮食方面,土豆也可以代替番薯做得更好,完全可以在每家每户家里都建一个地窖,到时候就可以储存一些土豆作为来年吃的食物。
最最重要的是人吃多了番薯会显得非常的难受,肠胃消化不好的人甚至不能多吃番薯。而土豆就没有这样的担忧,土豆可以随意的吃。
不管是在种植还有储备粮食方面,土豆比番薯更有利于当作主粮来对待。在健康方面考虑土豆也会比番薯更胜一筹。
综合来说朱由校选择土豆作为主粮要比番薯更合适。
至于番薯嘛,也不是不能种植,只是朱由校在超市里没有找到生的,熟的被加工成食品的倒是不少,不过他还在仔细的找,最起码番薯可以作为土豆的补充粮食。
他现在急啊,马上就要进入小冰河时期了,北方将会饿殍遍野,能抵御这个小冰河的就只有土豆了。
土豆可以三月一收,一年种四季,若是能推广开来必然能安然的度过这个灾难一般的日子。
朱由校在海港城找到的资料上就有,后世土豆一般都在十月到十二月种植,来年一月到三月可以收获。当然如果气候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大明可以分地区一年四季都是可以种植土豆的,具体种植时间朱由校已经想好了。
江浙等中南一些的省份一到二月份可以种植,五到六月份收获,然后九月份的时候还能种植秋季土豆,十二月份的时候收获。这些地区被定为第一季产区
四到五月这段时间适合一些西北地区种植土豆,到秋季就能收获,但是这些地方通常情况下一年只能种一季,所以这个定为第二季产区。
山东、河北、等中原一带的二到三月份开始种植,六到七月是收获,八月份可以种植土豆,十一月份的时候收获这个分为第三季产区。
南方西南可以在秋季水稻收获后利用期间空隙种植一季土豆。十月播种,下一年三月月份收获,这些地区作第四季产区。
全国一盘棋,如此一来天下粮食就稳定了,我大明百姓便能吃饱。
如此一来,杀猪计划。。。。。。。。。。削藩计划可以展开了。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啊,大明土地这些藩王占去四层,而且都是上好的地方,每年朝廷还要养着这些只会生儿子闹事的猪!
朱由校受够了!朕自己都没你们那么爽!凭什么!
凭什么老子辛辛苦苦你们享福!
朱由校心里异常的不爽,毕竟患寡不患均嘛。
“当当当!”
景阳钟敲响十二声,告示大明的臣子们该上朝了!
不过这次的朝会却有些非同一般,竟然是在皇极殿上朝,而不是往日的奉天门或者乾清宫。
文官为左、武官为右,文武官员站好,等待皇上。
钟鼓司奏乐,皇帝到达御门,锦衣卫力士撑五伞盖、四团扇,从东西两侧登上丹墀,立于御座后左右。内使两人,一人执伞盖,立于座上,另一人执“武备”,杂二扇,立于座后正中。
“吾皇万岁!”
诸位大臣跪倒在地三拜九叩山呼万岁行全礼。
“众卿平身!”端坐在龙椅上面无表情的说道。
诸位大臣起身抬头这才发现皇帝竟然穿了冕服头戴天平冠。
这可不得了啊,今日不是什么重要的节日也没有什么大祭,皇帝不但在皇极殿开大朝会,还穿上了这冕服,这是为何啊?
“有事起奏!“小猴子抱着浮尘站在龙椅左边上前一步高声喊道。
这可是他第一次上朝,而且还是站在如此重要的位置,此时的他只感觉自己好像脚踩在云端,地上都软绵绵的。
“召孙承宗徐光启上殿!”朱由校端坐着嘴唇微动。
诸位文武皆把头偏转了过来,孙承宗他们知道的皇帝把他召回来了,可是徐光启是怎么回事,他怎么也上朝了。
这两人都是与东林党有着莫大的干系,这两人出现莫不是皇帝有心启用东林党之人?在场的人没有谁敢不多想,要知道官场上混的老油条就算上面放个屁他们都会想出十几种暗示。
“草民徐光启孙承宗叩见陛下!”两人一进殿便到头就拜。
“孙师与徐爱卿劳苦功高皆我大明支柱,今孙师官复原职任辽东督师总督九边军事,加封太子太保,东阁大学士兵部尚书。”
“臣何德何能!陛下封臣太子太保臣不敢受之。”孙承宗一下子就懵了,他竟然被加封三公,太子太保,不由得眼泪俱下。
在明朝的官职体系中,三公高于三孤,三公中太师高于太傅又高于太保,按照惯例,一般三公只能由公侯伯这些勋臣获得,文臣最高仅能获得三孤称号,就是在土木之变中力挽狂澜的于谦深受明景帝的宠信,却也只能加封少保,而不能加封三公称号。
由此可见这三公多么的稀少,在大明文臣中简直就是凤毛麟角的存在。
“孙师受之无愧矣,还望孙师不要怪罪朕之过失。”朱由校伸手虚扶孙承宗道。
孙承宗见状连忙起身,就好像朱由校这的有几千年功力把他扶起一般。
“老臣必定为陛下尽忠!”孙承宗只得接受,不然岂不是怪罪皇上,他身为皇上的老师不能让皇上难堪。
“徐光启任工部左侍郎。”
“臣领旨谢恩!”徐光启就没有心理负担了,连忙应下。
朱由校封完了两人把目光转向小猴子一点头。
“宣旨吧!”
只见小猴子拿出了一卷五彩锦缎圣旨走到台阶前展开。
“奉天承运诏曰!“
听到此处台下大臣心里咯噔一下,什么事情竟然要用到如此郑重的诏书,不禁有些心里没底。
小猴子接着念叨:“先皇骤崩,归于五行,朕承皇天之眷命,列圣之洪休,奉大行皇帝之遗命,属以伦序,入奉宗祧。内外文武群臣及耆老军民,合词劝进,至于再三,辞拒弗获,即皇帝位。虽深思付托之重,实也切兢业之怀,运抚盈成,业承熙洽。然我朱家子嗣不顾圣恩,在地方之上骄奢淫逸鱼肉百姓,今大明有难,各地藩王宗室需资助国家,特令各位藩王宗室上交多年鱼肉百姓之所得,凡亲王只允留良田万亩,封地不得超千户,郡王留三千亩封地不得超五百户,其余宗室可经商可科举可从军,再也不限,朝廷三年后不发饷银自谋生活,钦此!”
第五十二章 两军入京
第五十二章两军入京
圣旨念完,朝堂之上一片寂静,谁也不知道皇上究竟是怎么想的,谁也不敢在这么大的事情上乱说话,但是谁都知道天下的财富土地有很大一部分集中在这些藩王手里,但是有谁敢想皇上禀报过?皇室可是一个祖宗的。
但是此时大臣们都在慎重的考虑,若是这道旨意颁布下去自己究竟能从中谋取得多少利益?
按理说这是皇家自己的事情,但是台下的大臣们待在原地心里默默的算了些,这一算可不打紧,真是要吓死人了。
大明分封二百年,诸多藩王已经占据了天下最好的地方,以前有皇帝偏袒,而现在皇帝要收回,岂不是说。。。。。。。。。
户部尚书郭允厚内心默念了一下,顿时眼睛就红了,皇上让他们把钱交出来,那么这钱交给谁呢?如此多的银两必须进入户部,不然这笔钱岂不是入了内帑。
当然朱由校也确实是这么打算的,这笔钱当然要入内帑,不然朕费这么多功夫是干什么的,奥,白白的在宗室见留下千古的骂名啊!
朱由校都能想到,这道旨意颁布下去,全大明的宗室都恨不得把他给生生的活吞了,如此一来朕费了这么大的功夫这么大付出,要是不把好处都拿到手里那算什么?
傻子吗!
“启奏陛下臣有疑问?”郭允厚抬起脚上前。
“不知陛下可否将收缴之事交于户部。”郭允厚也没有办法啊,户部的仓库里面老鼠都没几只了,曾有人上报,由于户部老鼠太瘦,就连猫都罢工不干了,一夜之间户部几十只守卫库房的猫消失不见,唯有两只瘦弱不堪的老猫要不是不能跑了恐怕也已经消失了,甚至有人戏称库司的官员最清廉,因为他们无物可贪,因为东西就那么几样,少了只要长眼睛的都能看出来。
“不可!此事朕已经交由东厂和锦衣卫共同办理,至于收缴上来的财物朕自会交于户部一半充盈国库。”俗话说的好利益均摊,就算自己是大老板但是也不能自己吃肉下面的人干看着啊,还是留点汤给他们好了。
朱由校已经打算好了他准备分给户部五层银子,至于分多少还得看真正交上来的数字,他预计像自己这么大方的皇帝,怎么着得也给户部五百万两银子吧。
反正到时候做账的是东厂和锦衣卫的人,到时候收缴上来多少钱还不是自己说了算。
郭允厚听到皇上有了承诺这才退下,皇帝能分户部一半已然是天大的好事,天下藩王一半的家资想必定然是一个天大的数字,此次国库定然充盈,皇帝金口玉言想必定然不会欺骗与臣子,郭允厚顿时放下心来,他对皇上的人品还是很放心的。
只可惜他真的错误的估计了朱由校的人品,且不说会不会真的金口玉言,单凭没钱了就拿自己族人开刀就不是一般人能做出来的。
就在朝会在进行的时候,京城永定门突然的被御马监的人接手了,魏忠贤亲自站立在城头上目视远方,好像在等着什么。
旁边一个太监站立在一旁,向魏忠贤问道:“老祖宗,皇上把内操军还有御马监大部都调出了京城,万一起了乱子可如何是好啊。”
魏忠贤撇了这个太监一眼,微微一笑目光依旧看着远方:“这就是皇上的高明之处了,不动则已一动而全发,尔等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