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为何当了皇帝作事情都开始瞻前顾后的了,虽然朱由校很想掏出一挺机关枪把下面的人都给突突了,但是却只能脑补一下罢了,依旧要以君王风范面对诸位大臣。
“朕自觉对不起太祖,三日后朕会入太庙斋戒一月向太祖请罪并为我大明祈福,朕入太庙期间,若无军国大事不可打扰,违者按谋反论处!”
“退朝!”
朱由校一甩衣袖离去。
诸位大臣也跟着离去,偌大的皇极殿只留着施凤来跪在地上脸色有些苍白。
朱由校走出皇极殿望着天空有些迷茫,不禁向小猴子问道。
“朕真的能当好这个皇帝吗?”
这一问可真是把小猴子吓的趴在地上不敢起来。
朱由校望着蓝天,他知道皇帝不好当,可是没想到皇帝竟然如此的不好干,多想一个劲的莽下去,可是。。。。。。。。。叹。。。。。。。。如何能莽啊。。。。。。。。。。。。
上亿的百姓压在肩膀上,朱由校心里的滋味真不知道如何对人哭诉,怪不得都说皇帝是孤家寡人,这下真的体会到了。
天下土地集中在上层人的手里,下面的百姓只是在煎熬。
朱由校不会搞什么政治手段,也不知道什么帝王权术,他只知道朕需要改变大明。
所以他定下了四个方向。
第一改革吏治,将全力多层分化,主要权利收归中央。
第二改革土地,土地国有,百姓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纵观历史因为唯独土地国有化才能抵抗土地兼并的局面。
第三开海强军,抢夺外界资源以强壮我大明国力。
第四大力发展工业,因为工业才能提高生产力,大大的吸收劳动力,并且提高国力。
不过朱由校还有一个考量,只是不知道是否真的应该去做,做了利弊如何权衡。
那就是开明智,大力发展教育,让每一个大明百姓都能收到教育,有自己的思想,说实话朱由校很纠结很犹豫,这个东西影响的实在是太大了,大到了可能会引起千古之变革。
想想若是明智已开,自己这个皇帝还怎么做下去?
“此入太庙,出来后朕定当换大明一个朗朗乾坤!哈哈哈哈!”
突然的朱由校想开了,想什么只管干!大不了老子死在大明前面!老子不当亡国之君!
这一月入太庙朱由校是考虑好了,趁这一个月的时间他要进入海港城,为筛选出能用于这个时代的工业利器。
那就是各种的机床,当然了不是最先进的那种,相反是那种最最落后的,不然你给大明的工匠讲讲什么是五轴机床?什么是编程?
若有大胆的工匠会回禀皇上。
“小的知道什么是编筐,圣人这编程与编筐有何不同?”
这你让朱由校如何回答,难不成他还要交工匠们计算机?编程语言?简直是开玩笑,哪怕是朱由校亲自抱起一挺机关枪把建奴都突突了也比这个轻松吧。
那你要教工部官员什么是编程,那只能说。
编瞎话他们还是高手,编程那就真的算了吧,朕自己干效率都比他们高。
所以朱由校不要求先进,最好是能找到那种手动的。
几千平方公里的海港城,那真是有的搞了。
第五十五章 辽东战略
朱由校要趁着这一个月的时间把能用的机械设备进行改造,用电的最好能改成手动的,如果不行也要改成可以用水力或者风力之类的进行驱动。
收集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其实海港城的资源还是非常丰富的,而且数量惊人让人无法计数,想想也是,海港城人口三千万,每日的消耗的资源简直就是个天文数字,再加上还有着后世世界上最大的港口之一,每年的吞吐量都是按照亿吨来计算的,其中不知道有多少好东西。
不过有件事让朱由校非常的痛苦,那就是他虽然可以进入海港城,但是想找什么东西却只能靠脚力,靠眼睛亲自去寻找,而且想要带到现实中来,必须手指触碰才行。
当然了这也只是他准备入太庙闭关一个月的理由之一,第二个理由就是眼不见心不烦,朕都入太庙了藩王宗室们要是不老实出事情了,朕可是不知道啊,全是那帮子奴才做的好事,等朕出来的一定重重的惩罚他们!
放心朕还是非常爱护我老朱家的。
你看朕不是特意入太庙向最老朱道歉去了吗,朕还是非常有底线的。
回了乾清宫朱由校特意的交代会见一下孙承宗,他还有交代不然心不稳。
“老臣拜见陛下!”孙承宗刚要跪下就被朱由校给扶助了。
“孙师不必多礼,此处无他人,你我之间无君臣唯有师生尔。”朱由校“真情流露”的说道。
站在一旁侍奉的小猴子很苦逼,原来自己不算人。
不过孙承宗虽然一脸的欣慰但是却十分的固执,天地君亲师,君王还在师前面,他身为臣子绝不能在皇帝面前失礼,此有违圣人礼教。
朱由校松手无所谓你想跪就跪好了,再走个形式把孙承宗扶起。
“赐座!”让小猴子给孙承宗搬来一把椅子。
“孙师唯有朕觉得您才能镇压辽东那帮建奴。”朱由校单刀直入的说道。
“臣不敢,陛下廖赞了。”孙承宗一拱手,虽然嘴上说不要但是心里还是美滋滋的。
“孙师可有良策?”朱由校问道。
孙承宗当然知道皇上问自己的究竟是什么,经略辽东自己这几年闲赋在家一直都不敢放松,时时刻刻的注意那边的情况,虽然自己离开了辽东,但是老天爷开眼,他的学生袁元素一直在经营关锦宁防线,而且颇有建树,自己到时候只要再加强一下,反攻建奴指日可待。
朱由校当然知道孙承宗又要对自己灌输他的关锦宁防线了,可是这不是他想要的,关锦宁防线耗资不菲,足可以拖垮现在的大明。
朱由校只需要孙承宗能在辽东守好山海关就行,他比较中意熊廷弼的方略。
“小猴子把东西拿上来。”朱由校命令小猴子把早就准备好的东西送给孙承宗观看。
朱由校认为熊廷弼是个有大气魄、大战略的人。他策划的三方布置策略就非常好。
增兵登莱、津门,将重兵屯在山海关,等到三方兵马齐备,然后就可以大举的进兵”。
熊廷弼的意思很明显,他准备弃守关外,将重兵屯在登莱、天津和山海关三个方位。而山海关可是号称天下第一雄关,易守难攻,将关外的军队拉回来集结关上,兵力集结一处,大大的加强山海关防备力量,让建奴只能干瞪眼无法攻破。然后又可以寻找战机,随时可以出击建奴,同时也可机动灵活地策应和支援昌、蓟、宣、几大军镇,最重要的还可以节省路上的军资损耗,一切都在关内,大大的降低了朝廷的边饷的压力。
说实熊廷弼能做出这个方略也是用了极大的勇气,要知道,把军队收缩入山海关,在许多人的眼里,那就等于是把山海关外三四百里土地拱手让人。如此在朝堂上看来他与国贼无二,他的死与这个方略也有很大的关系,但如果从战略的眼光来看,放弃这些地盘,既可以避免兵力分布过散、缩短后勤补给线、减轻国家财政负担,又可以在攻守中反客为主,取得主动放弃的地位
真正的军事统帅就要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反而是集中自己的优势攻击地方的弱势,这才是一个具有大战略的军事家眼光。
孙承宗在经略辽东的时候气魄就远远的比不是熊廷弼了。他一上任废除了八里铺修筑重城的工程,反而在关外两百里的地方,修建了宁远城,另外还准备在宁远城之前修一道边墙,大力扩军,大量制造军械、
他是的目的就是凭借着这条防线及防线上的城堡、兵台的保障,他将明军防区一步一步地扩展开来。天启五年,他遣将分据锦州、松山、杏山、石屯及大小凌河各城,自称防线由宁远又向前推进二百里,形成了以宁远为中心的宁锦防线。
他的战略就是步步为营不放弃任何的土地,用土木工程一点一点把城堡修到建奴的老家去,让坚固而高大的城墙废掉建奴野战的能力,让他们面对高墙只能干瞪眼。
其实这个战略不能说不行,也不能说就是错的,只可惜他没有实际的考量大明此时还能不能经得起他这么折腾。
简单的说就是他只考虑了自己,没有考虑后方的朝廷已经没钱了,所以才有人说是孙承宗耗资巨大建立了不堪大用的关宁锦防线从而拖垮了大明。
朱由校的想法很简单,守住山海关坚壁清野将关外的百姓统统的迁移到关内,把建奴死死的的堵在关外,让他们好好的感受感受小冰河的力量,北方极寒条件可比关内严重多了,而且建奴不事生产只会掠夺,到时候饿死他们丫的,让他们再给朕狂一个试试!
当然了光守是不行的只会让建奴肆无忌惮,大明将丧失全部答复主动权,所以还有一只军队负责袭扰,朱由校把目光投向了皮岛。
就在朱由校思考的时候,孙承宗不知怎么的脸颊就开始发红,胡须抖动,两只手紧紧的抓着奏折几欲把奏折给抓烂,胸口喘着粗气。
奏折还没有看到底,只见孙承宗将奏折狠狠的掷于地上,破口大骂。
“国贼!此为国贼!人人得而诛之!”
第五十六章神威大将军
“孙师这是何意?”朱由校觉得有些意外,三方布置虽然和孙承宗的战略有很大的出入,但是也不至于让他发这么大的火吧。
“陛下!”孙承宗起身一拱手:“此之方略真乃国贼是也!”
“为何?孙师有何见解真洗耳恭听。”朱由校做出洗耳恭听之状。
“陛下!”孙承宗再拱手:“敢问这是熊飞白之策略?”
“正是!”朱由校一点头,孙承宗果然是了解熊廷弼之方略的,只是看看便能看出奏折里满是熊廷弼的影子。
“臣就知道是他。”孙承宗一副果然如此的模样。
“陛下此人心中虽有韬略然心术不正,陛下绝对不能听他之言!”孙承宗面容十分的郑重的告诫外加有点恨铁不成钢意思,眼睛里透露出自己好容易教出来的学生被坏孩子带坏了的意味。
因为别人都能采纳这熊廷弼的方略,唯独皇上不能,堂堂大明天子应该守国门,对于寸土坚决不能放弃,若是真的按照熊廷弼的方略实施下去,岂不是把山海关以北的大好河山拱手相让与建奴了吗!
正是岂有此理!
孙承宗突然恨起了熊廷弼,真是死了都不能让人安生!
“陛下!敢问!若是陛下退了!天下百姓讲如何看待陛下!”孙承宗眼睛直指朱由校好像看透他的内心。
他不相信大明皇帝陛下真的会做出放弃关外大好山河的事情,那可是祖宗打拼命打下来的江山!
若是皇上执意如此老夫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不要了,也要死谏!
幸好朱由校是皇帝,君臣之礼不可逾越,不然孙承宗一定拿一把戒尺把朱由校打的亲妈都不认识。
朱由校露出了一丝无奈的苦笑,他倒是没想到孙承宗竟然如此的排斥这套方案,看来想让孙承宗“听话”只能先说服他了。
“孙师你以为朕真的想放弃关外之地,朕是无奈啊……”朱由校闭着眼睛摇了摇头:“大明危矣。”
朱由校语不进人死不休,一开口就吓到了孙承宗,什么大明危了?
“朕的国库之中已然是空的了,下一次的边饷朕都不知道拿什么去给,朝廷的俸禄朕马上就要发不出了,去年的岁入白银只有三百多万两,偌大的大明岁入只有这么点!你让朕如何是好啊……”朱由校一抹眼睛,这次他是真的想哭,这些日子他一直绷着,想父母家人,在这一切都是陌生的大明无依无靠,还有无数人在想着法子要把他弄死,你让一个才毕业没有经过多少社会磨炼的朱由校如何能够不哭。
孙承宗也动容了,好像一下子明白了朱由校的苦似得,不由得老泪纵横,往地下一跪。
“是臣无能然陛下受苦了!”
“孙师不必是朕之罪过,你知道吗,朕梦见太祖了,此方略乃是太祖点拨朕的。”朱由校拿出了朱元璋的名头。
“太祖认可!”孙承宗有些难以置信。
“是!不然朕也不敢拿给孙师看。”朱由校熟练的拉着虎皮扯大旗,想当初对付老爹就是靠着母亲大人的名头,朱由校深得此道之精髓。
“太祖皇帝有何旨意?”孙承宗跪在地下很是恭敬。
“太祖说辽东之事非一时之功,需要徐徐图之,先守后攻,预攻之先练强军,然建奴之灭可期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