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的是啊,徐阁老,您倒是说说这上面的意思究竟是为何啊?为什么我好想看不懂的样子?”吏部尚书周应秋看着自己拿到的这份资料? 对上面写的东西那叫一个郁闷。
为什么这些人好像都能看得懂? 而自己却是什么都不知道呢?
难道我真的已经跟不上陛下的脚步了?
不行不行,我绝对不能看不懂。
“嗯!我懂了? 陛下的主意真是好啊? 好!太好了!”周应秋要不是看在这里的场合这么严肃,恐怕已经开始鼓掌拍马屁了。
“诸位爱卿? 都静静,听朕给你们解释解释。”朱由校双手下压让下面安静下来。
他是看明白了? 下面的这些人是真的不懂自己的意思啊? 那必须要解释解释,不然由着他们瞎胡搞不成。
“朕观历代科举发现了一个弊端。”朱由校手放在嘴边发出了一声咳嗽,然后有些神秘的说道。
“弊端?弊端?”
下面的这些官员眼中有些惊异,这个弊端可是不得了啊? 要知道这可是科举? 什么都能有弊端,科举绝对不行,这可是国之根基啊。
“什么弊端呢,那就是无法因才施才啊。”朱由校一巴掌拍在龙椅上再说。
“哦!“
下面的官员点点,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这个弊端? 你们想想有的举子会计算,这就适合去户部? 去税务部,那就不适合去礼部了不是? 还有的对书画很是精通,还知道鲁班之术? 去工部多合适? 甚至朕还知道有个官员十分精通探案但是却在兵部任职? 这简直就是耽误才华啊,要是去大理寺和刑部岂不是更能发挥其用处!“朱由校声情并茂的讲述着。
“对对对对!”
下面的官员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觉得陛下这话确实讲到自己的心坎里面去了,自己的部里面确实有好多这样的人啊,有的根本不懂刑律却在刑部打诨,有的精通计算却去了礼部,以至于自己想找一个实干的人都找不出来啊。
“是啊,是啊,我堂堂的一个刑部尚书,前几日可是被难住了,想找一个精通刑事的官员结果竟然没找到,这是令人贻笑大方。”刑部尚书朱燮元无奈笑了笑。
“就是就是,我兵部也有一个,我让他去抚慰伤兵,结果他说什么,他竟然说不愿沾染兵事,只愿每日修书,你说这不是应该去翰林院吗,或者去礼部也真合适啊。”温体仁一拍手也想到了工作上的烦心事。
才啊才。
在他们这个位置上也都清楚,那些官员做文章都是好手,但是真正的想要有当官之才,做实事那就真的不行了,十个官员里面能够挑出一个都算是好的。
看着这些官员在下面诉苦,朱由校便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这就是朕要改科举的初衷啊,科举应该因才施才才对,连孔圣人也说过要因材施教,这因才施才亦是同理。”
“所以本次科举之该当为设定岗位而科考。”
朱由校可是参照了后世的科举考试而提出了这次科举改革。
古代的科举就是把一群书呆子给集中在一起,然后排列出前三百名最强的书呆子。
让这些只会读书的人去当官,那真的不知道要消耗多少资源才能培养出来一个能够做实事的官员。
而且他们得官路都是一开始定好的,就算他们各自有各自的擅长,但是也无法改变上面的为他们定下的官路。
就好像上面说的那样,精通计算的就是去了翰林院,发挥不出他的才能不说,还造成了极大的科学浪费。
第一千零三十三章轰动京城
这一场最高会议终究是以朱由校的意志结束了,由此成功的开始了大明的教育改革第一步。
科举改革!
为什么朱由校要选择先从科举开始改革,那是因为上行下效啊。
天下的读书人都是以科举为自己的学习目标,就好像后世的学生,哪个不是在以高考为自己的终点。
他们学习的东西都是以科举为主,换句话说就是科举考什么,他们就学什么。
所以教育改革必须以科举为先导,这样才能逼迫这些读书人去学习朱由校需要他们去学习的东西。
这一天全京城的街道上都出现了盖着吏部大印的告示,上面写的东西引起了全京城的注意力。
“出告示了!礼部出告示了!”
“快来看啊!礼部的告示出来了!”
只见道街贴告示的地方被读书人给占满了,不是读书人的百姓自觉的退出了这个文气弥漫的地方。
“大明礼部关于此次科举的通知!”有人手指这点告示把上面的内容给念了出来。
“根据陛下的指示,大明最高联和会议集体通过科举改革!”
“科举应当施行因才施才之政策方针,所以本次科举将会定为三场,第一场学力评定!”
“第二场执政能力测试。”
“第三场综合应用能力测试!”
“本次考试将会在五日后早上八点在贡院门口进行报名,报名时间持续三天,凡是未参加报名者,皆不可进行考试!”
几个排在最前面的举子看着告示上面,大声的接力的读了出来。
然后这些围着的举子一个个的面面相视,什么意思?
这些字单个的自己都知道,可是合起来为什么自己就好像听不懂了呢,简直觉得自己这么多年的圣贤书都学到了狗身上呢?
“王兄小弟这厢有礼的,不知王兄可知道这什么科举改革究竟所谓何物?”一个青衫儒袍的男子对着旁边的一个有些清瘦的男子作揖问道。
”李兄,小弟也不得而知啊,这个所谓科举改革当如何,小弟也是平生仅见,正想问问其他兄台所谓何意。“被问道的这个人也是一脸的迷茫。
“嘶。。。。。。。。这因才施才倒也是不错,倒是附和圣人所言因材施教之理,可是这三场我等皆是不知考什么啊?”一个举子一拳砸在手心上,对着这告示很苦恼。
“诸位诸位,休要苦恼,没看到上面说嘛,这个五日后贡院要去报名,我等可在五日后去贡院报名之后方可得知这三场考试究竟是为何!”一个穿着蓝色衣袍带着方巾的男子大声的说道。
“有理,有理,仁兄所言有理啊!”
这些举子点点头,看来只能如此了。
于是京城又变得热闹了起来,街道上许多卖报少年挥舞着明报在叫卖。
“卖报卖报!科举改革!朝廷大事科举改革拉!”一个穿着白色大褂上面印着卖报小郎君的字样的少年手里挥舞这一沓报纸在叫卖。
有走过的人听到这个所谓的科举改革觉得很是稀奇,这么大事情没人不感觉好奇的? 于是掏出两个铜板招手。
“那个卖报小郎君? 给我一份报纸!”
不仅如此,茶馆里面的说书人也都开始了宣传? 向大明的百姓宣传这个科举改革的好事。
“当了当? 当里个当!”
“今天呐我们就来说说这个科举改革的事情!”一个穿着灰色长袍子的说书人敲响了手里的快板。
“诸位可都知道这个科举改革所谓哪般啊?”灰色袍子说书人首先先卖了一个关子,他伸着脑袋的向着下面的人询问道。
这也是上面的人交给他们的套路? 开口先卖关子故作神秘,然后让下面的人回答一下? 增加带入感? 让下面的听众参与进来增加互动性。
这个效果非常的好,说书人都喜欢这个套路。
此时这个茶馆的下面已经坐满了听众,他们都是一天干活之后来这里休闲的百姓,一个个有钱的坐在椅子上端着一大碗茶? 或者兜里再有点的就叫两个点心或者什么的下嘴的物件吃着。
没什么钱或者舍不得什么钱的那就蹲在地上? 双手插在衣袖里面静静的听着上面的说书人讲故事,讲国家大事,他们都喜欢听,每每听到什么不懂的,或者听到什么喜欢的还会叫好或者询问一二。
因为他们都是一些下里巴人? 也不认识什么字,平日里那些读书人可不会理会他们? 他们想知道些什么也是没有渠道。
但是在说书人这里不一样,他们会主动的告诉自己朝廷出了什么新政策? 陛下下了什么新旨意。
就好像前段时间京城税务改制一样,他们的税以后都要交给什么京城税务局了? 再也不是衙门来征收? 而且粮食就能直接抵税? 一亩地只要出两成粮食的土地税,可是比以前那种要交乱七八糟的税好多了。
而且这些说书人还知道哪里要招工,以至于茶馆已经成为了百姓最喜欢去的地方。
“什么叫科举改革啊,这个咱们得慢慢的说道说道,你们可知道以前的科举是什么样的啊?”说书人摇头晃脑的问道。
“不知,不知,我说快嘴刘你就是老喜欢问一些有的没的,知道到我们这些人大字不识几个,还能知道科举是什么回事!爷要是知道还能在这里听你说书啊!”
“是不是啊各位!”一个满脸横肉留着两撇小胡子的男子一边往嘴里扔了两片云糕,一边打趣道。
“是啊快点说吧!我们哪知道科举是什么啊,那都是老爷们才能知道的事情。”
下面的百姓一阵起哄。
“那好我就来给你们说说这个为什么要改革科举吧!”快嘴刘摸了摸下巴上的胡子,顿时开始了他的解释。
反正都是按照宣传司给的文案来说的,上面让他怎么办他就怎么办呗。
就这么五日的时间不止是京城的人,整个北直隶都传遍了这个科举改革是多么多么的好,是造福我们大明得事情。
还说了,有了这个科举改革,百姓不但可以安居乐业,甚至以后妇人们都能生大胖小子了,这都是陛下的功劳啊!
一众妇女表示,陛下真是一个好皇帝,不愧是送子陛下啊!
大明宣传司真是恐怖如斯啊。
第一千零三十四章我们要不考吏部去吧
五日后,在一片举子的等待下报名终于是开始了。
不过急忙赶来的举子们也是有些呆滞了。
因为他们看到了一个与以往相差甚远的场景,那就是报名竟然与考试挂钩。
你报什么职位那就只能考什么职位,比如说比想报考够工部,那就去工部的地方报名,然后就可以从工部入考场进行考试了,要是考上了那你就是工部的官员。
这可真的是稀罕的不能再稀罕了啊,以前大家都是一起考试,然后选出前三百名。
然后选官什么的就听从上面的安排,吏部让自己去什么地方自己就去什么地方,现在不一样了,现在是分为六部还要细分职位才能进行考试。
不过这里也不止是六部,还有其他的小一点的部门也在这里招考。
一个举子拿着他们的身份证明,来到了一处上面用红底黑子写着都察院的地方。
在这个举子的心里,这个都察院可是一个清贵的地方,进入了都察院那就是言官,那就是清流。
他想当清流吗,那是自然,当个清流以后骂人都是他有理。
对,就去都察院!
只见这个举子上前一步对着坐在红色牌子下的两个青袍官员作揖询问。
“敢问两位大人,学生可否报这个都察院?”举子很是恭敬的问道。
“你想报我们都察院?”左边坐着的这个官员看着面前的这个举子反问道。
“学生对都察院仰慕已久,万分崇敬。”举子作揖鞠下的身子弯的更低了。
“想来就来呗,难道我们还能拦着不成,还好我们都察院没有特别专业的地方,你倒是很有眼光啊,哈哈。”右边坐着的御史点点头笑道,他觉得这个举子蛮有眼光,知道我们都察院的好处。
“那学生在此就感激不尽了!”听到同意他报名,这个举子顿时不胜欢喜的再次作揖。
“那你想报什么岗位啊,我们这次招募的可是十一省的中央驻县级御史还有派出调查御史,你看看想去哪个省?还是想去派出机构”右边这个御史从桌子上拿起了报名职位名单放在了这个举子的面前。
举子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岗位顿时脑袋都大了。
只能再次请教道:“敢问两位大人,这些所言何意?”
“来来,我给你说说,这个中央驻县级御史啊,就是你是我们都察院的人,但是要去下面的县里面驻守,监察当地的官员行政有没有违法乱纪之事,比如你要报这个北直隶的驻守御史,那你只要考上了就要在北直隶选一个县任职,明白了吗。”
“还有这个派出机构,就是下面要是出了什么问题,需要我们中央都察院下去调查的? 那就会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