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海商1557-第7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逐渐被淘汰,最终只留下大宋这边的产业链。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大家伙对于贡献值制度也开始热心起来,毕竟这不仅能够获得更多的股份,而且还能加深与大宋之间的合作关系。    当大量的捐助物资投入各地之后,看着大多数底层人员接收到物资的一幕,民众也开始意识到,这个贡献值制度的好处,没有什么比亲身感受更加有说服力了。    对于这个场面,王直自然是乐见其成的,而且他还打算等寒潮过后,便会根据此次的援助名单,将之前的股份分一点出去,好好犒劳一下这些股东们。    当然,豪商们在眼热于大宋商业股份的同时,也在琢磨着王直所投入的神秘机器,之前他们还觉得王直过于夸张,毕竟这世上还没有过能够自动生产的机器。    事实胜于雄辩,无论大家伙如何猜疑,机器投产的结果,便足以说明问题,而留给大家伙的,只能是一系列的问号。    在这个方面,王直当然是增派护卫,执行更加严厉的防备,并且严禁工作人员随意走动,活动区域必须得在当地小城,若是想要出动,得进行申请。    而且主要的人员,王直都让侦查局特派员进行跟踪保护,一旦出现问题,不需上报,直接可以视情况而就地处决,防止技术的外泄。    在如此严密的防范之下,王直的蒸汽机技术也牢牢掌握在手里,在不能获取相关的技术之下,豪商们对于股份也更加眼热。    这也导致此次援助的物资,外地送来的量,比王直还要更多更丰厚,而大明那边的情况,却是相反,不仅无人援助,朝廷拨下的赈灾款项,到了地方也已经去了七七八八。    有着上一次大风灾的大移民事件,此次大明硬是加大了海疆一代的管理,相比于赈灾,这些官员的关注力都放在了防范自家子民的身上,实在是太过悲哀。    寒潮持续了整整一个冬天,与大明路有冻死骨相比,大宋这边虽说前期有人因此而生病死亡,却没有真正被冻死的。    两相比较之下,高下早已立判,不过双方的民众早就已经习惯了,一方优越感犹在,另一方则是已经麻木。    当春天来临,万物复苏之际,很多动物都开始出洞寻找食物,在寒冬里消耗了大量物资的人们亦是如此,新一轮的耕作也陆续开启。    就在王直巡视各地春耕,以及各个产业的运转情况时,却收到了北方传来的最新消息,有人要出来搞事情了。    看着从朝鲜那边传来,由宋四郎亲笔所写的奏本,王直眉头微皱,直接说道:“真是找死!”

一百五十八章 王杲
    励治十二年春,由于有着寒潮的影响,这个冬天显得特别漫长,等到寒潮离去之时,人们也陆续开始恢复活计。    无数的农民都纷纷走出家门,扛起锄头,带着借来的老牛,开始春季的耕作。    而海边的人们,亦是逐渐出海,不是去捕鱼,便是跑海商,所有人都在做着属于自己的事儿。    不过相比于农耕人家,北方的蛮夷们就有些难过了,漫长的寒潮,使得他们的存粮都消耗殆尽,新的一年里,想要不被饿死,唯有南下掠夺这条路子。    北方的这些游牧民族,只要没得吃的,唯一的念头就是南下抢食,几千年来,一向如此。    此时大明北方的游牧民族里头,最大的势力要属西北的蒙古俺答汗,而较弱的则是东北一带的女真。    游牧部落均是以肉食为主。过多的食用肉食积累的脂肪在体内无法消化,需要用茶叶加以分解,这也是蒙古的俺答一直都请求与大明通贡的缘故。    当然,除此之外,食盐和铁器这些硬通货,以及丝绸瓷器等奢侈品,都是蒙古这边需求的商品。    不过出于对蒙古游牧民族的防范,大明一直都拒绝通贡要求,最终导致在嘉靖二十九年之际,俺答集合10余万蒙古骑兵大举南下,逼迫嘉靖答应开放马市。    只是马市开放不到一年,就被嘉靖以各种借口关闭,双方又是回归到对峙状态,经常摩擦不断。    而另一边的女真部落,东北的女真分为三部,分别是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以及野蛮人女真。    由于建州女真势力最弱,且离大明最近,因此常年依附于大明,并且还有着建州三卫的编制。    一开始最早是在永乐三年,大明设立建州卫,后来才陆续增设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    建州三卫与大明的关系都是若即若离,每当大明实力衰弱时,建州女真便会开始蠢蠢欲动,时有犯边举动。    最近这几年,建州女真出了个叫做王杲的首领,自称建州左卫指挥使,为人精明奸诈,经常肆掠大明北疆。    嘉靖三十六年十月,王杲偷袭抚顺,杀死守备彭洙,大肆进行劫掠;嘉靖四十一年五月,副总兵黑春统军清剿王杲,却被王杲设伏生擒后磔死。    这些年来,死在王杲手下的大明边军并不少,也是因为屡次犯边,才是的大明这边关闭了贡市。    王杲还有着另一个身份,这个想必大家伙会更为熟知,那便是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外祖父,也称为阿古都督。    其实建州左卫明面上的领袖为爱新觉罗觉昌安,这个便是努尔哈赤的祖父了,为人精明多智,带领着部族发展农耕,并频繁与大明进行贸易。    在觉昌安的带领之下,建州左卫女真与大明的关系向来都很温和,而且由于马市的贸易,也使得旗下的女真生活稳定。    不过当王杲迅速崛起之时,建州左卫女真的势力也开始有了变化,在强势的王杲治下,建州局势亦是开始紧张。    为了能够缓和双方关系,觉昌安选择了与王杲联姻,意图通过此举,能够抑制住王杲的野心。    这种联姻在游牧部落之间是常见之事,很多弱小的部落都会选择与强大部落进行联姻,以求自保,阿觉昌就没少通过这种方式来保住自家的地盘。    不过这一次阿觉昌注定会失策,他遇到的是比他还要狡诈的王杲,在联姻之后,愣是被对方给吞的一丝不剩,直接沦为附属。    如此一来,王杲也顺势成为建州左卫的实际领袖,并自称都督,从此与大明直接对着干。    当然,一直以来建州女真在与大明对抗之中都是出于弱势,那些女真满万不可敌的说法,也得是几十年以后的事情了。    从大明成立以来,北边的这些女真一直都是出于被干的局面,就拿成化犁庭的战役来说,在大明和朝鲜的联合清剿之下,整个建州女真遭到重创,之后几十年都没能缓过气来。    即便是现在,王杲与大明的对决,几乎都是偷袭为主,根本就没敢正面作战,像他们这些部落制度,若是在一场战役里损伤过大,势力减弱之后,很快就会被其他部落吞并。    因此,经过这一次漫长的冬天之后,王杲的劫掠计划,并没有放在大明这边,他也知道此时大明边军早就已经严阵以待,自然不会主动上门自讨苦吃。    王杲的目标,放在了冬南的朝鲜这边,虽说眼前的朝鲜已经不再是以前的朝鲜,而是成为了大宋的朝鲜省。    而且外边都在传言大宋兵峰强悍,不过对于这些传闻,王杲都是嗤之以鼻,他可是知道,大宋只不过是趁着大明变天之际,趁机占据朝鲜的。    虽说大宋战胜了朝鲜,不过现今的朝鲜早已经不复往日,早已经日落西山,被占据也说明不了什么,王杲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试一试这个新邻居到底有几斤几两。    当王杲所部有动静之时,大宋侦查局在朝鲜的分部便已经得到了情报,自从建立朝鲜省之后,王直便加大了这边的情报力量。    而且朝鲜冬南部隔海相望的东瀛,此时还处于战国时期,根本就没有精力北顾,况且那里现在还出了毛海峰这个混世大魔王。    因此整个朝鲜省的军事力量,都侧重于西北部,不仅仅是大明,还有着女真这些游牧部落。    在获取情报之后,在传送会大宋的同时,也给宋四郎这边传达,虽说侦查局自成一系,不过王直要求军务类的情报,必须要第一时间传给当地军部。    王直的这个要求。也是为了让将领们拿到第一手情报,好快速反应,以免贻误战机。    宋四郎的动作很迅速,一接到情报,便书写奏疏上传给皇宫,同时整顿军务,以备战来敌。    而王直在接到宋四郎的奏疏,以及差不多同一时间送达的侦查局情报时,却是对女真的来袭有些意外。    王直想不到自己不去招惹这些蛮夷,对方竟然会主动上门挑衅,实在是活得不耐烦了。

一百五十九章 这个坟头有点大
    此次南下,王杲带上了麾下一千精锐骑兵,以及其他部落的一千混杂骑兵,其中就有觉昌安的五百骑兵。    苍茫茫的草原上,一群身披轻甲的骑兵正在驰骋,硬是拖出一条尘雾,所到之处更是惊跑了不少草丛中的小动物。    若是在平时,这些人肯定会张起长弓,尽情地对这些动物进行捕,不过此时正赶路,没人敢擅自射箭,部落里等级分明,军纪更是严厉,一旦违背,轻则鞭笞,重则斩首。    约莫赶了半天路程,眼见天色渐黑,这一群骑兵才停下脚步,开始搭建营帐,对于这些游牧士兵,扎营的速度很是快速,短短十来分钟便已完成,并且开始点起篝火,烤肉造反。    “觉昌安,你看看我这些勇健的儿郎们,此次南下朝鲜,势必能抢回不少物资以及婆娘来。”吃着烤肉,王杲指着篝火旁不断摔跤的士兵笑道。    “都督,听闻朝鲜的新主大宋,财大气粗,且兵峰尖利,此战恐不易。”觉昌安微微皱眉道,他虽说没有见识过大宋军队,不过经常与大明贸易往来,自然也有不少传说。    “无需多虑,想必你也是听着那些边商们所言,这些都是胆小鬼,哪里见过什么强悍的军队。”王杲摆摆手道,他并不是瞧不起大宋军队,但也绝不会未战先怯。    “而且,此去我等并不是要攻城拔寨,只需袭扰掠夺,然后快速退回,不会硬拼。”王杲补充道,他可不会傻傻地去硬战。    “那就好。”觉昌安点头称是,为自家带出来的五百骑兵而松了口气,他可不像儿郎们无端端地牺牲。    其实觉昌安对于这一次南下的战斗并不感兴趣,由于常年鼓励农耕,所以他的部落粮食最为充足,以前马市还开启之时,他也没少将粮食售给大明边军。    如今虽说经历了漫长的寒潮,不过觉昌安的部落存粮依旧充足,甚至他还送了一些给王杲。    只不过在王杲的麾下,觉昌安不敢拒绝出兵,在草原之上,违背上级指令唯一的后果,便是人死族灭。    “放心吧!我既然带领尔等出来,也会将尔等带回去,并且会抢来更多的物资,在出来之前,我还跟努尔哈赤那小子承诺了,会给他带礼物回去呢。”王杲拍了拍觉昌安的肩膀说道。    “那小子不能太过于偏爱了,不然的话,以后怎么能够成为我建州女真的雄鹰。”觉昌安满脸微笑地说道。    “不会的,再过几年,我会亲自带那小子出来,好好地闯一闯。”王杲摇头道,他们女真最不可能出的就是软蛋。    现今的努尔哈赤已经有十岁,他从小聪明多智,最得王杲和阿觉昌的喜爱,若不是岁数还小,这一次都要带出来见识一些世面。    如果按照历史的推移,努尔哈赤的亲人们,都会相继死于大明手中,而早年的这些经历,硬是造就了大明日后最大的敌人。    当然,如今有了大宋的崛起,历史终归会有所改变,眼下王杲的两千骑兵,也将会遇到他们有史以来最离奇,也是最恐怖的对手。    翌日,王杲所部又是行了半天的路程,才开始进入朝鲜边境,进入边境小城,昌城的地域内。    “都督,这一路来毫无人烟,唯恐有诈。”看着四处静悄悄的环境,觉昌安小心翼翼地说道。    其实在接到消息之后,宋四郎便已经通知官府,并将女真骑兵的路线也及时地送达,如此一来,这一带的人全部都被撤离。    边境本来就是地广人稀,撤离的工作也很容易,当然,个别的漏网之鱼,遇上王杲军队的几率也没多少,这也是王杲一路来都见不到人的缘故。    “慌什么,咱们以往在大明劫掠之时,遇到的人不也都是全都跑入山里,想必这边的人也都已经发觉不对而逃走了。”王杲大笑道,不过眼里的一丝谨慎还是暴露出他的心情。    王杲为人狡诈,很多心事都不会表露出来,其实他身旁的觉昌安也何尝不是,只不过平日里在其面前都会装出一副憨厚的样子而已。    别看觉昌安呆在王杲麾下,他一直以来都跟大明有着联系,并且在多次劫掠时,主动放出信息,好让大明这边有所准备。    而做了这么久的反骨仔,还未能被王杲这个精明人发现,可见觉昌安的能力了。    “我听那些边商们说过,大宋兵峰之所以如此强悍,完全靠着火器以及火炮的威力,这方面咱们得好好防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