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在大明养生百年-第95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且明军和朝廷里,有许多蒙古或色目人,只要通晓华夏风俗,任用华夏礼仪,遵循华夏制度,都视为华人。

    朱棣却又叹气道:“父皇,如今北元天元帝,正在西域和帖木儿争雄,瓦剌人屡次反叛,他们部帐中也有不同的声音,不希望天元帝西征,想要他们与我大明开战劫掠我大明,儿担心,我等求婚的使臣还未到达大漠,那北元天元帝,就因为草原纷争……”

    朱棣说出了一个隐忧。

    如今的大漠南北,都因为大明强大的经济贸易战,搞疯了,乱成了一锅粥。

    离得近的想投靠大明,大明不许。

    收过来的安置费用,比起安置卫所还贵。

    他们只能在长城附近做二道贩子,赚的盆满钵满。

    但是离得远的,瓦剌等部落,也就是维拉特蒙古,极为不满,他们得从离长城近的蒙古部落手里买粮食,买盐巴和茶叶,导致蒙古部落之间屡次有争端。

    而北元天元帝,又想要重振大元荣光,带着脱因帖木儿等人,在西域拉拢东察合台汗国和钦察斯拉夫人,阿速人,在西亚与正值巅峰时期的瘸狼帖木儿大战数十战,只赢了几场……

    如今的北元皇帝天元帝,只有不到两万户部帐,流落在西域,漠南,漠北。

    朱棣一是担心,天元帝撑不到大明问他要嫁妆。

    第二就是,如果大明收留了天元帝,漠北和辽东都收回后,那陕甘等地,就必须要和帖木儿直接对战了。

    如今,东亚的大明帝国强势崛起,而西亚也同时出现了一个横跨亚欧的强国帖木儿帝国。

    这放眼整个世界历史,也极为罕见。

    两个帝国,必有一战!

    (



    第115章 四叔朱棣的星辰大海是广袤西方

    

什刹海又名洗象池,此地乃是大元皇帝忽必烈的象辇大象清洗之处。

    大元当年得吐蕃,绕道吐蕃攻下云南,大理段氏遂亡,后来又征讨缅甸安南等,其国多进献大象,元顺帝时候,还有大象进贡,这也是为何,北平城很多地方没有城门的缘故。

    因搞了城门,皇帝的象辇进不来。

    此地靠着东坝马厂,也常有马厂人牵着马儿来此地饮马,朱雄英领着朱允熥,朱允炆,还有七八个勋贵子,正在此地实验新型的水雷。

    如今的朱允熥,也已长成了一个身材魁梧健硕的小伙,他眉眸和朱雄英有些相似,但是更加魁梧。

    亲舅舅常茂和常升,还有常森,都说他比朱雄英更像是外祖开平王,因为朱允熥和自己几个舅舅长得就极像。

    不过,这可不是什么好事。

    因为前世,常茂就因为继承了常遇春血脉,导致绝嗣。

    而这一世也是一样,常茂都一把年纪,侧室也娶了几房,却仍旧无子嗣,常升,常森也是一样。

    而朱允炆,则是沉稳干练了许多。

    他们都穿着新式的步兵甲,腰间挎着最新式的短火铳,这种短火铳不需要用燧石点火绳,在击发式的,在火门上有一个火帽,按下扳机之后,扳机敲打里面的火石,冒出火星,就可以点燃火药。

    虽说原理简单,但是制作可一点都不简单。

    如今这种枪,只有大明的皇室王公贵族能用,而且这玩意儿还因为火石的质量问题,常常打不着,开枪之后哑火。

    好在,终归是在进步……

    几个兵士开着小船,将那水雷小心翼翼地摆放在湖中间。

    随后,众人又上岸,两边拉绳索,将一些大木桩子拉过去,木桩子碰到水雷,瞬间爆炸。

    这种水雷的技术,其实元末就已经出现了。

    陈友谅的水军,大量掌握,而且研发出了种类繁多的水雷,如今大明经过多年研发,更进一层,在水雷的材质和炸药威力上提升不少。

    “大哥,咱们为何要研制水雷?”

    朱允熥虎头虎脑的,他声音也瓮声瓮气,按照常森等人的说法,朱允熥就连声音都和常遇春有七分相似。

    朱雄英笑了笑,看向朱允炆道:“二弟,你给三弟说说。”

    跟随诸多大儒学文,如今又在北京讲武堂学军事知识的朱允炆,是皇室子里比较出风头的,文官武将都说朱允炆不错,本来朱允炆要被封王去藩地就藩,但是他主动要求来北京讲武堂入伍,还跟随着朱雄英去塞外打了几次仗。

    叛逆期的朱允炆,十分反感自己母亲为他安排的人生。

    “三弟,我大明要攻略大海,必得有坚船利舰,而大明的海船,继承大元和陈友谅技术,如今在东方无敌,但想去寻找殷洲(美洲)和婆罗洲(澳洲),必得有海上利器,咱们现在的炮管儿,最多放十次炮弹,就会炸膛,所以这种水雷,就比较重要。”

    “哦。”

    朱允熥揉了揉脑袋。

    “允炆呀,有件事,大哥想跟你聊聊……”

    说着朱雄英拉着朱允炆,走到了前面。

    身后,这些勋贵子多是王侯二代的小子,或者孙子辈,都是在讲武堂练过军事,知晓进退,全都和这里离开了一段距离。

    “大哥。”

    朱允炆看向朱雄英,他很在意自己这个哥哥,随着年纪渐渐长大,如今的朱允炆越来越怀念自己儿时和自己大哥朱雄英在一起的日子,人总是在不断的怀念和弥补儿时的遗憾,所以之前太子妃吕氏越是不让朱允炆靠近朱雄英,如今叛逆期的朱允炆,就越是和朱雄英亲近。

    “允炆,你可知道你如今为何还没封王?”

    朱雄英看向朱允炆。

    朱允炆皱了皱眉,摇头表示不知。

    其实他也在琢磨此事,兴许是父皇不愿自己封王?但不仅仅是他,宁王,肃王等几个年岁小的叔叔辈王爷,也都没去封地,而是被派去各地讲武堂,如宁王被派去云南讲武堂,跟着沐英征战云南各地蛮族,而肃王朱楧被派去了长安讲武堂,跟随蓝玉征战吐蕃番人以及察合台骑兵。。

    诸王都在各地讲武堂求学。

    “大哥其实对你有重任相托。”

    朱雄英踱步往前面走去,这什刹海不大但也不小,以前此地有专门的洗象房,此时都被改成了军事用处。

    “大哥,你说。”

    “允炆不才,立志为大明之崛起而读书!”

    朱雄英摇了摇头,回头道:“若是我要你做旭烈兀呢?”

    旭烈兀乃是忽必烈弟弟,当年被封在尹儿汗国,他一直以大元帝国波斯总督自居,而且尹儿汗国的国玺是汉文。

    此刻闻言,朱允炆也吃了一惊。

    其实,几年前,大明朝廷就传出一股风气,说大明收归汉唐故土后,会将诸藩王在海外实封。

    但这毕竟只是个传言。

    朱雄英叹气道:“最近皇爷爷一直在旁敲侧击的暗示我,那北元皇帝天元帝屡次与帖木儿大战,皆败,如今流利漠北,他麾下人马已有内附之意。”

    “皇爷爷说,笼络漠南漠北,北元贵胃,如今最好的方式便是联姻。”

    “他虽然没有明说,但是我也知道,他准备让我,迎娶北元皇帝之女,立为皇后。”

    “啊?”

    朱允炆吃了一惊,他诧异地看向朱雄英。

    朱雄英又道:“我大明要经略海洋,必得稳北方,要稳北方,有三件大事,一是大明皇家银行金库定在北京,二是天子坐镇北京,三,就是漠南和辽东安靖。”

    在三年前,李存义已经坐罪被革职,如今的大明皇家银行行长,是朱雄英自己。

    军权和财权,必须得掌握在皇室手里。

    “如今,这三件大事都还没能完成。”

    “而天下未定,何以家为。”

    “大哥我,还不能成婚,至少不是现在。”

    “所以,我想要你迎娶北元天元帝的女儿。”

    朱雄英说完,朱允炆直接道:“大哥,允炆愿意!”

    朱雄英澹笑着看向他:“先别说的这么快,皇后会答应?”

    皇后吕氏为了朱允炆的婚事也是操碎了心,早已经在给他筹备,但都被朱标压下来了。

    “长兄如父,兄长你说什么,允炆就做什么!”

    朱允炆又道。

    “我不仅要你迎娶北元天元帝的女儿,我还要你率领两个万户卫兵,前去漠南,在漠南驻扎,我要你在大漠弘扬我大明文化,你将会是我大明,第一个外放的藩王,就藩于蒙古龙兴之地,你能做到吗?”

    “允熥他粗中有细,但不够沉稳,不善于结交人心,再说,朝中大臣愿意支持允熥的也少。”

    “四叔朱棣本来最适合,但四叔我还有大用,帖木儿汗国和察合台汗国,尹儿汗国那种地方,才适合四叔,我大明要成日月永不落之国,皇室得有几个狠人坐镇漠北,和那帮色目人较量,四叔最合适。”

    “至于允炆你,你是我二弟,将来我登基,你为我镇守漠南,巩固拉拢漠南诸部,我也放心。”

    朱允炆先是有些吃惊,随即深吸了一口气,道:“大哥,为了大明江山,允炆愿意。”



    第116章 徐达你可放心养伤

    

小内侍亦失哈如今不过十余岁,乃是海西女真人。

    他自幼入宫,是被高丽国的棒子抓去,抵高丽两班贵族进贡的宦官份额,蒙混进入大明宫廷,恰好赶上在这北京城当值,因女真身份,一向谨小慎微。

    今日他居然得蒙天宠,被内侍宦官太监郑和唤来,说大明太子殿下朱雄英要见他。

    亦失哈受宠若惊,也不知自己做了什么事情。

    大殿内,当郑和将这位前世建立了奴儿干都司的宦官叫来时,朱雄英只觉得这小太监瞧着骨骼高大,而且面貌白净,也无甚出奇。

    但再看他,发现这小太监居然偷偷眯着眼瞧自己。

    “倒也有趣……”

    朱雄英咧嘴淡笑,能够在历史上留名者,绝非碌碌无为之辈,唤郑和叫来板凳,朱雄英摆摆手:“你坐下吧,咱有些话语问你。”

    亦失哈点了点头。

    他吞了口口水,觉得这位皇太子殿下,甚好说话。

    “你是海西女真?”

    朱雄英问道。

    亦失哈又点头,将自己来历说了一遍。

    不听不知道,一听吓一跳。

    原来亦失哈祖上,很可能有宋人血统,据他说,七十多年前,元世祖忽必烈两次征讨日本,大多用“江南军”,也就是南宋投降之后的禁军们。

    当时,江南军又叫做“新附军”。

    忽必烈第二次派兵征伐日本,主将用的是大汉奸,南宋降将范文虎,此人没甚么军事才能,跑路一流,多次大战都能逃脱。

    江南军二十余万,从浙江明州(宁波)出发,在海上漂了几个月,粮草不足,军需不足,而且船上瘟疫流行,还没到日本就折损不小,等到了倭国和高丽中间的鲸海时,又遇到狂风大浪,也就是飓风。

    范文虎本就受忽必烈授意,故意让这帮南宋降军江南军去送死,故而直接逃跑。

    他们大部分江南军都流落在了倭国,有些被海风吹到了海西附近,辽东等地,在辽东繁衍生息,数十年后,俨然野人……

    亦失哈说的语气平淡,朱雄英却听的心头火起。

    忽必烈几次征讨周边国家,大多都用降军,如两次征讨日本,就多用南宋降军,他虽然对南宋投降的皇室待遇还不错,可是架不住吕文焕等这些南宋降臣使坏,当年大元征讨爪哇,征讨安南,缅甸,征讨日本,处处都有南宋降臣怂恿,南方汉人死伤无数,对忽必烈蒙古本部却没什么影响。

    不怕汉人卷,就怕汉人当奸细!

    忽必烈也不愧为一代雄主,自从唐末,辽金大理西夏南宋割据了将近六百年,战乱不休,他一统华夏旧土,也能称天骄。

    但是将南宋投降的新附军,全都送去缅甸安南,送去爪哇,送去日本送死,着实是……

    惹得周边小国不停群嘲大元不说,折损了多少汉家好儿郎!

    更难受的是,当年不少南宋降臣,极力主张征讨日本。

    现如今,倭国和日本一直号称自己是华夏正统,也有个原因。

    那就是当年江南军征讨日本,有将近十余万人都流落在了日本岛上,这其中许多都是南宋汉人,他们在岛上繁衍生息,渐渐形成文化,这也是倭国叫嚣底气的由来。

    而亦失哈则是另外一支,当年那场飓风极大,大部分被吹到了鲸海南岸的日本岛,还有一部分被吹到了鲸海北岸,也就是奴儿干都一代,辽东,鲜卑利亚。

    他们都是我华夏子民啊……

    朱雄英问道:“如今,那辽东之地还有多少部落?”

    亦失哈忙道:“大小部落数百,多以家族聚集,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