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汉的政治系统,其实一直在改变,从最初创业开始,到已经稳定和繁荣,每一个时期都有不同的执政方法。
群臣们,是用繁华时期的治政理念,来面对战乱时期的环境,那当然会出现各种问题,毕竟各州各县的税赋大幅度下降,甚至上交不上来。
大汉的情况,更接近汉初战乱之后,税赋不稳定而且并不多的情况。官员们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更换治政理念和方法才是,他们都是大汉的精英,难道就不知道这点?
他们当然知道,但为什么还会这样,因为这样对他们更有利!
问题来了,对谁不利,想都不用想,那肯定是对皇室不利!
自家受到损失,损失不断增加,还要听这些臣子们抱怨,问题放在那里却视而不见,占据职位却不断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这种臣子,有一个是一个,刘辩觉得还不如都撤掉更好!
说到底还是少年意气,张钰就说了几句,脾气就起来了!
“大司农需要精通数算,品德方面要求更高,若是在吝啬一些更好,反而对经学要求最低。这是臣认为,担任大司农最合适的要求。至于到底谁来担任大司农,本来就是由陛下来决定。”张钰表态。
居然不直接推荐个人上去?众臣有些不知所措,还以为张钰要把亲信扶持上去,谁知道对方只是把条件列出来,让陛下去选!
“为国举贤,本是臣子的职责,既然是将军提出,将军尽管推荐便是。”刘辩对群臣并不了解,最后还是甩锅给张钰。
更多是感激,感激张钰告诉他,大汉走到现在这个地步,朝廷这边的问题在哪里。
动乱的因素各种各样,但至少朝堂上的问题,是他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
“臣希望重新启用曹嵩,担任大司农一职!”张钰当即表态。
第271章 撕开遮羞布
黄巾少帅居然打算启用曹嵩?都知道曹嵩受葛陂黄巾影响免职,稍微有点见识的,都知道他是故意借故离开洛阳。如今要启用他,他会不会来还两说的。
“嗯,父皇还在时,偶尔也会夸奖曹司农……传旨,重新征召曹嵩为大司农。”刘辩闻言有些诧异,不过对这个结果很满意。
曹嵩是曹操的父亲,曹操是他的老师,对于这个教导自己,了解政治凶险,人心险恶之人,他就很有好感。爱屋及乌之下,对其父亲也很有好感。
而且就如同他所言,刘宏还在的时候,也时不时提到曹嵩。
其实更多是咬牙切齿,说他一毛不拔。不过刘辩能感受到,父亲对他很是欣赏。
“在此之前,大司农也不能没人。”张钰补充道,“现任大司农已经不合格,就当时给大司农下属各官吏一个警告,免职这点不能改。但同样,也需要有人暂时代职。尤其若曹嵩不应征,也不至于让位置空悬。”
“那按照将军的看法,当如何?”刘辩想了想,觉得有道理。
“提拔副官,暂代大司农一职。到底是大司农下属,对工作应该是熟悉的。另外,臣推荐一人,为大司农丞!”张钰表态,“臣麾下主簿杨俊,乃杨朱后裔,精通家学。”
这是他第一次提拔自己人。或者说,大司农这个职位太重要,必须要有个自己人盯着。
杨俊严格来说是白身,不过如果大汉承认他泰山太守,车骑将军的身份,那么杨俊也算是有官身,不算直接从白身上来。要不是履历还不够,张钰直接打算任命他为大司农!
群臣们脸色却是有些难看起来,不拔一毛的杨朱后裔,尤其还精通家学。
他若上位,想要从大司农手里拿钱,那估计很难。
不仅难拿钱,估计还会想方设法,把能用得到的衙门都利用上,最大限度的省钱。
杨朱为什么没有成为主流,不管是领导也好,还是下面下属,都不喜欢这样的人。
问题是随着礼乐崩坏,人心变得险恶起来,你喜欢也好,厌恶也罢,都缺不了这样的人管账。
“杨朱……”刘辩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毕竟他接触最多的是黄老,然后才是儒家。其他各学派,基本没什么接触。
在道观长大,今年才十四(虚)岁的刘辩,能接触过多少书籍?
少不得抬头看了看群臣的表情,一个两个那脸色难看的。
少数则是若有所思,没有反对也没有赞成,不过这已经说明问题。
“准奏!”刘辩略作思考,然后当即表态。
群臣讨厌的,主要是大部分讨厌的,那可以做。
遵循这个原则,基本不会错。再说只是丞,上面还有大司农做决定。
“谢陛下!”张钰点头,今天大朝会的目的,大概完成三分之二。
于是接下来一段时间,他暂时不说话,看看群臣们打算怎么发作。袁基暂时没有发难,这也正常,一般都是下面的小弟带头冲锋陷阵,这是政治站位必须要做出的牺牲。
只是大概被自己刚上来,就废掉大司农,还安插一个人进衙门的事情打得措手不及。
尤其借助大司农的事情,张钰还直接把整个朝廷里面的文武百官,都给怼了一遍。
这个时候再说些没营养的话,就有些疯狗乱吠的意思。这样不仅达不到目的,还起到反作用。
就说在这之后,陛下针对张钰所言,勒令三公九卿好好发挥作用,共同解决问题。
这个已经表明,陛下已经被那黄巾少帅说动。
“陛下……”刘辩刚刚说完,张钰便补充了句,“臣到底负责司州的防务,也担心防务方面不成问题,却因为民乱的问题,导致防线出现破绽。眼看一周下来,朝中衮衮诸公都没有任何行动,臣只能越俎代庖,派人去收集具体数据,大概过两天就有收获。另外,司州本地民间的损失,具体数据已经收集上来。”
“哦,呈上来给朕看看!”刘辩一愣,居然有些欣赏起黄巾少帅来。
若朝中群臣都这样,大汉凭什么不中兴。
可想到这里,又不由得一个激灵,刚刚自己居然差点忘记黄巾少帅的身份。
一个反贼,一个实际掌控司州的权臣,自己居然有种遇到‘忠臣’,甚至是‘贤臣’的错觉,难怪老人们常说‘大忠似奸,大奸似忠’。
张钰是真有准备,当即把一叠纸张递了上去。
刘辩也只是派人接过去,并没有怪罪对方不遵守递交奏折的基本法这点。
好在纸张基本有编页码,还能看,简单翻了翻,各郡各县的汇报都在上面。
难得的是把各州各郡,世家有多少,百姓有多少,世家受难多少,百姓受难多少,这些数据都一一罗列,看起来很舒服。
这样的话,四五张纸其实已经足够,多出来的五张纸,自然是别的内容。
各郡世家,趁着动乱这段时间,兼并或者逼迫百姓卖身为奴的数据,也在这上面。
看着上万百姓变成奴婢,大量土地落入世家豪族,甚至是权贵手中,刘辩下意识攥紧纸张。
若大家都受难也就算了,可按照表格来看,世家大族,尤其是那些权贵反而就没有受难。
他们不仅没有损失,还借助这个机会扩张势力。
到了这个份上,刘辩反而迷茫,这个天下,到底谁才是贼,谁才是贤臣……又或者其实根本没有什么忠臣,只是背叛的价码还不够高。
年仅十四岁的刘辩,第一次接触到帝王心术,虽然这只是一种朦胧的感悟。
“嗯,司州的情况,在这上面罗列得非常清楚,将军有心了!”刘辩缓缓说道。群臣都注意到,在陛下说到‘清楚’二字的时候,语气加重了一些。
想到那帮世家豪族做的事情,群臣有了明悟。以前这玩意大家心里都清楚,知道也不会说出来,大家都不说,那陛下当然也不会知道。知道,也没办法了解具体的数据。
问题他们之中混入一头狼,他根本不管规矩,怕是把遮羞布彻底给揭露出来了。
不少人心里此刻只有一个想法,那就是‘此子不可留’,以后还不知道要闹腾出什么事情来。
“天下之大,陛下久居宫中,不了解外面的情况也正常。”张钰趁机说道,“再说陛下的年纪,也当多学点东西。臣认识一道士,允文允武,姓张名钰。臣推荐此人为太傅!”
一时间,群臣动容,就算是刘辩,都有些难色……
第272章 废除西园八校
知道黄巾少帅会在朝廷里面安插亲信,一开始是大司农丞,这个职位很重要,一般没有三四十岁,十年履历的官员,都未必能担任。
黄巾少帅推荐的那个杨俊,并没有说年龄,只说是其麾下主簿,大家自然会想到三四十岁年纪的壮年男子。估计真的看到杨俊,才知道自己被坑了。毕竟杨俊今年,也才二十。
把杨俊安插进来,可以说是有理有据,以至于他们除非拿出足够的依据,否则无法反对。
当然也没必要,在职场上把一个人搞垮的手段,要多少有多少。不如说,黄巾少帅安插个人进来,他们更好动手。
现在推荐太傅,这就不能忍!太傅乃帝王之师,很大程度影响到帝王的三观,甚至可以一定程度影响帝王的执政理念。
谁都想要把亲信安排到这个位置上,唯独不希望黄巾少帅安排自己的人担任这个位置。
“那张钰何许人也?怎么有些耳熟?”袁基却是若有所思,总觉得在哪里听过。
“可是济南国传道的那个太平教教主?”杨彪却是出面询问。也不怪他那么熟悉,太平教流出来的丹药太香了。
尤其去年开始,丹药有变化,原本的丹药称为精品丹药,只在济南国流通。
能出售的都是普通丹药,品质和精品比起来差了三分,价格虽然也便宜,还是让人难以释怀。
在场这些官员,年纪大多在四五十岁以上,正是需要丹药的年龄。
于是心心念念,张钰这个名字不知道出现在脑海里面多少次。
这不杨彪提出来,很多人恍然大悟,原来是济南国那个太平教教主。
“一个炼丹卖药的道士,何德何能担任太傅?”自然有人提出问题,又一个炮灰。当然,提出这个问题的风险性其实并不高。
“那些大儒教了那么多皇帝,也没见大汉变得越来越好,怎么还越来越糟糕了。”张钰直接怼了回去,“若一个皇帝也就算了,那么多代都这样,问题还不明显?”
刘辩闻言都不由得一愣,仔细想想好像还真是这样,不由得怀疑所谓‘大儒’的水平。
群臣脸色也跟着变古怪,这能怪他们?前面几个皇帝,要么年纪太小还没有到教学的时候,要么就是还没有教出来,已经卷入外戚和宦官的争斗中死去。
今汉这近百年,皇帝是几年几年换一个,这个怪谁?外
戚和宦官斗来斗去,他们这些士人看不下去,否则也不会那么积极。
宦官当政,那么朝廷要变成宦官的一言堂。外戚当政,于是朝廷变成外戚的一言堂。
他们这些士人,只需要做好自己的事情就好,然后就是吃瓜看着下一个皇帝登基。
时间长了,也就养成‘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习惯。刘宏活的时间长点,也就是长点,实际没什么改变,刘辩上位,不是十常侍当政,就是何进揽权,现在没有以后未必,索性大家还是看,有问题那是别人的问题,自己程序上没问题,于是工作做不了,除非能解决。
墨守成规,或者说根本没指望怎么去治理,毕竟皇帝可能过几年又要换一个。
所以才说这黄巾少帅头铁,非要把这些问题都揭露出来,安安静静吃瓜不好吗?
都近百年时间过去了,难道还有谁,做着‘大汉中兴’的美梦?
很可惜,就算有,也不是他们这些四十五岁,甚至五六十岁的老头子……
“另外……”张钰看了看身后群臣,然后看向刘辩,“臣只是推荐此人,若陛下听课之后发现不行,那么是否任命为太傅,当然是陛下的自由。”
只是推荐,你确定不是逼迫皇帝一定要任命此人?群臣也好,刘辩也罢,都不太清楚这黄巾少帅的套路,你到底是忠臣还是奸臣,或者权臣,傻傻分不清楚。
卢植甚至都微微颔首,觉得此人虽然大逆不道,而且为人嚣张,不过品性还没有太坏。他本身也是寒门出身,类似这样出身的还有朱儁等人,对黄巾少帅的感官还不错。
只是站在他这边,就相当于背叛士人这边,所以更多是观望,不主动接触,也不反对。
除非,是自己觉得真的不行,才出面。
“原来如此……”刘辩点了点头,只是试试,合适再任命,不合适就不认命的话还行。其实在他看来,最合适的太傅人选,果然还是曹操……
只是不管曹操的履历还是职位,显然还不太适合当太傅。不任命,才是对他的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