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确是这样,我们过去主要是接管防务,太守和郡丞不换。这几年大概就这样,以泰山那边为核心,对外输出人才。同时以军管区域作为二线,进行人员补充,补充完毕成为核心区域,同时三级区域开始进入军管。”张钰向众人说明自己的思路。
当然这是临时的,到时候看看地方具体是个什么情况,然后再说。
顿了顿,继续说道:“愿意让出防务的,那么就不管,不愿意的就是有谋反之心,那自然是要无条件剿灭。记住,我们占据大义的名头!”
“原来大义还能这样用……”周仓有些懵。有些明白,为何老师非要保大汉皇帝。转念一想又不对,明明可以推过去的,为什么非要那么麻烦。
最后觉得还是算了,老师怎么说,他们怎么做,自己真能明白老师的意图,那么也不必当个纯粹的武将。看看罗德和廖化,那两个家伙越混越好。
“那么指派一下地方军团……”张钰看向众人,武将这边立刻变得紧张起来,“豫州方向军团,张贲,你来统兵!青州方向军团,管亥,你来统兵!”
“喏!”两人纷纷出列。这个结果没有太出意外,毕竟都是军中老人。
“对了,葛陂黄巾和黑山黄巾那边,有结果没有?”张钰突然想起什么,随口问了句。
第284章 袁氏的算计
虽然隐约猜到,葛陂黄巾和袁氏应该有关系,冲着对方打出黄巾的名头,张钰还是派人过去和对方接触。
从188年到200年,12年的时间,葛陂黄巾仿佛就赖在汝南郡不走,比白波军还宅。
等官府之战时,又主动投效袁绍。与其说是想开了,不如说是袁绍打算启用这枚棋子了。
毕竟南北夹击之势,若是能成,刘备必然兵指许昌,拿下皇帝。
谁知道不管是刘备还是汝南黄巾都如此不堪,被曹操偏师所灭。
不排除刘备当时已经打算反水的可能,毕竟真的打算许昌,他自诩汉室宗亲,到时候到底是保皇,还是把皇帝送给袁绍?忠义两难全,索性跑路到刘表那边!
对方投奔,那么他就学刘备,把对方给收编过来。
若对方不投效,那么正好把他们从汝南一路向东撵去,经过颍川到南阳,正好三郡全部打下来。
是以张贲这一路大军,第一目标其实就是汝南郡。
管亥先回平原,然后逼迫济南王让出防务,随即再对青州各郡用兵。
到底是掌控了皇帝,让这些郡王把防务让出来,保留他们的食邑和地位,也不是不可以。
如果是全面开战,那么济南王这边,交情是交情,规矩是规矩,改收回的还得收回。
“黄巾少帅要出兵?”袁隗收到消息,已经是大军开始集结之后的事情。
“是的,今天大朝会,黄巾少帅以葛陂黄巾多年未平为由,决定出兵平贼。陛下虽有犹豫,不过还是批准下来。”袁基回道。
顿了顿,继续说道:“而且表示青州刺史焦和,再任上碌碌无为,数年治下百姓依然流离失所,上奏将其撤换。另外,推荐将军丞董昭,为青州刺史。”
“……青州平原国和乐安国,甚至济南国可能都已经落入贼人之手。黄巾少帅对青州下手,不过是预料之中。”袁隗略作思量,“关键是董昭此人,可有他的情报?”
自黄巾少帅进入洛阳,他的情报自然也被各方势力重点收集。
只是泰山的情况比较特殊,想要窥探秘密,往往去了多少都回不来。
可怕的地方就在这里,不仅仅是官府和军队,百姓似乎也参与了进来。
据说是只要举报探子,被证实有效的,那么百姓会获得一笔不菲的奖励。
有钱能使鬼推磨,全民行动起来,任何外来之人,都会感觉到若有若无的视线。
在这种情况下,若是能刺探出什么的话,那估计也是对方故意泄露的假消息。
“投靠黄巾少帅之后的消息很难收集,大多都是一些表面能收集到的。不过在这之前,他原本已经要出任柏人县令,只是路上去临淄听讲,结果落入贼手。”袁基回道,同时命人,去把董昭的情报翻出来。
“此人性格如何,有何优缺点?”袁隗也是随口一问。
“从以前的消息来看,此人聪慧,有才干,善谋划。可惜只是寒门出身,就算有才华,按说也要熬履历才能升迁。”袁基回道。
其实与其说是熬履历,不如说是除非他主动投奔某个派系。最好,当然是他们袁阀。
不过当时他就一个柏人县令,这种级别的官吏,很难引起袁阀的注意。
除非他有很高的声望,是身负盛名的名士,至少也得是太守一级,才能被他们关注。
只是没想到,此人投入黄巾少帅麾下后,混得风生水起。
“从目前的情报来看,黄巾少帅麾下的治政,基本都是他总览,在这方面,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袁基总结,“不过他人品怎么好,重利忘义,正因黄巾少帅给出条件不错,他就能主动为其效忠。换言之,只要我们开出的条件足够,他也会为我们效力。”
简单来说,就是这人有挖墙脚的价值,只是看袁隗能下多大的决心,给多大的好处。
“若他能助我们,未来至少一个九卿,如何?”袁隗想了想回道。
“此人重利,更看重眼前看得见摸得着的利益,若给不出一定分量的利益,对方就算投靠我们,怕也三心二意。”袁基提醒道。
“这个简单,我们出面,奏请陛下册封他为青州牧便是!”袁隗早有打算。
反正就算不封,对方实际也是青州牧,封不封也就是个名义上的问题。
换言之,这不过是借花献佛之计。
当然不能就这样算,一些金银珠宝,加上绫罗绸缎和娇妻美妾送过去,正直的官员,都有可能沉沦,更别说一个重利忘义之辈!
袁基闻言表示赞成,虽然这两年亏了不少,不过袁阀四世三公,累积下来的底蕴很丰厚,这不都能允许三线同时运作。拿出一些,用来收买值得收买的对方,其实这样更划算。
毕竟只要董昭变成他们的人,那么相当于在青州就留下一个后门,他们可以想办法进来,也可以把他们的人安插进去。
最后袁阀也就实际上掌控青州,不管局势多么糟糕,他们至少都有退路。
“只是黄巾少帅既然要更换青州刺史,那么怕也要对那边用兵,可知道统兵之人是谁?”袁隗想了想再问。
“黄巾少帅没有在朝堂说,是以……不得而知。”袁基摇了摇头,“不出所料的话,该是留守青州三个将领。”
三人分别是波皓、卜斌和管亥,这属于公开的秘密。
波皓和卜斌,据说是跟着黄巾少帅一起长大,一起起事的玩伴和战友。而管亥虽然后面才投靠,不过本身实力强大,连南匈奴都对他信服。
“若三人之中选一人为将,当选管亥。若只是为了照顾朋友,那么波皓和卜斌的可能性更大。青州其实没有什么像样的守军,接管不过是一个过场。”袁基分析。
“那波皓和卜斌,跟着黄巾少帅一起起家,看起来却不受重用……这对我们来说,未必就是坏事。”袁隗若有所思。
“需要和两人接触吗?”袁基询问,其实他也有这个想法。
“等等……”袁隗看了看情报,然后抬头,“先和那波皓接洽,此人是个纯粹的粗人,粗鄙之人心胸大多狭隘,是个不错的突破口!”
不是说粗鄙之人就小心眼,而是能掌握的东西太少,是以有人能给他更多的利益,那么就有可能迷失本心。
若有人打算抢走他的利益,在一无所有的威胁下,他会铤而走险。
第285章 刘辩的觉悟
“老师,黄巾少帅出兵了……”刘辩这边,又找到了曹操。后者身为羽林卫指挥使,作为皇帝的亲军,本来就是要时不时来面圣的。
“讨伐葛陂黄巾,同时还有接管青州……”曹操点头,这个消息整个洛阳都知道。
要说东汉立国到现在,二百多年下来,洛阳的百姓大多都是官宦人家,再不然也有些门路。
作为一个国家的政治中心,不仅汇聚各州各郡的消息,传出来的政策也有可能影响到各州各郡。
别说的这边的百姓,各郡也都会在洛阳设置办事处,这种地方叫做‘邸’,有常驻这边的官员。
不仅帮忙把奏折什么的传递上去,还收集各州郡的事情记录下来,派人送回各郡,这便是邸报。
受纸张篇幅和材料的限制,这个时代的邸报很简陋,甚至不叫邸报。
就算这样,也能反映出,各州郡对洛阳这边的重视。
“葛陂那边好说,毕竟豫州那边以葛陂黄巾扰乱地方,百姓无法生产为由,从去年开始就没有上交赋税。可青州那边,刺史焦和真的碌碌无为?”刘辩询问。
“若对比平原郡,济南国和乐安国这两年的情况,那焦和的确算是碌碌无为。若把这三郡算进去,那么焦和的表现就非常出色。”曹操想了想回道。
不是碌碌无为,而是在别人珠玉在前,他这边就黯然失色。
“黄巾少帅治理地方真的那么厉害?”刘辩有些诧异。
“这两年治理两郡的主要是白波军……虽然知道的大概都知道了,白波贼可能原本就是黄巾少帅的人。”曹操感慨,“只说这黄巾少帅,本来自民间,他知道百姓需要什么。尤其通过白波军,地方说得上话的豪强,都已经被肢解,没有人影响他们治政。”
“按照这个说法,大汉真正的祸患,总不能便是那些豪强吧?”刘辩若有所思。
“谁家不想多要点好处,这只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曹操摇了摇头,“一个家庭两夫妻育有三子,其中一人为官,其子嗣连带其两个兄弟的弟子,也有可能出仕为官。
三代历经六十年,家族人数扩充三四五倍,需要的钱粮更多。
官场打点,拜访名士名师,这些都是开销,然而土地不仅不会增加,别的家庭也会逐渐变大,于是为了家族的存续,只能去争去抢去占!”
不管最后变成什么样,只能说所有世家大族的初心,都只是为了让族人能更好的活着。
“包括刘氏?”刘辩若有所思,指了指自己。
“王莽倒行逆施,光武帝是顺应民心,就算最后登基,也是民心所向。硬要说的话,只能说是‘得民心者的天下’。”曹操组织一下语言之后回道。
“那最近几年,天灾人祸不断,民心可还向汉?”刘辩终于问出这句。
“民心很脆弱,又没那么脆弱。百姓其实承受能力很高,否则岂非三五天一次造反?实在是活不下去,再有一两个野心家煽动才会造反。”曹操权衡一番,“反之,只要能遏制灾情,让百姓不再流离失所,最终让百姓吃饱穿暖,那谁还会起来造反?”
“既然是那么简单的道理,为了各州郡的官员却不知道?”刘辩反问,刚刚的询问其实就是为了现在这一句。
“臣……不知……”曹操咬了咬牙,最后还是没有说出来。不是不知,而不是不能说。
天下乱起来,才能趁机兼并土地,就如同他刚刚所言,世家豪强本身也要扩充,扩充是为了照顾越来越巨大的家族。
省吃俭用当然也可以,问题省吃俭用的话,那么家族里面能出仕为官的人数就会大幅度下降。
出仕的人少了,影响力低了,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成为被吞并的那个。
为了活下去,就要做好吞并别人的觉悟,仁慈只会把自己的家族给搭进去。
损失的只是国家,动乱对于家族来说是饕餮盛宴,甚至商人趁机大发国难财。
作为既得利益者,曹操不好直接把事情说得那么明白,这相当于背叛自己的阶级。
“朕明白了。”刘辩当然清楚,也没有追究。其实曹操不回答,就是最好的回答。
人口不断增加,土地却不变,于是竞争越来越厉害。
也就是说,当国家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后,本身就会出现动乱,天气问题只是诱因。
况且天气问题,本身也不仅仅是大汉受难,匈奴,鲜卑,羌人,蛮人和越人都有受灾。
他们或许会农耕,但耕地本身不多,所以为了照顾越来越多的族人,只能对大汉发动战争。
就算输了也无所谓,毕竟战败的这一边会死去大量的人,这也能缓解内部的矛盾。
是的,既然根本的问题就是人口太多,那只要减少人口,问题自然也就不是问题。
对于其他家族来说,只要不是自己的族人,最多不是自己的姻亲,那么死了也就死了,反正自己没什么损失。
真正损失的是大汉,税赋是基本,动乱带来的是根基的动乱,最严重的情况,会改朝换代。
“黄巾少帅这番举动,对朕,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