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黄巾少帅-第17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陆康正式回复了……”曹操老规矩过来和张钰饮宴,期间提了提陆康那边,“表示秋后就把今年的税赋送过来,同时欢迎安南将军派人驻守庐江。”
  张钰说陆康是个大汉忠臣,曹操作为羽林卫指挥使派人去调查,结果发现真就是。
  难得是知道对方忠于大汉,张钰居然还主动推荐这点。
  “既然他已经表忠心,那么也不能亏待人家。”张钰想了想,“他的儿子或者侄子,可以考虑稍微提拔。若是没有出仕的,可以举孝廉。”
  其实也有作为人质的意思,不过举孝廉入朝为郎官,在和平年代,尤其是原本还是察举制度的汉朝来说,是非常幸运的事情。
  如今虽然属于战乱时期,不过大汉目前的基本盘已经稳定,入朝为郎官不能看做人质。
  主要是记不住陆康有几个儿子,只知道他有个儿子陆绩,今年好像才三岁。
  不过他的侄儿年纪应该不小,毕竟侄孙陆逊,算算年纪都有八岁了。
  “这倒是……”曹操点头,忠臣的子嗣大多也是忠臣,毕竟在父亲身边耳濡目染的。一个人才,不犯错的话,政治寿命平均也就三十多年。
  考虑到是从郎官开始当起,三十多年运气好也能到三公九卿的程度,只要不犯错误。
  “之前我说过的那个蔡邕,情况怎么样了?”张钰少不得提起蔡邕,主要是之前偶然在兰台发现,已经成为寡妇的蔡琰,在那边当校书郎。
  兰台为了方便整理文献,所以设置有校书郎,也属于郎官。
  蔡琰是女眷,在兰台就非常显眼。不过张钰也清楚,她的才学的确能担任这个职位。
  也是后来询问,才知道是兰台令和蔡邕有旧,眼看蔡琰守寡在家,给她找点事情做,不至于饿死,另外蔡琰也的确很有才能,能胜任这个工作。
  少不得还拍个马匹,说是和丞相看齐……毕竟唐嫣和甄姜,也有郎官的身份,算是第一批进入朝堂为官的女性。
  说起蔡琰,张钰才想起来还有这个才女,然后想到蔡邕。
  董卓入京没坐稳又走了,蔡邕没来得及被启用,他却可以启用一下。
  能在董卓死后,还能为他叹息,蔡邕大概也算‘士为知己者死’的类型。
  主要还是看中蔡邕的弟子顾雍,那是孙吴未来的丞相,买一送一这买卖划算。
  也征辟过孙策,只是后者……以年纪小,要照顾家人为由拒绝。
  哪怕名义上是出仕朝廷,但自己与他有杀父之仇,孙策那性格,会过来才怪了。
  既然如此,就要防止他再次起家,然后割据江南。
  而防止这个情况最好的办法,就是把他未来的班底,都给挖过来!
  这不潘璋、徐盛、贺齐,陈武,步骘和吕岱这些,都已经挖角到了。
  找机会再把吕范,二张,周泰,蒋钦,甘宁,鲁肃和吕蒙等挖角过来,孙策就算是小霸王,没有这些寒门或游侠出身的班底,在江东那个宗族豪强盘踞的地方,也施展不开!
  派人暗杀也可以,不过传出去,说他张钰害怕并且欺负一群孤儿寡母也不好。
  “先不说那些,刚刚收到情报,幽州那边可能要乱起来了。”曹操回道,自家副指挥使有能耐是真有能耐,幽州那边的情报系统初步构筑起来了。
  “要乱起来,也就是没乱起来……什么情况?”张钰随口问道,真乱起来的话,那就不是私下说,而是曹操在朝堂上说。
  “刘虞的儿子死了,准确的说被杀了。”曹操回道。


第343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刘和死了,谁干的?袁绍?反正不应该是公孙瓒!”张钰闻言一愣,随即分析道。
  刘和在朝廷担任过侍中,袁绍等人四散离开后,他也辞官北上,返回幽州。
  据说因为这件事情,还和刘虞闹不愉快,最后还是在留在幽州任职。
  侍中好歹也算是天子近臣,也不知道刘和到底是怎么被袁绍等人忽悠的……不过他这一离开,原本在光禄勋门下当郎官的刘赟,就被提拔为侍中。
  济南王长子,后来还曝光是太傅弟子,最重要的还是本身有才能。尤其先帝病情加重那阵,他主动推荐张钰过来救治,虽然最后没有被同意,刘辩知道此事后,也颇为感动。
  也有些感慨,当初若是父皇能够听听刘赟的话,把张钰叫过来,或许已经药到病除。
  只说张钰为他安排的保健计划,这几个月下来,身体是越来越好。
  再加上华佗定期为他诊治,除非是被下了烈性毒药,否则大概率是可以寿终正寝。
  对于今汉的皇帝来说,寿终正寝居然都是奢望,简直就是离谱……
  “袁绍嫌疑最大,毕竟刘虞和公孙瓒开战的话,不管公孙瓒打赢刘虞,还是两败俱伤给袁绍捡便宜,得到好处的都是他。很无奈的是,根据情报,刺杀刘虞的刺客被拿下,很不巧的他们有公孙瓒门客,也有家奴。”曹操有些无奈,公孙瓒这次想要洗都难洗了。
  “门客好说,毕竟大多都是游侠或者一些寒门士子。可家奴……公孙瓒若是被栽赃的,那也只能说他太不小心了。”张钰叹了口气。
  现在公孙瓒说他完全不知情,是袁绍的阴谋,刘虞会不会相信?
  尤其记得前阵子,因为响应南下勤王的事情,公孙瓒和刘虞才闹了不愉快。
  也多亏后续朝廷传出消息,而袁绍做得的确不地道,哪怕还没有明确的证据,不过刘虞相信朝廷的话,更别说他还有刘备帮忙站台,公孙瓒最后妥协,不过钉子已经埋下。
  再加上这次的事情,很难说两人会不会打起来,毕竟刘虞就那么一个儿子。
  “脚指头想想都知道,公孙瓒再傻也不会光明正大让人行刺,要做首尾也会干净一些,不至于被人认出是他的门客和家奴。只是很糟糕的是,刘和曾经公开调侃过公孙瓒是个莽夫,两人的关系不是很融洽。”曹操摇了摇头。
  简单来说就是公孙瓒也的确有这个嫌疑,至少有这个动机。
  甚至不需要他有动机,也有可能根本不需要公孙瓒有动机,他下面的门客自发那么做。
  毕竟君辱臣死,因为感觉自家家主被侮辱,愤然拔刀杀人的事情,在这个时代也算是美谈。
  可以理解是忠义的一种阐释,唯心治国的时代,这种事情并不在少数。
  从这个角度来看,公孙瓒的确是洗不干净,他和刘虞的关系已经掉落到冰点。
  双方会不会打起来,估计就看夹在中间的刘备,到底要如何打算。
  “幽州太远,我们的情报据点都只是刚建立起来,得到的情报也很粗糙。”曹操看向张钰,“再说对刚刚丧子的刘虞,说让他冷静也不近人情。”
  幽州的情报太粗糙,是以连拿到朝堂上的资格都没有,私下可能会和张钰说说,然后向刘辩汇报一下。刘虞是汉室宗亲,他的儿子当然也是,突然死了,大汉皇帝也有权知道。
  “让袁绍割据河北也不像话,哪怕并州还有丁原……话说并州那边,难道都没有点消息?也不需要太多,只要针对吕布那边就好。”张钰突然想起一个可能。
  既然董卓能让吕布反水,那么袁绍当然也可以。
  到时候吕布以并州和丁原的人头,作为投靠‘陈留王’的献礼,换个将军当当,也是有可能的。
  “那个主簿?”曹操闻言一愣,“听说颇有勇力,能担任主簿意味着也不是莽夫。只是一个主簿,教主为什么那么紧张?”
  到底是当了段时间指挥使,他也开始学会察言观色,张钰语气略微改变,他就发现了。
  话虽如此,却还是摇了摇头,说道:“只是并州那边,我们的情报据点都还没有建立起来……教主是知道的,我们的经费……”
  羽林卫建立的时间太短,就算贾诩业务能力出色,也没办法在很少的经费下,就迅速把情报系统铺开。幽州和冀州有据点,那已经很不错,凉州和并州,都还没机会铺设。
  “这个我帮不了你。”张钰可不趟这浑水,主要是杨俊把持的国库,就算是他的面子都不好用。不拿出一个合理的预算,这一文钱都很难弄到。
  问题杨俊也不是真抠,而是每一分钱都用到地方,用最少的钱做最多的事情。
  就这个花钱效率,不怪曹嵩都感慨,杨俊就是天生大司农。
  曹操也是头痛杨俊对钱的把控,也无奈张钰怎么教出个这样的学生……见张钰也没办法,那也不好坚持下去。
  只能说会尽快加强对并州的监控,毕竟只是针对吕布的话,成本并不高。
  然而没有等真正付诸行动,并州那边已经传来消息。
  主要是张燕那边,通过商队收到并且传来的消息:吕布杀死丁原,投奔陈留王麾下,担任征南将军。同时袁绍的侄儿高干,取代丁原的位置担任并州牧。
  “诸位卿家,袁绍自号召天下英杰‘清君侧’以来,只是加强对河北的防御,并未有出兵南下的行为。”刘辩也觉得头痛,还以为袁绍怂了,谁知道他另有算计,“却不想他离间丁原麾下吕布,使其杀死丁原投效‘陈留王’。而且根据消息,幽州刺史刘虞之子刘和,为公孙瓒门客所杀,幽州也有可能会乱起来……”
  比起南下攻略,袁绍算是下了一盘大棋。不仅占据冀州,同时现在还拿下并州,甚至挑起幽州的内乱。朝廷若是不出手的话,估计秋季,对方就会开始对幽州下手。
  而并州也毗邻凉州,若董卓公开站在袁绍这边,那么袁绍的势力也就能连成一片。
  “袁绍真正的厉害之处,就是算准我们今年没办法北上攻略他。”张钰分析到,毕竟就算秋收,也要为恢复地方治安,还有为明年的战斗做准备。
  一年一般能打一场仗就不错了,连续开战两场,物资消耗估计跟不上。
  “刘虞那边,应该还有转机。比如说,任命公孙瓒为幽州刺史,把刘虞调回来?”王允给出提议。一方面让两人分开,避免争执扩大。二则既然是刺史,那么兵权自然要交出。
  “做点什么,也好过什么都不做。”张钰点头,哪怕他很早就做好,袁绍以河北三州为基础,全面南下的准备。


第344章 公孙的决意
  旨意快马加鞭朝着幽州那边送过去,潜意识之中,都清楚刘虞担任幽州刺史,其实才是最稳妥的,人家好歹是汉室宗亲。
  问题幽州这问题上,其实主要还是路线问题,一个左倾一个右倾,完全两个极端。
  是以扣除汉室宗亲这个身份,刘虞和公孙瓒就半斤八两。
  如今两人继续待在一起,很有可能会被袁绍利用。分开也有隐患,毕竟公孙瓒最初是响应袁绍,或者说其背后‘陈留王’号召的。当权之后,很难想象他会怎么样。
  至少可以肯定,他和袁绍不是一路人。这意味着,有各个击破的可能性……
  时间一天天过去,大概五天左右,从幽州那边得到正式回复,刘虞的确听从旨意,放弃幽州刺史一职,只是没有接受‘宗正’这个职位,选择退隐。
  自己的儿子被杀,凶手是谁不得而知,嫌疑人成为新的幽州刺史,他若还有心思去洛阳当什么宗正,那反而不太正常。同时临时撤换,也意味着朝廷担心双方开战,他这边会支撑不住,与其事情闹大,不如先把他保下来。
  虽然不想承认,刘虞也的确意识到,自己处于弱势这边,心中颓然可想而知。
  “公孙瓒上任幽州刺史,却没有放弃兵权,他表示自己扣除幽州刺史,还有个中郎将的职务。不过幽州都尉,的确让给了刘备。”天使把那边的情况汇报上来。
  “这个中郎将,好像是平定张纯之乱的时候提上去的吧?”张钰想了想,文官兼武职,这也算是这个时期一个特色。
  比如说丁原,他本身是刺史,本身没有兵权,结果他还有个骑都尉的身份,这才是他能招兵买马,统兵打仗的原因。
  按说圣旨已经过去,明眼人都知道,意思是取消公孙瓒的兵权,让给刘备来统兵。
  公孙瓒却是打了个马虎眼,都尉的确已经让给刘备,不过他还有个中郎将的职位。
  “也罢……”刘辩随口说道,“反正一开始也不认为,公孙瓒会放弃兵权。”
  “也有可能,是担心今天能够把兵权让给刘备,明天可能会被刘备取而代之。战乱的念头,手里没兵心里不安。”杨彪想了想出列说道。
  就说张钰,和朝廷关系多少,能顺利推行他那些所谓的制度,还不是因为他手里的兵权。
  否则他大胆放弃这些兵权,然后将领都换成世家豪族的人看看。
  大概明天他就要被拿下,然后被夷三族都有……
  “另外一个旨意,他怎么说?”刘辩追问,当时派去的使者有两个目的,一个是传旨职位的更迭,一个是下旨,让公孙瓒坐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