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黄巾少帅-第2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农。
  但凡有部门需要花钱,预算上报上去,被各种刁难,负责报预算的官吏都哭了几个。战战兢兢把预算报表递上,最怕对方扫一眼,指着几个地方解释几句,回一句‘回去重做’。
  所有部门,就张钰递交的预算是畅通无阻的。不是说看在师徒情面放宽,而是张钰的报表就算杨俊都跳不出毛病。吹毛求疵,又显得太不成熟,他管得严,但并不抠。
  看到这情况,各衙门也只能感慨:果然是有其师必有其徒。
  “二十万,南北各迁徙十万好了,只是预算方面需要重新打了……”张钰看向太尉。
  毕竟牵扯到开拓军的组建,还有士卒的护卫和镇守,这需要太尉衙门和大司农协调。
  “下官回去就把预算整理好。”卢植默默叹了口气,该来的还是来了。之前好不容易才把预算上报好,前后花了十天,五天整理五天修改,前后改了五次。
  好在这是下属头痛的事情,卢植只能默默给自己的下属默哀三秒钟……


第430章 转眼又两年
  自195年冬,朝廷确定开发西河郡和上郡,第二年开始,十万移民就这样过去。
  不知不觉,两个年头就过去。
  要说这和平年,时间就过得比较快。或许是日子比较充实,每一分钟都没浪费,是以总觉得每天的时间都有些不太够用。
  “转眼又悠哉了一年。”张钰在衙门里面,喝着江南那边送来的新茶。
  转眼到198年春,两年就这样过去。前年九月,五个弟子毕业后,他总算是闲了下来。
  后续也没有收徒,就这样优哉游哉的一年。
  只是他也没说这五人就是关门弟子,只是什么时候收徒,就看他心情。
  眼瞅着今年32,他可没办法厚颜说自己是永远的29岁。
  都三十岁的中年人,生活节奏慢点也很正常对吧?
  “说得老气横秋的……和你的样子一点都不搭。”张宁抱着孩子调笑道。
  也不知道是修炼有成还是怎么的,别看今年三十二,看着和二十来岁差不多,皮肤尤其比许多二十岁的人还好,说是三十岁以上,不知道的都不信,知道的都说不敢置信。
  “别就说我一个,你们不都这样?”张钰看向张宁,比自己还大一岁,结果可好,看着也是二十岁左右的姑娘。也不知道是双修排毒,还是滋润充分。
  “还真别说,一大堆夫人问我驻颜之道,可我能有什么驻颜之道。”张宁有些无奈,就算有也不好说,总不能说自家男人厉害。
  “这个好办,护肤用的雪花膏本来就摸索出来,无非是如何降低成本。保湿的矿脂也能在石油里面分馏出来,只是分馏技术还不太成熟罢了。”张钰随口说道。
  石油眼看已经开采,那么也不能就真只是作为‘地狱火’来用。
  各地发现的露天石油不少,也不可能都拿去做武器。拿一些研究一下分馏技术,石蜡可以做蜡烛,矿脂就是凡士林,很多护肤品甚至药品都有这玩意。
  就后世的那些痔疮膏,为什么能够当眼霜来用,说到底就是里面有凡士林。再说本身痔疮膏,就有消肿的成分,当眼霜也没毛病。
  另外也别以为这年头就不流行开后门,否则养那么多童子干什么。
  润滑用的都是鱼油猪油这些动物油脂,哪有凡士林好,保存也久一些,好歹是矿脂。
  蜡烛就更不必说,能把油灯给替代。自己再努力点,把煤油灯给做出来,燃料方面就不愁了。
  廉价的照明燃料,百姓能买得起,晚上也可以少几个凿壁借光的匡衡。
  最后考试多几个名次不错的百姓学子,官场上也可以少些豪强子弟。
  “你啊,都已经是丞相了,还在想着降低成本。”张宁没好气的说道,“那些官夫人,谁家不富裕?只要东西好用,她们觉得值,什么成本不成本的!”
  自己的男人好,他想着让百姓也能买得起,却忽略这玩意可以先从有钱人那里赚一笔。
  更别说穷人连温饱都成问题,谁还有多余的钱管自己的容颜。在这个时代,大概只有世家豪族,至少也得是商人才能买得起,他们又不太在意价格,只要值这个价。
  “也是,最近思想的确有些固化。”张钰也有些警惕,长期做相同的事情,很多时候思想会固化。习惯那么去思考,时间长了思想就狭隘了。
  本想着能够照顾千家万户,却差点忘记合不合适这个时代。就算合适,成本也降不下来,也能先从有钱人那里吸吸血。
  否则研究这玩意的,只研究却没有收益,那还有什么积极性?朝廷下发的死工资?!
  要知道,医学院的这些东西,都是有专利的。专利的主要收入归医学院,用于后续扩张和研究经费。相对的,还有一部分作为研究人员的奖励。
  正是有这个奖励,才有那么多人不会想着去升官,专心去搞研究。
  研究人员这个职业,如果一门心思钻研仕途,基本就半废了。
  连带着,农学院那边,这几年也陆续有些成果。可惜选育这玩意,需要的时间和耐心,有时候一片树林,扣除一两棵果树,其他的都砍掉,就是那么现实。
  稻谷和小麦等主食作物也分别在进行杂交,现阶段的种植技术已经到瓶颈,要进一步提升只能靠化肥,再不然就是从稻谷的品种上下手。
  以前大家都知道留颗粒大饱满的稻谷做种,很少有人知道人工干预培养。当然同样不知道大棚种植技术,可惜没有保温膜,不过玻璃大棚还是可以考虑的,只要成本压下去。
  第一批大棚种植出来的蔬菜,开始在冬季出现在洛阳市场,不知道让多少人抢购。
  扣除大棚种植,还有一个方法也能种植,那就是用温泉水来种植,甚至用温泉水的管道来给温室保温。华夏不少的地方都有温泉,不开发出来简直浪费。
  “每天都有那么多的事情需要你处理,这五六年下来,可不是这样?”张宁来到张钰身后,轻轻揉捏着他的太阳穴,“自从去年三省制开始改制,你才稍微放松下来。”
  在三省的基础上,中书省由一正三副四个宰相来处理政务,相当于把张钰权力分薄。
  自然的,他的工作量,也下降了四成左右。
  王允,杨彪和卢植三人为副相,说到底只是三公变成三相,似乎更进一步又没有。
  倒是各部的‘尚书’权力提升许多,有了更多的实权。比如说大司农改成财政部,张钰可没打算按部就班,按照历史的兵部、工部、户部、吏部、礼部和刑部这六部来组建。
  一步到位,直接按照现代的各部,明确每一部的职权,也相当于分薄每个部门的权力。
  在各部的基础上,设置各局,负责某个方面的具体事务。
  同时按照张钰的要求,各地的衙门进行改组。
  各郡各县的太守县令只负责治政和总览大局,具体刑侦治安交给警察局,审理和判决交给法院,同时还有监察官吏的监察局。
  以前开始张钰就觉得,一个县令又要治政,又要过问兵事又要审理案件,需要的专业知识太多。
  但很多官员并没有那么多的知识,那么肯定会顾此失彼,甚至被人利用。
  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张钰的意思就这样。
  县尉和郡都尉逐渐改组为武装警察部,负责地方叛乱暴动黑恶组织的清缴。
  以前的贼曹改成警察局,甚至是派出所,负责民间纠纷,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
  主要修改起来也容易,原本就有这部门,只需要简单改动,阻力比想象中还要小。


第431章 第二个五年计划
  汉朝是一个很便利的时代,这个时期的人已经意识到不改变这天下迟早要完蛋。
  可要说大改的话,又不喜欢,担心王莽时期的问题再次出现,是一个矛盾的时代。
  同时这个时代的政治制度,自灵帝开始正好为三省六部制奠定基础。
  是以张钰在灵帝的基础上,把政治制度先推向三省各部制,阻力就少了许多。
  毕竟大家都觉得这制度需要改,可又不希望大改。
  武警制度取代都尉和县尉制度,不过只要解释得通问题不大,毕竟从实际情况来看,武装警察,对于都尉和县尉来说,只是换了个名字。
  甚至觉得,武装警察制度,正好是四安四平将军的补充。两者结合起来,就合理许多。
  八个将军分别驻扎在大汉四方边境,负责对外扩张和地狱外敌入侵。在内部,各地武警负责地方的叛乱和暴动。配合警察抓拿盗贼,维持治安,治安问题基本可以得到解决。
  具体还不知道,只能说推演了许多次,随着落实,如今还在适应期。
  其实也没什么好适应的,毕竟扣除换了个名字外,似乎没什么不同。
  不同也有不同,就是从今往后,武警就不是州郡下属,而是武装警察部直属,属于军方编制。
  自然的,财政独立,物资补给和饷银由地方配合国家进行发放。
  军政分离,正好可以从武警部队开始尝试。
  “各位卿家,新的制度都稍微习惯没有?”大朝之中,刘辩看向群臣。这次制度改革对他来说是最轻松的,毕竟他这个皇帝的职责没有任何改变。
  反而是处理政务的速度,又变得轻松许多。现在他也能上下午各处理一个时辰的政务,然后剩下的时间陪陪家人,甚至读书修炼。
  在张钰的调养下,他倒是找到了气感,只是到底能不能修炼有成难说。
  只是既然能找到气感,那么修炼下去,不说金丹陆地神仙,至少延年益寿还是可以的。
  更别说,服食派的华佗,已经按照张钰的提醒,看看有什么能取代那些传说中的药材。
  又比如一些名贵的药材,他借助农学院和医学院进行品种改良,看看能不能提升药性。
  若有一天,这些药材恢复到所谓上古时期的神药程度,那么炼制成的丹药自然是仙丹。
  在这之前,华佗借助五禽戏和导引法修炼内丹,显然是打算内外丹兼修。对于张钰来说,不管是华佗还是王诚,客卿长老到底是客卿长老,太平教的看家本事祝由科都不修。
  也正因为他们的加入,如今太平教以祝由科为根基,服食派和性命双修为辅。其规模和影响力,已经远远超过五斗米教。甚至大主祭郭太,都已经考虑向交州和益州方向传教。
  益州可是五斗米教的地盘,过去可不是跟人抢地盘么?
  “有劳陛下关心,臣等已经习惯。”群臣纷纷回道,换了名字有些别扭,就如同刚刚跨年那阵,签个日期一个不小心就写到上一年的。除此之外,好像也没什么大变化。
  大概就是各部尚书多少有些怨念,自己的权力分出去不少。可细化之后,本部的工作减少许多,只能说有利有弊。眼瞅着地位和特权没什么变化,职权少就少了吧!
  另外就是五年计划,之前五年职权多这工作自然也多,真就累的不像样子……
  不如说,就是体验过这所谓的五年计划,然后眼看第二个五年计划即将开始。
  这些负责具体事务的尚书们,可不希望再操劳个五年,改组的过程就变得异常顺利。
  “都习惯了啊?”刘辩还以为有谁会不习惯,没想到口径居然那么统一。
  应该说是丞相安排的好,还是说之前五年,这些尚书们是真的操劳过度?管他的呢!
  “既然都习惯,按照之前我们的约定,开始宣读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结果吧!”刘辩也没有太在意,只是示意各部汇报结果。
  五年计划是原本尚书省负责具体事务,那自然是以前谁负责,谁来宣读。别以为各部门改组,就能甩锅。该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
  好在这五年,当初制定的计划是张钰深思熟虑的结果,只要大家认真去做,那么五年下来不仅能完成,更认真一些甚至能超额完成。
  以前对于大汉各衙门来说,都是事务上来,然后再被动处理,然后汇报上去等待批复。
  有了五年计划后,那么大家都要朝着这个计划定下的目标,主动去处理和关注政务情况。
  这个时候想要偷懒,可以,最后完成不了任务被查出来是偷懒,那官位还要不要?
  要不怎么一个两个拼了老命,据说这玩意根据最后的结果,关系到他们是否能晋升。
  卢植和王允的年纪都不小,最多几年就要退下来,到时候丞相,哪怕是副相,谁不想?
  更别说,因为个人原因,导致完成不了任务,还要被罚,最严重是丢官流放,更怕了!
  现在一个两个,把这五年的结果都汇报上来。
  财政多了多少,粮食产量增长多少,工坊和商业流通产生的赋税多了多少……再然后就是公路包出去多少条,各地的联系得到加强,各地组织了几次官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