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仁丹的产量才多少,他们有二十万人!不到这里,估计都快三十万了!”骆俊觉得不可能,一天一颗,这三天下来差不多就要上百万颗。
哪怕他们缴获一些,二三十万颗肯定不可能!一千颗,可能都未必有!
“那你说对方怎么回事,总不能,对方连晒都顾不上,就想要朝着某个地方过去?”刘宠当即反驳。就算对方的首领一点行军意识都没有,难道这大太阳的,能忍?
“或许真是朝着某个方向过去的……”刘宠那么一说,骆俊也立刻意识到什么,连忙命人拿出图舆,看了半天,指了指一个地方,“泰山,他们要去泰山郡!”
泰山太守黄巾少帅,虽然已经被官府招降,本质上也是黄巾。
赵慈也是黄巾,在南阳混不下去,那自然要找地方落脚,那么泰山郡显然最合适。
“那得横跨好几个郡呢!”刘宠看着地图,觉得这距离有些远,真到泰山,就这二三十万人的脚程,怕是入冬都未必能过去。
“所以才要赶路,人多这速度就会降下来。”骆俊开始分析,“千余人可以日行百里,到了万人只能日行七十,十万人日行五十,如今他们二三十万人,每天只能走不到四十里。以后若再增加,行军速度更慢,索性也在加快速度,否则补给要跟不上。”
的确,一群流寇不事生产,不抢劫根本没有粮食的情况下,不趁着秋收好好劫掠,哪有粮食供应这二三十万人的用度。
“也就是说他们急了!”刘宠立刻兴奋起来,“那是好事,对我们来说大大的好事!”
“的确,或许我们有机会可以击溃敌军!”骆俊也似乎看到了希望。
如此三天,敌军突袭宁陵,洗劫一空后开始朝着蒙县进发。
不过从第四天开始,敌军的情况有些变化。
大概是整天在烈日下行军的关系,有一部分队伍开始掉队,人数大概在三五万左右。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队伍与前军的距离拉开到一里远,只能说是远远吊在后面。
“国相,你说这是不是机会?”刘宠说是那么说,本身已经蠢蠢欲动。
“很难说,或许有诈!”骆俊觉得没那么简单,几万人突然掉队什么的。就担心过去攻打对方,对方突然一个回过头来,把他们给灭了。
到现在,敌人正式突破三十万,自己这边只有一万,战兵只有五千,真不是对手。
刘宠虽然真想要去试试,可眼看骆俊说得也有道理,就观察一番。
果不其然,一段时间后,双方开始汇合,看来的确是准备引诱他们进攻。
只是又说不过去,自己这边只有一万人,对方其实完全可以正面吃下来。
大概是双方间隔四五里,对方要打过来之前,自己这边已经开始跑路。
追不上,又花时间,估计对方也是出于这个考虑,才只能用计。
只是汇合归汇合,对方的队伍到底还是变得有些零散,显然还是有不少士卒中暑还是其他的原因,情况很不正常。
“国相,你看着这贼人好像中暑了……”刘宠再次建议,“不如我们……”
第163章 陈王大捷少帅送头
“陈王大捷,陈王大捷……”信使一路策马飞奔在洛阳城,一路朝着皇宫方向过去。
最终来自陈王的捷报,送到汉帝手中。
好巧,今天正好是大朝会的时候,信使直接获准进入朝堂之中。
刘宏摊开捷报,一开始主要是疑惑,这陈王又搞出什么幺蛾子出来?
前年出钱招募士卒,后来直接聚众十万人。当时都有人怀疑,这陈王是不是要造反。
若非后续真就只是用来自保,同时根本没有离开陈国,说不得就不是训斥那么简单。
要说这胡人作乱,黄巾作乱的,至少民心不在贼人那边。
可大汉郡王起兵作乱,那就算是刘宏也不能忍,宁可损失一两个州,都要先把郡王给灭了。
打开捷报一看,好家伙,带了五千人离开陈国,跑去梁国剿匪,还居然成功了!
看着捷报上一连串的数字,刘宏甚至有些不真实起来。
从颍川起家,一路向东,地方州兵郡兵都挡不住他们的去路,结果你这个郡王打赢了?
前面都是战果,必须的,好的东西当然要优先展示出来。
看完这个,心情舒爽了,才能继续看剩下那些又臭又长的东西……
哦,其实没有也没多长,毕竟文字载体有限。
不不,这根本没写啊!刘宏差点想要把捷报给摔了,什么玩意?
就说在梁国击败贼军,然后斩获多少,缴获多少吧啦吧啦的……具体内容,一个字都没有!
看着下面的信使,算是明白了,怕是具体的战报字数太多,不好写下来,让人传话的!
少不得就问了句:“当时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了?”
信使闻言,知道自己出场的时候到了。这一路不断背诵,终于是要用上了。记得当时要汇报的内容,还要再翻个两倍,最后骆俊叫停,给缩减到现在这个字数,否则真吃不消。
“贼人粮草不足,迫切需要补充,只能顶着烈日行军。不少士卒,陆续出现中暑的情况……”信使开始诉说起来。
且说当天眼看贼人摇摇欲坠,刘宠当机立断,发动突袭。
仅有的三百骑兵从侧面穿插而过,居然能把敌军分割成两半。
随即后续大军杀了过去,把断掉的那一部分击溃。对方回援,骑兵已经开始第二轮冲锋。
虽然困难一些,损失数十人之后,依然将对方队伍切开。
奈何后续的战斗就没那么容易,骆俊见状,立刻劝说刘宠先行退后,战争暂时告一段落。
这一战,至少斩杀敌军数百,击溃数千,俘虏数千。
可惜基本都是老弱妇孺,而且还是裹挟从贼,看见官兵来救,纷纷感恩戴德。
刘宠见状,也不好对这些老弱妇孺动手,就安排送回陈国。
主要是麾下屯田兵里,也有不少的单身汉,正好可以凑对一下。当然,优先还是军中士卒。
见陈王发老婆,这不士卒的士气当场爆发出来。
第二天再次发动进攻,又啃下贼人数千,这样一天天过去,贼人损失数万人。
解救出来近三万被裹挟的百姓,其中还有好几个小豪族的族人。有颍川的,也有陈留的,一个个对贼人是血海深仇,纷纷要求加入军队,于是陈王的队伍扩充到三万。
贼人就这样一路退,一路裹挟,一路攻城,同时也变得越来越难打。
陈王从宁陵开始,追着贼人过了梁国,进入济阴郡,然后跟着到了山阳郡。
“决战的时候也在那个时候,陈王联系山阳太守,任城王刘佗,济阴太守联军十万发动总攻,在巨野附近大败贼军,贼人只有十余万继续向北溃逃……只是任城王和山阳的郡兵,都在进攻的时候被敌军所败,加上陈王粮草补给不足,不得不遗憾退兵。”信使回道。
三十万的贼人,只剩下十余万遁逃,剩下的基本都已经被消灭或俘虏。
而陈王起兵,当时只有五千战兵,能做到这个程度,不算大捷算什么?
若非粮草不足,只怕还能进一步进攻,到时候说不得直接就将敌军本部击败了。
刘宏以及文武百官听着信使侃侃而谈,脸色却好不到哪里去。
只是将敌军击退,这算什么大捷,除非把赵慈的脑袋砍下,那才算大捷。
当初贼人从南阳溃逃,到了颍川逐渐发展壮大,到己吾的时候都已经三十万。
现在十几万残余,就算路上再逃走个几万,只要有两三千,他们还能逐渐发展起来,这没意思!
只能说,陈王这一下,至少保证陈国梁国,还有济阴山阳任城五个郡国的安全。
可后续贼人组建队伍,再杀回来,那一切难说。
有些臣子,却敏锐发现一点,就是敌军和官兵交战的同时,依然一边推进,一边攻城,一边劫掠地方,也就是说对方根本不害怕官兵的攻打。
这大捷估计水分很大,对方明显是,故意把累赘,借着战斗丢下,来减轻行军的负担。
问题在于,总不能打击陈王的积极性对吧?
颍川陈留两郡,都没有拿贼人怎么样,陈王做到了,就冲着这个,那就得奖励。
否则的话,以后谁还愿意尽心尽力,为朝廷杀贼呢?
“贼人如今到哪里了?”刘宏现在就头痛,要奖赏,不奖赏各州郡不积极讨贼。
问题陈王情况特殊,这场仗根本是贼人送给陈王的大捷,算不算数难说。
就说他一个郡王,没有诏令跑了好几个郡,这问题可大可小。
不过就陈王这打赢还来报捷的行为,嗯,刘宏觉得或许可以好好用一用陈王这憨憨。
就他这个脑子,实在没什么威胁性。
“陈王有子没有?”刘宏随意问了句。
“陈王似乎并无子嗣……”宗正出来回道,三十好几的人,怎么就没子嗣呢?刚刚在听捷报的时候,宗正已经在回忆陈王的情况了。
“过继个谁过去继承陈王,然后任命他为讨寇将军,如何?”刘宏提议。毕竟总不能,让一个郡王兼任官员,这样大汉会乱的。各地郡王,他们可就等着放飞自我了。
“那得先问问陈王的意思……”宗正想了想,觉得还是要尊重当事人的想法。说到底怪谁,谁让刘宠不争气,连个子嗣都没有。
“贼人现在哪里了?”刘宏见状也就换个话题。
“快到济北国了,对方的目的应该是泰山郡。”太尉回道,职责所在,一直在关注。
“那就下令,让黄巾少帅出兵讨贼!”刘宏想也没想,虽然觉得没用,但态度要有。
“报!”话说当头,外面就有郎官进来,“泰山太守,送来了赵慈的人头……”
第164章 封赏问题
有时候,事情就是那么戏剧性。
当你打算做些什么的时候,别人已经料想到你打算做什么,并且给你安排好了。
看着‘黄巾少帅’送过来的赵慈人头,据说还有其核心部下的人头,群臣沉默。
刘宏拿起附上的奏折看了看,文字很秀丽,应该是个真正的文士书写。
贼人麾下已经有士人效力,这不是什么好事。
比如黑山贼那边,小打小闹,行为作风尽显匪气。就他们这样,怎么样都成不了气候。
“奏折上说,赵慈打算过去投效。黄巾少帅认为自己是泰山太守,怎么能和贼人勾结,于是不肯。双方就这样发生火并,黄巾少帅险胜一筹,也损失巨大……要求朝廷提供一些军备粮草……哼!”刘宏看完,直接把奏折丢了下去。
若黄巾少帅真就损失巨大,那么朝廷都可以安排去讨伐他了!
再说那赵慈残部一路劫掠,七八成以上的物资陈王都没有截下,最后怕是都落入黄巾少帅之手。
退一万步说,十余万大军,也不知道黄巾少帅吸收了多少。
总之,黄巾少帅那边送来的奏报,他一个字都不信。
不,连人头他都不信,这是不是赵慈的人头,都还不确定呢!
“谁见过赵慈的不?”想到这里,刘宏少不得问了句,其实就是看陈王的信使。
“启禀陛下,我……还真没见过,不过陈王收拢不少被裹挟的百姓,里面应该有人认识。”信使很无奈,他只是个小小的信使,帮忙传话的,别为难他好不好?
“…………算了。”刘宏觉得没意思,这脑袋是不是赵慈的,都不影响黄巾少帅的定性。
黄巾少帅若是真心投奔,那至少也应该放弃兵权,然后公开姓名和真面目。
最基本的诚意都没有,还在这里一副‘忠臣’模样,要不要那么恶心?
好吧,或许对方本来就是故意来恶心他的!
“陛下,凉州的战况一直僵持不下,不如下个诏令,让那黄巾少帅过去凉州平叛?”太尉出面,既然贼人势大,凉州贼势也大,那么就让他们狗咬狗嘛!
“没看见那黄巾少帅的奏折么?”刘宏没好气的说道,“要钱要粮,还要武器甲胄,最好还有一些强弩……这些东西,感觉就算送过去,他都不会动身。”
真给送过去,转眼也不知道这武器和强弩,到底要朝着谁的身上招呼……
“那泰山贼那边,不赏?”司徒崔烈询问,真不愧是花钱买上去的。
“你来赏?”刘宏没好气,不是看在那五百万钱上,早就把他撤了。
话说回来,五百万钱也不是很多,五千贯上下。
这还是走后门才得到的折扣,三公明码标价可是一万贯的。
“臣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泰山那边不赏,陈王那边……”崔烈看向陈王那边的信使。
这厮是帮陈王报捷的,理由也是将三十万的贼军,击溃到只剩下十余万。
若非粮草不足,只怕都已经将贼人击败。
可转眼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