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1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火炮甲板分为三层,最强大的甚至有四层甲板,至于二级至三级战列舰也拥有90到80门以上的大炮装备,从这点来看,明军水师最强大的战舰充其量也就是三级战列舰的火力配置,如果再加上船速和灵活性等等因素,其差距可想而知。

    所以说,建造一支新式的海军已迫在眉睫,朱怡成并不清楚欧洲的大战会打多久,想来应该时间不会太长。如果到时候明军的海上力量直接对上西方新式战舰的话,难道还依靠老一套用火船进攻么?虽说从目前来看这套战法还是有些效果的,但随着科技的发展这套战法最终会被淘汰。更重要的是,大明的未来不仅是在大陆,更在海洋,忽视海洋就将被世界所淘汰,朱怡成可不想等百年之后,在这片国土上再经历一次类似鸦片战争这种屈辱的重演。

    其实,宁波那边一直在试制西式战舰,不过进展并不大。造一艘战舰可不是那么容易,不仅需要熟练的工匠,更需要专业的设计师。如今水师的几条大福船的战舰建造就耗费了工部许多精力,而西式战舰的建造和研究一直都未有突破性的进展,毕竟中国人使用硬帆船已经上千年了,对于软帆船的构造和理解格格不入也是正常的,朱怡成盘算着应该从西方搞点专业人才过来,以加快西式战舰的研制。

    把这件事用笔记下来,朱怡成准备尽快安排人去办这事。随后,他又拿起了一份由锦衣卫递交上来的报告,就着烛光仔细看了起来。

    袁奇在九江吃了大亏后,他的地盘几乎全被清军所占领,而朱怡成的老朋友,也就是如今江西布政使周忠良正带着清军不断围剿袁奇的残部,如今除江夏那边袁军还有近万人在勉强抵抗,其余打散的各部已不成气候了。

    周忠良的出卖导致袁奇在九江兵败,这令朱怡成同样大吃一惊,同时也为袁奇所惋惜。他没想到周忠良居然会背后私通清军,狠狠捅了袁奇一刀子,导致大好局面一日尽丧。

    九江出事后,在北方的祝建才顿时感到了危险,也许是周忠良等人反水导致袁奇大败给祝建才提了个醒,祝建才不仅干脆利落地杀了来接触的清军使者,甚至把他义军内部上下全清理了一番。据说祝建才这次杀人可不少,仅义军中有怀疑和清军勾结的人就杀了近千人,其中各级军官就超过了百余人,还包括了一直跟随他的几个老兄弟。

    对祝建才来讲,现在的他是宁可错杀不可放过,一旦起了窝里反,那么他就是下一个袁奇。屠刀举起,祝建才是砍的人头滚滚,杀的部下胆战心惊,但谁都不知道他杀的这些人里究竟有没有和清军勾结的,或者有多少是冤死的,但不管怎么讲,祝建才的这一手的确起到了效果。

    经过清洗后,祝建才部的战斗力非但没有下降,反而上升了。而且考虑到唇亡齿寒,祝建才指挥大军猛攻结合部的清军,一连取得了几场胜利,使得清军只能从江西调兵至北应付祝建才的攻势,这也是目前江夏的袁奇部能够勉强支持的主要原因……。

    “叫张冉!”看完这份报告,朱怡成皱起眉头细想了一下,让小黄门把张冉找来,现在虽已夜深,但张冉的身份特殊,他是极少数可以夜间出入宫门的人。等了半个时辰,张冉匆匆赶到。

    “袁奇如今是死是活?”见到张冉,朱怡成也不多话,直截了当地问道。

    张冉没想到朱怡成半夜把自己找来居然是这件事,当即回道:“回皇爷,袁奇死活暂时不知,臣已派人抓紧打听消息,想来过不了多久就会有确切结果。”

    “过不了多久?这多久是几日?二日?三日还是一月?”朱怡成劈头就问。

    张冉哑口无言,额头顿时渗出了密密麻麻的汗珠,跪在地上磕头道:“臣……臣无能……臣辜负了皇爷的信任……臣……。”

    “行了!”朱怡成不耐烦地喝了一句,看看趴在地上的张冉,拿起锦衣卫的那份报告就劈头丢了过去:“朕要的是确切消息,而不是那些可能、或许!锦衣卫是朕的耳目,替朕搜集情报,监视天下,而不是只知道身为天子亲军在外骄横自傲,或者如同那些朝堂上只会耍嘴皮子的文官!朕问你,如今在江夏的袁奇残部现在何人指挥?袁奇在九江兵败后究竟去了哪里?如今袁部各头领又在何处?”

    “这……。”张冉顿时羞愧难当,朱怡成这些问题一针见血,直接指出要害。的确,在这份报告上对于袁奇部目前的具体情况只有大概而没有细节,尤其是对于袁奇和袁奇部几个重要人物的下落更未说明。这明显就是锦衣卫的工作疏忽,作为指挥使的张冉要负主要责任。

    “朕给你五日时间,马上查清袁奇现在的情况,还有他部下几员大将的情况。如下次再拿这些东西来糊弄朕,你知道会是什么结果。”

    朱怡成冷冰冰地说道,趴在地上的张冉连连磕头,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等朱怡成挥袖让他退下后张冉这才抬起已经磕出血的脑袋,拿起那份报告倒退着出了殿门。

    “都是些不省心的家伙。”等张冉走后,朱怡成暗骂了一句,今天这么晚把张冉找来一来的确是锦衣卫这份报告让他看的心头火起,作为大明的情报机构,他对锦衣卫的要求是非常严格,而且也寄予厚望。不过,一个成熟有效的情报机构要发挥效果不是那么容易的,而不是简简单单弄些人,挂着牌子就成。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找些人挂个军统或者中央情报局的牌子难道就能达到效果了么?其答案当然是否认的。张冉此人虽然有些能力,做事也比较尽心,至于忠心更不用讲,可其缺点也比较明显,再加上他之前并未有独当一面的经验,升任指挥使后张冉在工作效率上并未让朱怡成完全满意。

    除此之外,近来锦衣卫上下有些膨胀,刚才李娟儿和他说话的时候旁敲侧击提了一句,李娟儿原来就替朱怡成直接掌握情报,只不过现在她贵为皇后,早就不再管理这些事,但不管怎么说一些消息还是能够知道。

    李娟儿是用这种方式提醒朱怡成,对此朱怡成当然清楚,所以借着这个由头把张冉训斥一顿也是敲山震虎,让他牢牢记得自己本分,整顿锦衣卫上下,尽心竭力替自己办好差事。

 第二百一十章 恩怨勾销

    认真起来的锦衣卫效率还是不错的,仅过了三天张冉就来求见朱怡成,并报告了结果。

    “王友三在九江战死了?”听到王友三已经战死,朱怡成有那么一时间微微失神,虽说他和王友三之间一直不算什么愉快,可这时候一闭眼就想起了王友三那张脸。

    当年自己被押送至杭州,在半道上正是王友三带人杀了押解的清军,然后把自己救了出来。虽说王友三的本意不是搭救自己,但从这件事来讲,王友三算得上是自己的救命恩人。

    还有,当自己醒来,出现在自己眼前那张几乎要笑成花儿的丑脸,和耳边听到他呼唤自己为公子的声音,这些似乎都历历在目。想到这,朱怡成不由得长叹一声,王友三是袁奇的心腹爱将,更是当年义军中的第一猛将,性格直来直去,打仗凶狠又不畏死,而现在却在九江阵亡实在是可惜了。

    “高进呢?他在哪里?”说到王友三,就不能不说高进,这两人几乎是袁奇的哼哈二将,相比王友三,平日里沉默寡言的高进更被袁奇所看重,而且袁奇几次遇险都是亏了高进脱身。

    对于高进这人,朱怡成一直比较欣赏,只可惜高进对袁奇是忠心耿耿。这次让张冉尽快搞清楚袁部的情况高进的下落是朱怡成比较关心的,如果袁奇已死,那么高进也就没了孝忠对象,对于朱怡成来讲正是招揽此人的大好机会。

    在朱怡成看来,一个高进远比袁奇各部的首领加起来更为重要,这足以看出他对高进的重视。如果能把高进招揽到部下,朱怡成必然重用此人。

    “回皇爷,在江夏收拢败兵和清军对抗的就是高进。”张冉小心回答道。

    “高进在江夏?怪不得,怪不得!”听到这个答案,朱怡成恍然大悟,难怪他之前就觉得奇怪,为何江夏的袁部会有万人规模,而且还能和占据优势的清军进行对峙。虽然说这里面有祝建才的因素,可在袁奇九江大败后,袁部上下已成了惊弓之鸟,再加上周忠良等人的反水,袁部惶恐不安之下被清军轻易剿灭都是正常的,怎么会自发地在江夏继续抵抗呢。

    既然高进在江夏,那么这就说得通了,以高进在袁部的地位和能力是当仁不让的二把手,有了高进,江夏的义军就有了主心骨,而且高进也有能力凭借手上的残兵败将继续和清军周旋。

    “既然高进在江夏,那么袁奇也在江夏?还是难道他已经……?”

    “回皇爷,袁奇的下落臣还未打听得到,但从种种迹象表明,袁奇十有八九已经死了。”张冉忐忑不安地说道,说话时偷偷抬眼看了下朱怡成,见朱怡成并没勃然大怒,也未开口严厉训斥,这才稍松了口气继续道:“并非臣不尽力,而是袁部对袁奇下落封锁甚严,根据微臣得知,九江之战王友三断后最终没入军中,而袁奇在其部败兵护送下落荒而逃,而护送袁奇逃离之人就是高进。之后,袁奇等人潜入鄱阳湖,过了不多久其部又出了鄱阳湖,然后转道抵达江夏。到达江夏,高进收拢残兵,再举义旗同清军交战至今,但这段时间内未闻袁奇下落,以臣之见恐怕袁奇在抵达江夏之前就已身亡,或者说至少也是重病缠身无法理事。”

    张冉一一道来,朱怡成听完后微微点头,他觉得张冉的分析应该还是有道理的。

    袁奇自逃入鄱阳湖后就再也没有出现过,那么结果就只有三个,第一:袁奇死了,第二:袁奇病重无法理事,第三:袁奇归隐山林彻底心灰意冷。

    这三个结果第三个可能性是最小的,以朱怡成对袁奇的了解也是最不可能的。袁奇此人心高气傲,绝对不会做出这种选择,何况如果袁奇真的改头换面归隐的话,那么高进必然会跟随其后,怎么会去江夏呢?

    而第二个结果似乎可能,但细想后又不可能。袁奇就算重病缠身不能理事,那么以他的地位和性格接见义军各头领是必然的,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悄无声息的样子。

    除去最不可能的两个结果,答案也就显而易见的,再加上高进如今在江夏继续指挥部队和清军作战,那么袁奇十有八九已经死了,只不过义军方面封锁消息,没有透露而已。

    “可惜了……。”这是朱怡成今天在心里说的第二次可惜了,第一次当然是王友三,而现在是袁奇。相比王友三,朱怡成对袁奇的恩怨更是复杂,和王友三一样,袁奇最初可以说是他的救命恩人,但袁奇不同常人,他是一个枭雄,当得知朱怡成身份后,袁奇如获至宝,利用朱怡成身份揭竿而起,从而掀起了康熙朝前所未有的义军起义序幕。

    可以说,正是有袁奇的起兵才会有如今天下局面,只不过袁奇私心太重,企图牢牢控制朱怡成,以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方式得取天下。只不过他的运气不太好,杭州之战失败后,朱怡成侥幸逃脱,从而龙归大海,而袁奇之后三起三落,虽然也打下一大片基业,可最终却又被周忠良等人出卖,落得如今的下场。

    曾经,朱怡成想过如何面对袁奇,他甚至在脑海中盘算过等灭掉清廷后对于袁奇究竟是招纳还是彻底消灭,想象过再一次见到袁奇的时候,他会如何面对自己。当年的傀儡已成了胜利者,而当年骄横的大元帅却成了失败者,也许这个场面会比较有趣吧。只可惜,这一切已不会再有了,想到这朱怡成不知道为什么心里一下子空荡荡的,仿佛失去了什么东西一般。

    而在朱怡成为袁奇为之感慨的时候,在江夏,高进正在见一个人,这个人正在当初和袁奇一直密谋的四川白莲教教主所派的使者,从鄱阳湖出后,高进就派人转道赶往四川联系那边,而现在对方终于派人过来了。

 第二百一十一章 高进论势(求票)

    袁奇部的骨干都出自于老君门,四川白莲教属于混元一派,自康熙中期,川中大移民,导致中原有许多百姓迁入川,使得川中人口结构大变,而白莲教也是从那时候随移民的百姓在川中发展起来。

    白莲教的教义通俗易懂,容易蛊惑人心,再加上移民后川中人口大增,当地官府腐败,这些年来土地兼并严重,川中百姓的日子并不好过。就这样,白莲教在川中就有了发展的土壤,仅仅数十年间就拥有数十万信徒,其势力更是渗透到全川各地。

    这一次来的人是四川教主王致清的右护法,王致清在江湖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