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2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攻城几方各派给了义军其他几支队伍,再由一支千人组成的督战队押阵,至于袁奇的精锐在后方游走,一方面是防备各部发生意外,另一方面也是暗中盯着艮山门方向。

    “武威侯,王爷的攻击命令下来了,令你部先攻涌金门。”传令兵骑马赶到涌金门,对驻扎此地的祝建才下达了命令。

    已做好准备的祝建才点点头,脸色阴沉地作出了攻城手势,一声令下,上千个裹协的百姓每人背着一个麻袋,在祝建才的军队掩护下展开了第一波攻城。

    古代的战争是非常残酷的,其实直到近代同样如此。无论中外,一旦大战起老百姓是第一个倒霉的。就连苏联伟大的卫国战争也是如此,如果不是苏联当时在前线拼命投入无数的人力,凭着连一杆枪都没有的士兵用人海战术淹没德国人的话,那么苏联早就亡国了。

    如今,祝建才,或者说整支义军同样是这样干,直接把这些老百姓作为先锋赶过去攻城,一来可以消耗杭州城的兵力士气,二来也能借此试探出杭州城防的弱点。

    当第一波蚁跗的百姓向城墙冲去的时候,城上的守军已做好了准备,随着城下越冲越近,随着一阵令下,铺天盖地的羽箭从城头射下。

    一阵阵惨叫此起彼伏,千多人一转眼就数十人被生生射中,有的当成被射死,有的负伤倒地惨呼,但各多的人依旧蒙头加快脚步拼命冲到城下后解下背后的土袋丢下,然后不顾一切地往回跑。

    等幸存者跑出弓箭射程,这才彻底放下了心,瘫坐在地上大口喘息。以义军的规矩,只要你能把土袋丢到指定的地方,那么至少在三波攻击中暂时不会再上阵。这也是蚁跗攻城的诀窍,这些抓来的老百姓虽然命不值钱,对义军来讲仅仅只是战争消耗品,但在这种情况下总要给人一点盼头,也只有这样才更好地让这些人去卖命。

    一波结束,上阵的千余人最终回来的有半数以上,这个结果让祝建才心里松了口气。伤亡的情况还在可接受范围,看来杭州的守备力量并不强,局面比自己预料的要好的多。

    “继续!”祝建才大声命令到,此时已做好准备的第二波开始了前一波的攻击,当第二波人回来时,不仅幸存者比第一波多了不少,更让人欢欣鼓舞的是堆在城墙下的土袋已明显开始升高。

    紧接着就是第三波,第三波开始,不仅是蚁跗攻城的老百姓伤亡只减到了三成,祝建才的功城器械和弓兵给杭州城头的伤亡也渐渐加大。

    仅仅一上午,三个主攻城门守军就出现了数百人伤亡,傅保带兵在各城门游走,哪里危机就往哪里填,战死的,或负伤的士兵一个个被从城墙抬下,片片血迹和在空中飞舞的巨石、羽箭和火油罐随时随地夺去一条条生命。

    到下午时分,涌金门城头终于被义军登上,在城头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厮杀,如不是傅保带着机动兵力及时赶到,好不容易才把义军从城头赶下去的话,也许涌金门就告破了。

    等到傍晚时分,无论是守军还是攻城义军都显出疲态,袁奇下令鸣金收兵,杭州守军也精疲力竭地松了口气,这一日的攻城战总算结束了。

    将军府,听着各部汇来的伤亡数字,傅保脸色发白。这一日城中伤亡高达1163人,已占了杭州守军的一成还多,如果第二日也是这样的话,那么杭州城根本就熬不到张云翼来救。

 第三十六章 杭州大战2

    江宁,江南提督府。

    张云翼自接到黄秉中的加急求援片刻都未耽搁,第一时间就开始调兵遣将,准备着手南下。

    张云翼乃将门出身,其父是康熙朝前期赫赫有名的河西四汉将之张勇。对!就是金庸老先生在《鹿鼎记》里出场过的张勇。三藩之乱时期,张勇为平定三藩立下赫赫战功,后封为一等靖逆侯,加少保兼太子太师,可谓走到了汉将武人的最高峰。

    张勇死后,张云翼袭爵靖逆侯,次年又被授福建6路提督,以大理卿驻泉州,随后几经调动,现为江南提督。

    康熙四十七年的江南提督其权已不是康熙初期可比,自朝庭裁去安徽提督一职,并把长江水师直接交由江南提督管辖后,如今的江南提督全称应该是江南水6提督,其权不可不谓不重。再加上张云翼的一等侯身份,在整个江南更是跺一跺脚能震三分的人物。

    不过英雄也怕年高,如今的张云翼的年龄已经不轻了,年过六十的他已步入晚年,但当接到求援之后,张云翼依旧决定亲自带兵南下。

    “侯爷,此去浙江多加小心才是。”

    一位身着三品官服的男子忧心忡忡地对张运翼道,虽然他的官职相比张云翼来讲并不起眼,但是张云翼对此人却是异常客气,因为这人并不是别人,而是江宁织造、两淮盐运使曹寅。

    说起曹寅此人,后世对他了解的很多是通过他的孙子,因为他的孙子在中国文学史上实在是太有名了,《红楼梦》,又名《石头记》的作者曹雪芹就是曹寅的孙子。

    而实际上,曹寅在整个康熙朝更是绕不开的一个人物,别看他官位不大,仅仅只是个四品江宁织造,因为兼了盐运使才能身穿三品官服,但仅看他的顶戴就和旁人不同,上有三眼花翎,这是连总督噶礼都没有的殊荣。

    其实说穿了也简单,曹寅十六岁就入宫为康熙銮仪卫,陪伴康熙,再加上曹寅深得康熙赏识,更被康熙识为“自家人”。曹寅之父死后,康熙让他出任苏州织造,几年后又迁任江宁织造,几次下江南康熙甚至直接住在了曹寅家中,可以看出康熙对曹寅的宠信。

    此外,作为江宁织造的曹寅他不仅仅是明面的官员,更是康熙设在江南的一个耳目。凡是江南官场的内幕和民间异动,曹寅都有直接密奏之权。面对这么一个人物,别说张云翼了,就连两江总督噶礼都得客客气气。

    “子青请放心,我就是拼了这把老骨头也一定替皇上平定浙江之乱。”张云翼斩钉截铁地道,紧接着又道:“不过皇上那边还得请子青多多替老夫说话,浙江匪乱闹的如此之大,此战恐怕不能一时就能了结的,老夫这里还需要些时间啊!”

    “这是自然,子青晓得其中利害,侯爷老于军务,如何排兵布阵子青绝不会插手干涉。不瞒侯爷,子青早已秘奏皇上告知现浙江局面,想来以皇上的英明当会认可侯爷的方针。”

    “好!”听曹寅如此说,张云翼心中大定,浙江之乱到现在这程度不是随便带兵南下就能解决的,他张云翼要么不动,要动就是雷霆万钧,才能把浙江之乱彻底平息。

    这几日,张云翼已开始连夜调集人马,准备采取水6并进的方针南下,之所以还未正式出战,那是因为人马准备未绪,还需要些时间集结。他这时候最担心的就是被人催促,就像今天一大早总督噶礼几次派人来追问他何时出兵,一日几催就算张云翼已做好打算,但也担心有人会借此攻击自己,给他脑袋上扣一个畏敌不进的罪名。

    现在有了曹寅给他做背书,张云翼算是放下了心。不过对于浙江之乱的焦虑曹寅也是有的,忍不住悄悄问张云翼此战究竟有几分把握。

    “这个么……。”张云翼抚须道:“如杭州能坚持到我军抵达,老夫有九成把握。”

    “如果杭州陷落呢?”曹寅又问。

    张云翼笑道:“那老夫也有七成把握,何况杭州为浙江省府,城中粮食不缺,人口众多,黄大人和傅将军又不是庸人,只要肯守哪里会这么容易被攻破?”

    张云翼的话让曹寅宽了心,觉得他的话有道理。可实际上,张云翼这么说只是安慰曹寅,浙江局势一日一变,张云翼心中同样焦急万分,但作为大将,雷霆起于侧而不惊,泰山崩于前而不动,这点张云翼还是能做到。

    第一天的杭州之战的结果让黄秉中和傅保实在是忧心忡忡,他们一方面派人抓紧夜间修复城墙,另一方面继续在城中招募兵勇参与防守。这时候两位大员也豁出去了,一旦城破不要说是兵败身亡,就连整个杭州城所有百姓也将生灵涂炭。

    黄秉中以巡抚身份下令打开藩库,取出库中五十余万两银子交给傅保募兵。有了这笔银子,果然兵勇的招募顺利的多,一夜间就新募兵勇近两千人,足以填补白天的损失,但实际上新招募的兵勇无论是训练还是战斗力都比不上正规军,但在现在情况下只要有补充人员,杭州城就有希望。

    杭州城守军第一日伤亡一千多人,袁奇的义军伤亡更大,初数大约近5ooo左右。这5ooo多伤亡,义军主力所占比例并不多,主要还是蚁跗的老百姓。对于这些本就是用来牺牲的炮灰,义军上下并不以为然。当第二天天色亮起的时候,已摩拳擦掌的义军迫不及待地起了第二日的攻击。

    和昨天一样,攻击的主要目标是凤山门、庆春门、涌金门这三门,考虑到昨天的攻击情况,袁奇特意又加上了清泰门,四门齐攻,杀声震天,杭州城守城的压力是越来越大。

    虽然昨夜杭州守军抓紧修复了城墙,也破坏了城下部分土袋垒起的土丘,可相比头一天,摸清楚防守情况的义军攻城反而更顺利些。一个半时辰不到,城下的土丘就重新垒了起来,挥舞着武器爬上城墙的义军和守城官兵展开了激烈异常的争夺。城头上无数擂石、金汁依旧阻挡不住蜂拥而来的义军,官兵伤亡急剧上升。

    “兄弟们跟我来,把他们赶下去!快快!”

    在凤山门,一个游击将军见一段城墙被突破,转眼时间就有数十个贼兵跳上城墙,他连声大呼,带着身边亲兵直接就扑杀了过去。

    刀光剑影,血肉横飞,惨叫声此起彼伏……仗着兵甲和地理优势好不容易才把缺口给夺了回来,而这时游击将军的亲兵已阵亡近半,就连他都全身带伤,满面血污。

 第三十七章 杭州大战3

    杭州之战的第二日,杭州城伤亡比第一日更大,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勉强守住城墙,等义军退去后城上城下到处都是尸体,空气中弥漫着强烈的血腥味。

    当日,杭州守军伤亡已过了ooo,不仅前一天招募兵勇的数字全部填了进去,还多损失了1ooo多人。看到这样大的伤亡,傅保的眼都急红了。

    “这样下去杭州守不了几天了,张云翼的兵怎么还不来?”

    “守不住也要守,你我一个是杭州将军,一个是浙江巡抚,城在人在,城亡人息。”黄秉中咬牙说道,他的双眼布满了血丝,身上的官袍也早就不像几日前那样整齐,这两日他和傅保根本没怎么合眼,为守住杭州绞尽脑汁。

    “可惜,杭州没装备大炮,如果有炮在手的话就……。”傅保摇头叹道,杭州位于江南,虽是大城却并非军事要地,城头当然不会摆着红夷大炮这样的大杀器。别说大炮了,杭州守军的火器也没多少,除了当年三藩之乱遗留的些已经生锈不能用的库存外,无论八旗还是绿营都没装备。

    再者,清朝统治者在入关夺取天下后就开始不重视火器,在满清上层看来火器这种玩意是一种可怕到可以颠覆他们政权的明。如果汉人拥有数量庞大的火器,那么作为少数民族的满人怎么能坐得稳这个天下?

    故此,清政府一直对火器把控很严,除边军和部分军队外,军队中的火器比例很低。尤其是三藩平定和收复台湾之后,清政府更是找各种理由减少火器的装备,其中说的最多的理由当然只有一个,那就是满清是以骑射起家,骑射才是满清根本,火器仅仅只是些奇技淫巧罢了。

    清政府的这种态度给后世带来了极大的影响,也正从这个时代开始,东方和西方的差距开始渐渐拉大,最终酿成了后世赔款割地的局面。

    仗打到这个份上,作为满人的傅保却想起了火器的好处,这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没了火器优势,仅仅靠着城墙协助在袁奇大军的几次攻击中能守住杭州,这已经是他能做到的最大努力了。

    “火器之事就不用谈了,眼下我们也只能坚守到底。杭州是省府,张云翼更老将,绝不会坐视杭州失陷,我们只有一个字——守!”黄秉中在开战前就打定了坚守的念头,只是这两日的攻城战带来的伤亡已经过了他的预期。但不管如何,杭州还是必须坚守的,只要能多坚持一天,张云翼来的希望就多一分,这也是他们唯一能做的了。

    西湖是杭州的象征,人们一提到西湖就会想起杭州来。而在这时代,西湖并不在杭州城内,而是在杭州城的西边。此时此刻,袁奇移驾西湖的石舫,正在听取各部的军报。

    “诸位!”听完军报,袁奇成竹在胸地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