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20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尊旨!”黄履庄拱拱手,当即侃侃而谈,说起了他的宁波的具体工作。除了他在发回来的报告中所写到的那些外,黄履庄还特意谈了一些其他方面。

    在宁波,黄履庄的确做了不少事,除之前的那些,他还在冶金方面取得了成效,除了增加炼钢工艺和产量外,还成功研制出了含碳量不同的钢材,同时还试图在冶金中加入一些其他物质来进行初步合金的研制。

    其他的不说,在早年前,黄履庄就曾经做过这方面的研究,依靠简陋的设备研制出了应用于工具加工的高碳钢和制作机械的弹簧钢。前者是机床必备使用的原料,高碳钢可以制造坚硬的切割工具和在其他领域的运动。至于弹簧钢就更了不起了,这种钢已属于合金的一种,虽说相比后世的弹簧钢,黄履庄所研制的这种还不是太成熟,但它的作用更大,不仅在许多机械设备中会广泛运用,更重要的是它在军工方面的重要性。

    说到这,黄履庄不由得对朱怡成说道,这还多亏了之前朱怡成的提醒,因为第一召见黄履庄的时候,朱怡成曾经和他说过可以把他之前研制的验冷热器进行各方面的运用,其中有一点就是关于冶炼的。到了宁波后,黄履庄试用之后效果显著,这也是能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得到进展的原因之一。另外,黄履庄还对自己的发明进行了改进和完善,同时在其他领域中也获得了相当不错的效果。

    “皇爷的指点,微臣感激不尽,一直以来,微臣自以为聪明,总为自己制作出的那些小玩意巧夺天工而沾沾自喜,实际上却是闭门造车而已。如不是皇爷当初一言点醒微臣,微臣如何又能做到这些呢?”面对朱怡成,黄履庄真心诚意地如此说道,这些话听起来不像朝中大臣拍马屁那么顺耳和舒服,但话中却实实在在,让朱怡成听了极为高兴。

    “军工方面现在如何?”相比其他,军工是朱怡成极为重视的,毕竟现在神州还未全部收复,满清的力量还相当强大。

    黄履庄告诉朱怡成,由于钢铁产量和不同类型的钢材初步研制成功,现在军工方面不仅暂时没原料的后顾之忧,而且已经在着手研制新式的火枪和大炮了。

    火枪方面,因为工具钢和弹簧钢的出现,标准膛线和隧发枪应用已成为可能,用不了多久就能替换目前的火枪成为制式武器。至于后装枪,由于化工的突破也在研制,但什么时候可以有成效暂时还不清楚。

    此外,大炮的进展比火枪更迅猛,材料的解决使得小型钢制大炮开始出现,这种大炮相比军中使用的青铜炮来讲,原料更为廉价,使用也较为方便,由于膛线在这种炮中的运用,射程和准确率大增,再加上标准的炮车构造,机动性也更强许多。而大型火炮的制造也有初步眉目,想来用不了多久就会有一批新式大炮会投入生产。

 第三百五十四章 亡羊补牢

    黄履庄说到兴起时手舞足蹈,朱怡成听得津津有味,前后足足讲了一个多时辰,见黄履庄把情况说的差不多了,这才询问起有关威廉的事来。

    对此,黄履庄从之前他到上海开始说起,讲到在文庙购书巧遇威廉,然后相识的全部过程。至于威廉的身份,黄履庄也讲的清清楚楚,丝毫没有隐瞒,更把他来远东所担负的任务一并说出。

    “也就是说,这个威廉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雇员?”

    “正是如此,威廉的叔叔是这个公司的高级官员,所以威廉在剑桥大学毕业后不久受他叔叔邀请去了印度,现在具体的职位应该是算他叔叔的助理一职。这次前来我大明,是因为之前南海海战和收回澳门一事,根据威廉所讲,远东,也就是我大明贸易一直被葡萄牙、西班牙、荷兰三国所把持,他们英国虽早在几十年前就到了印度,却始终无法同我大明直接进行贸易。之前的海战和澳门事件,让英国东印度公司看到了打破垄断,直接同我大明进行合作的机会,所以威廉这才会来我大明进行接触。”

    黄履庄一五一十地讲道,朱怡成同时问了些其他问题,大致都是威廉的个人情况,还有对于一些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情况。对于前者,黄履庄还能说的详细些,毕竟两人在一起呆了不久,平日间交往甚密。但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情况,黄履庄却知道的不多,大多也仅是和威廉闲聊的时候对方提及一二,并没有刻意去了解过。

    对此,朱怡成也不置可否,笑了笑后就把话题转移到即将正式开办的皇家研究所方面。现在,皇家研究所的主体已经建成,部分人员也已到位,其中除了黄履庄特意从工部和其他部门挑选出来的人员外,还有些是朱怡成另外安排的,这些行政人员将协作黄履庄对皇家研究所的行政管理和运行。

    “下月初一是个好日子。”朱怡成说道:“皇家研究所正式开衙就定在下月初一吧,这些日子你去那边好好转转,有需要的尽快来报朕,千万不要误了大事。”

    “请皇爷放心,在来之前微臣已想好了,等明日微臣就去那边。另外,过些日子有几人会从宁波来京,这些人都是微臣在宁波时挑选出来的人才,有这些人加入,想来皇家研究所日后运行无忧也!”

    “这都是你份内的事,就按你的意思办吧。”朱怡成点头如此说道。

    话讲到这,傻子都明白今天的觐见就此结束了,不过黄履庄起身的时候神情有些迟疑,似乎还有什么话要讲。

    看出了他的神情,朱怡成笑眯眯地交代了一句,让他出宫后去一下迎宾馆,告诉威廉这些日子好生在那边等着,朱怡成会随时召见。听到这句吩咐,黄履庄终于放下了心,笑容满面地应了一声,这才告退。

    黄履庄前脚刚走,在偏殿的暗处就转出一个人来,这人早就一直守在那边了,在黄履庄面圣之时,此人就藏身在不远处,静静地听着黄履庄的讲述。

    “刚才的话都听见了?”朱怡成随手翻开着一本奏折,幽幽问道。

    “回皇爷,臣都听清楚了。”那人上前行礼,平静地说道。

    此人不是别人,正是通事处的首脑,提督四夷通事邓秉。在黄履庄入宫之前,朱怡成就把他给招了进来,随后让他一直留在偏殿。

    “如何?”朱怡成平静地问道。

    “回皇爷,黄主事刚才所说的那些并无隐瞒,根据臣的查探,大致就是如此。另外,臣派往宁波的人传回来的消息说,这位威廉的确同黄主事是朋友关系,两人之间交往甚密,而且此人颇有才干,但是未经皇爷同意,黄主事居然擅自让威廉入工房参与机密,以臣看来极为不妥。”

    说到这,朱怡成摆了摆手,打断了邓秉的话:“此事朕自有决断,不必再说了。对于威廉的来意,你探查的如何?”

    “回皇爷,臣自接到皇爷之令后就派人去了澳门,从刚传回来的消息看,威廉的确来自于英国东印度公司,但其身份并不显然,他抵达澳门仅只是用商人身份,知晓的人并不多。此外,威廉自澳门来我大明,一路先经泉州、宁波然后至上海,在此三地,也曾试图同各商会取得联系,却因为其身份并没为人所重视。之后正如黄主事所言,在上海和他巧遇,两人因投缘后结为朋友,再一起去的宁波。”

    早在朱怡成接到黄履庄的报告,得知威廉这人后,朱怡成就让邓秉去查了查,眼下相互对应,所查到的消息和黄履庄的汇报并无差别,从这点来讲黄履庄说的都是实话,更没丝毫隐瞒。

    但这些并不足够,通事处主管对外情报,这是朱怡成特意交给邓秉的任务,但在威廉身上却做的后知后觉。一个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职员,在肩负任务的情况下进入大明,而通事处却丝毫不得知,反而在事后才进行调查,这点让朱怡成极为不满。

    邓秉心里也明白这点,所以他表面上看似平静,但心中却实在惶恐不安。

    黄履庄是理工男,思维简单,做事也直线条,这些朱怡成都明白。对于人才,朱怡成是极为看重和宽容的,但黄履庄在未经过汇报的情况下,直接把一些信息透露给威廉这样一个外国人,更使得他直接参与了在宁波的部分研究,这对于国家来讲是极为危险的举动。

    如果说对方的身份不像现在所调查的那样,或者讲威廉有肩负着其他目的的话,那么这些举动就等于向国外泄露了大量机密,在某些程度上说,这是极为严重的。

    当然了,不知者不罪。一直以来,朱怡成都忽略了这点,而威廉的出现正是让他感到了警惕。如今的东西方,东方在某些程度上还拥有一定的优势,但这种优势已被西方科学的进步拉到了极小的差距。甚至,在其他方面,西方国家已开始超越东方了,这是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一步落后就步步落后,保持同西方世界的优势,这将是大明未来百年的立足之本。

    黄履庄负责的那些东西,在这时代都属于高端的技术,有些更是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和推动历史变化的发明。一旦这些被西方世界所得到,那么大明好不容易才取得的成果就白白丢失了。

    威廉的出现,让朱怡成猛然醒悟,虽然从表面上来看,目前事情的发展是有利于大明的,可这件事却是前车之鉴,细思极恐,如不立即亡羊补牢,那么未来就悔之晚也。

    “接下来应该如何做,你可明白?”朱怡成平淡地问道。

    邓秉汗流浃背,跪地道:“回皇爷,臣明白,臣知道应该如何做了。”

    眯着眼打量着邓秉,过了许久朱怡成道:“下去自领三十仗,此事长长记性,如再有下次,那就不要怪朕重责了。”

    心中顿时松了口气,邓秉连忙磕头谢恩,随后起身离去。

    望着邓秉离开的方向,朱怡成神色逐渐变的凝重起来,想了想后直接让小黄门去传锦衣卫指挥使张冉,让他立即入宫。

 第三百五十五章 亭阁召见(求票)

    大英帝国,这是一个在中国近代史上无法抹去的名称。可以说,在原本历史线上,自1840年开始至到1997年香港收回,这长达一百三十七年之久的时间内,中国所承受的一切苦难和遭遇都同这个国家分不开。

    如果再深入研究的话,实际上早在乾隆时期,英国就派出使者来到中国,拉开了英国势力试图渗透远东的序幕。

    当然,相比正常的历史线,如今的英国并未有后来那么强大,现在的英国刚刚在欧洲崛起,还不是后世那个日不落帝国。但是,威廉的出现,不能不让朱怡成联想到历史,英国人派遣威廉来到远东的目的虽然表面上仅仅只是牵涉到贸易,但谁又能保证在其背后不会有其他呢?

    对于英国的情况,在后世的历史中阐述了许多,朱怡成也曾经看过几本有关近代史的书籍。不过因为这些情况,就把英国拒之门外,朱怡成也不会这么干。一来如今的英国还未达到他强盛的时期,二来朱怡成对于大明也有信心,在这个大时代主动介入世界,有两个国家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一个是现在由太阳王路易十四在位,号称欧洲霸主的法国,而另一个就是如今蒸蒸日上的英国。

    早晚都要和这个国家打交道,只不过没想到却来的如此突然。对于英国如何打交道,这不同于之前的葡萄牙。葡萄牙王国如今虽看起来强盛一时,可实际上已走下坡路,而英国却正在上升期,已向全世界露出了他的触角。再过不久,当英国彻底击败西班牙,取得海上霸权的时候,那么一个日不落帝国就将此开始诞生。

    在同威廉见面之前,朱怡成想了许多,也做了不少准备。

    几日后,威廉终于入宫,当他来到这座庞大的宫殿时,威廉第一次真正感受到了大明的威严和强大。由于考虑到威廉的身份,朱怡成没有在日常见人的偏殿见他,当然更没有在主殿接见,而是把地方选在了宫中一处比较幽静的所在,三月的天气还是有些凉的,在这里却温暖如春,再加上四周的草木和富有江南气息的建筑,对于这种会晤更增添了些柔和的气氛。

    被小黄门带入宫门来到一处,穿过一片园林,只见前面的小亭中站着一人,这人身材修长,衣着华丽,站在那边有一股威严的气势,应该就是那位大明的皇帝朱怡成了。

    “尊敬的皇帝陛下,外臣威廉亚当斯,英国东印度公司委员乔治亚当斯阁下的助理,负责远东事务的使者,拜见大明帝国尊敬的皇帝陛下。”见到朱怡成,威廉毕恭毕敬地上前行礼,同时报出了他的身份。

    对于威廉的身份,朱怡成已经知晓,不过他叔叔是英国东印度公司的委员之一,倒是今天刚刚得知。原本,只是以为对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