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整支部队的火器比例高得惊人,除去新军中每团中各有一营暂时保留冷兵器外,其余全部由火器组成。普通战兵均持有火枪,而且这些火枪已从最初的火铳逐渐更换了最新研制出来的带有膛线的隧发枪,这种枪在后世也被称为来福枪或者来复枪。
这种火枪精度高,射程远,威力大。相比现在明军所装备的火铳而言强大许多,可这种枪也有着它的缺点,主要是因为其膛线构造,弹子装填比较麻烦,装填时需用工具进行辅助,所以其射速要低于目前的火铳。
不过在经过一系列调整,并且对装填和弹子的改造后,实施了定装弹和基础装填步骤,其射速已提高不少,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装填和发射速度差不多能和目前火铳相等。
根据小道消息,大明皇家科学研究所那边已经在想办法研制后装步枪了,如果这种步枪能制造出来,那么困扰新军的火枪装填速度就将彻底解决,但这种武器什么时候能够研制出来,这就不是张昭能知道的了。
除了火枪外,军中还装备了类似于万人敌的手持火雷,只不过这种东西在实用中效果不怎么样,一开始是用薄铸铁做的外壳,可十回有回不是炸不响要么就是炸了没效果。而后来改成了特殊陶瓷做的外壳,这一下倒是能炸响了,可因为材料不易运输,而且威力也不怎么样,所以军中很少使用,只留了一下作为储备而已。
在火枪之外,变化最大的就是火炮了。大明的冶炼工艺提升之后,新军的火炮完全取代了原来的火炮。
新式的佛朗机炮已成了各连的基础配备,每连都拥有四至五门佛朗机炮作为炮火支援,而在团一级中,除佛朗机炮外,还有十二门野战炮,按照送炮的人解释,这种炮叫六斤炮,因为这种炮有固定炮车,移动方便,炮火威力也不小,所以新军士兵大多把这种炮叫做“小六子”,十二门小六子一字排开,打出来的炮弹足以覆盖好大一片地区,是团一级的主要火力。
在新军直属的炮团中,除了小六子外还有十二斤的大炮,其威力足以攻城,如装上开花弹,这一炮下去更是惊天动地。这种大炮其实已同后世大名鼎鼎的拿破仑12磅大炮等同,而且从设计和构造上来讲也基本相等。
十二斤大炮,在新军中被称为十二爷,由此而来,佛朗机、小六子、十二爷,这三种不同类型、口径的大炮组成了新军整体炮火结构,从而彻底取代了目前明军军中大炮品种繁多,口径混乱的情况。
第三百八十五章 立功心切
崇明新军除了火器配备极高外,整支部队的训练更同其他部队不同,其他的先不去说,仅说常操,也就是日常训练。
明军的常操除战时外,一般都是三日一操,也就是一月十次左右,有些精锐部队会增加一次,达到十一至十二次。这个训练强度在如今来看已经是极强的了,要知道清军的精锐八旗常操仅是一月六次,而且这个次数在某些情况下还不能完全保证。
在清末,当八旗颓废后,常操几乎成了形式,这倒和明末的京营差不多,到了时间大家例行公事排着队列懒洋洋地走上一圈,甚至一些八旗老爷把家里的仆人派来,或者出钱雇人替自己上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而在崇明新军,执行的却是一日一操的模式,每十日间休一日,其训练强度可以说是前所未有。
当然了,对于如此强大的训练,新军的后勤和待遇却是普通明军无法相比的,不仅后勤粮草和肉类的补给无缺,就连军饷都超过普通明军三成以上,此外在训练中成绩卓著者更有嘉奖,这些嘉奖不仅是荣耀,还有实实在在的好处,比如说银元甚至晋升方面,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新军虽然训练辛苦,可入了新军的士兵却没有一个愿意离开的。
今日依旧是常操的时间,张昭正在他的营地巡视部下会操,手下各营有的在进行射击训练,有的在队列训练,还有的在训练体能……一路看去,张昭望着这些精神抖擞的小伙子们,心中满是自豪。
半年下来,这支部队从无到有,在自己面前一点点成长起来,张昭不知道付出多少汗水,其中的辛苦不为人知。当然了,整支新军不仅是他,还有各团的军事主官同样如此,每月的大比中,各团都憋着一股子劲要赢得对方独占鳌头,但张昭这一团是全军出类拔萃的,已连着拿了三次第一,这也是张昭最为骄傲的一点。
再过几日,就又到大比的日子了,对此张昭丝毫不敢怠慢,其余各团的训练都如火如荼,自己这团虽是三连冠,可其他团也不是吃素的,一旦放松自己,那么弄不好这头名的位置就得丢了。
正当张昭巡视着训练情况,鼓励部下再接再厉,必须在这次大比拿下头名的时候,一个亲兵突然间赶来,行礼后报告张昭说是林将军有请。
新军中只有一位林将军,那就是总兵林建章,此人虽声明不显,却在明军中资格极老,他和董大山、马功成等人一样属于朱怡成最早的班底,在明军拿下宁波后,朱怡成成立大都督府,林建章就在大都督府中任职,主要负责城防和警卫工作,从后世的说法来讲,林建章的职位就是首都警备区司令。
南京复都后,林建章升任五军都督府都督佥事一职,这可是正二品的高官,并负责南京城防和警卫。这一次组建新军,朱怡成第一个就想到了林建章,而林建章得知后想都没想就来了崇明,在他看来这些年一直呆在南京,虽说位高权重,可作为武将林建章更愿意冲杀沙场,此次组建新军正是大好机会。
就这样,林建章被授以新军总兵之职,并加上护军之衔,其军衔标志为金星两颗,是新军最高指挥官。
听闻林建章找自己,张昭哪里赶怠慢,草草向副手交代几句后急忙就赶了过去。半个时辰后,张昭来到新军中军驻地,刚进大门,就见林建章的亲兵队长已在等着自己了。
“蒋兄,将军找我何事?”张昭连忙迎了上去,低声问道。
“先随我来!”亲兵队长示意张昭跟他走,走了几步后左右瞧瞧,这才低声道“是董大帅来了。”
“董大帅来了!”张昭一愣,军中能称董大帅当然是指董大山,这可是军中第一人,又是军机大臣,突然间来到崇明绝对是有要事。
张昭瞬间反应过来,感激地向亲兵队长道了声谢,随后边走边整理自己的军装,要见林建章和董大山,这军容可丝毫都马虎不得。
很快就到了门口,亲兵队长让张昭稍等片刻,进去汇报。不一会儿后,里面就传来了让张昭进去声音。
大步走进房间,抬眼一看只见董大山和林建章正坐在大堂正处,两人的目光朝着进门的张昭望来。
“新军果毅团团长,承信校尉张昭前来报道!参见大帅,参见将军!”
张昭干净利落地向两位行了军礼,口中大声喊道。
董大山站起身来,看着身穿大红色军服的张昭,大明属火德,军服当为红,所以新军的军装都为大红色。新军的军装和其他明军大有不同,这支新军的军装带有明显西式风格,是朱怡成亲自让人设计并定样的,相比原来的军装看起来更加利索和精神。
类似于后世中山装的军服,胸前的扣子是铜制的,肩上的银丝绞制的肩章上代表其军衔的两颗银星镶嵌其上,左胸还有特制的资历章,以代表其级别和军龄。
这一套几乎已和后世现代军队没什么区别了,穿着这一身军装,张昭显得精神抖擞,整个人透露出一股彪悍的军人气质。
“几年不见,你小子还真混成样子了。”董大山上下打量着张昭,乐呵呵地拍拍他的肩膀,又转过头对身后的林建章道“新军的这身衣服的确不错,穿着不仅养眼,而且还精神许多。”
“这是自然!”林建章很是得意,他同样是一身新军制服,不过装饰要比张昭的更为华丽,而且他的肩上是金丝绞制的肩章和两颗金星,这身军装在整个大明都是独一无二的。
“你老董是不是后悔了?要不你我换一换可成?”林建章故意笑问道。
董大山顿时哈哈大笑起来,伸手冲着他点点,他和林建章可是老朋友了,当年一起出生入死,平日里都是兄弟相称。
招呼着张昭入座,董大山和颜悦色地询问起张昭的近况,对于张昭他可是熟悉的很,当年张昭被俘后董大山就认识他了,那时候的张昭还是一个刚当兵不久的年轻人,这些年跟随部队南征北战,也逐渐成长起来了,现在的张昭早就没了当年胆怯的样子,早已成了一个合格的军官。
张昭之所以会调到新军,兵部调任命令是一个原因,另外董大山也是另外一个原因。张昭并不清楚,新军的各级军官名单都是要经过董大山确认的,如没有董大山的同意,张昭当时也接不到这份调令。
问了问近况,逐渐就询问到新军的情况上去,张昭虽不知董大山的用意,却有什么答什么,再加上他在部队中本就一直亲力亲为,对于部队的情况异常熟悉,董大山所问的张昭都是毫不迟疑地进行回答,更没丝毫隐瞒,这让董大山大感满意。
大约半个时辰后,董大山结束了这次谈话,让张昭回去做好准备,这次大比董大山会代表军机处进行实地视察,希望张昭所团能再接再厉,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来。
让人送走了兴奋中又带着激动和忐忑的张昭,董大山端起面前的茶喝了一口,点头道“这小子不错,看来这些年的确是历练出来了。”
“这是自然,你也不瞧瞧是谁的部下。”张昭在董大山面前给自己长了脸,林建章当然心中得意,笑着在一旁道。
不过董大山还是正色道“话虽这么说,可是骡子是马还得拉出来溜溜,林兄你也知道,皇爷对这支新军的重视,此次皇爷特意派我前来就是要看看新军的情况,如无法让皇爷满意的话,林兄可得小心了。”
“这无需你多讲,我林某心里自然有数。”林建章同样正色道“新军虽是初建,但无论其装备、训练、士气还是其他都是军中楚翘,不是我自夸,我新军只需上阵稍加磨练,足以以一当百,你老兄尽管放心就是。”
说到这,林建章顿了顿,压低声音问道“对了老董,你在京中消息比我灵通,此次皇爷让你前来视察可不是仅仅看看新军那么简单吧?是否皇爷打算启用新军了?如是这样的话,你老兄可得多多照顾,给兄弟我多些立功机会啊!”
感受到林建章向自己望来的迫切目光,董大山略一迟疑,说道“新军如何安排,这倒暂时不知。我来前皇爷也只是让我视察新军情况而已,不过林兄请放心,既然皇爷耗费如此巨资打造新军,又派我亲来视察,那足以表示对新军的重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新军必有大用,皇爷也不会白白让如此一支强军一直留在崇明的。”
想了想,董大山又道“不过,依我来看,这短时间内暂时还不成,毕竟新军还未完成满员,或等新军满员后,估计皇爷就会有所安排,所以林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