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说完,林建章一挥衣袖,早就等在一旁的副千户上前就把董富纬给拽走了,这一次任凭他如何哀求都不理睬,直接拖出去后丢上马车,然后送出城去。
虽说这次见面没什么结果,不过三人都不担心。既然董象纬能派人前来接触,那就表示此人已同清廷不是一条心了。
董象纬所提出的这些条件,在三人看来无非就是试探而已,可见董象纬这老小子不是省油的灯,也许他早就知道明军不会一口答应这些要求,但在这种情况下,漫天开价就地还价,董象纬心里应该明白。
第四百五十章 盘算
“辛苦了,先下去歇息吧。”古北口,董象纬仔细听完了董富纬的回报,又询问了当初林建章三人的具体态度后,他就把董富纬打发走了。
董富纬走后,董象纬坐在椅中沉思着,琢磨下一步究竟应该如何。
董象纬是聪明人,平日里看起来不太起眼,但他无论打仗还是做事都谨慎异常,而且也有些本事和手段,这也是当初马齐特意推荐他为直隶提督的主要原因。
不过说马齐对他有恩什么,这说白了就是托词而已,大争之世,别说区区小恩了,就算是父子反目,兄弟相残也是处处可见。比如现在,清廷格局大变,康熙被八阿哥控制在手,八阿哥以太子之位监国,除了脑袋上暂时没有皇帝的帽子外,已经和皇帝没什么两样了,之所以暂时还未正式替代康熙,八阿哥考虑的主要还是大局而已。
毕竟,丢了北京城,眼下清廷对各地的控制已经不同如前,而且北京一丢,这大清的气数也弱了几分,各地州府目前虽还在清廷名义下,但中央政府对于地方的约束已和往日不同了。
康熙在位,靠着康熙的名义和地位还能压制得住,一旦康熙被尊为太上皇,八阿哥登位的话,八阿哥虽说能力不差,可比起康熙老皇帝对于地方的影响力还是有所不及。
这也是八阿哥掌控康熙却又只任监国的主要原因,这点只要是聪明人都能看得出来,而一旦八阿哥有了丢开康熙直接掌控大局的能力时,那么也就是他正式登位当皇帝的那一天。
当初北京战局急转直下,董象纬就知道北京城守不住了。他虽是直隶提督,可实际上真正能掌握的兵力并不多。要知道那边不仅有十三阿哥还有十四阿哥在,两位阿哥当面,他一个区区提督只能算个屁。
这也是董象纬见势不对,直接带兵返回古北口的主要原因。在古北口当了这么多年总兵,再加上现在他还有提督的职位,总比南下听两位阿哥的来得自在些。
何况,眼下的局势,董象纬也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南下,他最终无非就是炮灰罢了,如果仗打赢了,功劳是两位阿哥的,一旦打输了,他这个直隶提督就是个被黑锅的角色。
古北口地理位置重要,而且占据古北口可进可退,董象纬如此选择也算是一步好棋。
如今派人去北京接触明军,说句实话董象纬是为自己找退路罢了,同时也是试探一下明军那边。而董富纬灰头土脸地被赶回来,这种情况并没出乎他的意料,反而让他心里有了底。
“大帅,您找我?”
李伯筠听闻董象纬唤他,第一时间来到了董象纬书房,进门行礼问道。
“李先生来了,来来来,坐坐。”董象纬笑眯眯地招呼李伯筠坐下,李伯筠是董象纬的心腹之人,同时也是他的谋士,相比普通师爷来讲李伯筠的地位要高许多,平日里都是以先生相称。
“小七刚才回来了。”等李伯筠坐下后,董象纬直接说道。
“这么快……。”李伯筠顿时皱起了眉头,说道:“算算时间,小七在北京城至多也就呆了一日而已,看来明军那边是拒绝了大帅的提议吧?”
“李先生真是神算!”董象纬点点头,当即就把董富纬带回来的消息说了说,李伯筠听后神色非但没变,反而轻松了许多。
“恭喜大帅!”
“呵呵,这小七灰头土脸地回来,事没办成又有何喜?”董象纬嘴角含笑反问。
李伯筠笑道:“大帅心知肚明,又如何作此态呢?当时派小七过去无非就是接触一下,看看对方的反应,而现在所带回的消息已证实了大帅原先预料,这不是好事么?”
“哈哈哈!李先生呀李先生,你真是我肚里的虫子,什么事都瞒不过你呀。”听到这话,董象纬哈哈大笑起来。
“依先生所见,接下来应该如何?”
“在下想问一句,大帅觉得这大清气数如何?”李伯筠反问道。
董象纬叹了口气:“如北京城还在,大清或有回天之力。而现在北京已弃,朝廷西狩,这天下大势已不同往日。如今江南半壁早入大明之手,眼下大明已占优势,除非明帝此时倒行逆施,自乱阵脚,要不以大明之实力徐徐图之,不出三五年这天下就再无大清。”
“大帅说的极是。”李伯筠点头道:“这也是大帅派小七去北京城的原因,既然大帅心中早有决断,在下以为还是早做打算才是。何况大帅开出了价码,对方也做了回复,接下来谈就是了。”
“谈?可是对方已拒绝了本帅的要求了呀。”
“呵呵,大帅这些要求只是探路石罢了,如是大帅您,恐怕也不会同意吧。”李伯筠笑问。
董象纬点点头,虽说明军拒绝了自己要求,但他心中更有了底。而且林建章的那番话其实也表示了大明那边的意见,毕竟大明中清廷投靠过去的人不在少数,无论是文官还是武将,现在位居人臣者不少。
廖焕之就不去说了,仅仅是那位庄岩,当初不过是福建水师的副将而已,而现在却已是大明的总参谋长。而他董象纬可是堂堂的直隶提督,从目前来看,像他这样级别的一品高级武官投靠大明的是第一个,如果大明能出得起价钱,卖了倒也是件好事,但前提是利益要有保证。
“今天把先生请来,本帅是有要事相托,如今还需先生替本帅走一趟北京城,如何?”
李伯筠丝毫没有迟疑,实际上当董象纬派董富纬去北京试探的时候他就想到了这点,现在董象纬让自己过去无非就是和明军谈条件的。不过去是没问题,对于董象纬的底线在哪里,他必须要问个清楚,只要有这样他才能和北京那边好好谈,尽量谈个好价钱。
其次,对于这个差事,李伯筠还有自己的打算。这大明得天下已基本成定局,自己虽然在董象纬这里过的逍遥,董象纬待自己也算不错,可毕竟还是寄人篱下,一向对于自己才华很有自信的李伯筠可以说是怀才不遇,如果能借此机会搭上条路,说不定未来也能位及人臣。
第四百五十一章 顺天府尹
孙嘉淦终于踏上了天津卫的土地,如今的天津卫已完全成了一个大军港,明军占领天津卫后就着手把天津卫城打造成了大明在北方的重要基地。不仅完善了天津卫港口,重新修筑了大沽口炮台,就连天津卫城也同以前不一样了。
现在的天津卫集军港、中转仓储、军营于一体,不仅东海舰队驻扎在军港中,来往南北的商船也不在少数,此外天津卫还有近万陆军驻扎,再加上扩城修筑工事所征派的民夫,整个天津卫热闹异常。
对于天津卫,孙嘉淦并不陌生,因为他本就是北人,康熙四十七年时,孙嘉淦就是从天津卫登船去的江南,那时候的孙嘉淦只是山西兴县一个二十出头的穷秀才,迫于家境贫寒,再加上江南好友相约,孙嘉淦离开家乡南下求学。
这一走就是五年时间,孙嘉淦自己都没想到他居然会以另一种身份回到北方。
当年到了江南,孙嘉淦游学苦读,只想过两年回去后参加科考,但谁知道后来江南袁奇举兵,转眼间局势变幻,被卷入战乱的孙嘉淦身无分文,只能勉强在杭州为人抄写度日。
随后,先是袁奇兵败,紧接朱怡成又在宁波崛起,之后杭州城被明军攻破,孙嘉淦这时候就更难回去了。
直到朱怡成占领南京,重复大明后,为招揽天下士子开考科举。那时候已落魄无比的孙嘉淦咬一咬牙,参加了当年恩科,谁想一举考中。
中了进士后的孙嘉淦先在翰林院为官,一年后被调任宜兴知县,在其任上孙嘉淦为官清廉秉公,更敢言直谏,政绩卓越。当了一年多的知县,孙嘉淦被邬思道看中,推荐调至应天府,短短一年后就升为应天同知。
成了应天同知,可以说孙嘉淦已一步踏入中层官员的行列了,而且以他的年龄和能力只要不出差错,十年之后执掌一部也是有可能的。
不过,前些时候大明拿下北京城,北京作为大明故都,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经军机处各大臣商讨,报朱怡成同意,孙嘉淦在几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由应天同知升迁顺天府尹,踏进了中高级官员行列。
选择孙嘉淦担任此职,一是出于他的人品和能力,二来也是考虑孙嘉淦原本就是北人,对于北地情况比较了解。再者,孙嘉淦做事极有魄力,不畏强权,敢言敢当,把他这样一个人摆到这个位置,无论是朱怡成还是军机处都比较放心。
“您可是孙锡公孙大人?”正当孙嘉淦打量着这熟悉却又陌生的天津卫时,一个肩有一颗银星的近卫亲军军官走上前来,行礼后问道。
“我就是孙嘉淦,不知校尉是……?”
“回孙大人,在下是近卫亲军林帅属下参谋郑群,受林帅委派前来接孙大人。”
“林帅有心了,还烦劳郑校尉来接。”孙嘉淦闻得对方是林建章派了接自己的人顿时和颜悦色点了点头。
郑群告诉孙嘉淦,今日正好有运输车队由天津卫至北京城,他们可以跟随车队一起去北京。毕竟现在虽说北京附近已全部被明军所掌握,天津卫至北京城的道路比较畅通,不过眼下北方清廷势力依旧很大,再加上明军限于兵力和其他问题依旧无法百分之百控制住直隶周边,为了安全起见,明军物资运输都是组成车队,然后由部队押运前往,以防止清军半路偷袭。
对于这个安排,孙嘉淦并无什么异议,毕竟他刚来北地,于北京的情况还不了解,而且林建章派人来接他自然已全考虑周全,跟着郑群走就是了。
当郑群询问孙嘉淦所携带的行李、家人、部属等等在何处,以便他做安排的时候,孙嘉淦指着一旁两个仆人加几箱子书告诉他就是这些,郑群略有诧异,他没想到孙嘉淦作为三品官千里上任居然如此简单,要知道如今大明对于官员俸禄可是不少,以孙嘉淦的级别和收入,养上十几个仆人再带几个师爷是轻而易举的事,至于行李之类更不会如此寒酸。
不过,郑群也未说什么,就让人去安排了。过了不久,郑群告诉孙嘉淦已安排妥当,现在就可启程。孙嘉淦点点头,随后跟着郑群来到车队,上了一辆准备好的马车,一行人向着北京城而去。
由天津卫至北京,车队路线是先经廊坊停留一日,第二日再启程于午后到北京城。
这一路上,孙嘉淦也没闲着,向郑群询问了些关于北京城的事。郑群是林建章的参谋,同时也是他特意派来迎接孙嘉淦的,对于北京城的情况比较了解,当即一一为他讲述。
孙嘉淦听得仔细,有不明之处也问了个详细,就这样一问一答,等他进了北京城的时候,对于北京现在情况大致也就有了个底。
进了北京城,第一件事当然要去兵部,也就是现在北方战区的总指挥部。一来孙嘉淦要拜访王东、林建章、庄岩这三位,二来他作为顺天府尹到北京当然是要接手北京城的管理。
而现在,北京城因为战局情况依旧是军管,由军管转为政府智能部门负责,其中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孙嘉淦能力虽强,但他是一人上任,府衙的情况和一系列工作都需要部队方面协助,要等慢慢把班子搭建起来才能发挥作用。
对于孙嘉淦的到来,众人早就有所准备,王东以军机大臣的身份告诉孙嘉淦,一应需求他和林建章等人都会大力支持,而且先期会把负责军管的治安部队派给孙嘉淦以进行协助。
不过,对于政府结构,这些就要靠孙嘉淦自己来了,清廷西狩之后,朝中有身份的官员几乎逃了个一干二净,留下来的不是小官就是小吏,这些人中哪些可用,哪里不能用,孙嘉淦可直接决断,无论是军机处还是朱怡成那边,他们需要看的只不过是结果。
对此,孙嘉淦早就有所准备,同王东等商谈后就正式走马上任。不得不说,孙嘉淦此人能力的确很强,短短几日之内,他就从之前的满清官吏中先挑出了一些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