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2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朝鲜要尊大明为宗主国,大明不仅同意了,而且会召告天下以示朝鲜之忠,并给予表彰。

    至于朝鲜担忧清廷,大明这边也做了安排,派驻人员至朝鲜协助朝鲜王国这本就是宗主国的义务。想当年日本侵略朝鲜时,万历皇帝不也是如此?还为了朝鲜狠狠打了一仗,这一仗为万历三大征之一,也正是这三大征耗尽了大明的国力,为后来满清崛起埋下了祸根。

    而现在,大明为了属国再一次出头,这放之天下也只能是称赞大明仁义之举啊!

    何况,朱怡成根本就不怕朝鲜不答应,如果朝鲜拒绝的话,这正好给了大明借口。你朝鲜不是口口声声说大明是父母之邦,自己是大明的亲儿子么?难道爸爸好意出手要帮你你还拒绝?难道是心里还想着后爹不成?这样一来,朝鲜直接就成了自打耳光,到那时候大明就算直接出兵灭了朝鲜,这全天下也不会说大明的半句不是。

    “呵呵,皇爷还真是棋高一着,朝鲜可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呀。”邬思道捻着一颗棋子放在棋盘上,笑着说道。

    朱怡成摇摇头:“这个崔锡恒是聪明人,可惜他聪明过头了。朝鲜王和两班文武想的什么,朕心里清楚的很,如果朝鲜甘愿放低姿态,直接向朕请罪,朕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下手,可现在偏偏把借口交到朕的手边,朕不这么做不等于让他们失望么?”

    邬思道闻言顿时大笑:“皇爷说的极是!当日皇爷走后,这崔锡恒简直呆若木鸡,脸色难看之极,恐怕他自己都没想到皇爷会有如此安排。”

    朱怡成把手中的棋子放在一角,随后端起茶喝了一口:“时代不同了,邬先生当清楚这些道理。所谓王道、霸道,各有千秋,为君者墨守成规,并非国之幸事。外王内圣总比内王外圣来的好,一切都要从大明的利益角度出发,只要有利于大明的就可做,而无利大明的就不能做!”

    邬思道起身,郑重其事地向朱怡成一拜:“臣受教,我大明有皇爷在,实乃大明之幸,天下人之幸也!”

    “先生腿脚不便,还是坐吧,这只不过是我们私下闲聊而已。”朱怡成摆摆手。

    “不然!”邬思道正色道:“皇爷目光远大,深思熟虑,臣佩服万分。不过皇爷刚才那些话还是不便于公开宣扬,毕竟有违圣人之言,还请皇爷记得慎言才是,等未来民智大开,天下人自然会明白皇爷的苦心。”

    “好了好了,朕知道了。”朱怡成笑着摇摇头答应下来,这些话也就和邬思道私下说说,毕竟这思想同如今的主流思想还是有很大差距,虽然朱怡成这些年一直在努力改变,可这种改变是急不来的,需要长时间的潜移默化,所以有些事可以先做,但有些话却暂时还不能明着说。

    “对于朝鲜那边的事,军机处那边拿出章程来了没有?”等邬思道坐下,朱怡成转口问起。

    “关于属国之事按惯例办就行,这个简单,只不过派驻之事崔锡恒那边还有些麻烦。”

    “怎么?他不同意?”朱怡成眼中寒光一闪。

    “这倒不是。”邬思道又下了一字,摇头道:“此事皇爷开了金口,已容不得他同不同意,别说他一个区区朝鲜二品,就连朝鲜国王也无这个胆子,除非朝鲜打算同我大明开战。”

    说道这,邬思道顿了顿:“只不过崔锡恒以朝鲜驻兵会骚扰地位为由,意图想减少驻兵数字,同时让驻兵之地改为平安道或咸镜道。”

    “异想天开!”朱怡成直接回了这四个字,对于朝鲜驻军,朱怡成早就有所交代,朝鲜驻军会分驻京畿道和全罗道,其中京畿道是王城所在地,而全罗道扼守海峡,地理位置极其重要。

    可以说掌握了这两道,基本就把朝鲜最重要的地区给掌握住了。至于驻兵,现在大明自己兵力也比较紧张,拿不出太多兵马,所以每道驻扎兵力也只不过是二千至三千人而已,加起来也不超过六千人。

    此外,大明要求朝鲜开放济州牧也就是济州岛为大明海军的中转港,可以直接控制朝鲜整个海域。

    而对于朝鲜的驻派人员,朱怡成准备用驻朝鲜大臣的名义,这倒是和后世李鸿章的手段差不多,驻朝鲜大臣等于在朝鲜王国中设置的一个太上皇的角色,以控制朝鲜内外局势,直接向军机处和朱怡成负责。

    这种结构,不仅李鸿章首先用过,在后世美军一样也使用过,美国人在朝鲜的基地司令和大使实际也就是担任这个职务,只不过大明把朝鲜基地司令和大使的职务合并,以驻朝鲜大臣替代。

    “条件绝对不允许更改,但可以承诺如朝鲜一心一意尊我大明,我大明绝不会随意动用驻兵。这些驻兵仅仅只是保证朝鲜局势稳定而已,不会随意插手朝鲜国内政治。”

    “臣明白了,臣会同他细谈此事。”邬思道笑着点点头,这些话说白了就是件衣裳,穿着好看些而已。外交上的承诺哪里有百分之百的,如果是换个君主的话,邬思道或许会相信,可现在说这话的是朱怡成,熟知朱怡成想法的他当然明白这里面的意思,再说真要出手,找些理由还不是最为简单的?

    “皇爷,驻朝鲜大臣您可有人选?”邬思道问了一句。

    朱怡成漫不经心道:“这个人选你们军机处报上来就是,此人需能做事,又懂些用兵即可,何况派驻大臣五年一换,不能常驻,多挑些人,也算是历练了。”

 第四百六十一章 陪都

    今年的冬天特别的冷,尤其是陕甘的冬天。

    深秋之时,西安就下起了大雪,气温突降,四处都是白茫茫的一片。突如其来的大雪使得道路不畅,再加上西逃的人又不在少数,这一路走的尤其艰难。

    从北京城出发,一路至西安,前前后后走了两个多月,等清廷抵达西安的时候,整支队伍已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了。

    剩余的那些人,有的入山西后就各自散去,还有的半路上实在走不动暂时在当地安置下来,至于还有一些年老体弱者,在如此长途跋涉中倒下就再也没能起来。

    不管怎么说,清廷终于还是抵达了西安城,这座千年古都。当代表着皇帝的仪仗开进西安时,陕甘总督殷泰带领当地文武官员迎接圣驾,八阿哥出面安抚了众人后,一行入了城中,住进了临时设置的行宫。

    这一路上,虽然是在逃亡,但清廷依旧还勉强在执行它作为中央政府的职能。不管如何,清廷现在还控制着近十个省的地盘,从这点来讲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只不过自清廷所谓的“西狩”后,中央政府的威望比之前弱了许多,再加上行令不畅,许多命令和消息无法像之前那样第一时间完成。

    不过,随着清廷在西安正式落脚,原本处于半瘫痪的这状态得到了好转。八阿哥在抵达西安后的第一日就以监国太子之令召开了朝会,朝会中明确指出让各部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职能,同时向各省发去中央命令,调动军队,稳住现有地盘,并且伺机反扑。

    “太子爷,隆科多的奏折到了。”兵部尚书耿额官复原职之后,八阿哥又给了他一个上书房大臣的职务。对于耿额来讲,八阿哥不仅是他的恩人,还是他的伯乐,这一路尽心竭力为八阿哥协助军务。

    八阿哥借过奏折看了看,顿时皱起了眉头,过了许久他叹了口气道:“拟旨给隆科多,就按他的意思办吧。”

    “太子爷,可一旦放弃湖北,这湖南甚至广西就将不保,如此不妥吧?”奏折是耿额看过的,听八阿哥如此安排顿时忍不住劝道。

    “时间来不及了。”八阿哥摇头道:“奏折发出到现在已过去了大半个月,我这个舅舅脾气我清楚的很,他既然上了这份奏折,恐怕已经做好了安排,现在再去旨让他死守湖北也晚了,恐怕他早就依奏折中所说的撤军了。”

    叹了口气,八阿哥又道:“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授。隆科多不是莽撞之人,无不是没办法他也不会这么做。何况,他能来这么一份奏折,实际上并非是征求朝廷的意见,只不过是安我之心而已。”

    “奴才明白了,还是太子爷看的透彻。”耿额恍然大悟,连连点头。

    “对了,十三阿哥那边现在什么情况?可有奏折过来?”八阿哥把手中奏折放到一旁问道。

    “回太子爷,十三阿哥这些时日依旧在聚集兵力,同时抓紧练兵,至于奏折近日倒并无送来。”

    八阿哥并不意外,只是想了想道:“给山东的十四阿哥下旨,令他节制山东各部,同时下旨给江北提督岳钟琪,加恩平南大将军,令其两部通力合作,不得有误!”

    这句话刚说完,八阿哥又叮嘱道:“对了,给十四阿哥和岳钟琪的旨意中说清楚,山东和江北各部由岳钟琪为主将,十四阿哥为副将,一应军务均有岳钟琪为主!”

    “这……恐怕不妥吧?”耿额迟疑道:“十四阿哥毕竟是主子爷封的大将军王,岳钟琪如今只不过是江北提督,就算加恩平南大将军也……。”

    “没什么不妥的。”八阿哥斩钉截铁道:“十四阿哥虽然好兵,但相比岳钟琪还差得很远。皇阿玛曾经说过,岳钟琪乃名将之才,之前在陕甘、四川等地立下赫赫战功,足以证明他的才能。如今国事危难,正是用才之时,以他为主将再合适不过了。再说,这事十四阿哥那边不会有异议,你就告诉他这是我的意思就行了。”

    “奴才明白了……。”

    在之前,十三阿哥和十四阿哥出京领兵,康熙故意封两位阿哥为王,而且勉励一番。从许多人眼里,当初的十四阿哥明显是受到了康熙的重用,心里起了争嗣的想法,这从十四阿哥到受了圣旨至出京时一直未去见八阿哥就能看出来。

    如果不是这样,以八阿哥和十四阿哥的关系,为何十四阿哥会见都不见八阿哥一面?为了这事,就连九阿哥和十阿哥这两位阿哥对于十四阿哥都颇有怨言。但谁都不知道,实际上十四阿哥从来没有背叛过八阿哥,要知道他能出京领兵正是八阿哥的推荐,而八阿哥对于康熙的心思早就一清二楚。

    所谓知子莫如父,这句话反过来也是一样。当初在举荐十四阿哥之前,八阿哥就料到康熙会这么做。为了顺利让十四阿哥能有外出领兵,帮助他控制军权的机会,八阿哥早就私下和十四阿哥商议好了,之后无论是八阿哥的反应还是十四阿哥的态度,说白了就是两人联手演的一场戏罢了。

    这也是八阿哥对十四阿哥极为放心的缘故,至于岳钟琪,这人的能力和才华八阿哥同样非常清楚,现在加恩于他,并给了他平南大将军的头衔,想来岳钟琪必会死心踏地为自己卖命。

    再说了,名义上岳钟琪为主将,十四阿哥为副将,但无论是岳钟琪还是十四阿哥都是聪明人,有了岳钟琪的协助,十四阿哥不仅能牢牢掌握山东的部队,还能直接把江北大营的部队收为己用,然后积蓄力量,在机会来临之时反攻北京城,一举夺回京师。

    至于十三阿哥那边,八阿哥虽然清楚十三阿哥和自己不是一路人。不过这没关系,眼下自己掌握着中枢权利,只要十三阿哥听命于中枢,他自然有办法让他按自己的意愿去做。如果十三阿哥能老老实实听话,为朝廷卖命的话,自己作为太子,也就是将来的皇帝,自然不会亏待这个弟弟,可如果他另有图谋,三心二意,那么八阿哥也能直接下旨夺了他的军权和王位。

    再说,八阿哥手里还有一张制约十三阿哥的王牌,那就是四阿哥。眼下,四阿哥已经被他带到西安,一举一动全在自己的控制之下,想来十三阿哥也不会弃四阿哥不顾,妄图搞出些乱子来吧。

    自北京到西安的一路上,八阿哥并没有闲着。通过中央政府的权利和康熙的名义,八阿哥基本已经得到了各地督抚的默认,而彻底掌握了朝中之权。

    “太子爷,听说张廷玉这一路劳累已经病倒了,而且病的不轻。”耿额拟完了圣旨让八阿哥看过,八阿哥看完后点头表示没问题,然后直接用印。用完了印,耿额有些迟疑地提了一句。

    “张衡臣呀……。”听到这个名字,八阿哥叹了一声,张廷玉是上书房首席大臣,此人的政事能力在清廷是首屈一指的。不过,在出逃北京城时,八阿哥把张廷玉给软禁了起来,毕竟张廷玉是康熙的左右手,深得康熙信任,而且在朝中威望也不低,这样的人为了避免八阿哥控制中枢,暂时关押是最好不过的方法。

    这一路上,张廷玉的待遇并不好,再加上他本是文官身体又弱,好不容易挨到西安就发起了高烧,而现在被安置在一处。原本八阿哥是打算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