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2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放在群众的革命性上,这简直是本末倒置。

    中国人是这个世界上最聪明的人,中国农民同样拥有农民的“狡猾”。如果你觉得农民是好骗的,好糊弄的,那么就大错特错了,这些农民虽然文化不高,可他们心里的小九九可不少,更要命的是你根本就从他们憨厚的那张脸上猜出他们真正的想法。

    就像现在这样,拿点粮食大不了把黑锅扣在朱怡成头上,到时候官府也没办法追究责任。可如果拿了其他东西这就说不清了,这些镇民难道对陈家的财富不眼红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可这些东西拿了烫手啊!拿回家不仅要吐出来,弄不好还得把自己一家全搭进去,这种买卖傻子才会干。

    另外,有些人心里还琢磨着,现在就算不拿朱怡成他们也搬不走啊!无论房产还是田地都摆在那边呢,等朱怡成前脚一走,后脚趁人不注意偷偷摸进陈家大宅或者店铺里弄点东西搬家里去,这又有谁能知道?

    至于田地,那就更简单了,反正陈天寿一家已经死光了,到时候把自己田头的地界挪个位置,轻而易举就能多占点地进来。这样做既不起眼又安全,这种办法多好哇。

    “一片赤诚”却换来这么个结果,朱怡成心里是那个气啊!这些人的觉悟太差了,非得自己来狠的不成?

    火上心头的朱怡成直接把田文勇喊来,问道:“抓来的那些衙役呢?”

    “在后院关着呢,洪爷您放心,个个都给捆上了,保证一个都跑不了。”

    “去!问问谁肯投效的,问完了告诉我。”朱怡成脸色铁青的吩咐道。

    田文勇连忙答应,过了一会儿他赶了回来,告诉朱怡成只有三人肯投效,其余十人有的不愿意,有的沉默不语。

    “只要洪爷给我点时间,估计这十人里我还能说服几个……。”

    “没时间了。”朱怡成摇摇头,冷笑道:“把肯的三人带过来,把另外十人蒙上眼堵住嘴也弄过来。”

    虽然不知道朱怡成要干什么,但田文勇还是按他吩咐去做了,很快这十三人分头带了过来,其中三人还捆着手,剩余的另外十人全给捆的棕子一样被丢在众人面前。

    还在分粮的镇民门看见这一幕顿时全呆住了,他们不明白这是什么情况,更不明白接下来要生什么。

    “你们三人叫什么名字?”朱怡成走到那三人面前问。

    “回……回大王,小的叫陈清仁。”

    “小的熊离”

    “小的是毛义康。”

    “陈清仁、熊离、毛义康……。”朱怡成打量了一下他们三个,这三人年龄都不大,看样子也就二十来岁,个子也比较粗壮。点点头,然后从田文勇那边要了一把刀,先割开捆着陈清仁的绳子,然后把刀丢在他面前道:“陈清仁,听说你要投效我是不是?现在就给你一个机会,瞧见那些人了么?拿起刀子,上去砍死一个再回来你就是自己人了。”

    陈清仁顿时一愣,他怎么都没想到朱怡成居然要他自己杀同僚。这是投名状啊!陈清仁看着地上那把刀,再看看被捆的结结实实的那十个人,脑门不由得冒出了冷汗。

    “我……我……。”投降是一回事,杀自己同僚又是另一回事,陈清仁一时间难以决断。

    “怎么?不愿意?”见到陈清仁这个反应,朱怡成冷冰冰地说道:“这样做是不是为难你了?没关系,如果你不愿意也没关系,这机会就让给别人吧……。”

    陈清仁顿时一哆嗦,机会让给别人?那自己呢?他是聪明人,马上就领悟过来朱怡成话中的意思。

    “不不不,我愿意,我愿意!”陈清仁连声说道,怕朱怡成反悔慌忙从地上把刀捡起随后朝着离自己最近的一个同僚走去。走到那边,看着被捆着动不了,口中塞着布喊不出声,却已听见他们对话的同僚全身不停地在颤抖扭曲,陈清仁情不自禁回头望了一眼,当他被朱怡成冰冷的目光扫过时再不迟疑,手中的刀就用力挥了下去。

    “下一个,熊离!”等陈清仁回来,朱怡成手朝边上一指,陈清仁默默走到熊离身边割断了他的绳子,然后把粘了血的刀递给了他……。

    熊离之后就是毛义康,仅仅几分钟,这三人全沾了之前同僚的血,而且是在全镇百姓的面前各杀了一个同僚。以后,他们的命运只掌握在朱怡成的手里,再也无法回头了。

    血腥的场面令所有老百姓全惊呆了,有些胆小的人甚至情不自禁哭出了声,却被边上的人拼命捂住了嘴生怕哭声也惹来杀身之祸。

    瞧着这些人刚才一副敷衍的模样早已不见,取而代之的是又惊又恐的模样,这时候朱怡成不知道为什么胸口一直憋着的那团怒气消了许多,冷冰冰的脸上也开始露出了笑容。

 第五十二章 改变

    上书房,也称为南书房,除了那位高高在上的康熙皇帝所在,这个在紫禁城中不太起眼的低矮房子是整个清帝国的政治中心。

    清朝可以说是中国五千年来最为集权的一朝,同样也是封建社会展到极至的时代。同前明类似,清政府并不设宰相职务,同时也不像明朝那样设立内阁,并以太监执批红制度相制约。

    清朝的皇帝把所有权利都归于皇权,大大加强的皇权的至高无上,所以说清朝是皇权最为集中也是权利最大的一个朝代。不过皇帝的精力毕竟有限,面对如此庞大的帝国,仅靠皇帝一个人是无法处理所有政务的,所以康熙为了从这方面考虑在上书房设置了上书房大臣一职,这个职务并不算是实职,从实际来讲仅仅只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更类似于近代的“秘书”职务。但随着后续的展,上书房大臣虽无宰相名义,却渐渐有了宰相之权,被朝野上下尊称为“相”。

    康熙前期的上书房大臣其中赫赫有名的当属索额图、纳兰明珠两人,这两人权倾一时,被称为权相,而现在已是康熙四十七年,索额图在几年前被处死,明珠也早就离开了权利中枢,并于今年四月离世,至于其他几位上书房大臣,如高士奇也已去世,张英和熊赐履年老退职,康熙早期的几位有名的上书房大臣基本都离开了政治舞台。

    现在,马齐是上书房大臣中资格最老的一位,除了他外还有张廷玉,也就是张英之子不久前作为上书房行走,再加上其余寥寥几人而已。何况,康熙此时在塞外巡视,朝中诸王、大臣等都不在京,整个北京留守的也就马齐一人而已。

    “皇上何时能归京?”合上一份折子,马齐愁眉不展地问道,坐在他身侧的是赫奕、阿灵阿和揆叙,前两位是内大臣,而最后一位是明珠之子礼部侍郎。

    这些人都是康熙的近臣,同样也是康熙北巡留守京城的大臣。康熙四十七年,这是一个不太平的日子,从开年起江浙一带就大面积受灾,紧接着北边也出了事,再加上太子之位又有不稳的迹象,然后浙江又闹出了这么大的叛乱,康熙不在朝,他们几个留守大臣几乎是焦头烂额。

    “皇上在北边的事还没办完,按时间算最快也得八月启程回京,估计到京要九月了。”揆叙算了下时间,不由得摇了摇头,明珠不久前去世,本来他在家是服丧的,因为事关重大这才被请来商量。

    浙江之变早已快马报于康熙,但康熙回复的旨意只是让他们这些留守大臣“看着办”。马齐这些人都是近臣,当然能从这三字中瞧出北边的麻烦不小,再加上太子和诸皇子之间的争夺,康熙似乎想借这次北巡一举解决,至于浙江的问题虽然也同样严重,但对前者而言还是不能相比。

    不过,现在浙江的局势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虽说杭州之战张云翼大获全胜,不仅解了杭州之围,并一举就歼灭了十多万反贼。

    可由于兵力不足,再加上贼子的拼命反扑,杭州之战最终并未尽全功。更要命的是贼朱、袁二人都没抓到,还是有近万反贼突了出去。

    浙东被此一役几乎打成白地,损失惨重。江浙今年本就受灾,朝庭的救济粮还未全部拨下就遭受此兵祸,战事过后,到处都有流离失所的百姓要安置、各州府县的重建也都需要钱粮,可这钱粮从哪里来?何况战事还未完全解决,逃脱的近万贼子在张云翼部追击下依在流窜。

    “张又南上折要求朝庭派兵增援,此事你们如何看?”马齐拿起左手边另一份折子问。

    “不是说只有部分贼子逃脱么?怎么他又要增援?”阿灵阿神情不悦,在他想来十多万贼人都给打的稀里哗啦了,剩余的贼子还灭不掉?这张云翼在搞什么?

    “这也不能怪张又南。”赫奕同张云翼关系不错,而且对于战事也知道的更清楚些,当即解释道:“张又南直接指挥的兵力并不多,杭州之战面对十多万贼军能一举获胜已很不容易了,何况眼下贼未擒,浙江各州府也需派兵力防守,围剿贼子更需时间,再说钱粮到现在还没运上去,张又南求援也是有道理的。”

    “这……。”阿灵阿想了想道:“直隶的兵不能动,从湖南调兵吧,派湖南提督由江而下和张又南部汇合围剿,你们看如何?”

    “可!”诸人觉得这个方案可行,当即点头同意。不过接下来就是钱粮的问题,军粮暂时好办,往浙江的赈灾粮还有部分未可以先挪用给张云翼,但问题最关键的是银子,有道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仗打的就是钱粮。别看现在是康熙盛世,户部帐目上的钱看起来是不少,但国库里却空空如也。

    这是什么原因,在坐的众人其实心里都清楚,这些年来康熙皇帝年纪大了,有些怠政,更对官员向国库“借银”一事几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再加上各皇子私下争夺厉害,朝中官员不仅派系众多更是借银成风,大笔的银子全给这样借走了。眼下需要用银子的时候却拿不出来,这可怎么办?

    “银子的事还是我来想办法吧。”马齐是领班大臣,又是康熙指定的留守大臣,这事也只有他出面解决了。

    “湖南那边调兵要快,千万不能再让朱袁逃脱,让张又南必须剿清各路反贼,不得遗漏。”

    说完,马齐想了想又问:“那个人现在在哪里?”

    “前些时候已经押解入京了。”赫奕回道,同时又问:“是否要先提审?”

    摆摆手,马齐道:“此事老夫已密奏皇上,还是等皇上回来再决定吧,在皇上未回之前这人必须好生看守,不得有任何人和他接触。”

    诸人连声答应,看看时间不早了,马齐起身准备去户部一趟,至于其余各人也各有安排,当即大家出了上书房匆匆而去。

    而在此时,陈家镇事已了,除被陈清仁等三人杀掉的人外,其余七人也已了帐,但杀死他们的却是陈家镇的老老少少。

    既然做了,那就做到极至。在朱怡成的交代下,陈家镇无论男女老少必须给这七人来上一刀,只有手上全沾了血,这些镇民才会老老实实地听话。虽然过程有些艰难,甚至有些血腥可怕,但不管怎么说最终还是做到了。

    这七人究竟是死于何人之手,这个已无法考究。而所有动手的镇民们既然都做了这件事,那么朱怡成也不怕离开陈家镇后被镇民转身去报官。

    另外,他还从镇民中挑了些人充入自己的队伍,除了几个青壮外,朱怡成还特意选了几个读过书认识字的人和工匠。如果是办事之前,镇民当然是不肯的,可经过这事后,在镇民的眼里朱怡成这个“山大王”几乎成了恶魔的代名词,虽然心中万般不愿,可也起不起任何反抗的念头。

    回到陈家大宅,朱怡成默默坐在太师椅中,此时此刻他的脸上并没有了之前泄后的笑容,反而带着挥之不去的无奈和痛楚。

 第五十三章 背靠山

    “洪大哥,请用茶……。”

    一个柔柔的声音在耳边响起,不知什么时候李娟儿已给朱怡成沏好了一盏茶,轻轻放在他手边。

    “你不怕我?”不知道为什么,那些镇民望向自己带着恐惧的目光一直在脑海中闪过,朱怡成忍不住问了一句。

    “洪大哥这么做自然有洪大哥的道理,这世道不就这样么?或许这对他们来讲反而是件好事。”没想到小女子的李娟儿居然说出了这样的话。

    朱怡成把这句话在脑海中反复,渐渐地笑了。现在的笑不同刚前的那种笑,这才是发自内心的笑。

    似乎李娟儿的这句话点醒了朱怡成,心里的那种纠结消去了许多。还是太祖老人家说的好啊!革命不是请客吃饭,这句话朱怡成曾经听说过,却从来没有深入地想过,而此时此刻才领教了其中真正的含义。

    陈家镇是不能久留,朱怡成得尽快离开。不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