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3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被点到的人个个露出一副迷惘的表情,不明白的看着自己的脚,再左右瞧瞧人家抬的是那个,有的人连忙换了个脚上去,而也有人明明是对的却又把错脚换了过去,队伍里乱哄哄的一片。

    “停!”朱怡成气的火冒三丈,一个左右都没分清楚,这还怎么练下去?他直接叫出一个人来问:“你告诉我,那个是左,那个是右?”

    这人先抬起左手看看,接着又抬起右手,摊着双手一副摸不清头脑的样子,朱怡成恨不能一脚把他踢沟里去。

    一个上午近两个时辰,全白搭了,简直就是做无用功么。瞧着眼前这一幕,几个队长也是脸面无光,不过老大也不用说老二,其实这些队长里大多同样左右不分。

    “解散……休息!”

    肚子里一包气的朱怡成喊道,听到这声命令这些汉子如释重负般飞快地朝树荫下跑去,这度和整齐程度比他们列队强得多了,直瞧的朱怡成火气又上来了。

    “你们几个,过来商量一下。”招呼着几个队长,朱怡成必须尽快拿出办法来,要不然练兵就是个空。

    田文勇等面色难看的围着朱怡成坐下,当朱怡成问他们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左右的时候,他们几个也个个说不出话来。

    “都哑巴了?昨天和你们讲练兵的时候你们不是个个拍胸脯保证没问题的么?现在练了一上午连左右还没弄清楚,这个兵怎么练?”

    “我说洪爷,练兵就练兵吧,还分什么左右?我觉得这也没用啊!有这点功夫倒不如多举几个石锁打熬力气。”

    “对呀!这样搞还不如练点刀法呢,上阵靠的就是手里的刀,这花架子有什么用?”

    一个队长忍不住说道,他的话引起了众人的赞同,当即你一句我一句的讲了起来。

    在他们看来,练兵不就是练人么?当兵的靠的是个人武勇和力气,只要敢杀敢拼这不就是好兵?朱怡成搞的这些花花架子有个屁用?谁会上了战场还排着队走?这不是傻子么?

    当然了,对于朱怡成的身份他们还是比较敬重的,而且陈家镇一战再到现在靠背山的休整,朱怡成把他们这些残兵败将拉到这里有地方住有不愁的粮食吃,这可以说是他们加入义军以来最为舒心的一段日子了。也是因为如此,朱怡成在他们中说话还是有点份量的。

    听着这些话,朱怡成的脸是越听越黑,瞧着他的脸沉的几乎要拧出水来一般,董大山连忙咳嗽了一声,说道:“洪爷这么做也是为了大家好,各位不懂就不要胡说八道,好好听洪爷安排就是。”

    朱怡成把董大山从陈天寿手里救出来,现在的董大山已成了他的铁杆,甚至比田文勇还要尊敬朱怡成,在他看来朱怡成这么做肯定有他的道理,人家不仅是监国,更是读书人,读书人的事他们这些泥腿子能懂里面的奥妙?

    田文勇同样也喝斥了几句,诸人这才停下了讨论的话头。可问题还是没解决啊!大家大眼瞪小眼想了半天,也不知道都在想些什么。

    让这些人出主意,想了半天也没想出来个屁。朱怡成憋着骂娘西匹的火只能宣布散会,不过散会之前他宣布了一条,让大家回去多琢磨琢磨,或者问问手下兄弟们,只要谁能拿出可行的好办法来,他朱怡成一定重重有赏。

    所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句话实在不假。当天晚上田文勇就带着王东找了过来,告诉朱怡成一个喜讯——办法有了。

    原来,这办法还是王东琢磨了一夜琢磨出来的,别瞧王东一副憨厚的样子,平日里也愣头塄脑的,不过这家伙肚子里的小九九可不少。当得知朱怡成为了左右之分苦恼,甚至拿出重赏找解决办法的时候,王东就细细琢磨了起来。还别说,这一琢磨就给他琢磨出了一招。

    把计献了上去,朱怡成一听当时大喜过望,这还真是一个好办法。当即就重赏了王东,拿到银子后,把这小子乐得眉开眼笑,就连田文勇,朱怡成也好好夸奖了一番。

    等到第二日的军训开始,这天参加军训练兵的汉子们和昨日不同了,站成一排的人全部左脚穿鞋右脚光脚,至喊的口令也从左右左换成了鞋脚鞋。这种直观性的方式虽然还没有让所有人搞明白左右的区分,但已经能让大家按照口令做出一些简单的反应了。

    耳边听着队长大嗓门的口令,眼中看着这些汉子生硬但还能勉强接受的队列,这时候朱怡成才微微松了口气。其实,这种创举他不是创,曾经在民国时期的军阀练兵中同样遇见过这种情况,同样也是用这种方式来解决问题的。中国人不愧是最有智慧的人种,总能在不可能的情况下创造出意想不到的奇迹来。

    没文化的军队是没有前途的,朱怡成想不起来这话是谁说的了(肯定不是鲁迅先生说的),现实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在电影里或者网文小说中,人家练兵都是那么简单,似乎只要拿出方案就能很快练成。而现在朱怡成终于明白这全是假的,或者用一个词形容就是“艺术加工”。真正的练兵哪里有这么好练。

    搞定了左右之分,接下来还有许许多多麻烦和问题。这些汉子们虽然都是精壮,但依旧脱离不了农民的惰性和自由散漫。练了没多久,从一开始的勉勉强强到后来的偷奸耍滑,这一幕幕看的朱怡成是脸抽抽。

    等到第三日,吸取前一天教训的朱怡成当众宣布了一条新的命令,那就是竞争制,凡是做的好人有肉吃,做的不好的没肉吃,再不好的连饭都没吃。这才稍微制止了昨天偷奸耍滑的情况,可谁想一天不到,这些家伙又弄出妖蛾子来了,似乎是商量好的那样大家轮流表现,见到情况居然改变,朱怡成很快又出了一道命令进行改正,而又过不了多久下面又想出了对策……。

    就这样,在朱怡成和这帮混蛋斗智斗勇的过程中,练兵勉勉强强推行了下去,而整支队伍也在这过程中渐渐有了一些兵样子。

 第五十六章 功亏一篑

    在练兵过程中,朱怡成同时也在观察这些人的禀性,从其中挑选出一些执行力较好的人。通过练兵中的斗智斗勇,朱怡成才明白聪明的人不一定是一个好兵,而执行力强才是真正可用的。把这些人从三百多号人里挑出来,给予他们一定的优待,更能激励起他们练兵的劲头,同时也是给那些阳奉阴违的老油子一个对比。

    这个办法有效么?效果肯定是有的,却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好,不过对于目前现状也只能暂时做到这点了。另外,这些人还可以当成基层骨干来训练,在练兵之余朱怡成也不忘记给他们补补扫盲课,同时在物质上给予照顾。

    近半个多月下来,这群乌合之众终于稍微有了点样子,无论队列还是一些基本战术都勉强使得像样。除了练兵,朱怡成也没忘记两步走的另一步,那就是装备。

    从一开始,朱怡成是想搞火器的,可询问从陈家镇搞来的铁匠后才知道这火器并不那么好搞。要弄火器得先要有好铁,然后还需要好手艺。陈家镇的铁匠平日里打个锄头,做几口铁锅还马马虎虎,要让他们弄火器实在是为难了。

    黑不溜秋的生铁打出来的火器简直让人看不下去,无论造型还是实用型根本就是不及格。装点火药最多也就能当个焰火放着完,更不用说有什么杀伤力了。何况朱怡成也不懂火器设计啊!折腾了半个月除了浪费时间外可以说一无所获。

    火器这条路暂时是走不通了,任凭朱怡成心里清楚热兵器的展,但没有基础和专业人士他根本就是束手无策。失望的朱怡成只能把这事给暂时放下,等以后有机会再说。

    不过,装备问题还是要解决的,没了火器远程攻击手段还是得搞定。对于这点,朱怡成只能退而求次,把目光转向了老祖宗一直使用的弓箭等装备。

    要说弓箭,这也是不好弄的,传统的一张弓从制作到完成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不是常人可以想象的,何况弓的制作同样需要专业人士,一般工匠根本就搞不定。

    但和火器相比,弓箭的原理相对简单多了,而且取材也方便许多。找来木匠、铁匠等手艺人询问一番后,朱怡成决定以长弓的方式制作一批竹弓来装备,虽说看起来有些儿戏,可还是有点用处。

    真正的英格兰长弓虽比中国的传统弓制作方式要简单,不过所使用的材料有特殊的讲究。先它的弓身需要用一些坚实耐用的木材,比如榆木、榛木和罗勒木等等,然后它的弓身长度也是确定射程的重要方面。不过木材江南是有,但这种木材比较少,大多都生长在北方,另外取材后制作也需要要求比较高的工艺流程,对于这点朱怡成暂时不去考虑,他的目光投向了江南最常见的一种材料——竹子。

    江南随处可见的竹子,从材质来讲当然比不上真正长弓的用料,而且竹子制作的弓身容易脆和损坏,但从取材来看,竹子的取材要方便许多,同时加工起来也不难。砍一根合适的竹,经过阴干、削制、烘烤后成型,然后再拿麻布在弓身进行缠绕和固定,再挂上一根由牛筋和丝线绞制的弓弦,一把简陋的长弓就可以完成了。

    箭同样也可以用竹子来制作,只要在箭的顶端上装上铁制箭头即可,箭羽就更简单了,弄点鹅毛,或者鸭毛鸡毛什么的就行,完成的弓经过试射,抛射可以达到2oo多米,有效射程大概在8o米左右,比起普通的弓来并不算差。

    如果说有缺点的话,那就是这种弓的使用寿命并不长,大概射个几十次弓身就不行了,达到七八十次的话,这把弓也差不多废了。可就算这样,比起没有任何远程装备的朱怡成而言,这种弓的出现已经能暂时满足自己的需求,何况他还能通过装备这种弓来训练自己的弓手。

    反正材料便宜制作简单,新弓的杀伤力也不差,很快这种弓就在朱怡成的队伍里被推广了下去。使用过的人个个都叫好,甚至有人还迷上了这种武器,一人搞了两三张备用,最后弄的朱怡成的三百多号人里倒有五百多张这样的弓。

    就在朱怡成窝在背靠山“大练兵”的时候,北边的局势生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张云翼在湖南援兵的帮助下终于在郎溪一带堵住了袁奇败兵的去路,这时候袁奇手中的残兵败将已经不足6ooo人,而张云翼指挥的绿营兵力高达12ooo人,无论从人数对比还是士气和装备来看,袁奇是必败无疑。

    如果没有意外,郎溪就是袁奇最终兵败身亡的地方了,但谁能想到刚刚堵住袁奇部,张云翼就出事了。张云翼是高龄出征,这一个多月来先是带兵南下解杭州之围,随后打垮数十万义军大部,紧接着马不停蹄地继续围剿逃窜的袁奇和其余义军各部,战事几乎没有一日停息,张云翼在军更是亲临前线指挥,劳累过度终于病倒了。

    这病来的突然,张云翼在布置围剿方案的会议中突然晕倒,随后被惊慌失措的众将抬到帐中,还未来得及请来良医诊治张云翼就去世了。其实,如果不是袁奇起兵,在历史上的张云翼将在康熙四十九年,也就是二年后去世,而袁奇义军的出现导致张云翼操劳过度提前二年死于军中。

    张云翼一死,官兵顿时失去了统一指挥,再加上张云翼死的突然没有指派接替者,各部将领本就是从各地抽调而来归张云翼指挥的,尤其是湖南的援军更是如此。而现在张云翼死了,这些人谁都不服谁,导致官兵各部指挥和协调出现了问题。

    几乎走投无路的袁奇敏锐地察觉到官兵的异动,当现之前步步紧逼的官兵出现协调不灵的情况时,袁奇虽然心中疑惑不解,但他却马上抓住了这个良机,果断指挥部属进行突围。

    一场大战后,袁奇虽然又损失了上千人马,却从包围圈中打出了个口子,其大部突出重围朝西而去,而官兵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根本来不及反应,等回过神后袁奇所部早已跳出包围圈跑的无影无踪。

    张云翼耗时一个多月的围剿未尽全功,可谓功败垂成。当消息传到京城的时候,留守京城的马齐大惊失色,急忙召集在京各部大臣和办差皇子们商议对策,同时快马向北地给康熙送去加急奏折。

    北地,从蒙古向北京的布尔哈苏台附近,离行宫还有一百多里的草原,康熙的大营就驻扎在此。按照行程,康熙皇帝这时候应该还在赛外巡视,可是由于江南的局势变化导致康熙比历史上提前了两个多月启程回京。

    金顶大帐,这是康熙的营帐,围绕着他的主营是各满州、蒙古各旗王公的大营,当然还包括太子胤礽、大阿哥胤缇、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十五阿哥胤禑、十六阿哥胤禄、十七阿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