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32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直到第二日下午,等汤庄大营勉强打扫完毕,朱一贵这才亲自走进了这个地方。放眼望去,整个大营一片废墟,火头虽已灭了,但处处还冒着青烟,在大营整理出来的一片空地上,一具具尸体静静摆在那边,这些尸体都是明军士兵的尸体,就如他们生前那样整整齐齐排列着,可是却再也站不起来了。

    副总兵高治国的尸体也在其中,只是相比普通士兵,高治国的尸体盖着一块白布。朱一贵走上前去,蹲下身揭开白布,高治国那张死不瞑目的面容露了出来。

    正如黄殿所说,高治国死前根本就没预料到他会如此死,所以直到死的一瞬间面容还保留的生前的表情。这表情中有疑惑,有惊愕,有不可思议也有着愤怒和不甘。

    圆瞪的双目睁得老大,目光中的亮光已早就随着主人的生命一起散去,朱一贵凝神看着许久,伸手试图帮高治国合上双眼,但试了两次都未能成功。

    轻叹一声,朱一贵低声道:“这个仇,我来给你报!你就安心去吧。”说完,他再把手抚上了高治国的眼皮,这一次也许是高治国的在天之灵听到了朱一贵的承诺,双眼终于静静地合上了。

    起身之后,朱一贵下令继续搜索失散的明军,同时对汤庄大营作进一步的清理和重建。此外,关于汤庄所发生的情况,朱一贵已写好了奏折,交于水师带至江南,紧急送往南京。

    汤庄之战,大意的明军损失惨重,自副总兵高治国下,阵亡明军高达四千三百一十七人,幸存者八千六百五十三人,失踪者超过了二千人。这些不算,更严重的是汤庄囤积的物资被毁九成以上,其中不仅包括大量的粮草,还有明军的火药库和其他辎重。

    除此之外,长江水师损失运输舰三艘,战舰五艘,另有两艘战舰受到破坏需进行修理,虽然这些损失对于庞大的大明来讲并不算多,可对于江北局部战场而言却是举足轻重的。

    由于汤庄的损失,朱一贵的江北军暂时失去了战场主动权,更因为补给不足和士气原因,已无法再继续对扬州发起攻击了。江北明军眼下只能重建汤庄大营,对于汤庄残部进行休整,同时等待江南的支援,这样一来江北战局就陷入了一时间的被动,而这时候岳钟琪抓紧机会,之前向北撤离的部队快速又朝南进军,转眼间就重新占领了之前的几处要害,使得朱一贵前些时候的优势一夜间荡然无存。

 第五百六十四章 功臣

    “恭喜大帅!大帅真是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啊!”

    “说的没错,大帅此战实在是大涨我大清威风,着实值得庆贺!”

    “伪明区区跳梁小丑,在大帅面前不足挂齿,有大帅在江北,江北当固若金汤。”

    “对对对,伪明大军在大帅手下灰飞烟灭,实如当年诸葛孔明火烧赤壁之举,经此一战,江北伪明只余残兵败将,灭其指日可待。”

    “依本官看,扫清江北伪明残部,我大清可趁胜再渡江追击,等到那时候顺势打下南京城,伪明必然崩溃,到时候大帅就是中兴我大清之第一功臣,必名垂千古,垂范后世!”

    “说的没错,来来来,诸位都敬大帅一杯!”

    “来来来。”

    江都,岳钟琪的官衙中,众人眉飞色舞兴高采烈,有几个文官甚至喜极而泣,举杯当场赋诗高歌。

    自大明在南京复都以来,满清就日渐西下,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满清不仅丢失了南方半壁江山,就连京师也在大明偷袭天津后丢了。堂堂大清王朝,天下人眼中的共主狼狈出逃,虽美名曰“西狩”但明眼人都知道大清不行了。

    如今的大清已支离破碎,随着明军打通南北的战略展开,一旦失去中原,江北和山东也必然难保,到那时候大清除了西北和无法彻底控制的西南还能剩得了什么呢?

    这些人作为大清的忠臣,对此忧心忡忡,甚至有人感到满心的绝望。

    而在这时,岳钟琪居然在江北打了一场鼓舞人心的大胜仗,不仅击败了汤庄的明军主力,而且还直接毁掉了对方在汤庄的所有补给,使得僵持的江北战局一下子变得对清军有利起来。

    这如同一剂强心剂,使得满清上下为之欢呼雀跃,在他们看来,这一场胜仗不亚于三国时的赤壁之战,或许就是整个天下的扭转之战。号称战无不胜的明军并不是不能战胜的,清军同样有能力打败明军,并直接歼之。

    更何况,当高治国战死的消息随后传来后,满清这边更是兴奋到了顶点,这可是明清开战以来大明阵亡级别最高的将领,只可惜没能干掉江北统帅朱一贵,如果能把朱一贵也干掉的话,这江北就彻底打赢了。

    不过没关系,就算这样江北的明军也失去了进攻的能力,只能龟缩在汤庄一带。在大家看来,只要岳钟琪加一把劲,就能把江北明军全部赶进长江去喂王八,等到时候再趁势渡江兵临南京城,所谓的大明天子在大清天兵之下还不束手就擒?这天下不就定了么?

    一时间,许多人沉浸在这场胜利所带来的气氛之中,仿佛大清中兴有望,明军败亡已在眼前。就连远在山东的诚亲王胤禵都特意派人前来为岳钟琪道贺,至于远在西安的朝廷还未得到消息,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建兴皇帝一旦得知必然重赏岳钟琪,到时候封侯也是极有可能的。

    满清历来以军功第一,岳钟琪此战立下如此大功,说不定将来还能再升一级。虽说汉藩自削藩之后早就不存在了,可此时不同往日,谁又知道以岳钟琪的年龄和功劳未来又怎样呢?

    到时候,说不定岳钟琪会同当年满清入关一般封王就藩,成为天下重臣。在高兴之余,拍岳钟琪马屁者也不在少数,现场是一片喜气洋洋。

    岳钟琪面带微笑,不亢不卑,更没有半分骄傲,反而显得很是谦虚。这更让众人对岳大将军刮目相看,这才是真正的名将风度,放眼望去,也只有这位岳大将军才能力挽狂澜,挽救大清水火之中啊。

    这场庆功宴闹到半夜在结束,送走了各路官员后,一身酒气的岳钟琪这才回到后院,但他并没有马上休息,而是让人打来热水稍稍洗了洗,随后就来到了后堂之中,抬头向挂在墙上的地图望去。

    打了胜仗,说不高兴那肯定是不可能的,毕竟这是一场难得的胜仗,而且是一场几乎决定江北命运的胜仗。

    但是,要说岳钟琪如同旁人一般兴高采烈,甚至觉得可以就势一举歼灭江北明军,然后渡江打南京的话,岳钟琪却从来没有想过。

    作为名将,岳钟琪具备名将的所有素质,可以说他是这个时代最为杰出的将领而不是之一。无论从战略和战术眼光,或者说用兵能力各方面比较,都是出类拔萃的。

    相比明军那边,岳钟琪所缺乏的只是强大的政府和训练有素的士兵和先进装备,假如他是明军这一方的,必然能够成为朱怡成最为重视的将领而获得重用。但恰恰他站在满清这一边,所以他的一身才华和能力限于这些却无法获得淋漓尽致的发挥。

    除了这些,一个名将还要有极其清醒的头脑,岳钟琪当然不会因为一场胜利而头脑发热,甚至以为自己战无不胜,能够就此平定天下了。满清和大明的差距所在,岳钟琪实际上看得明明白白,而且这个差距不是一场或者几场局部的胜利可以扭转的,就算他打赢了这一仗,但对于江北战局只不过是缓解而已,要说扭转局面,根本就是自欺欺人。

    岳钟琪知道,汤庄这一仗赢得侥幸,虽然这场战斗事先谋划了许久,可在实施过程中只要稍有意外就会前功尽弃。亏得岳钟琪的运气不错,最终拿下了一仗,可是这一仗后,以他对朱一贵的了解,接下来防御江北就更难打了。

    说实话,原本岳钟琪的战果在计划之中要比现在更大,可实际上却没有达到预想。这一来是因为汤庄大营乱后,明军虽说在那种情况下失去了大部分战斗力,被岳钟琪所破,但精锐的明军依旧在小股组织下进行了一些抵抗,使得岳钟琪所率之部没能达到全歼对方的结果。

    此外,还有朱一贵的反应之迅速,援兵到来速度之快,这更是出乎意料之外。岳钟琪根本就没想到当天晚上,也就是他对汤庄发起攻击后不久,朱一贵的先锋援军就赶到了,为了避免陷入过深,而被朱一贵的主力截住,岳钟琪只能在获得一定战果的情况无奈撤离,这也是汤庄明军最终未被全歼的主要原因。从这点来讲,不能不说是非常遗憾的。

 第五百六十五章 雪耻

    汤庄一战,岳钟琪明白只是给了自己喘息时间,以大明的实力,恢复江北优势只不过时间上的问题。要知道大明长江水师完全控制了长江各处,虽然损失了些船舰,但这些船舰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讲根本算不了什么。

    所以,无论是人员还是物资,大明都能从南方进行调运,如果岳钟琪猜测的不错的话,最多一个月的时间,江北明军就能彻底恢复过来,而他接下来就要面临明军的报复。

    从这点来讲,岳钟琪只是争取了一个月的时间,并没有彻底扭转局面。这点,他看得非常清楚,这也是他虽在庆功宴上谈笑风生,作出一番运筹帷幄姿态的同时,心中却依旧不安的原因。

    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是否可以借这一个月的机会再一次发起攻击?还是索性调兵支援河南或者山东战场?岳钟琪眉头紧锁着,抬头看着地图,对此他虽心中有所谋划,可因为一些缘故却始终无法确定采取那种战术,但他知道时间不等人,必须尽快决断下来。

    汤庄一战,当消息传到南京时,朱怡成勃然大怒,朱怡成没想到在这种情况下清军依旧能打赢明军,而且明军败的如此之惨。

    就此,朱怡成当即召集军机处、兵部、总参谋部等各人员开会,同时下旨调南方的马功成尽快入京。

    作为江北主将,朱一贵其责难逃,但鉴于现在正是用人之时,故朱一贵降级留用,让他立功赎罪。至于在汤庄战死的副总兵高治国,虽然说人死为大,不过由于高治国指挥失误,大意导致汤庄失陷,使得明军损失惨重,对于高治国的死后封赏全部取消,只以普通阵亡安置。

    “皇爷,臣担心的并非江北,而是河南。”马功成在会上开口道:“汤庄之败,江北我军如今只能退而防御,兵员、补给一应物资调动都需时间,臣算了算,至少近月才能恢复,而在此时我江北兵力已无法对清军进行压制。而如今,河南大战迫在眉睫,一旦岳钟琪调兵河南,或者其主力北上山东,同他部清军合军,必然会影响打通南北战略,皇爷不可不防啊!”

    朱怡成点点头,这也是他所担心的。假如是普通的清军将领也就罢了,可是江北的对手是岳钟琪就两说了。俗话说的好,人的名树的影,岳钟琪之所以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如此大名,的确不简单。

    自他在四川一战崭露头角后,岳钟琪就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令天下所瞩目。而现在,在如此情况下,居然还能在江北取得如此大胜,着实是不简单。

    “消息都送去了?”朱怡成开口问道。

    “回皇爷,兵部和总参谋部已派人把消息递送各处。”由于董大山不在南京,总参谋长庄岩如今还在北京,所以回话的人是杨勖。

    在不久之前,广东提督杨勖受命入京,朱怡成原本是打算调杨勖的部队进一步压迫广西方面,以为打通南北后的西南战略做准备。谁想杨勖刚到京后不久,江北就出了这样的大事,鉴于董大山和庄岩都在北方,朱怡成就此让杨勖暂管兵部和总参谋部,以应对目前的局面。

    “杨将军有什么建议?”朱怡成先是微微点头,接着开口问。

    杨勖是明军中的名将,从用兵能力和战略眼光看,都是排在前三位的。而且杨勖之前又在清廷任职,对于清廷内部和河南等地相对更为熟悉,这也是朱怡成让他暂代的主要原因。

    “河南之战,已箭在弦上,此时再调整已来不及了。”对此杨勖早就仔细想过,当即回道:“依臣看,眼下只能让我军各部提高警惕,以防不测,同时做好相应准备。”

    这话让朱怡成有些失望,似乎看到了朱怡成面容露出的表情,杨勖继续道:“其实臣以为,江北之局还未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再者岳钟琪虽赢了一仗,但他现在想调兵进入其他战场恐也是难事。”

    “此话怎说?”

    杨勖笑笑道:“汤庄之战,我军虽看上去损失惨重,但实际上兵员主力未损,主要还是补给不济,如今朱将军的主力依旧完好,再加上收拢的败兵算下来依旧有三万多大军,这些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