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听到这句话,朱怡成先是一愣,接着神情有些复杂,但却没说什么,直接伸手接过了那份文书。
展开后细看,这文书的内容基本就是写着赵弘灿现在不当满清的官了,其部从即日起脱离清廷,改服易帜,并领桂、贵十万大军复汉人衣冠,尊大明天子为主,领兵征讨清夷,以光复汉家河山。
文中洋洋洒洒近千言,也不知道找了谁人捉刀,这篇文章写得是花团锦簇,文采斐然。
最后,赵弘灿还向朱怡成自称臣下,表达了对大明的忠诚,并且又以婉转的意思表达了等拿下云贵后愿意为大明永镇边疆的意图。
等看完了这个玩意,朱怡成顿时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笑声在殿中回荡着,直笑得他差一点儿连腰都直不起来了。
“你们如何看此事?”笑了老半天,拭去因为大笑而眼角渗出的泪水,朱怡成直接对面前三位军机大臣问。
三人面面相觑,廖焕之迟疑了下道:“赵弘灿此举对于西南而言倒不是什么坏事,如今他叛出满清,对于西南局势反而有所益处,依臣看来,朝廷可坐观其变,任其所为。”
“中堂所言似乎不妥。”史贻直却不这么认为,当即反对道:“赵弘灿叛不叛清其实不重要,此人当初在广西已同割据,这些年来虽同我大明私下有所示好,但从未表露出要投我大明之意。何况,如今他表面上向我大明称臣,但又自称宋王,又意图世镇西南,其人野心勃勃,实为大患!”
“王樊,你又怎么看?”朱怡成对于他们的回答不置可否,反而问起了还没回答的王樊。
王樊想了想后道:“对于军事臣不甚了解,但当年皇爷已定下了西南之策,其用意臣略有所知。无论这赵弘灿是否真要向我大明称臣,或者说另有企图,在臣看来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如此举动所带来的后果如何。”
听到这,朱怡成又笑了起来,站起身拿起那份文书,用不屑一顾的表情看了一眼,随后如同垃圾一般往边上一丢:“这赵弘灿看似聪明,实际是个蠢货。如他举兵来投,朕或可给他荣华富贵,可他偏偏自称什么宋王,还吹嘘自己为赵宋之后,这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难道朕有如何好骗不成?”
“皇爷圣明!”朱怡成话音刚落,众人连忙称是。
“不过……。”朱怡成这时候又话锋一转,笑道:“赵弘灿现在如此举动,倒也帮了朕的一个忙,原本朕之前听闻贵州四方势力似乎有和解之意,还担忧他们就此罢手。如此的话,到时候我大明收复云、贵、桂三省倒是会费些力气。现在好了,他赵弘灿早不跳晚不跳,现在却称起了宋王,三省定会大乱……。”
停顿了一下,朱怡成开口道:“传朕旨意,昭告天下,宋王赵弘灿反清有功,朕心甚慰,赏绫罗绸缎二百匹,银元一万,珠宝一掬,玉如意十柄……。”
第七百七十一章 时也运也
让人大跌眼镜,朱怡成不仅同意了赵弘灿的称臣,甚至还直接称其宋王,这等于大明认可了赵弘灿这个所谓宋王的爵位。
要知道起兵以来,真正被朱怡成册封为王的仅一人而已,那就是当初的袁奇。可就算袁奇,当时那个所谓的王并不出自朱怡成之心,完全是袁奇一手操纵的。
大明复国之后,朱怡成对手下封爵,其中最高也仅仅只是封到侯爵,公爵一个都没有,至于王爵,除朱怡成的太子和二子外,再无别人了。
对于封爵的安排,满朝文武倒未有异议,因为所有人心里都清楚,之前的封爵只是第一步,等朱怡成还都北京,平定四海后,必然会再次封爵,以大家的功劳,到时候侯爵升公爵,伯爵升侯爵是显而易见的事。
而现在,朱怡成却认可了赵弘灿这个宋王的爵位,还以大明天子之尊直接下昭,如此重赏赵弘灿,这是前所未闻的事。
不过,廖焕之等人略一思索就明白了朱怡成的意思,众人并无表现出异议,由此这份昭书就这样发了出去,很快就引起了西南震动。
最为高兴的自然是刚刚当了宋王的赵弘灿了,当昭书和那些赏赐送到他面前时,已去了发辫,恢复汉人服饰的赵弘灿顿时如打了鸡血一般兴奋,摆上香案,朝着东方三拜九叩,三呼万岁后这才接过了昭书,然后红光满面笑逐颜开。
在众人的恭贺声中,赵弘灿这个宋王可以说名副其实。更重要的是,现在的他可以说是进退自如,更无之前还要防备明军攻桂的忧虑。
紧接着高进那边也传来了好消息,这更让赵弘灿喜出望外,接着他摩拳擦掌,聚集兵力,准备在西南干一票大的了。
其实在朱怡成心里,他赵弘灿也是只不过如此而已,所谓的昭书和封赏仅仅只是安他的心,而真正目的是打算再刺激一下西南那边,让四方打得更厉害些罢了。
在朱怡成看来,这赵弘灿虽有才能,也有写决断,可这人却无半点枭雄之像。别说同当年的袁奇相比,就连后来的祝建才、王致清等人都远远不如,更不用说高进了。
其实他赵弘灿当年如果在从广东撤往广西后,掌握了广西军政大权时依然脱离满清,高举汉家大旗,或许赵弘灿还有几分争雄的机会。毕竟那时候大明的力量主要还集中在同满清的交战之中,再加上袁奇和祝建才等人在各地攻城掠地,整个神州的局面还未像如今那么明了。
以赵弘灿在广西的力量,再加上广西一省地盘,那时候完全可以干出些名堂来。但是他赵弘灿却没这么做,表面上同康熙翻了脸,但私下依旧保持着君臣关系,既不向外扩张,仅仅只是经营自己的地盘,但同时又玩弄权术,私下和各方互通,企图保全自己而已。
说句目光短浅实在是不为过,或者说赵弘灿的魄力不足,做事又瞻前顾后。而现在,天下大局已定,赵弘灿反而出了这么一招,表面上看似乎是选择了大明,可又自称宋王,正如贝和诺说的那样,他赵弘灿前怕狼后怕虎,自以为是聪明,其实是个蠢货。
正是如此,朱怡成丝毫不担心赵弘灿那边,而且还用这种手段来安他的心。在朱怡成看来,赵弘灿这个宋王就是送王,才大志疏的赵弘灿无论如何算计,终将是井中月,水中花罢了。
西南那边,朱怡成暂时不去管他们,他巴不得西南闹得越厉害越好,等闹得差不多了,大明再以百万之兵轻而易举就能把这快地盘取过来。现在把三省放在这些人手中,只是时机未成熟而已。
眼下大明关注的除了还都一事外,那就是新明的战况了。在接到新明的救援后,朱怡成第一时间就做出了反应,让海陆两军做好增援新明的准备。而现在,第一批增援部队已经起航,如果一切顺利的话约在二月后抵达新明,朱怡成只希望潘梦园不要让他失望,在增援未到之时,牢牢守住新明的地盘。
对于英国在北美战争中袖手旁观的表现,朱怡成也表示了极大愤怒,而现在英国公使乔治丘吉尔也已把此事以最快速度向本土汇报,但一来一往所需要的时日可不在少数,估计等英国本土答复的消息传到大明时,恐怕要到明年还都的时候了。
对于这点,朱怡成自然是知道的,但既然出了这样的事,仅仅训斥和警告只是第一步,接下来朱怡成还宣布了由于英国在北美的部队未能履行两国合作的协议,决定削减英国明年的贸易总额的三成,当这个消息宣布后,英国公使乔治丘吉尔多次求见朱怡成,试图解释并挽回这道命令,但朱怡成并未见他,而是通过军机处回复乔治丘吉尔,这个决定不可能更改,至于后续是否继续削减贸易额或是恢复正常贸易,这要看英国王室和英国政府的态度,毕竟破坏协议的不是大明这一方,而是英国这方,现在所做的这些仅仅只是惩戒罢了。
听到这个答复,乔治丘吉尔神情沮丧无比,同时心里又愤怒之极。
原本,他在驻大明公使干的好好的,每日的日子逍遥自在,甚至他曾经想过,等任期满后,回到英国本土,必然会因为这份资历得到重用。等到那时候,他不仅能为自己在政治上获得优厚的回报,还有可能借此在政府中取得一个高位。
可现在,突如其来的情况让乔治丘吉尔焦头烂额,尤其是朱怡成决定削减贸易额的旨意下达后,往日悠闲的日子顿时一去不复返,取而代之的是每天面对无数英国商人,甚至包括东印度公司那边的官员接连不断地拜访。
三成的贸易额削减,这对于近年来不断增长的明英贸易来讲是一个不小的数字,更重要的是明帝国因为在新大陆发生的事表现出了对英国的严重不信任。而且由于这些年英国和大明的贸易合作,使得许多英国商人为了追逐利益来到远东,先前那些喝了头汤发了财的英国人或者是刚刚加入远东贸易的新商人们,正在摩拳擦掌购入新船,试图扩大经营以获得巨利的情况下,眼下突然间被限制贸易,这几乎如同五雷轰顶一般。
这些日子,乔治丘吉尔原本发福的身躯明显瘦了一圈,原来所热爱的美食摆在他面前也是无滋无味,每天顶着一双黑眼圈,不断向各方进行解释,并且想尽办法平衡各方额度,弄得他是心力交瘁。
“乔治,不要去想那些烦心事了,来尝尝这个,这是我的厨娘新做的点心。”威廉亚当斯指着摆在桌上那些精致的点心说道。
这里是威廉亚当斯在南京的府邸,现在穿着飘逸的道袍,挽着头发,一副完全是明人打扮的威廉亚当斯,如果不是仔细看他和明人不同的容貌和发色,根本就和明人没有丝毫区别。
而且他现在的官话异常流利,如果闭着眼根本也听不出他曾经是欧洲人。
没错,曾经!现在威廉亚当斯可以说已经是真正的明人了,现在的他已从最初的六品主事之职升到了协理司参议,所谓协理司这个衙门,原本是在前明时期设置的,最开始是用来设在对外港口和外国人打交道。
万历年,协理司并入行人司,两司职能就此合并。朱怡成考虑到随着海外贸易和各国交往的不断增加,在朝廷六部和通事处外必须再设置一个专门负责同外部打交道,但偏向于商业和经济方面的职能的部门,所以恢复了协理司,并把其挂在军机处之下,算是一个独立的小衙门。
这个衙门虽然比不上六部,但其职并不低。主官为三品大员,而威廉亚当斯的参议之职为四品,可以说是协理司主官的副手。
看着微笑着沏茶的威廉亚当斯,乔治丘吉尔心中满是羡慕。乔治丘吉尔任职大明公使,在南京可以交心的朋友并不多,而威廉亚当斯却恰恰是一个。
一来,威廉亚当斯的家族虽然不像乔治丘吉尔家族那么显赫,但毕竟也算是贵族中的一员。二来,他们都是英国人,又是老乡,甚至还是校友,仅凭这点就不是其他人能比的。
更重要的,威廉亚当斯虽然是英国人,但他现在已入籍大明,更在大明坐到了四品的官位,这对于整个英国来讲更是前所未有的。
作为英国公使,交好和投资这样一个人,何况还是同胞,无论于公于私都是件非常值得的事。而威廉亚当斯同样如此,他在协理司的工作大多也是和各国打交道,其中英国公使自然是重要的人物。就这样两人你来我往,很快就成了好友,平日间也经常接触。
就像今天,威廉亚当斯知道这些日子乔治丘吉尔不怎么好过,所以特意派人去请他过府品茶,而被那些商人每天每日缠得焦头烂额的乔治丘吉尔也正想躲一躲,就这样他就赴约而来,两人坐在花园中喝茶交谈。
第七百七十二章 两个英国佬的对话
“威廉,谢谢。”乔治丘吉尔挤出一丝笑容,用两根手指捻起一块小点心送入嘴中,但平常异常可口的味道他却如同嚼蜡一般,随便咬了几口就咽了下去。
“喝口茶,明国人常说绿茶能让人清心,你试试。”明白乔治丘吉尔如今的心态,威廉亚当斯把刚沏好的一杯茶放在他的面前,轻声说道。
点点头,拿起品了一口,茶的清香的确冲散了些他烦躁的心情,使得精神微微振作起来。
“威廉。”放下茶盏,乔治丘吉尔开口问道:“对于贸易额的削减,你能不能再想办法帮一下忙,那怕再提高一些?让皇帝陛下考虑到这些年的合作,只减少一成有没有可能?”
“我的朋友,你觉得有这个可能么?”威廉亚当斯苦笑着摇头道:“你见过皇帝陛下,应该知道这位陛下是什么样的人,中国人有句话,皇帝说的话是金口玉言,也就是说皇帝的决定是不允许任何人质疑的。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