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南海这边,随着吕宋的拿下,接下来就是柔佛,打下柔佛后,朱怡成的目标还有大洋州,也就是澳大利亚。
这些地盘大明无论如何都要抢先拿下来,只有这样大明才能真正成为控制整个亚洲包括大洋州的帝国。
但是打是容易的,以大明的军力打下这些地方并不难,尤其是大洋洲那边,充其量就是一些土人而已,只要探明航道,直接占领就行了。可拿下来之后,却需要许多精力和时间去经营,这些可不是短时间就能完成的。
其他的不说,就说西班牙在吕宋的经营,早在百年前西班牙就拿下了吕宋,上百年的经营却以后未能真正控制住整个吕宋,这固然是因为西班牙的殖民政策所至,但同样可以看出经营一地的不易。
大明拥有人口的优势,这点相比西方国家强得多。不过大明的占领又和西方国家不同,大明对于海外领土是等同于大明领土,而不是简单的殖民,所以在其中耗费的精力和投入肯定也更大些。
想到这,朱怡成心中有些松动,邬思道说的没错,这些都要耗费大明的力量,再加上大明的扩张必然会引起其他国家的警惕。别看现在葡萄牙、英国、荷兰这些国家对大明比较友好,甚至其中前两者已和大明结盟。
但是政治这种东西哪里能说得准的,今天是朋友说不定明天就是对手。葡萄牙这些国家暂且不说,英国这个国家表面是绅士,但实际上却是流氓。欧洲搅屎棍的大明可不是说说而已,在新明那边就发生过这样的情况,作为大明的盟友,英国的新大陆的殖民地居然没有第一时间同大明站在一起,反而坐视法国和西班牙联手攻击大明。
虽然事后英国方面对此表示错在他方,并且给予了诚恳的道歉。而且新大陆的英国人之后也利用法国兵力不足的机会来了一招围魏救赵,从而逼迫法国人同大明签署了停战协议,并且草草结束了双方的战争。
可是谁又能保证这种情况不会再一次发生呢?一旦大明的力量直接危害到对方的时候,英国人或许……不!也许是肯定会调整策略,从而背地里出卖大明利益,和他们原来的敌人站在一起针对大明。
假如那时候大明没有压倒性的力量,或是在短时间内解决问题的话,随着事态的发展和时间推移,谁又能保证会朝那个方向转变?
想到这,朱怡成的确有些担忧,心中的怒火已经全部淡去,取而代之的是反省。
“可惜了,如今正是讨伐朝鲜的机会,假如这一次不做的话,就不知道下次机会是什么时候。”朱怡成停下脚步,开口幽幽道。
“此事皇爷又何必忧虑呢?”邬思道终于松了口气,别看他刚才一副轻松的模样,实际上他的心里是极为紧张的,万一朱怡成听不下他的话,甚至雷霆大怒的话,那么对于他来讲可是要倒霉的。
幸亏,邬思道赌对了,他之所以敢说那样的话就是因为他清楚朱怡成不是昏君,而且能够听得进他的话。而事实也是如此,在短暂的愤怒之下,朱怡成最终没有发火,反而逐渐恢复了理智。
见朱怡成把目光望向自己,邬思道道:“朝鲜国中乱局刚生,皇爷只需耐心等候皆可。臣建议我大明在朝鲜的力量逐步撤离半岛,好生经营济州牧即可,至于朝鲜王、朝鲜世子,各王子和朝中各党,让他们自行处置就行。再者,等关中事了后,在关外的满清难道还能坐得住?臣可是听说当年的十三阿哥眼下就在关外,已联合满清权贵正在整军,这个十三阿哥善于用兵,也是有眼光的人,想来或许会有点用处……。”
朱怡成先是一愣,接着若有所思,很快他的脸上就浮现了笑容。
第八百五十五章 关外
盛京,也就是后世的沈阳。
在一处府邸中,身着便装的十三阿哥正坐在主位,静静听着左右几人的讲述。
一晃就是一年多过去,如今的十三阿哥同当年已有些不同,相比在北京当阿哥的时候,现在的他面容刚毅,身上锋芒已敛,气度显得极是沉稳。
坐在下首的是三个人,左手第一位的自然是盛京将军嵩祝,右手第一位的是辅国将军阿扎兰,还有一个是宗室永谦。
嵩祝暂且不去说他,十三阿哥抵达盛京后他是第一个投靠十三阿哥的人,这自然和他的身份有关,作为雍亲王的奴才,十三阿哥同样也是他的主子,何况如今满清已西迁,根本顾不得辽东这边,以十三阿哥的身份地位,嵩祝权衡利弊后很快就站到了十三阿哥这边。
至于辅国将军阿扎兰,这人是简亲王雅尔江阿的二弟,康熙四十一年三月授头等侍卫,封三等辅国将军。四十六年时,阿扎兰由于身体原因解退其职,随后回到辽东修养。
阿扎兰在当头等侍卫时同十三阿哥就认识,两人因为年龄相近、脾气相投,交情很是不错,算得上是好朋友。可惜的是阿扎兰后来去职回辽东,双方就中断了联系,直到十三阿哥来到盛京后再一次见面。
对于阿扎兰,十三阿哥是了解的,阿扎兰的身体虽然不如父辈那样强壮,平日里身子也不怎么好,不过他却是一个颇有才干的人,尤其是对于军事很有见道,要不当年康熙也不会直接授于他头等侍卫之职。
如果阿扎兰不是当年因为身子骨拖累的话,以他的出身和能力必然是会被大用的,可惜的是阿扎兰在康熙四十六年得了一场大病,无奈只能主动去职休养,也正是这个原因,回到辽东后的这几年中,阿扎兰身体倒是恢复了不少,原本想再一次回京谋职,谁想到就迎来了天下大变。
对于阿扎兰,十三阿哥极为看重,在拿到盛京军权后十三阿哥就私下找到了阿扎兰,邀请他出山为自己谋划。阿扎兰对此很快就同意了,这一来是因为当年的交情,二来也是因为目前满清日落西山,作为宗室自己不能袖手旁观。而其三,可以说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十三阿哥给了他一个无法拒绝的承诺。
要说起这个承诺,就不能不提庄亲王博果铎了,作为满清的,庄亲王博果铎可以说是地位尊荣,在关外也拥有极大的势力。
可惜的是,庄亲王博果铎如今年老,却没有子嗣,等他一死后,庄亲王之位必然旁落他家。如果是在以前,由谁来继承庄亲王的王爵肯定是由皇帝来决定的,但现在的满清远在西安,根本顾不到辽东这边,建兴皇帝哪里做得了这个主?
所以十三阿哥直接向阿扎兰承诺,等到时候他会支持阿扎兰取得庄亲王之位,这个诱惑对于阿扎兰而言是极大的。
宗室永谦和阿扎兰关系很近,从两人的身份来讲阿扎兰其实是永谦的亲叔叔,而永谦正是简亲王雅尔江阿的三子。
说是三子,其实他这个三子和长子没什么区别,因为他上面的两个哥哥一个在十三岁的时候死了,而另一个在九岁那年也去世了。所以从兄弟排行来看他虽然是老三,却是雅尔江阿最大的儿子。
永谦的年龄是几人中最小的,今年才十七岁,不过他身材粗壮,从小练武,双臂一振有千斤之力,更开得五石硬弓,骑射功夫极好。
永谦的志向就是同祖辈一样横刀立马,驰骋沙场从而建功立业。在十三阿哥看来,颇有勇力的永谦虽然缺乏谋略无法为帅,却是一个极好的将才,何况永谦同阿扎兰的关系很好,自己正在用人之时,无论是为了大业或是拉拢简亲王一脉,十三阿哥都不会不用永谦。
现在嵩祝正在说着黑龙江将军和吉林将军(宁古塔将军)那边的事,现在的黑龙江将军是托留,而吉林将军是孟俄洛,这两位将军在十三阿哥获得盛京支持的时候就投靠了他,所以从东北关外来讲,十三阿哥已完全获得了三大将军府的全部支持。
“托留的身子骨现在不怎么样,去年冬天起他就经常卧床不起,据说有时还咳血,眼下开春后倒是好了些,不过医生让他继续卧床修养。”嵩祝叹着气说道,边说边摇着头:“他的年龄也不大,怎么就这样了呢?前些时候让人给奴才带信,说是自己恐怕熬不了多久,让奴才告知主子爷一声,还请主子爷早早安排。”
这件事十三阿哥是知道一些的,但没想到托留病的居然这么重。原本,十三阿哥是打算现在开春后让托留和孟俄洛来一趟盛京,但现在这样托留是肯定来不了了。
不过还好,孟俄洛到是已在路上,算算日子应该用不了多久就能抵达盛京。可是托留那边的确要提前做准备,作为关外的三大将军府,除盛京这边外,托留的兵力是仅次于嵩祝,再加上其辖地广阔,位置非常重要,直接控制着黑龙江流域甚至包括蒙古东部,是关外的后方重地,丝毫不得有失。
一旦托留病重不能理事,甚至去世的话,黑龙将将军府就群龙无首,假如有异心者不同十三阿哥一条心,那么他就将失去这块重要的地盘。对于这个结果十三阿哥是绝对不愿意看见的,所以他当即就沉思了起来。
“现在齐齐哈尔那边托留是如何安排的?”想了会儿,十三阿哥开口问道。
“如今依旧是托留抱病理事,不过主子爷您也知道,这不是长久之事,再者托留也未让奴才转告谁可接替,依奴才的猜想,恐怕是托留让主子爷安排的意思。”
微微点点头,十三阿哥表示明白。托留这么做是表示他的忠心,同时也是用这种方式来提醒十三阿哥恐怕他的几个部下都不堪当重任,或者是不能完全信任的意思,要不然他也不会如此。
所以,黑龙江那边究竟由谁来接替托留,这个十三阿哥倒要好好想想,这个人选不简单,一要身份足够,二来要能信得过,三来也需有很强的能力,眼下十三阿哥倒一时间想不起谁合适。
第八百五十六章 来不及
除去这件事外,让十三阿哥烦恼的还有另一件事,那就是目前在关外的军力整合问题。
因为有三大将军府和几个王爷的支持,各部军力整合中配合倒是没什么,但关键是在于十三阿哥原本打算的扩军和训练精锐的数量和后勤方面出了点问题。
自满清入关以来,关外老家就不再用心经营,随着大量满清贵族包括旗下奴进入长城内享受富贵后,谁又想留在关外的苦寒之地过日子的?
所以,关外各地除了一些留守的王爷和八旗外,大部分都已迁入关内,至于关外的百姓也并不多。
用一句简单的话来讲,关外之地就是地广人稀,再加上所谓的龙脉一说,满清朝廷对于关外采取的是不开发,不移民,不经营的策略。在多尔衮时期为了防止移民甚至还设置了柳条边,以限制人员进出。
这种政策导致关外的极大浪费,历史上直到清末时期的“闯东北”开始,这才让关外逐渐恢复了人气。
三大将军府,其辖区极大,相比关内的总督所管地盘还要大得多,可是其人口却是极少。至于将军府的兵员更是比不上关内,其他的不说,就讲辖区最大的黑龙将将军府吧,这么大的地盘仅仅兵员只有一万出头,反而盛京的兵力还比黑龙江那边更多些。
所以从满清在关外的布局来看,三大将军府的总兵力加起来仅仅四万人左右,如果再加上地方杂兵和衙役等也不超过五万。这么些人,假如是在太平年间,以关外的情况来看马马虎虎也够用了,但在现在却是少得可怜。
所以十三阿哥到达盛京后很快就下达了增兵练兵的命令,并且在盛京郊外设置了军营,意图先练精兵十万,然后再继续增加以达到三十万的数量。
对于这个数量,十三阿哥是考虑过的,三十万之数虽然看起来不少,可对于关内的大明军力相比却依旧不够。但是关外的人口不多,别说三十万了,就算前期的十万人直到现在十三阿哥也没凑齐,甚至为了兵源问题急上了火。
除去人数外,十三阿哥还打起了各王府奴才和家丁的主意,在同几位王爷合作的时候十三阿哥就提出让他们的奴才和家丁组成军队,以构成增兵的基础。同时十三阿哥还派人去草原找人,作为半个蒙古人的他深知蒙古人是天生的战士,再加上现在漠北有变,必然有不少蒙古人南逃,把这些人收拢起来就是兵源。
就算这样,除了三大将军府的原有兵力外,到现在十三阿哥才凑了八万人,加起来也不过十二万人左右。
可接下来再去哪里搞了,这成了十三阿哥足以头痛的问题。这样的麻烦当初在关内是根本不可能存在的,要知道中华大地最多的是什么?就是人,普通的一个小县的人数就数十万,如果是大县或者州府的话,人数近百万也是有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