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5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让杨寒继续留在修文,可以保证贵阳大军的安然撤离,并且能够麻痹地方,就这样杨寒在根本不知道的情况下,稀里糊涂就成了弃子,等他得知真相时一切都晚了。

    接下来整个贵州就面临着清军撤离后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时杨寒已经做好了投降的准备,无论是明军或者赵军各部又或者高进部,只要有一方力量要占领修文,那么根本无法有力量抵抗的杨寒必然会直接投降,从而加入对方势力。

    但阴差阳错,因为之前所说的那些原因,修文县反而成为各方的缓冲点,各方势力并没有直接拿下修文的想法,相反把修文县这个地方当成了交汇处,并各自默认了修文县的存在。这在各方战略部署上来看自然是合适的,可却让杨寒暗暗叫苦不迭,更为之无比忧虑。

    你想呀,原本杨寒都打算投降了,可现在任何一方都没有让他投降的打算,甚至默认了修文县城的特殊存在。这使得杨寒就如同一只柔弱的羔羊在几头凶狠的恶狼眼皮底下暂时生存,并且时刻担心着这些恶狼会直接扑上前来,从而把自己撕成碎片。

    这种日子是极不好过的,这些日子杨寒可以说是胆战心惊,他现在降不能降,走不能走,又无法继续当大清的官,他这个县太爷可以说是每日都在无比的煎熬和恐惧中渡过,弄得整个人憔悴无比。

    今日,他带着几个衙役来到城门,并且大开城门的主要原因那是因为在几日前突然接到了从高进部和明军方面送来的消息,说是双方要借修文县城一地用用,以作会晤。

    接到这消息后,杨寒心里更是七上八下,根本就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回事。而且他也丝毫不敢拒绝对方,像他这样的小蚂蚁,无论是高进部或者是更强大的明军,只要他们任何一方伸一伸手,杨寒包括整个修文县就会被碾成粉末,所以杨寒只好希望这种噩梦能早一日过去,同时带着人提前做好了迎接两边爷爷们的准备。

 第九百四十六章 坐论

    作为县太爷,杨寒原本应穿着官服出迎,可如今大清差不多已经亡了,整个贵州除修文县外也再也不是大清的地盘,这时候再穿大清的官服肯定不合适。可是不穿这个,杨寒又穿那家的?要知道他现在从名义上还不属于大明、高进的任何一方,如果他是地方土司、头人势力还好,想穿什么就穿什么,可偏偏名义上杨寒依旧还有着官身。

    思来想去,杨寒无奈,只能换了一声儒衫,以读书人的身份迎接对方。至于手下的衙役倒是没有什么,穿平日的短打就行,只不过在留着辫子的脑袋上用布缠着包头,以示区别。

    从清晨时分就在城门口等着了,快日上三杆的时候,高进那边先到了。

    见到一行人打着的旗号,杨寒丝毫不敢怠慢,连忙小步跑了上去,也顾不上询问那位才是高王爷就先跪了下去,口称修文知县杨寒来迎诸位入城。

    “你就是杨寒?”高进骑在马上向杨寒望去,语气平常地问道。

    “回爷的话,卑职正是杨寒,不知爷您是……?”

    “这位就是高王爷!”一旁的亲卫开口喝道。

    “卑职未见过王爷,不知是王爷当面,还请王爷恕卑职无礼……。”杨寒心中一惊,趴在地上的身子俯的更低了,急急解释道。

    “不知不者不罪,再说今日本王是借用你修文之地,你是修文知县,即是地主。本王前来也算是客,何有客大欺主之理?说起来今日会晤倒要谢过杨知县才是,让你麻烦了。”

    “不麻烦不麻烦……。”杨寒连忙回道,同时心里稍稍安定了下来。他倒没想到高进却并非之前想象的那样蛮横无理,反而言语中很是客气,也没有因为他当的是大清的知县而随意喝斥,这倒是让人有些意外。

    “王爷,修文乃小县,原本安排在县衙是最合适的,可这些年来县衙久未整修,略显破败,所以卑职接王爷之令后思索再三,特意让城中富家移了一处宅院,此院虽无法同富商大贾相比,却也是不算差,更重要的是所处位置不错,四周也未有闲杂人等,就不知王爷是否……。”

    听着杨寒的话,高进直接就对亲卫队长点了点头,当即亲卫队长让两个衙役领着再带几人先行拍马入城,而高进在杨寒的陪同下缓缓进城,入城后行了不远,亲卫队长就纵马回来了,远远朝着高进打了个手势,高进见后就明白杨寒所安排的地方没有问题。

    原本,杨寒是要陪同高进进到那宅院的,可他们还没到的时候,一个衙役气喘嘘嘘地跑来,说是大明那边的人也到了。这时候杨寒顿时面露难色,下意识朝着高进望去,高进倒是不以为然,笑笑让杨寒去接人就行,不必再管自己。

    在杨寒的感激之中,他朝着高进行了一礼,随后快步朝着城门方向而去。

    “过去瞧瞧,如有问题按之前交代的办。”目光在离去的杨寒方向一扫,高进随手招来一旁的亲卫低声吩咐道,那亲卫应了一声,点了几个人朝着城门方向去了,等他们走后,高进这才继续向那宅院而去。

    高进一行所带的人并不多,也就是二百亲卫而已,这是之前双方商议好的。不过高进虽然信得过岳钟琪的为人,但同样也做好了一些后手,他所带的二百人个个都是精挑细选出来的精英,不仅每人一骑,更是骁勇善战,而且还携带了火铳,一旦打起来就算面临几倍的对手短时间内也不会落入下风,足够高进脱离险境回到自己的控制区域了。

    一切还算顺利,打听消息的亲卫很快就回来禀报,岳钟琪没有多带人,也是二百亲卫前来,这样一来高进的心就彻底放下了。

    杨寒所选的地方正如他所讲的那样的确是经过精心挑选的,虽然这只是一处不大的宅院,但在当地来讲已经是极不错的,而且地理位置和周边环境也是很好,到了地方后高进让自己的亲卫分出部分在外驻扎,随后带着三十人直接到了里面。宅内早就有杨寒安排的下人等候着了,不过高进并没有让这些下人服侍,把这些人打发走后,让亲卫重新打水煮茶,而他静静坐在堂中等待着另一位客人的到来。

    大约过了小半个时辰后,外面传来一片喧哗,正闭目养神的高进猛然睁开眼睛,目光情不自禁地朝着院门方向望去。

    由于高进入此前对下属吩咐过,外面的喧哗很快就淡去,紧接着几个全副武装的明军先走了进来,这些明军一看都是军中精锐,入到院中后各自警惕地散开,同时目光朝着已经把持四周的高进亲卫望去。

    这时,高进起身,大步朝着院中走去,行出堂时,恰好岳钟琪在其亲卫所拥之下也迈入了院门,虽然两人都是第一次见面,但目光在空中微微一碰就明白各自是谁了,高进顿时露出了微笑,而岳钟琪同样也是笑颜相迎,双方继续向各自走去。

    “东美将军!”

    “高侯爷!”

    “哈哈哈,东美将军名震天下,早就想见东美将军一面,可没想到会是在如今此地方才见着,今日一见,东美将军果然名不虚传。”高进打量着岳钟琪笑着说道,而同样岳钟琪也打量着高进。

    “高侯爷纵横天下,更是忠义无双,侯爷大名钟琪之前也是早就有所耳闻,今日能见侯爷是我岳钟琪之幸也。”

    两人并未外面着甲,穿着只是普通的常服,但两人外服内自然是穿了软甲,毕竟双方派系关系复杂,今日又是在此相会,必要的防范手段还是需做的。

    高进一把握住岳钟琪的手,岳钟琪也不见外,笑盈盈地反握对方的手,两人就如同多年未见的老朋友一般笑谈着,携手一起朝着前堂那边走去。

    煮着的茶已经好了,高进看着冒和热气的茶顿时笑了起来:“东美兄,今日你我虽是初见,但双方也算是神交已久,倒不如学学古人坐以茶相论?如何?”

    岳钟琪微微一笑,看了眼茶水故意笑问:“这自然无妨,不过如有青梅同酒那就再好不过。”

    这句话一出,高进顿时放声大笑,两人目光中都带着意味深长的神色,随后依此坐了下来。

 第九百四十七章 态度

    三国演义中,曹操同刘备煮酒论英雄天下皆知,岳钟琪同高进虽不是曹操也不是刘备,但在这个时代中,他们两人同样可以称得上英雄。如今对面而坐,以茶代酒,倒有几分古之意韵。

    虽然他们今日是头一回见面,同时各自所处的阵营也不同,不过双方却没有丝毫的生疏感,高进主动为岳钟琪沏茶,岳钟琪也坦然受之,就着面前的这壶茶如同老朋友一般谈笑风生。

    两人皆是领兵之人,又带兵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说话间自然会提到军事方面。高进好奇地询问当年岳钟琪由甘肃而出直入四川,随后直接截断川中义军的战术,从而一下子使得原本占据全川的白莲教陷入困境,最终无法首尾相顾,丢失了川中地盘。

    听到如此询问,岳钟琪倒是笑了,也不隐瞒当即就坦然讲了讲,他实话告诉高进,自己其实当初出兵并没有十足把握,而且入川后南下如果不是因为天时地利再加川中地方力量支持的话,恐怕根本就打不开局面。

    “其实当年孤军深入实是行险,尤其是沿江而下之时,川中各部只需在几处拦截,我所率之部根本就不可能抵达苍溪,以断川北要道。再者,就算我部占住苍溪,如果川中各部有统一指挥,主将稳住阵脚率军毅然反扑的话,我也未有十足把握取胜,更不用讲后来的逐一击破义军各部,终获全胜的结果了……。”

    岳钟琪讲述着,随后用指沾着茶水在桌上写写画画,对坐着的高进目不转睛地看着,时不时问一些当时的情况,神色中却没有半分不悦,要知道当年在四川的白莲教是王致清的部下,也是因为岳钟琪奇兵而出,把本是大后方的四川生生从王致清的手里夺去,从而导致已经出川的王致清在河南进退两难,最终举棋不定导致大败。

    无论是从王玲儿或者王婉儿论,又或者以高进目前的身份而论,现在的白莲教已经是高进为主。按理说岳钟琪当年以清军将领的身份为满清夺回全川,对于白莲教可以说的上是深仇大恨,更是直接终结了王致清原本逐鹿中原的野心。

    可是高进却没有丝毫不快之色,反而有些兴致勃勃,更对一些细节同岳钟琪讨论许久,由衷赞叹对方胆大心细,用兵如神。

    岳钟琪自然也询问了高进当年的几场重要战役,尤其是高进刚接手袁奇部的时候,那时的高进领着是一群残兵败将,队伍士气低落到极点,如果不是高进当时果断转战,依靠地形用清军周旋,从而跳出了清军包围圈,随后又借王致清在川中起事的机会重振旗鼓,一举恢复了当年袁奇的实力。

    对此,高进倒也不隐瞒,笑着讲了讲当时的谋划,并且坦然告知自己那时候也是无奈之举。至于后来营救王致清部的举动,也是因为高进有恩报恩,毕竟当年王致清拉了他一把,如果没有王致清的话,恐怕高进也不会有后来的声势。

    “侯爷后来接任其部也是因为如此原因?可是这么一来虽成全了侯爷忠义之名,但却为侯爷带来莫大麻烦啊!”听到此,岳钟琪望着高进,有些感慨道。

    高进淡淡一笑:“所谓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得必然有所失。白莲义军于我有恩,我高进虽不能称之为大丈夫,但有恩必报的道理还是懂的。何况,自王致清嫁女于我时起,我就同白莲一脉有着割舍不断的关系,再者以我现在的身份,哪里又能独善其身?这实非我愿也。”

    “侯爷大义,我以茶代酒敬侯爷一杯!”岳钟琪端起面前的茶盏,目光中带着钦佩的神色。

    高进笑着也举盏,两人如好友一般轻轻一碰,同时一饮而尽。

    放下茶盏,双方虽然依旧不在同一阵营,但明显比最初亲近了许多。同时岳钟琪心中也想起了当初朱怡成对高进的评论,心中也不仅有些感慨。假如高进当年能够归顺大明的话,那么如今以其身份地位绝不在自己之下,而且以高进的为人和韬略更能同自己成为极好的朋友。

    但现在,虽然心中欣赏,可岳钟琪却清楚的知道双方是敌非友,除非高进能够抛下所在乎的一切向大明称臣,但是高进会这么做么?答案当然是不可能的,对于这点高进在刚才的话中已经明显表露了这个意思。更何况如果高进这么做的话,他也不是高进了,早在当年袁奇死后就可以直接投靠大明,又何必苦苦支持到如今呢?

    “对于如今局势,不知侯爷如何看待?”沉咛片刻,岳钟琪换了个话题。

    高进淡淡一笑道:“满清已犹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