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得到王东明确的态度后,朱怡成当天和王东畅谈了好久,君臣两人对于新明目前的情况和后续的一系列调整各抒己见,提出了不少看法。
当然,现在只是一系列设想和框架,具体的还需要军机处甚至包括六部进行讨论,最终拿出一个最合适的方案来。这需要时间,也需要耐心,不过对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明有的是时间和耐心,这些不是什么问题。
夜里,王东离开了宫中,回自己在京里的府邸。在回家的路上,王东心中隐隐有着兴奋,去新明虽然让他意外,可是这对于他来讲未尝不是一件好事。同样,朱怡成这样的安排也让他彻底放下了心,嘴角情不自禁露出了一丝笑容。
相比王东,第二天朱一贵单独面圣,得知自己的安排后在惊讶之余同样也有着兴奋。他从未去过新明,但却知道新明的一些情况,尤其是明白大明在新明的势力和新明和法兰西、英国、西班牙之间的复杂局势。
所以,王东也很高兴的接受了这个命令,在他看来去新明总比自己驻守江北无所事事来得好,说不定到了新明后还能和这些国家干上几仗,自己打过满清,却从来没有和西方国家打过仗,这不由让他很是期待。
和王东不同,朱一贵在领旨后很快就要离开本土出发新明,同时带去朱怡成同意潘梦园建议的圣旨。而当朱一贵抵达新明之后,新明原来的军政统一格局就会开始打破,而他朱一贵也会将以新明陆军最高指挥官的身份协助潘梦园完成任务,从而接管并整编新明各部。
这些暂且不提,因为朱一贵就算马上出发,等到达新明也要是两三个月后的事了。而就在朱怡成和军机处连同六部讨论新明的设省等方案的时候,在江南的镇江金山以南三十里处,蒋瑾正站在一处高地,眺望着不远的地方。
相比两年前,现在的蒋瑾更黑更瘦,而且此时此刻他穿着一身短打,根本就没丝毫朝廷大员的气象,反而像是一个普通的农人。只不过身边跟随着几个人,再加上手里拿着的望远镜,才能让旁人感觉到他不一般的身份。
“大人!大人!”工部右侍郎,铁道司司长江道蠡急急跑过来,如今已入冬,江南湿寒很是寒冷,何况他们所在又靠近江边,江风更是不小,而他却是跑得满头大汗。
“如何?”见到江道蠡回来,蒋瑾急忙问道。
“回大人,一切准备就绪,就等大人的命令了。”抹了一把汗,脑袋上冒着白烟的江道蠡笑着回道。
“好!”蒋瑾顿时就笑了起来,招呼着左右道:“诸位,同我一起过去?”
“自当如蒋大人所言,同去同去!”左右众人不是地方要员,其中就包括镇江府知府和丹徒县令等,这些朝廷官员今日都未穿官服,而是和蒋瑾同样只是穿着普通的短打,人人脸上都洋溢着喜色。
第一千零六章 通车
到了坡下,下面的人就更多了,甚至可以用人山人海来形容。
等到江道蠡领着众人分开人群来到近前,数十个壮汉已站在那等着了,在他们的脚下是两条钢轨,而地上是微微凸起的路基和已经铺设好的枕木。
“大人,请您下令。”江道蠡喜气洋洋地说道。
随着江道蠡的话音刚落,一旁众人也同时道“请大人下令!”
见此一幕,蒋瑾心中心潮澎湃,几年的努力今日终见其果。今日,正是南京至镇江铁路建成的一日,而最后的合龙(拢)完成,那就标志着这条铁路彻底完成了。
向着四周望了一圈,在看向等待他发号施令的那些壮汉,此时此刻蒋瑾心中无比感慨。
如果说最初他以工部尚书的身份,成为仅留在南京级别最高的官员,同时每日几乎亲力亲为,无论刮风下雨都会视察铁路工程,把大部分精力全部投入其中,起初原因自然是为了朱怡成对的他的那个承诺的话。
而现在,随着这条铁路的最终即将彻底完成,蒋瑾心中当时极欲要进军机,以了其心愿的那种想法反而倒是淡了许多。抬眼望去,看着那长长,一眼根本就望不到尽头的铁路,再回想着这无数日日夜夜的辛苦,心中一种自豪和兴奋油然而生。
“蒋大人,吉时已到,还请您及时下令吧。”在一旁,一直都在现场的黄履庄带着他的得意学生陈申笑着对蒋瑾说道,这一条铁路的建成,科学院方面同样是投入了大量人力和精力,如今的最后合龙也是黄履庄为之期待和骄傲的。
点点头,蒋瑾再一次望向前方,举起手来,深吸一口气,随后吐气出声,一声响亮而又因为激动带着略微嘶哑的声音喊道:“合龙!”
“合龙喽……!”
喊声未息,数十个壮汉同时用悠扬的声调一起高喊,紧接着他们把钢轨用粗绳挑起,在指挥具有强烈节奏的口号中嗬哟嗬哟地移动那沉重的钢轨,然后把它们放到那应该所在的位置上。
等钢轨放到枕木上后,一旁早就等候着的工匠连忙上前,用工具确定检测无误后,然后取过已经加热的坩埚,倒出铁水,再敲打起来,以完成最后的固定……。
近半个时辰后,随着最后一个步骤完成,当正式宣布合龙成功的时候,瞬间所有人都兴奋地呼喊起来,心中无比激动。
“恭喜蒋大人!”黄履庄的官位虽不是在场最高的,却是最有资格说这句话的人。
何况,这条铁路的建成不仅是蒋瑾的功劳,更对于他黄履庄意义非凡。铁路的建成和随后的火车的开通,这意味什么,作为科学院院长的黄履庄心里非常清楚,有了这条铁路,不仅能够极大缩短大明从一地到另一地的时间,同时还能拥有极其强大的运载能力。
大明天下由东至西,由南至北,何止千里?普通人出门远行,在之前是异常困难的。除去一路的盘缠,更重要的是道路难行,就算有着官道,但往往去往千里之外也极为困难。
走一趟远路,其中耗费的时间极长,还有着各种各样的因素和困难存在。甚至在之前,未到目的地因为种种原因死在半路上的比比皆是。当然,随着时间推移,现在和古时的状况大为不同,在古时江南还是蛮荒之地,北人谈者生变。而现在来往南北的交通除去官道,还有水利,已大大缩短和改善交通。
但铁路的完成,更进一步完善了地方的沟通,使得大明各地能借此更好的串通起来,这对于朝廷的统治、货物的流通、人员的来往、军事的调动……都有着莫大好处。
黄履庄向蒋瑾道喜,不仅是因为铁路的巨大作用和这条铁路的顺利完成,同样也是恭喜蒋瑾因为此功可入军机的原因。这点,蒋瑾自然是知道的,他的神色同样兴奋和欣喜,同时也拱手向黄履庄道喜,因为这不仅是他的功劳,同样也是黄履庄的功劳,甚至是在场所有人的功劳。
“此段铁路建成,本部堂定上表朝廷,为众人请功!诸位,这些年辛苦大家了,蒋瑾在此谢过!”
说着,蒋瑾朝着四周行礼,众人欢呼之余也慌忙还礼,人人脸上洋溢着欢快的笑容。
铁路合龙成功,接下来就是试运行。这是早就准备妥当的。很快,一列早就在几里外灯等候着的火车缓驶来,这列火车拥有了三节车厢,等车到后,一切准备就绪,蒋瑾招呼着众人上了火车,等人全到位后,在蒋瑾的命令下随着火车的一声鸣响,装载着众人的火车开始缓缓开动,吞吐着浓烟朝着南京方向而去。
一开始,火车的速度并不快,可随着时间推移火车渐渐开始提速。坐在车厢内,感受着车厢内的平稳和舒适,再眺望着车窗外快速掠过的景色,许多头一次坐火车的人无不为此发出阵阵惊叹,就连蒋瑾也不由的心旷神怡。
镇江至南京二百里不到,火车的速度虽不快,却也达到二十五公里每小时左右,也就是说全程耗时在三个多小时,折算不到两个时辰的样子。
临近傍晚,火车终于抵达了南京车站,当火车开始减速,缓慢驶入南京车站时,所有人更为火车的便利和速度为之惊叹不已。下了火车,有些人还在恍惚之中左右寻望着,似乎为如此快的就能抵达南京而感到无比震惊,同时又有着自豪和欣喜。
蒋瑾回到南京,第一时间就写了奏折发往京师,奏折中详细讲述了今日合龙并且试车的经过和结果,同时正如他所承诺的那样,为这条铁路的建成和通车为有功之人向朝廷请功。
当天夜里,蒋瑾还让人设宴,宴请大家。在这宴中,有着官员,有着科学院的工匠,有着参与铁路制造的商人和工坊,甚至还有着普通的建筑人员。这一天,大家都不再有各自身份的区别,取而代之的仅仅都是铁路的功臣,喝着美酒,谈天说地,笑声不断,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第一千零七章 清君侧
此时,彩云之南。
相比江南的湿冷,云南的冬天气候要宜人的多,尤其是昆明,春城的别名更代表着它四季如春的特色。
而在今日,这座美丽的春城却是乌云密布,似乎转瞬间就要电闪雷鸣,一场倾盆大雨即将到来。
“王爷!”在昆明南郊的一处,几个身着重甲的将领快步入内,朝着同样披挂在身的一人施礼。
诚亲王的目光朝着这些人望去,神色坚毅无比。在腰间,挂着一把宝刀,这把宝刀是赫赫有名的鄂必隆刀。此刀为当年辅政大臣鄂必隆所有,刀由人名,鄂必隆死后此刀归入宫中,因其原主战功显赫,此刀上还刻以“神锋握胜”四字。
这柄刀在清廷极为有名,许多时候甚至以此刀授以重臣如持尚方宝剑,建兴继位后,为拉拢诚亲王,特意把此刀赐给了他,所以现在它的主人就是这位当年的十四阿哥,如今的诚亲王。
微微点点头,诚亲王心中略有满意。这些人都是跟随自己多年征战的部下,其中还有自己的旗下奴,他们的忠心自然是不容质疑的,而且也是因为这个原因,也是今日诚亲王的底气所在。
“来人!”诚亲王一声令下,两个戈什哈从左右闪出,其中一人手中握着一卷绸缎,在诚亲王点头中,两人展开绸缎,六个斗大字顿时显露了出来。
“清君侧,诛国贼。”
“皇上蒙难,朝中国贼当道!今日本王以此刀立誓,清君侧,诛国贼!还我大清正统,诛其奸佞,以重振大清!尔等皆为我大清之臣,更是我满人子弟,以其祖宗之名,立今日之血誓,随我杀敌破贼!”
“奴才尊王爷之命,清君侧,诛国贼!还我大清正统,诛其奸佞,以重振大清!皇上万岁!王爷千岁!大清万岁!万万岁!”
众人一同跪下,齐声称道,声音响彻云霄。
诚亲王也不多话,拔出腰中宝刀,一刀就砍掉了呈上来的公鸡脑袋,用其血灌入酒中,随后分于众人。诚亲王领头一口干掉了碗中血酒,待众人喝下血酒后,他大手一挥:“出发!”
随着命令下达,诚亲王各部将起身而去,而在外面已有数千精锐甲士全副武装,由各人带领,声势浩大,直向五华山方向而去。
此次,诚亲王调动了他最为精锐的一部,这一部几乎是他在昆明所有的军力了。自从贵州退回云南后,诚亲王损兵折将,其部仅剩二万多人,而这二万多人除去驻扎地方之外,他带到昆明的也只有三千五百多人。
虽然这三千五百多人相比整个昆明的驻军要少,但是其战斗力却是极强。这些人中,许多人都是跟随诚亲王经历过山东、江北、中原、云南、贵州各个战场的,而且这些人中有很大部分都是旗人,可以说是诚亲王所部的精华。
进入云南后,诚亲王部原本驻扎在云南东北方向,直到前些时候才开始移防。而这一次,他来昆明之前并未同云贵总督贝和诺通报,就连阿灵阿也未告知,直接带这三千五百人轻装急行。
抵达昆明后,诚亲王仅休息了半日,就迫不及待打出了清君侧的旗号,直接领兵朝着五华山方向杀去。之所以诚亲王会这么做,那是因为他已经得到了建兴被囚,雍亲王掌握朝中大权,甚至还派出使者前往北京城以去帝位称臣的名义以降大明。
当知道这一切后,诚亲王气得连牙都要咬碎了,虽说诚亲王同雍亲王乃一母同胞,是真正的亲兄弟,可是这对亲兄弟关系并不好,而且一直以来诚亲王可以说是建兴的铁杆,同雍亲王之间可以讲是水火不相容。
但现在,雍亲王突然发难,窃取了朝中权利,囚禁皇帝,甚至还要卑躬屈膝投降大明,这更是诚亲王所无法允许的。在他看来,一旦雍亲王成功,那么大清就再也不复存在了,祖先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