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5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次明军登陆其速度相比当年的日本更为迅速,仅仅一日时间朱一贵就打到了大邱,当明军到达大邱时,此地守军没有丝毫反应,就连城门都是大开着的,城内更是一片混乱,没有丝毫组织。朱一贵见此顿时狂喜,指挥军队直接冲进城去。

    由于王城的巨变,现在朝鲜各地同样都是大乱,两派势力相互争斗,大邱也是如此。

    其实在明军打来之前,少论派的大邱府尹先下手为强,把诱引而来的老论派兵马节制使给一刀砍了,之后兵马节制使的部下为其报仇,发动城外军队攻进大邱,又把没来得及逃走的府尹给直接杀了。

    然后,群龙无首的大邱乱得不可开交,两派的低级官员为了自保各自拉拢士兵,在城中相互攻击。至于大邱的老百姓在这种情况下更是吓得四散而逃,再加城中上乱兵放火抢掠,忙得不亦乐乎,所以当明军到来时,大邱哪里还能组织得起什么反抗?

    所以,当朱一贵进入大邱后非但没有遭到抵抗,相反无数朝鲜百姓对于天朝大军的到来是兴高采烈,欢庆鼓舞。

    在他们看来,现在朝鲜内乱,这来的大明军队一定是帮着朝鲜平乱的,在家中躲避兵难的百姓们个个是喜迎王师,明军入城时更是阵阵欢呼,甚至还有不少被兵乱害得家破人亡的朝鲜人主动为大明军队当起了向导,带着明军搜索城中乱军和那些该死的官员。

    除去这些,还有一些读书人见了明军更喜极而泣,自发组织起百姓为王师入城琼浆相迎,哭诉着地方百姓之惨状和乱军之残暴,以求明军为朝鲜百姓做主,平定叛乱,灭杀逆贼,还朝鲜朗朗乾坤。

    见到这一幕,朱一贵大为意外,可紧接着又同时心头大喜。要知道他手里的兵其实并不多,充其量也就四千余人而已。打大邱还马马虎虎,可要一路打到汉城去,这朝鲜兵就算不经打但几万几万的压过来他也吃不消。

    原本朱一贵准备拿下大邱后在此驻扎,等待后续部队到达后再继续前进。但现在的情况不仅让他出乎意料,更让他欣喜无比,他没想到朝鲜国中内乱如此之甚,更没想到朝鲜百姓对于大明又如此亲近。

    当即,朱一贵下令勒令全军贴出安民告示,部队整肃城中治安,严禁扰乱城中百姓,同时大开粮仓,救赈百姓,以安人心。

    朱一贵的做法让大邱百姓无不感激万分,更对于大明天军为之拥戴。随后朱一贵就地招兵,不仅把那些来不及逃手投降的朝鲜士兵归于部下,更在大邱招了两千多青壮,直接编入军中,以天朝平定朝鲜内乱为由继续北上。

    离开之时,朱一贵还在大邱随便指定了几个德高望重的地方乡老,令其尽快组织人员恢复生产,并交代他们后续明军即刻就能到达。这些乡老得此令自然一口答应下来,在组织的青壮帮助下继续稳定大邱,等待明军后续部队。

    而在大邱仅仅歇息一日的朱一贵这时候已带了万余人继续北上,接下来的几日里一连破几城,每城都是长驱直入,几无遭遇半分抵抗,等到朱一贵第六日抵达清州的时候,他的队伍已经超过了三万人。

    朱一贵行军速度实在太快,令跟在后面的张鲣怎么都赶不上。等到第八日,张鲣带着队伍来到清州时,当得知朱一贵在半日前已领着部队向水原进军了,而且这时候朱一贵的部队已膨胀到了五万人之巨。

    “这个朱帅……。”听到这,张鲣是哭笑不得,自登陆朝鲜到现在,作为主帅的张鲣居然一仗都没打过,从南港到清州一路上,他光忙着给朱一贵擦屁股了。

    张鲣是军中老将,不说身经百战,可大大小小的仗也打过几十场,但从来没有打过这样的仗。

    一路北上,大军几入无人之地,更让他目瞪口呆的是等到了地方,当地朝鲜百姓早就出城十里相迎,对于明军到来更是如见到亲人一般,个个笑逐颜开,仿佛明军就是他们的大救星。

 第一千三十八章 在外而安

    汉城。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论少论两派已逐渐打不动了,现在双方是谁都奈何不了谁。眼下整个汉城已是一片狼藉,再加上中央失去了对地方的控制,地方上两派也无法进行约束,如果再这么下去,恐怕不等分出胜负,这朝鲜就得四崩五裂。

    冷静下来后的两派首领开始同对方接触,试图找个平息此事件的可能。但是因为这场乱局双方都死伤惨重,而且因为局势所迫更做出了以下犯上的举动,想要就此结束恐怕是难上加难。

    在老论派的崔锡恒去拜见黄滔涣后,少论派的首领之一吴道一也同样去见了黄滔涣,他的目的和崔锡恒一样,企图想让黄滔涣代表大明为他们背书,从而获得支持。

    可惜的是,吴道一同样铩羽而归,没在黄滔涣占到半分便宜。这样一来局势又一次僵住了,这一日少论派的五位大佬李尚镇吴道一徐宗泰朴泰辅沈寿亮在大君府碰头,商讨着如何解决眼前的问题。

    “打就打,谁怕谁!”脾气火暴的朴泰辅拍案骂道:“金昌集这个老贼,居然让我等交出王世子,自搏请罪,简直就是做春秋大梦!”

    “正是!”沈寿亮同样愤怒道:“老论派欺人太甚,分明是他们先动的手,如今又想把这盆脏水泼到我们身上。王世子万万不能交出去,至于所谓自搏请罪更是不能,一旦这么做了,我等必是死无葬身之地啊!”

    众人默默点头,在场的谁都不是傻瓜,在这种时候一旦这么做了等于自绝。再说了,这事情是老论派挑起来的,先对他们下的狠手,如果说有错,那也是金昌集的错。

    “吴大人,大明的黄大人那边是否……?”李尚镇紧皱着眉头,思索良久后开口对吴道一问道。

    吴道一摇头叹道:“黄大人摆着两不相帮的姿态,依我看大明那边也是靠不住的。何况诸位不要忘了,也许黄大人对于眼下朝鲜局势或乐见如此,要知道当年大明责问朝鲜之前就有出兵朝鲜的想法,万一趁朝鲜大乱,起兵并吞朝鲜也不是不可能的。”

    “这怎么会?大明可是我朝鲜父母之国,当年明太祖就把我朝鲜列为不征之国,万历年间,我朝鲜遭日本大难,也是大明出手才挽救了我朝鲜。如今堂堂华夏上国,又如何起灭我朝鲜之心?”徐宗泰脸上露出惊愕的表情,满是不可思议。

    “徐大人,此一时彼一时啊!”吴道一看着不信的徐宗泰,叹声道:“如今的大明早就不是当年的大明,现在的大明天子可不是好说话的人,自十年前大明在江南复国以来,这位天子北退满清,东进日本,南攻南海诸国,这才开创了如今大明的天下。试问,如此帝王,哪里会在意那些前明的规矩?再者,当初我朝派使臣入大明请罪之时,大明就要我朝割让了济州牧,以此就能看出大明对我朝鲜的态度早就变了,以当今大明天子的性格,就算真的起兵灭了朝鲜也是有可能的。”

    说到这,吴道一看看众人,又道:“诸位不要忘了,我朝鲜群臣中表面虽对大明称臣,可暗中同辽东那边来往的并不在少数,这些事虽然做的隐密,但这天下无不透风的墙,想来大明那边也是有所耳闻,仅凭这点,大明出兵朝鲜就有足够理由。”

    听吴道一这么说,众人顿时神色难堪,同时又哑口无言。

    吴道一说的没错,因为之前种种事,再加上两派争斗激烈,双方都在暗中拉拢帮手,而在辽东的满清就是最好的帮手。

    这事无论老论派或是他们少论派都没少做,这些年由朝鲜向辽东移民,或者帮助辽东那边的事可不少,一旦大明真的知道了,以这事为理由责罚朝鲜不是没有可能。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倒是说说,现在究竟如何才好!”朴泰辅忍不起,顿时开口问道。

    “我倒有个想法,就不知……。”李尚镇作为五人中的主心骨,沉思许久这才开口道。

    见众人把目光朝着自己望来,李尚镇压低声音道:“如今王城不可久留,我等同老论派更如同水火,已无和谈可能。与其继续留在王城倒不如让城别走另谋出路,你们看如何?”

    “另谋出路?”众人异口同声问,同时露出了惊讶的表情。

    “正是!”李尚镇点头道:“当年春秋之时,晋国大乱,重耳在外而安,申生在内而亡的故事你们应该知道,眼下朝鲜局势正是如此,王城已成旋涡中心,与其呆在此处最终鱼死网破,倒不如离开王城另寻出路。何况,王世子为朝鲜正统,更早就领大王之命摄政监国,我等有大义在手,何愁其他。让出王城,一来可避开旋涡,二来也能让天下人看清楚老论派的嘴脸,三来以其志表大明宗主,四则保全自身,你们觉得呢?”

    李尚镇这番话让在场的人一时间都陷入了沉思,说句实话李尚镇的话并非没有道理。现在的王城的确不是什么好地方,继续留在这只有和老论派决一胜负的结果。

    但是所有人都知道,如今两派可以说是旗鼓相当,谁都奈何不了谁。继续打下去只有两败俱伤,而且整个朝鲜也会继续陷入混乱。

    李尚镇提议让出王城,表面虽然是吃了点亏,但是一旦少论派离开王城,那么接下来留在王城的老论派就成了众矢之的。到时候整个朝鲜好或坏,老论派的责任无法逃脱。

    更重要的是李尚镇点出了一个关键,就是王世子。少论派控制着王世子,而王世子又是朝鲜的储君,他的正统地位是老论派再如何攻击都是无法否定的。而且李尚镇还有一句话没说,那就是朝鲜国主李焞,以李焞的身体状况根本熬不了多少时间,随时随地可能撒手西去。

    一旦李焞突然一死,那么在外的少论一派就能以老论派谋害国主的大义号召天下,同时王世子也可以立即登位,成为新的国主,这样一来所有的主动权全到了少论一派手里,等到那时候再卷土重来,无论是朝鲜国内又或者对于大明那边都可以有一个交代。

 第一千三十九章 神兵天降

    思来想去,李尚镇这个建议得到了在场人的认可,朴泰辅当即问道:“不知李公觉得向南或是向北更好?”

    “自然是向北!”李尚镇想也不想就回答道:“离王城后,我等可北上平壤,平壤原本就是我朝鲜故都,当年宣宗大王时期,日本侵犯我国,为避日军锋芒,我朝就曾移都平壤。再者,平壤城内还有安鹤宫,可安置王世子,如王城有变,王世子即可在安鹤宫即位。”

    “这倒是可以。”朴泰辅点头表示赞同,朝鲜国内如果除了汉城之外还有那一个可为国都的,自然平壤莫属。再加上平壤在汉城北部,之间相隔距离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

    一旦少论派同王世子移至平攘,那么不仅可以依靠平壤的政治地位和历史意义依旧占据大义,同时控制住平壤还能把朝鲜北部地区全部揽于其中,同汉城的老论派分庭抗礼。

    所以人仔细思索了下,觉得李尚镇提出以平壤为基的确是一个最好的选择。至于其他问题,这些人也心里清楚,只是没说出来罢了。

    去了平壤后,除了上面所说的那些,如必要时少论派也比向南更有选择的好处,要知道朝鲜是一个半岛,南方就是大海,虽然南方比北方繁华,可一旦向南就等于堵死了自己后路,假如到时候少论派抵挡不住老论派的进逼,那么他们一路南退难道最终退到大海上去不成?

    这显然是条死路,而北方却不同。占住平壤,少论一派无论进退都有选择,而且朝鲜向北就是辽东,眼下辽东虽然是满清占据,可真要到生死关头,他们也可以同满清联起手来自保,对抗老论派的进攻。

    不过这话想想可以,私下做做也行,但万万是不能直接说出口的。毕竟朝鲜如今是大明的藩属国,而满清却是大明的死敌。

    时间紧迫,少论派诸人商议决定后立即开始行动,着手准备起撤出王城前往平壤。可谁都没有想到,就在这个时候突然间南方传来消息,由于朝鲜内乱,在济州的大明居然出了手。

    十日前,大明在釜山登陆,然后一路北进,眼下居然已经打到了京畿道首府水原附近,眼看着就要逼近王城。

    这消息传来令两派首领目瞪口呆,在之前谁都没听说过大明出兵的信息,而转眼间大明的天兵就已经到离王城不到百里的位置了,难道大明的军队是直接从济州越海飞过来的不成?如何会有这样的速度?

    要知道当年丰成秀吉举日本全国之力侵略朝鲜,自登陆作战起打到汉城同样势如破竹,但也用了十九日的时间。而现在,大明的军队从登陆那天算起一口气打到离汉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