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59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明也能顺利地彻底吞并朝鲜。

    但这种事干起来可不容易,说不定会杀得朝鲜人头滚滚,血流成河。祝建才真不愧是祝建才,看得够准,也够狠够毒的,不过嘛,这建议朕喜欢!

 第一千六十八章 祝帅

    朝鲜和大明不同,这点朱怡成心里很清楚,再加上朝鲜的历史因素,朝鲜人对于大明的感触是极其复杂的,在当年朱怡成定下吞并朝鲜之时就有所考虑。

    如果并吞朝鲜进行的顺利,那自然是两说,可一旦朝鲜那边起什么妖娥子,那么朱怡成也不会客气。

    再说,朝鲜是朝鲜,大明是大明,朝鲜人既不想做大明人,朱怡成当然也不会惯着他们,所以当朝鲜地方叛乱的消息传来后,朱怡成心里就有了想法,这种苗头不能有,绝对要打压下去,而且得狠狠打压。

    至于像史贻直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辽东的满清自己投降,朱怡成心里是嗤之以鼻的,从一开始朱怡成就没相信过满清会乖乖投降,轻易把辽东拱手交给大明。在朱怡成看来,满清此举只是拖延时间罢了,而现在朝鲜突然内乱,其中还有着满清的影子,那就更证实了这点。

    之所以朱怡成没有直接让史贻直中断和满清进行接触,一来是考虑到借着机会给对方一种错觉,二来也是给史贻直留几分面子。

    无论史贻直再如何,他毕竟是朱怡成任命的首席军机大臣,而且在朝中史贻直属于清流,名望颇高。对于这种臣子,朱怡成虽然现在心中很是失望,可必要的姿态还是必须有的,在朱怡成看来现在这样也是给史贻直一个机会,如果他能及时醒悟过来的话对于他自己和朱怡成也不算坏事。

    丢开史贻直暂且不说,眼下摆在面前的就是朝鲜内乱问题。辽东战略不可拖延,这仗也是非打不可。而现在,朝鲜的明军根本就顾不上回军平叛,至于汉城的兵力原本就不多,更抽不出多少来解决问题,所以朝鲜内乱如何平定,大明又如何借此确定在朝鲜的权威,甚至借这机会一举扫平朝鲜国中对大明有居心叵测的地方势力,这是极其重要的。

    这也是朱怡成突然间把祝建才找来的原因,而现在祝建才的回答也证实了朱怡成的眼光不差,眼下朝鲜这个情况,派其他人过去恐怕都会头大,甚至有无从下手的感觉,可是祝建才却不同,这位曾经纵横中原的枭雄恰恰正是解决朝鲜问题的最好人选。

    相比其他人,祝建才不仅是义军出身,更是深知造反的“精髓”,再加上他这个人眼光独到,心狠手辣,为了目的又不择手段,如果放在本土恐怕会惹出麻烦,但放到朝鲜那边却是一条最好的猎犬。

    当日,等祝建才离开皇宫时,他的表情同入宫前完全不同。

    如果说入宫前的祝建才是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清,那么出宫时的祝建才是昂首阔步满面春风。

    除此之外,朱怡成直接给了祝建才一个朝鲜总督的职务,这个职务虽然只是暂设,但从品级来讲已同黄滔涣相同,可以说是祝建才归顺大明后第一个实职,虽然这个实职有些水分,而且总督的也是朝鲜之地,但这却是一个良好的开端,足以让祝建才心中兴奋不已。

    除去朝鲜总督的任命,朱怡成还直接从京营中调拨了两营人马给祝建才,以作为他的督标部队。此外关于朝鲜地方平叛和保证朝鲜对辽东的战略后勤等方面,朱怡成也一应交给了祝建才负责。

    汉城留守汪文作为黄滔涣和祝建才之间的联络人,除继续担任汉城留守外,还负责汉城的警备安全。

    所以从这点来讲,祝建才这个所谓的总督其实权利并不大,一来大明在朝鲜的军队不受他的控制,依旧由黄滔涣等人负责,二来汉城作为朝鲜中枢,依旧掌握在汪文手里。

    而祝建才这个总督说白了手下的兵员也就是京营的两个营,加起来不过一千多人,此外他拥有独立平叛和掌握除汉城、平壤至于辽东前线征用的朝鲜军队外的朝鲜军,以作为平叛和保障后勤需求。

    带着一千多人去朝鲜,这人数的确是少了些,这倒不是朱怡成拿不出更多的兵马给祝建才。

    一是因为时间紧迫,朱怡成没太多时间从其他地方调兵。

    二是因为大明至朝鲜只有走海路,运兵要依靠船只,而海军的调动和运输兵员都需要时间,在短时间内也只能满足这些人员和物资的运输。

    三是因为祝建才自己向皇帝要求的,虽然说平叛兵力是越多越好,可祝建才是什么人?难得皇帝肯用他,而且还给了他这么好的机会,如果带着几万人开赴朝鲜,这活谁不能干?非得他祝建才么?

    只有用最少的人,做出最好的结果,这才能显出他祝建才的能耐。再说了,祝建才对于平叛已有想法,在他看来最终平叛肯定是腥风血雨,如果由大明直接出手恐怕不是什么好事,而让朝鲜人打朝鲜人,反而更为妥当,他所带的部队仅仅只是个引子罢了,未来也不会成为平叛的主力。

    祝建才的动作极快,当天傍晚就简单收拾领旨离京,第二天中午抵达天津,等京营的两营人马风尘仆仆地赶来后,祝建才已登上战舰了,随后就直接朝着朝鲜出发。

    “祝帅,船上风大,还是下舱吧。”

    船出了天津码头,先向东入海,随后折向北方,行不多时就再也看不见陆地,四周都是茫茫一片。

    祝建才站在甲板上,眺望着朝鲜方向,嘴角挂着若有若无的笑意,之前身上那在京师几年养出来的富贵气早就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威严和凌厉。

    说话的是锦衣卫千户穆忠明,这位曾经的满人如今早就是比明人更为明人的存在了,自在大明北击天津,直取京师的大战役中立下大功的他,眼下不仅是锦衣卫的千户,更得了一个三等子爵的爵位。

    之前,穆忠明一直在京师千户所任职,虽然他在职位不算高,可相比其他千户所而言却是极重,而且他的功劳和这些年的能力也得到了张冉的认可,考虑到这一次祝建才是去朝鲜,而朝鲜又是辽东战略部署的重要一环,在加上朝鲜内乱背后有着满清的影子,所以在朱怡成让张冉挑选合适人选跟随祝建才前往朝鲜的时候,张冉马上就想到了穆忠明。

    对于这趟差,穆忠明自然不会拒绝,在出发时他甚至很是期待。因为去朝鲜就是立功去的,一旦立下大功,那么他在锦衣卫的职位肯定更进一步,对此穆忠明心中期待无比。

    当然了,让穆忠明跟随不仅有着明面上的任务,同时也有监视祝建才的用处。这点无论是穆忠明本人又或者祝建才自然是心里很清楚的。

    不过心知肚明归心知肚明,这种事大家肯定不会挑明,而且只要祝建才不做出危害大明的事来,穆忠明也只是作为随从和联络官的身份。

    “祝帅?”听到穆忠明如何称呼自己,祝建才心神倒是有些恍惚,不知道多少年已经没有听到这个称呼了。

    自归顺大明,他祝建才韬光养晦,一直以富贵侯爷身份在京,就算碰到之前认识的人甚至部属,那也是称呼他为侯爷罢了。

    相比侯爷的这个称呼,祝建才更喜欢祝帅这个称呼,因为这能让他想起自己当年意气风发,拥兵数十万的往事。而现在,终于等到了这一日,又一次听到这个称呼,而且自己现在这个祝帅已是真真正正握有实权的总督。

    嘴角不由得挂起一丝笑意,祝建才深吸一口海上吹来潮湿而又有些寒冷的空气,这才把目光从远方收了回来。

    “要多少时日到达南港?”祝建才对穆忠明问。

    “后日即可抵达。”

    “后日嘛……时间不等人呀。”祝建才心里对自己如此说道,神色却是平静如常,他点了点头也不说什么,直接转身下了甲板回到了他的船舱。

 第一千六十九章 反应

    第三日,祝建才抵达南港,当他踏上朝鲜的第一刻起,这位曾经纵横中原的枭雄很快就让世人明白他是来干嘛的,更会给朝鲜带来如何翻天覆地的变化。

    祝建才没有和其他人想象的那样北上汉城,他到了朝鲜后只是向汉城和平壤送去了消息,随后就在南港开始了他的行动。

    要说造反,朝鲜地方势力只是小学水平,祝建才才是造反的祖宗。这些朝鲜人玩的一套全都是他早就完剩下来的,他来朝鲜表面上平定叛乱,总督朝鲜,可实际上祝建才所做的事远比那些朝鲜人想象的严重,因为他是来挖朝鲜人的根的。

    所谓大乱之后必有大治,朝鲜虽是小国,但李氏享国太久,整个国家由上至下早就烂透了。

    大明想彻底掌握朝鲜,如果不经历一番惊天动地的动作,就算勉强站住脚,那么也会留下许多隐患。

    尤其是地方上,大族、士族的力量根深蒂固,这些不解决是没办法彻底控制朝鲜的,就像眼下这些力量勾结起来,背后还有着满清的影子,形成了一股庞大势力,正是如此才会趁着明军兵力在北方的机会搞起了叛乱。

    在朝鲜怎么干,祝建才早就有了打算,至于权利出京时朱怡成也给了他。所以当祝建才踏上朝鲜土地的一刻起,朝鲜人注定有难了,因为那些家伙根本不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会是一个曾经搅得神州中原天翻地覆的狠人。

    盛京,怡亲王府。

    阿扎兰的身体越来越差,虽说辽东的天气已开始渐渐回暖,可阿扎兰的病非但没有好转,而且还向坏的方向发展。

    一连串的咳嗽,差一点儿咳的他喘不过气,好不容易才勉强止住,脸上泛着不健康的潮红。

    “身子没事吧?要不先歇息?”怡亲王担忧地看着阿扎兰,着实为他担心。

    摆摆手,阿扎兰勉强笑道:“无事无事,这些年下来早就习惯了,王爷,还是继续谈正事吧。”

    怡亲王迟疑了下,这才点点头,阿扎兰继续之前的话题道:“大明那边传来消息,首席军机大臣史贻直对于王爷所提出的交还辽东,降于大明一事极为热衷,而在大明朝中,支持这点的人也不少。”

    “这是好事,不也是我们希望的么?”怡亲王笑着说道,接着又问:“大明皇帝那边呢?可有什么说法。”

    “大明那位朱皇帝并未有反对,要不也不会把此事交由史贻直处置,这已表明了对方的态度。”

    怡亲王眉毛一挑,神色很是兴奋:“这么说,我们的计谋奏效了?”

    阿扎兰点头道:“从眼下看来正是如此,何况大明同我大清不一样,大明的皇帝一向都喜欢搞什么仁治,朱皇帝登位后就弄出了个什么军机处,其实说白了也就同当年的内阁没什么区别。汉人嘛,就是如此,军机处设置已有两届,如今已经是第三任,这史贻直更是大明那边有名的清流,所谓清流自然在乎名声,再者他刚为首席,正是想做出事的时候,王爷如今给了他这么一个机会,他如何会放过呢?”

    听到这话,怡亲王顿时畅怀大笑起来:“的确如此!汉人就是这副鸟样,好好的皇权还非得分成几分,原本以为这朱皇帝是雄才大略的人物,没想到也逃脱不了这个俗套。如此所为,简直等于作茧自缚,看来大明已觉得自己是中原之主了,这倒是件好事。”

    “王爷说的极是,正是如此!”阿扎兰表示赞同,接着又讲了讲他安排如何大明商谈请降的事宜。

    说白了,所谓的交还辽东,请降大明,这些都是当初定下的策略,目的就是要拖延时间,以用这种方式阻碍大明向辽东出兵。

    按照阿扎兰的说法,只需要拖延个三四月即可,等到那时候大明最好的出兵时间早就过了,这么一来辽东也就能轻易守住,等于多给了怡亲王一年的准备时间。

    “安排的不错。”听完阿扎兰的讲述,怡亲王道:“如能这样再好不过,只要时间拖的越久对于我大清也就越有利。”

    说到这,怡亲王想了想又道:“不过此事也不能全寄予希望,毕竟那位朱皇帝不是傻瓜,恐怕这么拖下去他很快就会明白过来,到时候就算首席军机大臣史贻直依旧想谈,朱皇帝也会不肯。”

    “王爷说的有理,对于这点奴才也想过。不过王爷您别忘了,我等还有后手,而这后手就是朝鲜。”

    “对!朝鲜!哈哈!哈哈哈!”怡亲王顿时大笑,没错,当初他们商议对策的时候就是双管齐下,一方是大明,另一方就是朝鲜。

    大明那边是主动示弱,随后以交还辽东和请降大明为诱饵拖延时间。至于朝鲜那边嘛,眼下朝鲜的乱局就是阿扎兰搞出来的,而且从现在朝鲜的局势来看效果很是不错,那怕大明有能力搞定朝鲜地方叛乱,那也要费不少功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