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66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些,都是廖焕之心中顾虑的,当年他把跟随自己的大部分官员关系转交给蒋瑾,一是为了朋友之谊,二来也是希望蒋瑾能够继承自己的政治遗产,从而用另一种方式将来给廖家回报。

    可是现在,廖焕之有些担心自己当年的决定是否正确了。尤其是当他想到朱元璋时期的胡惟庸案就感到一阵心惊肉跳,要知道胡惟庸案最终牵涉到的是李善长,而他廖焕之就是如今大明的李善长,至于蒋瑾,千万千万不要走胡惟庸的老路。

    摇了摇头,把这个可怕的念头强行从脑袋中抛出去,廖焕之回到花厅坐下,他深深皱起了眉头,思索着未来自己的处身之道。

    虽然他知道朱怡成不是朱元璋,大杀功臣的事恐怕不会有,可是历来皇家无情,有些事不仅仅靠着猜测就能放心的。

    想到这,廖焕之倒有些羡慕其他几位一起退下的军机大臣了。其中最早离开军机处的邬思道就不用说了,这位可以说是真正的闲云野鹤,根本志就不在朝中,如果不是朱怡成强行挽留,并用其管理皇家学院的话,恐怕邬思道早就离开京师回老家逍遥去了。

    至于王东,眼下虽然不在军机处,却在新明。天高皇帝远,作为新明总督的王东以后不可能再入中枢,但他却能主政一方。

    董大山,作为陆军统帅离开中枢后回去带兵,眼下负责辽东战事,也是不错的出路。

    就连军机处内排名最后的王樊也比廖焕之活的简单,因为王樊的强烈要求,在退出军机后也不愿意担任任何朝廷其他官职,而是希望回宁波老家。朱怡成考虑再三,最终答应了他的请求,不过王樊现在虽不在朝中任职,却是皇家商行的大掌柜,替大明皇家负责商业事务,这对于原本就是皇帝家奴的王樊而言是再好不过的了。

 第一千二百零四章 上海分行

    在廖焕之为王樊而感到羡慕的时候,远在上海,黄埔江畔的一幢很高的建筑,这里就是大明皇家银行上海分行的所在。

    说起大明皇家银行,这是由大明皇家商行建立的一家银行,也是大明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银行。

    在大明,钱庄、票庄这些早就有之,可相比之下它们虽然有一定的银行职能,却和真正的银行还有极大的差距。

    朱怡成在宁波时期就开始着手建立皇家银行,到了南京后大明皇家银行正式成立。这家银行不仅承接吸储、放贷的业务,还负责大明货币发行和经济控制,可以说大明皇家银行是大明的中央银行也不为过。

    这些年来,随着大明的发展,银行这个新兴行业也逐渐被许多人所知,再加上东西方的交流甚深,西方国家的银行也开始在大明展开了部分业务。因为这些影响,传统的钱庄、票庄也陆续走上了向银行改变的道路,仅仅四五年的时间,大明新注册或由传统钱庄、票庄改制的银行就冒出了不少,这些银行都由户部进行审核,后来后部分离出商部,银行成立审核就更严格了,可就算这样,仅仅在上海一地就拥有十七家银行,当然这些银行中规模最大资金最雄厚的是大明皇家银行。

    大明皇家银行的总部原本在南京,后来因为还都的原因由南京转至京师。可就算这样,由于南方的繁华,南京分行依旧是能够和京师总行相抗衡的存在,而当上海分行成立后,因为上海的特殊原因,上海分行在不到三年时间内就成为和京师总行、南京分行一同并列的三巨头之一。

    除去上海分行的地区特殊性外,它之所以能成为行内三巨头之一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分行的行长不是普通人。

    上海分行行长是原总行副行长王坤,而王坤不是普通人,他是原军机大臣、户部尚书、许国公、少师王樊的长子,由此可见上海分行的特殊性。

    王坤今年不到四十,正是一个男子精力最充沛的年龄。作为家中长子,王坤从小就跟着父亲做生意,后来王家在宁波第一个投靠了朱怡成,朱怡成投桃报李给了王家极其优厚的回报,作为家主的王樊不仅从一个商人摇身一变成了控制皇家商行的执行者,之后更先任户部尚书,后来又直入军机为军机大臣。

    之后,王樊不仅掌控大明财政,同时还为皇家打理生意,最终封得许国公爵位。以一个商人能有如此荣耀,恐怕这历史上也只有当年奇货可居的吕不韦能够相比了。

    王坤之前也曾在户部任职,不过只是一个小小的员外郎。后来皇家银行成立后,王樊就让王坤去了皇家银行,这么多年下来王坤用自己的努力证明了他在金融上的能力,一步步走上高位。

    王樊退居二线的时候,王坤已是皇家银行总行的副行长了,虽然不能说是实质的二把手,但在皇家银行系统内部却是掌握实权的大人物。

    王樊告老还乡后找了王坤细谈了一次,之后王坤就主动要求由总行调任上海分行任职,这件事还惊动了朱怡成,为此朱怡成特意召见了王坤,以作安抚,避免王坤因为王樊的离去有什么想法。

    不过王坤很坦然地告诉朱怡成,他之所以要去上海并不是因为王樊告老的原因,在他看来上海作为新兴的经济城市,连通南北,其潜力极大。而这几年中,上海分行的成绩并不好,根本就没体现出上海的重要性,作为总行副行长的王坤觉得上海那边必须要有一个能开拓的强力人物,才能让皇家银行的业务进一步发展,而这个人选也只有他王坤最合适。

    听完了王坤的毛遂自荐,朱怡成倒是有些佩服他的勇气和直率,何况王家虽说是臣子,其实当年王樊带着王家直接投靠朱怡成那一刻起,王家就等于就是朱怡成的家奴了。

    家奴听起来似乎不怎么样,可在这个时代却是自己家人的意思,这也是朱怡成特意把廖焕之留在京中,反而同意王樊告老的原因。臣子再亲近也是臣子,可家奴就等于自己人,这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朱怡成在满意王坤的回答后,同时也愿意给他这么一个机会,如果王坤能在上海独当一面,甚至做出成绩来,那么未来王家就能再出一个值得朱怡成信任的理财能臣,这无论对皇家还是对大明而言都是一件好事。

    就这样,王坤以皇家银行总行副行长的身份调任上海分行,同时还保留着总行副行长的职位。自他到上海后,先用了一个月的时间了解情况,摸清银行内部和上海商界的方方面面,随后王坤就大刀阔斧地对上海分行进行了整顿和改革。

    别看王坤长的不起眼,有些肖似王樊的他身材不高,还有些微胖,圆圆的脸笑起来有些喜感,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可当他对上海分行进行改革的时候,下面的人才发现平日里说话和气没什么架子的王坤居然是一头能吃人的笑面虎,其眼光之独到,手段之果断,让那些小看他的人顿时后悔莫及。

    用了三个月的时间,王坤把上海分行整顿一新,其中被他开除甚至送进牢房的就有十几个,此外对于一些日常业务的问题追责也使得不少人叫苦不迭。

    之后的事就简单了,王坤在整顿好内部后,接下来就是对业务扩展下手,不到半年的时间,上海分行的业务就节节拔高,到今年年初,上海分行更在所有上海的银行中脱颖而出,成为大明银行包括皇家银行内部名副其实的巨头。

    皇家银行上海分行的大楼拥有八层,八这个数字在大明是极为吉利的,当年建设这幢大楼特意用这数字作为楼层。

    楼的建筑风格带有东西方结合的特色,其中主体用的是石材,这是考虑到石材建筑比砖木结构更牢固,同时也更容易建造的原因。

    整个大楼一层是营业大厅,日常普通的业务办理都在其处。而二层是贵宾业务所在,一些贵宾大客户的业务在此处理。至于三层至七层,分别就银行各部门的所在,最高的八层就不一样了,因为这是王坤办公的楼层,不仅拥有华丽的办公室,还有着规模不小的会客室和其他设施。

 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品茶

    站在硕大的办公室内,靠着江面是极大的玻璃窗。

    玻璃这个东西在中国很早就有了,只不过因为烧治的原因纯色玻璃很难,但普通的琉璃却不缺。诗歌中所提及的琉璃瓦其实就是玻璃的一种,而在前明时期,透明玻璃也陆续出世,但由于价格高昂,就算是大户人家也很少用得起。

    而现在,随着大明科技的发展,玻璃制造已不算什么奢侈品了,大明的玻璃无论其质地还是透光性远比西方的更好,这些年来,上海作为大明最大的对外城市,许多建筑中对于玻璃的运用也越来越多,但是像皇家银行直接拿玻璃当墙使用的唯独一家。

    王坤背手眺望着江面,这里是看黄浦江最好的位置,江面上来往的船只一览无余,而在大楼正面是沿江的大道,穿梭的行人、马车、黄包车忙忙碌碌,显出上海无比繁华的景象。

    自到上海后,王坤在办公闲暇之时经常会这样独自眺望外面的景象,这已经成了他的一个习惯,而现在他正和平常一般,在处理完公务后站在窗前凝神看着窗外。

    “行总……。”

    敲门声响起,王坤说了一声进来,门被从外面推开,来的是皇家银行上海分行的襄理。襄理这个职位主要是辅助经理和更高级的银行管理人员,从字面来讲也就是襄助的意思,如果放到后世,襄理就是总经理助理或者行长助理,其职位稍抵于银行经理。

    “叶大人来了。”襄理推开门后并未继续向里走,站在门口毕恭毕敬道。

    “请叶大人在会客室稍坐,我马上过去。”王坤回身吩咐道,襄理应了一声关上了门。

    王坤收回眺望的目光,把思绪重新回到眼前。他整了整衣冠,随后想了想拉开抽屉,从里面取出一个小铁罐子,然后迈步向门口走去。

    片刻后,王坤来到离他办公室不远的会客室,虽然说是会客室其实就和书房没什么两样,其内部的装饰和奢华简直堪比大内,这也是因为皇家银行顶了皇家的名头,要不然仅凭这点银行就吃不了兜着走。

    会客室内,叶荣柏并没有坐着,而是站在一旁饶有兴趣地看着挂在墙上的一副画。

    这副画画的是一副墨竹,虽不是名家出品,却显得秀劲绝伦。

    “叶兄好兴致!”王坤迈步走近,笑着打趣道。

    “这副画不错,上次来你这还未见此画,画此画的人是何人?”叶荣柏伸手指着面前的话询问道。

    “此乃兴化郑燮所画,郑燮此人这几年在江南颇有名气,尤善画兰、竹、石,此画是我前不久用了一千元购得,怎么?叶兄也喜欢?”

    “原来这是郑燮的话,怪不得,怪不得。一千元?不贵不贵,王兄占了大便宜了。”叶荣柏恍然大悟,笑着点头说道。

    他们两人是世交,其身份也不是普通人,更谈不上谁要巴结谁一说。所以王坤也不提什么如果喜欢这话就送给叶荣柏的话,而叶荣柏所表现对这画的欣赏,却也不会去夺人所爱。

    对着画两人聊了几句郑燮,随后王坤亮亮手中的小铁盒道:“你今天来可是有口福了,瞧瞧这是什么?”

    叶荣柏眼睛顿时一亮,露出了热切之色:“莫不是贡茶中的极品……大红袍不成?”

    “哈哈哈,就知道你一眼就能认出,不错,这正是大红袍,这一两大红袍还是皇爷特意赐给我父的,我可是好不容易才从父亲那边讨来的,今日给你品品。”

    叶荣柏一脸羡慕:“皇爷如此恩厚许国公,实是难得,今天更是能有此机会,还真是多谢王兄了。”

    叶荣柏的羡慕也是理所当然的,宁波几大商家中叶家算得上极为不错,其中叶家、包家、严家可以说是大明举足轻重的豪富人家。

    严家因为范翊畴一案的牵连损失惨重,不过这几年严家总算靠着底蕴和其他家族的帮助渐渐又恢复了些元气。

    至于叶家和包家,一个在上海一个在香港,不仅是大商之家,更有着官身,其品级虽不算高,可权利却是不小,可以说是跺一跺脚就能震三震的大人物。

    可不管这几天如何,却依旧比不上王家。当年王家第一个投靠朱怡成,其获得的利益是所有商家都不及的。

    眼下王家可是许国公府邸,王樊更加封少师,已经脱离了纯粹的商贾之家,就连王家第二代的王坤眼下不仅是皇家银行总行的副行长,更是直接掌管上海分行的巨头。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王家富贵几乎是与国同休,这哪里是叶家现在可以比的。就像是这小小的一罐茶叶,虽然以金钱而论再贵叶荣柏也是买得起的,可要知道这不是买不买得起的原因,而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