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67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叶荣柏今日所为看起来是以退为进,并且主动辞去上海的职务,可王坤却中其中察觉到了叶荣柏在表面后退的举动下同时隐藏着极大的野心。

    开发南陆,听起来不错,但是叶荣柏偏偏拉上自己,或者说拉上皇家银行作为合作人,这难道真的是叶家缺少资金么?

    这种话也就是骗骗普通人,南陆开发的资金需求的确不小,而且这笔钱几乎是天文数字,但以叶家富可敌国的底蕴来讲还是承担得起的。

    叶荣柏只所以拉上王坤,又或者拉上皇家银行无非是想找一个强大的背景罢了,要知道皇家银行真正的后台老板可是朱怡成,所以叶荣柏这么做其实是向皇帝卖好,同时也借此机会介入皇家产业,以期望未来能和王家一般和皇室真正捆绑在一起。

    此外,叶荣柏还提出建立公司,这分明就是效仿西方各国在东方建立的所谓东印度公司类似,一旦这个公司建立起来,叶荣柏虽然远走海外,可手中的权利却一下子大了许多,再加上他又有了皇室的背书,自然不用再担心叶家会遭到算计。

    可以说,叶荣柏把一切都盘算好了,而且他有着很大的把握能够成功。今天来找王坤,其实他真正的目的是想通过王坤这个渠道取得朱怡成的容易而已,不能不说叶荣柏这么做思虑周全。

 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以退为进

    上海发生的事没几天朱怡成就知道了,或者说在叶荣柏离开皇家银行上海分行后王坤就把发生的事一五一十地写成奏折,然后以密奏的方式加急送往京师,几天后摆到了朱怡成的案头。

    朱怡成看完密奏后先是有些意外,随后就笑了起来。

    “这叶荣柏,不当官还真是可惜了。”朱怡成笑着轻声说道,接着继续拿起密奏细看。

    王坤虽不是朝中正式官员,但他却是朱怡成的近臣之一,或者说王家是依附于皇室的家族,属于朱怡成家奴的存在。这点,外人不清楚,作为宁波商行重要一份子的叶荣柏怎么会不知道?

    叶荣柏直接跑到王坤那边主动提起此事,还提出希望皇家银行能够在开发南陆的资金上提供支持,这表明上看起来似乎没什么问题,可实际上叶荣柏这么做分明就是想借王坤的手把这个消息传递给朱怡成。

    王坤心里自然也清楚这情况,所以在叶荣柏离开后马上就把这件事用密奏的方式紧急送往京师,这么大的事只有朱怡成能够定夺,王坤在中间仅仅只是传信人而已。

    放下密奏,朱怡成坐在椅中微闭起双眼,细细考虑这件事的处置。不得不说,叶荣柏选的时机非常恰当,而且理由也极其充分,恐怕他对于这件事如此下决心早就全盘考虑过了。

    当年为了兴建上海,朱怡成特意把上海交给了叶荣柏,并且借用宁波商行的实力来发展上海这个新兴港口城市。

    当时这么选择,一来是因为当初的大明还很薄弱,刚刚成立的大明朝廷远不如清廷,无论从人口、资源、财力、军事等各方面来讲,大明脆弱的很。

    要想强大起来,甚至拉近和清廷的差距,大明必须尽快发展,所以朱怡成采取了拉拢宁波商行,大力发展商贸,从而获得大量资金来壮大自身。

    上海的兴建也正是处于当时阶段下定下的策略,何况当时大明朝廷自身财政就极其困难,军队和地方到处缺钱,哪里拿得出更多的资金投入上海?无奈之下,朱怡成就把开放上海这件事交给了叶荣柏,不仅是拉拢,更是借用宁波商行的资金来为朝廷办事,再加上后来叶家在南海海战中对大明舰队的支持,使得大明舰队击败了当时强大的对手葡萄牙远东舰队,从而使得大明彻底在东南站稳,其功不可没。

    自此,为了表彰叶家的功劳,朱怡成不仅给叶荣柏加官,同时也完成了当初对叶家承诺,直接把上海交给了叶家管理。所以说,叶荣柏虽然表面上是朝廷官员,可实际上依旧是一介豪商,同时还掌握着整个上海的民政、财政大权,其地位可以说在大明无人可比。

    这些年来,随着叶荣柏在上海的细心经营,日新月异的上海彷如一颗灿烂的明珠。

    同时,随着大明的商贸大兴,作为海、江、陆要冲的上海其地位越来越重要。现在的上海已经超越了当初的宁波成为东南第一城市,再加上上海至南京的铁路完成,上海的重要性更进一步,其未来的发展不可估量。

    按照户部和皇家银行的统计,目前上海每月的资金来往已超过了二千万之巨,其税收更超过了百万之数。上海一年的税收收入足抵得上普通的两个甚至三个省份。

    除此之外,上海还聚集了全大明最多的商行和其他产业,从这点来讲,拥有上海的叶荣柏就算把手中的获利大部分上缴朝廷,可留下的部分也足以使得他成为全大明最富有的商人了。

    叶家在宁波时期就是豪商之一,当时的叶家家产就有百万,而现在不算整个叶家,仅仅叶荣柏个人而言他的财产估计已经超过了数千万甚至更多。

    富可敌国,说的就是叶荣柏。如果是普通人的话,恐怕早就迷失在巨大的财富和成功中了,不过叶荣柏却不是普通人,他是一个头脑非常清醒的人,随着上海的越发繁华和自身财富的不断膨胀,叶荣柏开始有些担心,并有了退意。

    纵观历史,巨富者能有好下场的并不多,春秋时期的陶朱公或许是一个,但也仅仅只有陶朱公而已。

    远的不说,仅仅说近些的,当年前明立国之时,号称富甲天下的沈万三不就是因为财富太多而最终落了个凄凉的下场?虽说朱怡成不是朱元璋,而且朱怡成对于商人的态度也是历代帝王中独一无二的,可叶荣柏却清楚对于商人而言巨大的财富就是原罪,何况是把持上海这样一个城市的自己?

    没错,叶荣柏怕了,他怕自己有一天会像被养肥的猪一样给宰了,红极一时的叶家也会在自己的手里彻底断送。随着天文数字的财富一天天的增长,给叶荣柏带来的不再是欣喜和欢愉,反而是巨大的压力和恐惧,正是因为如此,叶荣柏生出了退意,他不仅要彻底辞去上海的职务,从而把持上海的位置上退下来,同时也想让叶家彻底消除在朱怡成心中的窥视和防备,只要做到这点,叶荣柏什么都愿意付出,哪怕把从上海得来的财富全部捐献出去他都在所不惜。

    当然了,叶荣柏不会傻到真的把家财捐献给朝廷,如果他这么做的话不等于把朱怡成和朝廷陷入尴尬的境地么?这样一来,皇帝和朝廷的威信何在?朱怡成无论是接受与否,都会被世人留下一个“贪婪好财”的名声。假如叶荣柏真的这么做了,非但救不了叶家,甚至会给叶家带来灭顶之灾。

    聪明如叶荣柏这样的人如何不知道?所以想来想去,叶荣柏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那就是一方面请辞职务,另一方面以开发南陆的名义自我流放,同时用叶家的资金替朝廷去建设南陆,从而一举两得。

    此外,去南陆更有一个天大的好处。作为叶家现在的当家人,叶荣柏可不是他父亲叶国基老爷子那样的商人,原本就极有商业才华的叶荣柏对于政治同样敏锐,他知道现在的大明正是疯狂对外扩张的时期,但由于大明的人口限制因素和朝廷的其他原因,大明并不能做到对海外领土的完全开发,何况眼下大明对于新明、吕宋、柔佛等地的关注远在南陆之上,相比以上这些地方,刚刚发现不久的南陆只是一个勉强占住地盘,却根本就没能力去开发的新兴之地。

    如果叶荣柏能够在这时候插上一手,不仅能解除自己目前的困境,甚至还能借着南陆开发为叶家找一条后路。等到那时候,叶荣柏在海外羽翼渐丰,借此就能摇身一变由半官半商成为大明的真正勋贵阶级,并且立足于南陆。

    不得不说,叶荣柏的盘算是目前最好的选择,而且他这个做法也确实打动了朱怡成。

    对于上海的情况,朱怡成自然是很清楚,作为大明的统治者,朱怡成也不希望上海一直掌握在叶荣柏这样的商人手里。当初借用叶家的能力开建上海是无奈之举,而现在随着时间的推移,朱怡成已经有了收回上海的想法,不过朱怡成并没有叶荣柏担心的那种打算把叶家从上海的势力彻底拔除,甚至宰肥猪杀掉的念头,朱怡成是皇帝,他是要脸的,朱元璋能做这种事,他可是做不出来,况且一旦这么做了,大明就必须承担所带来的严重后果。

 第一千二百零九章 表态

    朱怡成除非脑子进水了才会用那种手段去解决问题,那么朱怡成脑子进水了没?答案当然是没有!

    就算朱怡成要彻底收回上海的治权,他也会使用较为缓和的手段,在不影响如今大明政策的前提下一步步解决这个问题。至于叶荣柏和叶家通过上海获得的巨大财富,说句实话朱怡成虽然有些动心,可他也不会仅仅因为这些财富就把叶家处理掉,这不符合朱怡成对大明的长期规划。

    按照朱怡成原本的打算,是准备在这几年慢慢处置的,不仅包括上海,还包括香港的包宏辉。无论是上海还是香港,都属于大明本土,如果不是当年的权宜之计,朱怡成根本不可能让叶家和包家分别控制上海和香港两地。

    而现在,已经到了彻底收回两地治权的时候了,但收回治权是一方面,对于这两家除非头脑不清楚直接对抗朝廷,只要他们配合,在收回治权的同时朱怡成自然不会对他们进行追究,甚至让叶家和包家在两地保留部分特权并非不可以。

    这就是朱怡成原本的打算,但他怎么都没想到叶荣柏聪明的很,早就看到了隐患的存在,而且不得不承认叶荣柏的确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人,他不仅直接把上海治权交还朝廷,还主动提出了前往南陆的要求,其用意自然是想借此彻底打消朱怡成的顾虑。

    “算是一个聪明人,可惜格局还是小了点,而且……。”

    最后的而且朱怡成没说出来,其实朱怡成心里放松的同时也有些不悦,这个不悦恐怕是觉得叶荣柏会以为他会卸磨杀驴吧。

    想到这,朱怡成哭笑不得地摇了摇头,不过这相比顺利收回上海治权,解决上海问题是一件小事,何况如果换位思考,也许很多人都会那么想,毕竟谁都猜不出朱怡成真正的想法,为了保全家族和自己,与其冒险寄希望于皇帝的仁慈,倒不如舍弃这些。

    再者,叶荣柏这么做对于朝廷也是有好处的,南陆也就是后世的澳洲,虽说大明海军已经在那边建立了基地,同时派驻了部分军士以宣布主权。但相比巨大的南陆,仅仅几百人的驻守根本就起不到什么作用,最好的办法当然是尽快向南陆移民并且开发,从而彻底把这片土地揽入大明治下。

    可惜,眼下大明根本就没这个能力,辽东、吕宋和柔佛这些地方先不说,仅仅一个新明就已经让大明已经无法满足了,无奈为了新明的移民大明甚至把主意打到了日本那边。

    人口的不足,使得朱怡成根本无法快速在海外形成强力的统治,这也是他的无奈。毕竟现在大明不是后世的中国,人口资源还远远没有达到动不动十数亿的庞大数额,何况大明本土也需要充裕的人口来进行支撑,要彻底改变这个情况至少还需要几十年的时间。

    既然叶荣柏把目标对准了南陆,以他商人的眼光替朝廷解决这个问题倒也是个不错选择。想到这,朱怡成决定顺水推舟,不仅顺势解决掉上海的问题,同时也利用这件事把大明的触角彻底伸向南陆。

    几日之后,关于叶荣柏请辞的正式公文也到了京师,对于这个公文朱怡成并没有马上批准,而是让军机处驳回了叶荣柏的请辞,同时还给了叶荣柏一些安抚,并且在朝堂上对叶荣柏在上海的功劳进行了表彰。

    朱怡成摆出来的姿态自然是给天下人看的,同样作为另一方的叶荣柏也心知肚明,所以当得知朝堂驳回他的请辞后,叶荣柏毫不迟疑地就再此请辞,而第二次请辞也同样被朝廷驳回,直到一个月后叶荣柏的第三次请辞和个人给朱怡成写了一份情深意切的奏折后,朱怡成这才勉强答应了对方的请辞。

    同意叶荣柏请辞的同时,对于叶荣柏朝廷多有嘉勉,不仅对他的加官没有剥夺,朱怡成还给他升了一级。

    当然了,这所谓一级只是虚衔,虽然叶荣柏现在的官职是从侍郎升到了尚书,但这个尚书并不属于正式官员。不过除此之外,朱怡成同时给他的爵位晋升,由子爵升为三等伯爵,也算是成全了君臣之恩。

    此外,根据叶荣柏提出所谓开发南陆的建议,朱怡成也对此表示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