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原本藏地拉藏汗和准噶尔部暂时形成了微妙的平衡,两者一时间谁也奈何不了谁,鉴于各自的力量暂时在藏地以东划分区域进行统治。但诚亲王的介入后直接打破了这个平衡,再加上后续大明的力量也渐渐伸到了这片区域,导致各自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
就在一个多月前,准噶尔联合拉藏汗突然向诚亲王出手,意图一口消灭诚亲王部,随后以其此战之功向大明邀功,同时获得大明对于他们在藏地统治的合法权。
对这双方的联合动手,诚亲王虽然有所预料,并且提前做了一些准备。可诚亲王却没想到对方的动作会这么快这么猛,更要命的是他没料到对方还私下得到了大明那边的支持。
一时间措手不及的诚亲王仓促应战,三方在藏地以东大打出手,这一仗足足打了个半月,最终的结果是三败俱伤,谁都没占到便宜。
如果说有个胜利者的话,那恐怕就是藏在身后的大明了。随着战争的结束,准噶尔和拉藏汗的实力大减,大明势力的触角开始正式进入此地也将顺理成章。
战后,诚亲王借着此战的机会也算是打通了向西域的道路,带着剩余的一万多兵力头也不回地就离开了藏地,前往西域去了。
而现在,诚亲王经历千辛万苦,一路上再又损失了上千人后终于踏上了西域的土地,并且在抓来的向导带领下朝着西域方向深入。
向导是一个西域当地人,从穿着来看是回回,不过这里的回回和当初北京城的回回不同,他们不会说汉化,交流起来有些费力。
“让……让部队歇一会儿。”藏地是高原,氧气不足,现在诚亲王从藏地前往西域还得经过一段昆仑山脉,虽然他们走的是绕山而行,可同样非常辛苦,一路行来死了不少人不说,就连平日里身体很好的诚亲王都感到疲惫不堪。
现在,虽说踏入了西域之地,缺氧的现象总算得到了缓解,可这么多日的行军已把部队上下折腾的不轻。
找了一处地方安营扎寨,接过下属递来的水喝了口,诚亲王呸地吐掉了口中的风沙。
“主子爷,下面兄弟刚打了几只黄羊,今日可以加餐了。”身边的下属略有高兴地来禀报道。
点点头,诚亲王满是风霜的脸上露出了笑意:“给诸位兄弟都加餐,这一路大家辛苦了,告诉兄弟们再咬咬牙,等到了地方就好了。”
“奴才明白,奴才这就去安排。”下属连忙应道。
随着天色的渐渐暗下,营地的篝火也燃了起来。打来的黄羊在篝火上烤着,冒出阵阵香气,令所有人期盼不已。
过了片刻,下属端来一条烤好的黄羊腿,诚亲王也不客气直接取出小刀割着羊腿沾着盐吃了起来。
黄羊的味道不错,虽然调料简单却吃起来很香,就着羊腿诚亲王吃了大半,这才感觉饱了。
把剩余的羊腿赐给了身边的亲卫,诚亲王起身向着远方眺望。这时候的天色已经全黑了,苍穹布满了星星,月色异常明亮,但远方却依旧是一片漆黑很难看清楚样貌。
“去问问向导,还需要多少路才能到。”诚亲王想了想后向身边的亲卫吩咐。
亲卫应了一声随后就跑开,过了片刻回来道:“回主子的话,向导说起码还需七八日才能到。”
诚亲王皱起眉头,他们已经走了好些时日了,这一路上除了极少地方外都是人烟罕见的区域,虽然一直给士兵们打气,可军队的士气已经极低,再走七八日,带着的粮草恐怕有些不足,想到这诚亲王心中有些担心。
“让几位将军过来。”诚亲王吩咐,对于向导他也不敢过多相信,要知道这向导是随手抓来的,万一引着他们走错了路就麻烦大了。
所以诚亲王觉得现在必须要做些其他准备,最好是马上想办法联系到在西域的郭亲王部,搞清楚对方的位置。
西域太大了,诚亲王不可能一直这样没头没尾地寻找,等下面的几位将领来后,诚亲王向他们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几位将领听后表示同样有此顾虑,商议之后决定等第二日先派一支小部队朝着向导所指的方向探路,以尽快联系到友军。
开完会,众人回帐休息,诚亲王也入了帐中安睡,正当他睡的迷迷糊糊的时候,猛然间听到外面有动静。警惕的诚亲王顿时惊醒,他连忙抓住摆在身边的宝刀,一个翻身就躲到了帐篷一侧,随后目光就死盯着帐篷的入口处。
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会军
“王爷!王爷!”
外面传来苏肯的声音,诚亲王稍稍放下了心,不过他并没有放下手中的刀,依旧作着防备的姿势。
“何事?”
“奴才有要事禀报。”
“你进来吧。”
紧接着,帐篷的帘子掀起,苏肯走了进来,瞧见就他一人入内,诚亲王这才彻底放心,从一旁站了起来。
“奴才见过王爷。”苏肯向诚亲王行了个礼,对于诚亲王刚才的反应仿佛视而不见。
“究竟何事半夜前来?”诚亲王问。
“回王爷的话,是喜事!”苏肯回答道。
“喜事?”
苏肯也不绕弯子,直截了当道:“奴才的斥候刚回来禀报,说是碰上十爷的人了……。”
“什么!当真?”诚亲王先是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紧接着就是狂喜,伸手一把就抓住了苏肯的手臂。
“奴才不敢胡言乱语,的确是遇见十爷的人了,而且对方还派了两人同奴才的斥候一起回来了。”
“人呢?”
“人刚到大营,此事重大,奴才得知后不敢怠慢,所以不得不半夜来见王爷,还请王爷……。”
“其他的就不必说了,你做的对!”诚亲王摆摆手,欣喜道:“快让来人来见本王!”
“嗻!”苏肯连忙应了一声,转身离去,过了不一会儿他就带着两人重新回到了大帐,这时候的大帐内已经重燃起了灯烛,穿戴整齐的诚亲王端坐在帐中,见人到后目光就在来人身上游走一番。
“奴才见过王爷!”两人空手入内,从穿着看来都是军中斥候,身着软甲,干净利落,见了诚亲王,两人连忙上前行礼。
虽然从苏肯这得知这两人是郭亲王的部属,不过为了万全起见诚亲王还是询问了一番,小半个时辰后,诚亲王才彻底放下心来,从对方的回话还有随身的信物等可以确定他们的身份。
尤其是当得知郭亲王一部离诚亲王他们现在的距离并不远,如果赶路赶的快的话不到两日就能抵达时,诚亲王更是心中高兴不已。
自北京分别后,诚亲王已经多年没和郭亲王见面了,双方各自征战,心里实在是想得紧。更重要的是自一路败退,诚亲王可以说是转战万里好不容易才来到了西域,为的就是和郭亲王合兵一处,而眼下终于到了即将会军的一刻。
仔细询问郭亲王部的位置和路线,诚亲王欣喜之余同时作出了等天亮就拔营的决定,他现在已是迫不及待了,吃了这么多的苦头,总算有了希望。
让两人暂且下去歇息,并吩咐亲兵好生款待,等两人退出大帐后的瞬间,前一刻还笑容满面的诚亲王瞬间就变得冷若冰霜。
“好一个回回,好!好啊!”
一股怒火从诚亲王胸口涌起,在刚才询问来人的过程中,诚亲王算是搞明白了这片区域的情况。这些日子,他的大军表面上是在赶路,可实际上却是在那向导的带领下绕圈子,其中走了不少冤枉路。
更令他愤怒的是,如果按照向导所指的方向,在接下来的日子里诚亲王部别说什么七八日能到目的地了,恐怕再过个十几日都到不了,甚至还会一头撞进茫茫沙漠之中,等到哪时候诚亲王部早就没了给养,一万多人包括诚亲王自己到时候估计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只能活活困死、饿死、渴死在沙漠之中。
一想到这,诚亲王就满腔怒火,他居然差一点给一个向导给刷了,这是莫大的耻辱。
“苏肯!”
“奴才在!”
“当向导的回回这些日子辛苦了,你去安排一下,好生款待款待。”诚亲王咬牙切齿地说道,话语中透着刺骨的冰冷。
苏肯当然明白诚亲王的意思,当即就应了下来,带着狞笑迈步出了营帐,随后在外面点了几人,径直就朝着向导所在的帐篷走去。
当太阳从地平线升起时,诚亲王的大营已经开始拔营了,由于好消息的到来,今天军中特意没再像往日那样节约粮食,而是特意做了一顿丰富的早餐。
得知马上就能和郭亲王部合兵的消息,大军上下都是喜气洋洋,走了那么多的路,吃了那么多的苦头,总算看到了希望,这是所有人为之高兴的事。
一顿饱餐,士气大增的军士们开始离开营地,朝着郭亲王部所在的方向而去,而在他们身后是已经被丢弃的营地所在,而在营地靠近东边的一处,一个血肉模糊无法辨认的躯体直插在一根高高的木桩上,整个躯体被牢牢绑在桩上,桩子的顶端被削成了尖端,那躯体发出轻微而痛苦无比的嘶哑吼声,无力地缓缓扭动着,却丝毫挣脱不了那木桩,而伴随躯体的扭动,木桩的尖端逐渐深入躯干之中,这个过程将持续很长一段时间,直到生命的终结。
诚亲王部跟随郭亲王的部属掉转方向往另一处前进,同时为了保险起见诚亲王先派先锋由对方的两人中一人先行,以尽快同郭亲王合兵。
不到两日,先锋就派人回报,说已经接触到了对方,这消息让诚亲王更是高兴。
等到第三日中午时分,诚亲王部终于抵达了一座小城,这座小城和西域的大多数城市一样,虽然城市不大却是一个很不错的据点,而郭亲王一部就驻扎在此地。
“奴才哈尔哈见过王爷,王爷安康。”
驻守此处的将领迎出城十里,等诚亲王中军到后连忙迎了上去,见了诚亲王上前行礼。
“哈尔哈?舒穆录氏家的老七?”诚亲王瞧着来人脸熟,在记忆中寻找了下后就笑着问道。
“王爷好记性,居然还记得奴才。”哈尔哈笑着冲诚亲王连连点头。
“哈哈哈,你这小子当年在京里可没少给你家老爷子惹祸,我记得有一回还不小心闯出大祸来,要不是当年八哥帮你说了好话,就给丢到宁古塔受罪去了。”
“王爷居然还记得这事。”哈尔哈有些惊讶,同时又道:“这都是奴才当年不懂事,要不是皇上开恩,奴才的骨头恐怕都在宁古塔烂成泥了,哪里还有今日的哈尔哈?”
“是呀,一晃就过去这么多年了,你哈尔哈如今也出席了,也不枉八哥当年帮你一把……。”
诚亲王感慨道,可说到这时诚亲王心中阵阵难受,他一想到建兴皇帝,心中就如同刀割一般,建兴皇帝虽然在某些程度上比不上康熙雄才大略,可当年却是帮了不少人,而且对于兄弟也是极好的,就算登上皇位后,建兴皇帝也没向兄弟们下毒手,就连老大和老二这样的人也仅仅只是防备而已。
没想到,建兴的这番所为反而给他带来了杀身之祸,该死的老四居然直接向自己兄弟下手,谋害君父篡位登基,作为同母兄弟,诚亲王对自己这个哥哥是恨之入骨。
第一千二百五十二章 兄弟
迪化之战后,郭亲王主动西退,让出了迪化一地。同时,隆科多的军队入驻迪化城,控制住了迪化以东的西域之地。
不过虽然看起来此战是隆科多获胜,但实际上这一战隆科多能拿下迪化也是侥幸,如果不是郭亲王一开始大意吃了个败仗的话,要打下迪化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
而且,郭亲王让出迪化也并非是无力可战,相反郭亲王手中的兵力加起来并不比隆科多少,之所以退出迪化是考虑到继续这样打下去损失过大,何况丢掉迪化非但能让隆科多背上一个包袱,更有利于郭亲王继续西进的战略目标。
郭亲王之前一直被人称为十草包,但他实际上根本就不是草包,如果他真是草包的话当年的建兴又如何会和他关系那么好?又如何把攻略西域的重任交给他?
虽然郭亲王在之前并没有体现出军事上的能力,一提到康熙几个儿子谁最知兵,首先想到的自然是少年时期就跟随康熙征战的老大了。除了老大之外就是老十三和老十四,也就是现在的怡亲王和诚亲王。
但所有人都没料到,郭亲王领兵之后所展露出来的能力让人大吃一惊,非但攻略西域为满清在西域立足立下赫赫战功,就连同隆科多的作战中也丝毫不落下风。
现在,表面上丢失了迪化,实际上郭亲王已经把重点放到了深入西域的战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