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傅尔丹的能力是众所周知的,雍正用傅尔丹没有任何问题。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再加上圣旨都下了,难道雍正会在这时候打自己脸么?
最终,马齐无功而返,两日后准备完毕的傅尔丹入宫向雍正告辞。见傅尔丹如此勤于王事,这么快就做好了出发的准备雍正心中自然很是高兴,不仅对他多有赞誉,还特意留他在宫中用膳以示恩宠,出发当日雍正更以皇帝之尊前往送行。
送行的时候,看着一身戎装英武之极的傅尔丹,还有那堪称精兵的三千精锐,雍正心中更是满意,直送出十里之外,雍正拉着傅尔丹向他承诺,等他凯旋归来之时,他会再带百官来接,如此圣恩让傅尔丹感激无比,当即重重向雍正磕了几个头,从地上爬起后跳上战马,这才一夹马飞驰而去。
“十哥!”
“这么急找我何事?”郭亲王跳下马,风尘仆仆,顾不上拍打身上的风沙就快步朝着迎接他的诚亲王走去。
几个时辰前,郭亲王正在巡视部队,突然接到了诚亲王让他回去的消息,不敢怠慢的郭亲王停下了手里事,骑马几十里赶了回来。
“进屋再说。”诚亲王招呼郭亲王先进屋,同时让亲兵马上去打水给郭亲王擦洗风沙。
等一刻钟后,稍稍去了身上风沙,脱下盔甲换了便衣的郭亲王感觉舒服多了,坐下后端起诚亲王给他沏好的茶喝了一大口,抹了把嘴询问这么急让他回来究竟是为什么。
“隆科多来信了。”诚亲王笑道。
郭亲王眉毛顿时一挑,脸上露出了喜色:“哎呦,我们这位舅舅看来总算想通了,我还以为他一直会不当事呢?闹了半天终于回信了。对了,他信里说什么?是不是答应了?”
“哪来这么容易,就是回了一份信而已,而且如果不是我们那位好四哥的缘故,舅舅大人或许还不肯屈尊呢。”诚亲王笑着打趣道。
“怎么?这还和老四有关?”郭亲王好奇问。
诚亲王点点头,当即就把那封信递给了郭亲王,让郭亲王自己看。
接过信,郭亲王仔细看内容,等看完后他才知道为什么诚亲王会这么说。
隆科多的这封信中内容并不多,而且丝毫不提当初两位联名给隆科多去信的事,更没说关于建兴和雍正的事。
在信中隆科多用官方的口吻让诚亲王和郭亲王看在大清基业的份上不要再继续自悟,只要他们不再和朝廷作对,承认现在的大清正统,那么看在先帝之子的份上,朝廷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
甚至,他们两人的王爵依旧可以保留,如果愿意带兵的话朝廷也可以考虑给他们继续带兵。只要他们悬崖勒马,一切条件都好谈,如果愿意的话希望他们能够尽快回话,并且找个时间和地方正式会晤。
此外,隆科多警告诚亲王和郭亲王不要有任何幻想,同朝廷如此对抗下去不会有任何好结果。如今迪化兵强马壮,朝廷又新任命了傅尔丹为振武将军和迪化总兵,向迪化增兵。
如果他们继续顽抗到底,等傅尔丹大军一到就是他们的末日了,所以隆科多看在康熙和他们过去的情分上再一次劝告两人早做打算。
看完信,郭亲王挠了挠头,对于信中的内容隐隐感觉到有些问题,可问题在哪里他一时间却又没想明白。
“十哥,这隆科多是故意写的这信,表面上似乎在劝我们归顺老四,可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老四那边派了傅尔丹来当迪化总兵,而且还为隆科多的副将,其实就是老四已经对隆科多起了防备之心,说不定要直接对隆科多下手了!”
“老四……?这家伙阴险的很,倒是有这个可能。”郭亲王点点头表示认同,他和雍正关系从皇子时候就不好,而且性格直爽的郭亲王最看不起就是平日里阴阳怪气的雍正,在他看来雍正这家伙就和一条藏在角落里的毒蛇似的,不注意的时候说不定就会窜出来狠狠咬你一口。
“隆科多这是担心身边有老四的人,不敢和我们直言。而且傅尔丹要来的消息更让他感觉到了危机,所以就借着这个名义想直接和我们见上一面,好好谈谈条件。”
诚亲王指着信中的内容为郭亲王解释道,这一下郭亲王算是彻底明白了,一拍大腿就道:“这隆科多也够鬼的,不过如果这都是真的,那么也就不是说隆科多愿意来我们这边了?这可是一件好事啊!”
“最终能不能来我还不知道,不过正如十哥说的,我们这位舅舅的心思可是深的很,不过没关系,他既然有了这想法,而且我们的好四哥还在后面推了一把,我觉得这成功的机会大的很。”
“好哇!”郭亲王神色兴奋道:“老十四,接下来怎么弄?哥哥我全听你的安排。”
诚亲王笑了,让郭亲王靠近自己,这才说道:“不瞒十哥,这事你来之前我琢磨了一下,我的想法是……。”
随着诚亲王的讲述,郭亲王边听边点头,等诚亲王说完,郭亲王脸上更是笑成了一朵花儿,当即拍着胸脯保证这事就按诚亲王的意思去办,他全力配合。
第一千二百五十九章 弃辽
怡亲王挨不下去了。
随着大明在辽东的步步紧逼,满清在辽东的势力一退再退,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
几个月前,随着北方冬天的来临,明军和去年一样又故伎重演,开始停止了对满清向北挤压,从而专注于治理地方。同时,随着明军的向北不断推进,大明对辽东的移民也跟随明军推进的脚步缓慢前移,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明军对新拿下来地盘的稳固,同时也进一步迫使满清生存空间的压缩。
面对这种局势,怡亲王是无能为力,原本他打算避其锋芒以退为进,利用空间换取时间,从而整顿辽东兵马,同时期望辽东的明军在北进的过程中出错,找寻机会一举反击,以打破明军的战略计划。
可惜的是明军根本就没给怡亲王这个机会,要知道在辽东战场上的最高指挥官可是董大山,作为大明地位最高,功勋卓着的将领,董大山如排名第二的话,恐怕没人敢排在第一。
董大山作战经验丰富,指挥手段老道,全局观极强。辽东战略的部署就是董大山制定的,他采取的稳扎稳打的方针虽然有些耗时,可对于辽东战场而言却是最为适合的。
事实也证明了这点,董大山没给有对手留下丝毫机会,明军就如同山岳一般压得清军透不过气来,一点点挤压的清军的生存空间,如果没有意外的话,等到下一次再向北进军,清军必然崩溃。
而实际上现在不用等到下一次了,经历了一个难熬的冬天,怡亲王已经支持不住了。这个冬天下来,他手中的军民冻死、饿死的不计其数,每天都有因为粮草缺乏或天气原因倒下的尸体被草草掩埋的。
而且随着条件的越发恶劣,怡亲王已经快控制不住部队了,就在今天就有部下来报,说是又有一营官兵因为粮草缺乏和严寒的原因南逃投了明军,更要命的事这一营南逃的清军居然是由其佐领带头的,从这点来看,其部崩溃已在眼前。
嵩祝、穆森、托留和永谦等人坐在怡亲王的下首,所有人的脸色都极为难看,而坐在上首的怡亲王更是脸若冰霜。
“王爷,我已让人去抓那些狗奴才的家人了,如何处置还请王爷示下。”见大家不说话,气氛凝重的让人窒息,年少气盛的永谦忍不住开口说道。
永谦口中所说的狗奴才自然就是南逃的那些人,得知这个消息后永歉气得暴跳如雷同时就下了抓了人命令,按照军法,叛逃者当诛全族,何况这些人还是满人。
“都放了吧。”怡亲王的声音响起,此时此刻他的声音带着说不清的疲惫,还有一丝无奈。
“放了?”永歉差一点以为自己听错了,满面的不可思议,要知道怡亲王这人治军是极严的,平日里别说这么大的事了,就连普通的逃兵抓到后不仅直接处死,其家人也要连坐。
而现在,怡亲王居然要放掉这些人?难道太阳从西边出来了不成?
“都放了。”怡亲王挥挥手道:“眼下再做这些事已经是无益了,就算把他们全杀了也改变不了。何况一旦这么做,牵连过多,这军人心本就不稳,再行此军法恐要闹出大事来。”
怡亲王的话让托留等人微微点头,在场众人中除了最年轻的永歉外,其余都是老将,对于这种情况他远比永歉考虑的深些。
这种时候再杀人非但起不到什么效果,更会让其他部下人心惶惶。这人心远本就开始散了,一旦彻底失望,那么还带个屁队伍,恐怕用不了多日逃跑者会越来越多。
永歉虽有不甘,却不敢违背怡亲王的命令,当即只能无奈应了一声。可同时,永歉也提出就算不杀这些人,可接下来怎么办?如果再这么下去一定会有更多人的逃跑。
“俄罗斯那边还是不肯帮忙?”怡亲王询问道。
嵩祝脸色难看地摇了摇头:“俄罗斯不肯出兵协助,至于向他们购买粮草的事宜这些黄毛鬼也是狮子大开口,要价实在是太高了。何况以目前的财力而言,恐怕也买不了多少粮食,就算面前挨过今年,那么明年怎么办?”
这事怡亲王其实心知肚明,他之所为开口问只不过找话题罢了。
怡亲王苦笑了一下,说道:“答应这些黄毛鬼,把银子什么的尽量凑一凑,尽快从俄罗斯那边搞到粮食,不过钱是出了,但要保证粮食马上到位,不得有误。”
“王爷!这可是一大笔钱啊!我们的底子不多,如果这些金银都给了他们,以后……。”
不等嵩祝说完,怡亲王就抬手制止了他继续往下说,反问道:“如果没了粮草,如今青黄不接的日子还能熬多久?再这么熬下去,恐怕过不了两个月我们不溃也溃了。这金银虽是好东西,但不当吃不当用,摆着倒不如换成粮食先救眼前之极,诸位以为呢?”
众人面面相觑,最终还是点头表示赞同。毕竟怡亲王这话说的没错,一旦人没了,这金银留着还有什么用?眼下这种情况哪里还顾得上什么将来,现在把眼前的难关熬过去再说。
“嵩祝!”
“奴才在!”
“本王给你一个月的时间把粮食弄回来,你可有什么问题?”怡亲王的目光盯着嵩祝问道。
嵩祝情不自禁咽了口唾沫,点头道:“回王爷的话,奴才一定办到!”
“好!”怡亲王一拍手,站了起来。
他的目光扫视了众人,随后道:“本王想清楚了,大明分明就是要活活憋死我等,如再这么下去不等大明来打我等就是死无葬身之地的下场。如今唯一的生路就是扭转这个局面,这辽东是呆不下去了,本王已同科尔沁那边商议妥当,等粮草一到我等就弃辽东掉头向西,随后南下科尔沁。”
“王爷……这……。”
众人顿时感觉到不可思议,怡亲王和科尔沁部之前来往的消息他们知道,可那时候不仅仅只是因为辽东和蒙古两地的变化双方打算抱团取暖么?而现在怡亲王居然直接做出了放弃辽东的决定,这让他们一时间惊愕不已。
大叛贼
第一千二百六十章 断尾求生
“辽东,已是死地,继续留在辽东只有一个结果,除非大明能放过我等,尔等以为呢?”见众人一副惊愕的模样,怡亲王叹了口气说道。
“王爷,虽然话说的不错,可是要弃辽哪里是说弃就能弃的?由辽东向西在往南同科尔沁合并,这听起来似乎是一条出路,可王爷需知这一路足有数千里之地,况且行军极为困难。如今我大清在辽东的军民足有数十万之多,再加上辎重等,这一路行军根本就不可能。一旦明军知晓此事必然会尾随其后,到时候别说到达科尔沁了,恐怕不到半路我等就会被明军追上彻底击溃。”
穆森是老带兵的,他不是不同意怡亲王的这个想法,而是觉得这计划根本就是天方夜谭。
数十万军民说转移就转移?这怎么可能啊!如此长征,闻所未闻。何况大明在辽东虎视眈眈,难道就会轻易看着清军这么转移么?以穆森来看这分明就是死路绝路,而不是什么生路。
“是呀王爷,这万万不可!”托留同样反对道:“如此行军速度缓慢,根本就摆脱不了明军追击,一旦明军追上来不等开打恐怕我部就自行崩溃了。奴才还请王爷三思而后行,万万不可冲动!”
“还请王爷三思而后行啊!”
一时间,所有人都反对怡亲王的这个建议,甚至心急的托留等人直接就朝着怡亲王跪了下去,希望他能收回这个决定。
“起来,都起来,何必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