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这样一来,就直接影响到了西方各国的利益,在大明飞速向外扩张的同时,西方国家对于大明的感官也产生了变化,从而导致目前的局势发生。
这点,朱怡成心里很清楚是无可避免的。在这个世界上,国家和国家之间没有永恒的友谊,有得仅仅只是利益。大明在世界上多占了一点,那么其他国家就会失去一些。
为了各自的利益和对大明过于强盛的恐惧,西方各国在这个时候联合起来针对大明也是必然的。但朱怡成不害怕,更不担心,因为他知道这种情况的导致是因为大明的强盛,从而也证明了朱怡成政策的正确性。
眼下,大明虽然危机四伏,可大明却依旧强大,只要大明能够度过这个难关,那么西方世界对于大明的遏制就将彻底失败,等到那时候大明成为世界头号强国就再也不可避免了,哪怕西方世界的联合对于大明都无济于事。
这些日子,大明方面不仅为了各处爆发或即将爆发的战争做准备,同时也试图在外交上进行努力。
西方各国不是铁板一块,各国和各国之间暂时的联盟仅仅只是为了利益,相互之间绝对不可能是同一条心。
一旦西方各国所谓的联盟产生了裂痕,又或者欧洲那边发生了大事导致各国没有精力再顾及大明,那么这所谓的联盟就不破自破了。
正是因为如此,眼下大明表面上也和欧洲各国一般继续保持着正常外交关系,就连直接和大明有着实际冲突的俄罗斯、西班牙两个国家,大明也未采取驱逐对方公使的手段,只通过外交渠道要求对方对于目前情况做出合理解释,并提出抗议。
双方在外交上吵吵闹闹,而且还说着连自己都不相信的谎言,这些谎言还用无比严正的方式进行交涉。但在私底下,各自的所作所为相互之间却很清楚,仅仅为了目的没有彻底撕破脸罢了。
当摆在一旁的落地钟又一次敲响的时候,朱怡成抬头看了一眼这台由大明自己制作的精美落地钟。
钟表这东西是前明万历时期就由西方传教士带到中国,存在已经有上百年了,随着大明的技术不断发展,现在大明已经可以制作不亚于西方生产的钟表了,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比西方更胜一筹。
现在,已是深夜十一点整,朱怡成虽然还有些公文没有来得及看完,但人已经感觉到非常疲惫了。此外明日他还要见一个从西方而来的重要使者,这个使者的身份极为特殊,或许这位使者的到来正是大明打破目前僵局的契机,对于朱怡成不能不重视,故此朱怡成不得不放弃了继续公务的想法,强迫自己去歇息。
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伊普拉金
伊普拉金抵达大明的时候是十月底,他随船先到了广州,随后沿海而上到达大明最繁华的港口——上海。
在上海伊普拉金停留了半月左右,在等到大明外交部同意后换大明的船由上海前往天津,等他到达京师已是年底了,当他来到京师,亲临这强盛而伟大国度的首都时,情不自禁感慨这座城市是他从未见过的宏伟。
一直以来,伊普拉金自认为伊斯坦布尔是这个世界上最富饶最大的城市之一,但自到了大明后,他一路上所见的城市相比伟大的伊斯坦布尔丝毫不逊,尤其是大明的首都京师更是令他大开眼界,这样一座庞大又宏伟的都市是他在欧洲从所未见的。
这些年,大明的崛起影响了整个世界,如今的欧洲甚至在大明的影响下掀起了一股“中国热”,无数学者、政治家甚至普通人无不研究这东方伟大帝国的一切,就连奥斯曼帝国也不例外,在伊斯坦布尔街头谈论大明的人比比皆是。
奥斯曼帝国是一个横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强大帝国,自1299年立国以来,至今已有四百多年了,这四百多年中,奥斯曼帝国从最初的弱小逐渐强盛,不仅吞并了广阔的领土,更一步步成为这世界数一数二的强盛国家。
可是现在,帝国曾今的辉煌已经逐渐淡去,整个老大帝国就像是一个步入年迈的老人一般,无可避免地走向了衰退。
尤其是这几年中,奥斯曼帝国在欧洲的扩张遭到强力阻击,虽然帝国赢得了几场对外战争,却在关键战争中遭遇到了惨重失败,尤其是之前的土俄之战中,奥斯曼帝国虽然在战场上取得了初步胜利,可在之后的战局中丧失了之前的优势,无奈和俄罗斯签署了帝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作为战败国身份的《卡洛维茨合约》,从而丢掉了亚述。
《卡洛维茨合约》的签署,使得奥斯曼帝国几百年的骄傲被彻底打破,更令帝国中的有识之士为之愤怒和痛惜。
正是这个合约的产生,奥斯曼帝国内部的政治发生了变动,国内要求改革的呼声越来越占据上风,而作为一个老大帝国想要改革却是极难的,为此帝国内部的贵族和宗教人士经过多次激烈的争论,最终达成了一个双方都能勉强接受的建议,那就是在不影响统治阶级的利益基础上对帝国进行适当的改革。
虽然改革的决策已经确定下来了,但是究竟如何改革却没有丝毫头绪。苏丹艾哈迈德三世在询问臣子和学者之后决定先从军事改革入手,同时逐步消除原本帝国内部腐朽的习俗,并且派出近臣前往东方,意图从东方获得在经济、军事、政治等各方面的支持,学习大明的先进技术。
伊普拉金是帝国的大贵族,同时也是艾哈迈德三世的政治顾问。相比许多普通帝国贵族,在多次游历欧洲的伊普拉金是鲜明的改革派,并且拥有卓越的眼光和坚定信念。
这一次前来大明,以伊普拉金的身份原本没有必要亲自前来,但考虑到大明的强盛和大明政治结构和军事各方面的先进,伊普拉金还是决定亲自走一趟。
为了前来大明,他甚至把苏丹必须准备在帝国第一次在国外设立大使馆——维也纳大使馆的重要工作交给了他的副手,从而踏上了前来东方的路途。
抵达大明之后,他亲自目睹了大明的繁华和强盛,更为自己所做的这个决定表示欣慰。
抵达京师,伊普拉金住进了大明为招待他的住所,大明对于他的礼节和安排令他非常满意,在大明他不仅受到了尊重,更拥有自由在京师游历的权利。
住了好几日后,一直等待消息的伊普拉金终于接到了大明官员告知皇帝陛下同意见他的回复,当得知这个消息后伊普拉金欣喜万分,为了表示对大明皇帝的尊重,在正式召见的前一日伊普拉金就特意焚香沐浴,召见当天他穿着最为华丽的服饰,带着从帝国精挑细选的礼物,跟随着大明官员来到了皇宫。
当伊普拉金进入紫禁城的时候,更被这座宏伟华丽到极点的宫殿给震惊了,他无法想象这个世界上居然有如此伟大的宫殿群建筑,皇宫的华丽、庄严、肃穆……都任何一个来到这里的人情不自禁产生从内心深处涌起的畏惧。
走在皇宫内的御道上,见多识广的伊普拉金连大气都不敢出一口,心中对马上见到这个帝国皇帝带着期盼和敬畏。
为了表示对伊普拉金的尊重,今天朱怡成并没有在偏殿接见,而是把地方换到了皇极殿。
皇极殿最初叫奉天殿,后嘉靖年改名皇极殿。清军入关后,伪清顺治把皇极殿改为太和殿,大明复国后还都这个名字自然又改了回来。
进了皇极殿,伊普拉金一眼就看见正前方高高在上的宝座,宝座上坐着一个身穿皇袍的男子,由于离的太远,伊普拉金并没有看清朱怡成的容貌,但坐在宝座上的朱怡成气度非凡,给人一股无形的威严和压力。
宝座下首两旁分别有十数员大明官员,这些官员除了各军机大臣外,还有各部尚书、五军都督府的主官将领等。这些人均是大明中枢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伊普拉金一个都不认识,但不妨碍他对此的猜测。
按照礼仪,外交部的专门官员之前就对伊普拉金进行过觐见的讲解,伊普拉金按照所记忆的内容按部就班进行拜见大明皇帝,并向大明皇帝递交国书和礼物。
这一切陌生的礼仪很是繁琐,不过伊普拉金还是一步步很好地完成了,最后一步就是递交国书和礼物,向大明提出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并且希望在一定程度上和大明结盟的请求。
对此,朱怡成并没有马上回复,而是先接下了对方的国书和礼物,随后让完成觐见的伊普拉金先行返回住处,等到大明的最终决定。
第一千三百九十章 三步
“关于刚才奥斯曼帝国使者所提议事,诸卿以为如何?”
打发走伊普拉金,朱怡成开口询问此事。
殿上稍静了片刻,很快汪景祺先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此事或可商榷。”
朱怡成没说话,目光示意他继续说。
汪景祺行礼道:“据臣得知,奥斯曼帝国乃西方大国,此国国土极大,国中人口数量超过二千余万,强横一时。如今西方各国私下合纵,针对我大明意图越发明显。要破此局,我大明必须以连横对之。”
“奥斯曼帝国同欧洲各国素有恩怨,尤其是俄罗斯更是视同仇敌。如今奥斯曼帝国主动来使寻求联盟,臣以为这是极好机会,如能拉拢其国,对于目前局势正是破局之举。”
朱怡成微微点头,继续把目光向其他人看去。
“陛下,臣以为此事还需谨慎!”这时候,孙嘉淦站了出来说道。
“卿持否定?”朱怡成问道。
孙嘉淦摇头道:“陛下,臣只是担心同奥斯曼帝国连横或适得其反罢了。”
“哦,你仔细说说。”
孙嘉淦说道:“西方各国宗教虽有不同,但基本还是大同小异,而且各国君主都以上帝、天主为教义基础,但奥斯曼帝国却不同,其国宗教大异于西方各国,这点来说是属于‘异教徒’。”
“汪大人刚才所言虽有几分道理,但是陛下,一旦和奥斯曼帝国连横结盟,那么必然会被西方各国所排斥,如今西方各国已对我大明有所针对,但要知各国内部并不是铁板一块,我大明在欧洲各国公使正在努力分化其私下联盟,拉拢瓦解,从传回来的消息来看似有进展。一旦我大明现在就同奥斯曼帝国连横结盟,那么之前的努力就完全白费了,恐怕换来的是适得其反效果。”
“陛下,臣觉得孙大人所言颇有道理。”这时候,庄岩站了出来,从军事角度说道:“陛下不要忘了,眼下我大明依在攻略西域,西域各国虽被清廷打压,但实际上各国各族依在。而一旦拿下西域,为长治久安,我大明必然会在西域采取政策,如此就会同奥斯曼帝国教义产生不可避免的冲突,一旦到了那时候大明同奥斯曼帝国交恶,之前岂不做了无用功?”
“此外,奥斯曼帝国虽大却不强,早已无当年的锋锐,这样一个国家是否可以替大明解决难题臣以为还需谨慎从事。”
庄岩的话让朱怡成心中暗暗点头,其实这点朱怡成也提前想过了,西域之战如今虽然胶着,但以大明的势力等来年开春再战,就算满清背后有着俄罗斯的支持大明依旧能够打赢这场战争。
赢得战争后,接下来就是彻底消灭满清势力和占据西域这两步了,前者暂且不说,后者一旦占据西域,大明要长治久安必须对西域采取一系列的政策,这些政策或许会触动西域的习俗和传统,而奥斯曼帝国恰恰就是西域各国各族教义的同类,等到那时候恐怕会因为这事产生矛盾,从而导致大明和奥斯曼帝国的关系恶化。
假如是这样的话,一来直接得罪了西方各国,使得大明和西方各国在宗教方面彻底决裂,二来又因为西域问题和奥斯曼帝国交恶,到头来反而得不偿失。
接着,何显祖、曾逸书等人也各自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的支持大明和奥斯曼帝国合作,不管如何目前的局势对于大明很是不利,而大明现在需要的是时间,只要在一定时间内打破僵局,那么大明就能腾出手来安心解决西域的满清问题。
至于未来的事,这谁能说得清楚?国家和国家之间最终还是以拳头来说话,谁的拳头大谁就是老大,今天大明和奥斯曼帝国能够合作,等以后同样可以和西方诸国合作,这无谓对错可言,关键还是利益。
当然了,反对者也有,反对者觉得这样做固然有着短时间的利益,但长远来看却不利于大明在世界的发展。
相比奥斯曼帝国,西方各国在世界各地的力量远超此国,如果大明这么干了等于彻底撕破了脸,为了一个已经衰退的老大帝国没有必要这样冒险,大明虽强,却难敌四手,除非到了不可避免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