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叛贼-第81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这第一天中,明军先后损失了近三百人,至于谢列霍夫要塞的情况明军估计大约在不到二百人左右,相比俄罗斯方面,明军的损失更大些,这也是没有办法的,毕竟明军主攻俄罗斯主守。

 第一千四百九十章 难战

    谢列霍夫是块硬骨头,虽然明军有着兵力和炮火上的优势,但谢列霍夫要塞占据了地形之便,再加上要塞修筑的极为坚固,明军连续进攻几天都没太大效果,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谢列霍夫的守军逐渐熟悉了明军的战法,越发守的牢固起来。

    对于这种战斗方式,杨勖是极为头痛的。如果是在野外进行决战的话,杨勖有几十种办法可以直接击溃对面的俄罗斯军队。

    可是现在是硬碰硬的攻城战,面对的又是谢列霍夫这样坚固的要塞,杨勖纵然有百般手段也使不出来。

    之前打乌兰乌德时用的穴地攻城战在谢列霍夫要塞面前毫无用处,相比乌兰乌德,谢列霍夫地处安加拉河支流,四周水源丰富,这给穴地攻城带来了极大困难。

    杨勖不是没有尝试过,相反他在第二天就让人准备用穴地攻城,可当明军士兵在挖掘的时候却碰到了难题,这地道挖了仅仅几尺深,地下水就冒了出来,再挖下去非得没能挖成地道,反而挖出了一口水井来,这使得明军的穴地攻城战彻底失去了作用。

    此外,明军还采取过迂回攻击的战术,也就是渡过安加拉河支流,意图从左右攻击谢列霍夫,可这个战术也遭到了失败。

    驻守谢列霍夫的俄罗斯人似乎早就预料了这点,在安加拉河支流各处设置了不少警戒点,明军刚刚渡河后就遭到了俄罗斯人的强力反扑,除去谢列霍夫的守军外,还有东北方向的伊尔库茨克守军,伊尔库茨克的部队通过安加拉河的便利派出了十几艘内河船,在船上架起了火炮和火枪兵,直接封锁了这块区域。

    除去这,伊尔库茨克的俄罗斯部队还意图从安加拉河向东进入贝加尔湖,再由贝加尔湖西南和东南两个方向进行反击,打算不仅切断攻击谢列霍夫的明军后路,同时还打着趁明军攻击谢列霍夫的时候偷袭后方的乌兰乌德。

    亏得明军早就有所准备,要不然谢列霍夫没打下来,反而后路被抄。可就算这样,这也使得明军不得不分兵防止俄罗斯人再次偷袭,从而分散了进攻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杨勖根本就没劲可使,只能继续硬着头皮猛攻谢列霍夫,这一打就是半个月过去。

    半个月来,明军的总伤亡已经超过了千人,谢列霍夫的守军伤亡也不算小,但谢列霍夫依旧牢牢握在俄罗斯人的手中,明军始终没能拿下。

    战况如此胶着,局面一直没能打开,这让杨勖有些发急了。而且他很清楚,一旦战局拖的时间过长,这仗也就越难打。

    之前一直未能出现的科尔沁、车臣和哥萨克等部终究是明军的隐患,虽然明军这边有着蒙古骑兵配合作战,但相比明军,蒙古人无论从忠诚度还是指挥等各方面来说都不如人意。

    何况蒙古骑兵虽然是盟友,但也不得不防,万一在要紧时候蒙古人掉过头来给明军一下子,杨勖的大军就得直接交代在这了。

    为了尽快拿下谢列霍夫,杨勖决定不惜一切代价猛攻,就此双方围绕着谢列霍夫要塞展开了血肉厮杀。

    第二十七天,明军在付出极大代价下终于攻进了谢列霍夫,可同时谢列霍夫的俄罗斯人疯狂反扑,后方伊尔库茨克的援军也向谢列霍夫不断增援,双方在谢列霍夫要塞你来我往进行不断争夺。

    第二十九日,随着明军强于俄罗斯人的火力、兵力和意志力,谢列霍夫的俄罗斯人终究渐渐顶不住了,此时谢列霍夫要塞大半已落入明军之手,谢列霍夫的陷入不可避免。

    当第三十三天时,谢列霍夫的俄罗斯部队开始撤退,明军趁势终于拿下了这个要塞,谢列霍夫之战以明军的获胜告终,但胜利的明军也好不到哪里去,此战明军伤亡高达三千八百多人,整整将近一个团的精锐兵力直接丢在了谢列霍夫。

    俄罗斯方面的损失在二千五百人左右,相比明军要少了三分之一,谢列霍夫要塞也在明军猛烈的炮火攻击下几乎成了一片废墟,明军虽然占据了此处,却没能占到什么便宜,从战略角度来看此战明军和俄罗斯人几乎打了个平手。

    攻下谢列霍夫要塞仅仅只是第一步,更为坚固也更难打的伊尔库茨克还在前面。

    连日作战,明军也疲惫不堪,杨勖下令在谢列霍夫暂时进行修整。

    “阁下,祝贺您。”伊尔库茨克城,副官敬佩地对总督大人,上将别列科夫祝贺道。

    谢列霍夫之战虽然以明军占领该地终结,但对于俄罗斯方面来说这一战意义重大。

    乌兰乌德丢失后,俄罗斯方面的士气几乎跌到了谷底,所有人都不看好是否能够守住伊尔库茨克,至于科尔沁那些墙头草甚至连招呼都没打一个也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而谢列霍夫要塞一战使得俄罗斯方面重拾了士气,这一仗虽然失败了,却顶住了明军长达一个多月的进攻,再加上双方的损失来说,俄罗斯还比明军的损失更少,从这方面来看谢列霍夫之战并不算输。

    “小伙子们干的不错,这些黄皮肤的明人并不是战无不胜的,胜利终究会属于伟大的俄罗斯!”别列科夫自豪的说道,谢列霍夫一战不仅让俄罗斯的士气回来了,同时也给别列科夫打了一剂强心针。

    在之前,别列科夫和他的部下一样对于谢列霍夫之战并不看好,他甚至以为谢列霍夫会和乌兰乌德一样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明军拿下。

    可事实却告诉他,俄罗斯民族是不可战胜的,那些明军也不可怕。谢列霍夫要塞驻守的士兵不过上千人而已,再加上几次增援,最终战斗的部队充其量也就是不到五千。

    可这五千人居然牢牢守住了谢列霍夫足足一个多月,如果不是因为明军的力量过于强大,攻击过于猛烈,增援未能及时导致失败,或许现在谢列霍夫还在自己的手中呢。

    现在,明军虽然拿下了谢列霍夫,可要打伊尔库茨克却是难上加难。相比谢列霍夫,伊尔库茨克的防御和地形更胜一筹,而且伊尔库茨克的守军部队足足是谢列霍夫的十余倍,以谢列霍夫的战况来说,明军根本短时间攻不破伊尔库茨克的城防。

    “阁下,您说的没错,伟大的俄罗斯是不可战胜的,您的名字也终究会留存在史书上为后人铭记。”副官的马屁拍的不错,这番话让别列科夫顿时哈哈大笑起来。

    笑声在屋里回荡着,过了好久别列科夫才停止了笑,转而询问副官从圣彼得堡派来的援军是否有消息。

    副官摇摇头,告诉别列科夫援军暂时还没消息,不过从时间上来算按理说再过一个月援军就应该到了。

    对此,别列科夫叮嘱副官继续派人向西方求援,尽量让援军早一点抵达伊尔库茨克,只要援军一来,那么守住伊尔库茨克的把握就更大了几分。

    除此之外,还有该死的科尔沁、车臣和哥萨克这些墙头草,别列科夫下令尽快派人联络上他们,告诉他们明军已经被自己挡在伊尔库茨克西南了,如果他们不想之后被明军逐一击破消灭的话,那么现在就必须重新和俄罗斯站在一起同明军作战。

    别列科夫的要求不高,他只需要这些部落继续和明军作战,尽力骚扰和袭击明军的后路就行。只要这些部落的骑兵能够做到这点,那么明军必然要再一次分兵,从而再次削弱进攻的力量。

    别列科夫的想法和打算没有问题,这的确能给明军带来极大的麻烦。

    其实拿下谢列霍夫后,杨勖已经考虑到了这个问题,相比谢列霍夫,明军继续进攻伊尔库茨克让杨勖有了些犹豫,谢列霍夫这么难打,伊尔库茨克更难打,如果久攻不下,杨勖实在有些担心。

    但在现在这情况下,不打也是不行的,为此杨勖必须要做长期战斗的准备,他思索良久提笔给朝廷和朱怡成各写了一份信,汇报了之前谢列霍夫之战的情况,同时也阐述了自己的想法。

 第一千四百九十一章 新式战舰

    天津。

    位于天津港的北部,这里是渤海湾的另一侧,相比每日繁忙的天津港,近在咫尺的此处却要显得很是冷清。

    现在的天津可比原来的天津要大了许多,在大明复都之后,天津作为北方最重要的港口城市,这些年简直可以以日新月异来形容,每日来往的船只不计其数,东方、西方的商人川流不息,天津也越发繁荣。

    这一日,谁都不知道一列专列在凌晨缓缓驶入天津,整个天津站戒备森严,从专列下来的人在卫兵的护送下上了一辆看似普通的马车,随后离开了车站,一个多时辰后,这辆马车和一行人来到了位于天津港北部的区域。

    此处,不少人正等待着,见到马车前来领头的黄履庄和其他几人连忙迎了上去,马车在他们面前缓缓停下,车厢门打开,朱怡成的身影露了出来。

    “臣等见过皇爷……。”黄履庄等人连忙上前行礼。

    朱怡成笑着摆摆手,让他们不要多礼。

    今天前来,朱怡成并没有穿着平常的服饰,而是着了一身没有军衔的海军军官制服,大明的海军制服和陆军制服款式一致,不过颜色采用的是白色,笔挺的制服穿在朱怡成的身上显得威武挺拔英姿勃勃。

    “辛苦了。”朱怡成微笑着向众人点点头,在场的人中有他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这些人中大多都是科学院的精英,还有海军部的几位将领,此外军机处的潘梦园也在此,潘梦园在担任军机大臣和新明总督之前原本就是海军将领,对于海军是现军机处最为熟悉的。

    “为皇爷,为大明,这都是臣等应该做的。”黄履庄同样笑着回道,同时伸手朝着一个方向指道:“皇爷,已经安排就绪了,是否现在试航?”

    “好!黄卿你领路吧。”朱怡成点点头,黄履庄在前引路,朱怡成同其余人等跟在后面一路向前,不一会儿他们这些人就来到了位于海边的一处高台,等上了高台后,黄履庄递给朱怡成一具望远镜,指着高台正前的海面:“皇爷请看,就是那边。”

    朱怡成举起望远镜朝那边看去,一艘三级战列舰正停泊在那边的码头。

    这边的码头和天津港码头不同,相比天津港的码头这里的码头要小了许多,而且码头上的设施也有区别,此外整个码头外围全部由军队封锁,闲杂人等根本就进不来,就连码头外的海域也有海军军舰巡逻,以防止普通船只闯入此处。

    这艘三级战列舰和普通三级战列舰外观上大有不同,相比普通的三级战列舰,这艘战列舰除去风帆和桅杆外,在舰体中部稍靠后方处居然还有两个高大的烟囱,现在这两个烟囱冒着淡烟,似乎在燃烧着什么。

    除去烟囱外,战舰左右两侧还有四组巨大的明轮,这四组明轮分别位于舰体靠前和靠后的位置,瞧起来有些别扭。

    没错,这艘三级战列舰是大明科学院最新研制的蒸汽战舰,随着蒸汽机技术的日渐成熟,目前大明在工业、交通各方面蒸汽机的使用越发广泛,其中最为常见就是铁路、矿场、纺织、冶金这些。

    蒸汽机的使用标志着人类社会开始从进入一个变革的时代,在原本历史上,第一次工业革命是在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的英国开始,也标志着人类社会从最初的手工作业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代,并为后来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而现在,大明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早于原本历史的英国人数十年的时间抢先进入了第一次工业革命。但是,大明的抢先一步虽然占到了上风,但相比欧洲那边,大明所占据的领先地位并不算太强,如果稍有疏忽,随时会被西方世界所超越。

    在这些年来,大明科学院在朱怡成的关注下已经成为了一个巨大的研究机构,整个科学院按照研究方向的不同分为好几个部门,分别由各部门的佼佼者进行领导和研究开发。

    此外,大明对于基础科学的重视也使得大明对人才方面的培养逐渐走向了良性循环。虽然大明依旧是科举取材,但这些年里朱怡成已经逐渐加重其他方面的人才选拔,推行科学人才的培养,用这种方式逐步消除延续千年的科举制度,并进行改革。

    在目前看来,朱怡成这种循序渐进的科举改革效果还是不错的,虽在民间有些非议和反弹,但因为控制得当和逐步推进并没惹出什么事来。更重要的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朝廷不断潜移默化通过宣传部的宣传,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