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惜杨勖的尝试还是失败了,伊尔库茨克坚固的防御让明军再一次无功而返,而且时间的优势也在俄罗斯一方,明军不可能和攻打乌兰乌德那样再一次进行冒险,因为一旦冒险失败,整个北方军团将陷入无法挽回的境地。
从这点来说,杨勖已有回兵或者停战的准备,这点倒和托尔斯泰提出的其中一点相符。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思考后,杨勖开口对托尔斯泰说道:“伯爵阁下,您提出的这些要求我无法做到,这远远超过了我的权限。”
“这么……公爵阁下个人是认可我方的条件了?”托尔斯泰极为敏锐地抓住了对方话语中的漏洞,当即追问道。
杨勖摇摇头,不置可否道:“我是一个军人,在大明军人不参与政治,军人的天职就是服从和执行命令,就算是我也不例外。”
“公爵阁下……。”托尔斯泰微皱着眉头,神色有些不悦:“以您的身份和地位,北方战场您完全可以做主,您可不是一般的军人,按照我们俄罗斯的说法,您可是帝国的大公爵。像您这样的大贵族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贵国皇帝陛下的意志,难道不是么?”
不得不说托尔斯泰在来之前是做了功课的,对于大明的情况进行了深入的了解。
杨勖摇头笑道:“伯爵阁下,我不知道贵国的贵族情况,但在大明皇帝的意志才是最高的,别说我仅仅只是公爵,就算是亲王和太子,在没有皇帝陛下的允许下也绝对不会作出类似的承诺。”
托尔斯泰眼珠子转了几下,他有些吃不准杨勖这些话的真假。虽然他在前往远东的时候收集了许多关于大明的资料和情报,自认为对于大明有所了解。可毕竟作为一个外国人,要想在这么短时间内真正搞明白大明的政治体系依旧不太可能,何况托尔斯泰许多想法是从西方人的角度观点出发,这同东方的政治又有着一些不同,这点他自己也同样认同。
原本,托尔斯泰是打算忽悠住杨勖,利用自己老练的外交手段迫使杨勖对自己做出一些承诺,然后再让杨勖以其公爵和北方军团最高指挥官的身份去影响大明皇帝从而做出决策。
这样的外交方式在西方很是常见,而且托尔斯泰对自己的能力有所把握,可他万万没有想到杨勖虽在外交方面远不如自己,而且自己从一开始的确也占据了主动,可在关键时刻杨勖却以这样的方式直接把矛盾给转移了。
“阁下,您看,我来这表现了足够的诚意,难道您就不想我们两国早一日消除误会,让边境回到之前的和平状态么?”托尔斯泰一计不成再一次打起了感情牌,极为诚恳地说道。
杨勖叹了口气,先点了点头,随后又摇头:“伯爵阁下,虽然我很遗憾,可这毕竟是事实,在我没有接到皇帝陛下的命令之前,我根本无法对您做出任何承诺。不过我建议您如果要解决问题其实直接去我大明的京师更好些,以您的身份和地位可以直接觐见皇帝陛下,只要皇帝陛下同意,尽快把圣旨送到前线,不要说您刚才所提出的那些建议了,就算是再多些我同样会不折不扣地执行。”
说着,杨勖还处身置地为托尔斯泰谋划了起来,他先告诉托尔斯泰从这里去大明京师最为便利和快捷的路线,他可以派出一支卫队护送托尔斯泰南下,从西伯利亚进入漠北草原,然后再由漠北草原进入漠南蒙古,然后穿越蒙古越过长城进入大明腹心地区。
到了大明京师后,杨勖建议托尔斯泰联系大明外交部的同时可以找路子去见一见军机处的几位大臣,虽然杨勖是军人,但和军机处的几位大臣关系还是不错,他可以写一封信代为引荐,只要军机处的几位大臣愿意见他,那么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接下来觐见皇帝的事就好办多了。
等到托尔斯泰见到了大明皇帝朱怡成,那么接下来就靠托尔斯泰和大明皇帝陛下如何谈了。想来,以托尔斯泰的能力,这样的谈判不会有什么问题,反正按照托尔斯泰所言,这原本就是一场误会,既然是误会好好解释,解除误会就是了。
杨勖越说越来劲,手指还沾了茶水在桌上比划了起来,说着说着又向托尔斯泰介绍起了京师的风貌来,因为托尔斯泰之前提起过希望去大明京师看一看的想法,而现在很遗憾杨勖不可能抽身陪同,只能用这种方式给托尔斯泰讲解讲解,除风貌之外还有京师的美食,一说到这杨勖更是眉飞色舞,给托尔斯泰详细说着那家的老字号什么好吃,那一家的什么菜又是京师最令人难忘的……。
面对杨勖如此热情的讲解,托尔斯泰同样露出了向往和极有兴趣的姿态,就和老朋友一般就着这个话题和杨勖热情讨论了起来,同时还特意取了纸笔把杨勖说这些全部一一记下,似乎看起来真如同要去京师旅游一番的游客。
这一聊就是整整一日,等到傍晚时分两人似乎意犹未尽。双方约好了,等明日再在此会晤,继续交流未完的话题。
热情地告别之后,托尔斯泰转身向伊尔库茨克而去,而当他和杨勖告别离开的瞬间,之前还洋溢在脸上的笑容转瞬不见,取而代之的深深的凝重。
第一次接触,托尔斯泰和杨勖的会晤看起来很是融洽,但对于这当事人的两位来说可以是进行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托尔斯泰利用他的政治手段和卓越的外交能力曾今占据了一时的上风,甚至差一点就达到了目的。可惜的是杨勖比他想象的更难对付,这个军人出身的公爵虽然在政治和外交上远不如自己,但杨勖却采取了一种让托尔斯泰无能为力的方式挡住了他的手段施展,而这种方式就是中国人惯用的“太极功夫”。
不过虽然有些遗憾,可毕竟是第一次接触,对这样的结果托尔斯泰也不意外。外交谈判嘛,尤其是现在这样俄罗斯处于劣势的谈判中,想一次谈成根本不可能,今天的谈判关键还在于试探,通过这次试探托尔斯泰已经有所搞明白了大明这方面的想法,而他现在正在思索接下来如何继续,对此托尔斯泰要好好想想,必须好好想想……。
第一千五百零七章 停战
大明和俄罗斯的谈判就在这种道不明的气氛中继续,在第一次会晤之前,杨勖已经把此事用密函向京师发去了消息,而第一次会晤结束后,杨勖再一次发出密函,向朱怡成汇报情况。
在汇报情况的同时,杨勖也坦然向朱怡成解释目前战局的情况和自己的判断,在现在无法拿下伊尔库茨克,最终赢得这场战争的情况下,明军继续攻击并不能带来更大战果,反而因为天气的原因在不久之后会无功而返。
因为如此,杨勖打算和托尔斯泰谈一谈,借此机会暂时罢战,从而稳固所占住的地盘,并把主力拉回乌兰乌德。
对于这个想法杨勖没有向朱怡成做丝毫隐瞒,同时他头脑也非常清醒的认识到,恐怕托尔斯泰的想法也是如此,托尔斯泰东拉西扯一大堆,其真正用意恐怕也是暂时停战,为伊尔库茨克的俄罗斯军队获得宝贵的喘息时间。
杨勖猜的没错,托尔斯泰的确是这样打算的。在来到远东之前,托尔斯泰还抱有和明军一战的想法,意图能在远东为俄罗斯帝国建立功勋。
可到达伊尔库茨克之后,直接感受到了前线战争的残酷和激烈,现实让托尔斯泰马上就察觉到了,以目前俄罗斯的兵力和伊尔库茨克的情况来看,别列科夫采取的防御战术是正确的,一旦正面交战,俄罗斯根本不可能在战场上战胜强大的明军,只能以目前的姿态勉强守住阵线。
托尔斯泰不是军人,但他是一个优秀的政治家和外交家,所以当他明白这点后就决定如何和大明打交道了。
眼下,自彼得大帝去世之后,目前的俄罗斯国内政局动荡,权利分别把持在女沙皇叶卡特琳娜、最高秘密委员会和几位大贵族的手中。
托尔斯泰是彼得大帝的心腹,更是现在俄罗斯最高秘密委员会六巨头之一,从这点来看托尔斯泰在俄罗斯帝国内部地位崇高,权利稳固。但实际上托尔斯泰自己却清楚自己的地位并不像外人看起来那样,反而岌岌可危。
这原因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当年的事,也就是彼得大帝的皇太子阿列克谢之死。
皇太子阿列克谢死于彼得大帝之手,或者可以说是被彼得大帝逼迫谋反,最后又被他活活用鞭子抽死的。追究起来,当年皇太子阿列克谢谋反失败逃亡外国的时候,是托尔斯泰出马欺骗了皇太子阿列克谢,随后把他引诱回国。
皇太子阿列克谢回到俄罗斯后,托尔斯泰瞬间抛弃了对皇太子的承诺,甚至还以参政员的身份参与了对皇太子阿列克谢的审判,最终导致皇太子阿列克谢的死亡。
在彼得大帝去世之后,目前俄罗斯的沙皇宝座由彼得大帝的皇后,之前俄罗斯的副王叶卡特琳娜继承,称为叶卡特琳娜一世。
虽然表面上看来,叶卡特琳娜一世的皇位还算稳固,但因为叶卡特琳娜一世和彼得大帝所生的儿子早夭,彼得大帝留下来的皇位继承权从法理来说当年的皇太子阿列克谢之子彼得是最直接的下一代继承人。
一旦小彼得继位成为叶卡特琳娜一世的下一任沙皇,肯定会对当初欺骗并参与杀害皇太子阿列克谢罪魁祸首之一的托尔斯泰下手,以报父仇。
正是因为这点,托尔斯泰心中惶恐不安,而且目前俄罗斯朝政基本被权臣缅希科夫所掌控,托尔斯泰和缅希科夫虽都属于当年彼得大帝的心腹,可他们两人的关系并不好,相比托尔斯泰,缅希科夫是俄罗斯帝国的保守派首领,更倾向于和同情当年惨死的皇太子阿列克谢,从这点来看托尔斯泰在俄罗斯朝廷内部并不像外人所看见的那样风光无限。
这一次前往远东来处理远东战争事宜,托尔斯泰除了想借此机会避开圣彼得堡的政治旋涡之外,也是打算想用这个方式进一步提升自己在俄罗斯帝国内部的政治地位,以避免将来的清算。
托尔斯泰的想法没有任何问题,一旦能够解决远东危机,那么他在俄罗斯的政治地位就会更加稳固,哪怕未来小彼得登上沙皇的皇位以此功劳托尔斯泰也能全是而退。
何况托尔斯泰也不是没有半点反抗之力,他除了是政治家和外交家外,还是俄罗斯帝国秘密警察的最高头目,从这点来说倒和锦衣卫的张冉有些类似,而且权利更大。
打暂时是打不赢的,既然打不赢那么就谈吧。
托尔斯泰在判断清局势之后就采取了现在的政策,他首先需要通过会晤的方式和对方接触,随后进行停战谈判。停战看起来似乎不是结束战争,可在目前的战局而言停战对于双方都是有好处的。
一来,只要远东能够停战,托尔斯泰来到远东的政治目的就完成了,能够通过停战稳住远东局势,从而为将来的局势发展做好准备工作。
二来,由于俄罗斯内部的原因,俄罗斯现在无法派遣大军来到远东作战,托尔斯泰带来的这些援军恐怕是目前俄罗斯勉强能够派出来的军队了。
其三,无论是俄罗斯方面还是大明方面,这样胶着的战争继续下去毫无意义,托尔斯泰判断明军其实也有着停战的想法,这从季节的变化和明军始终无法拿下伊尔库茨克可以看出。
不得不承认托尔斯泰的眼光毒辣,判断正确。所以他试探地向明军发出了谈判的信号,这个试探也是为了证实自己的判断,而当杨勖在接受了会晤请求的第一时间,托尔斯泰的心里就更有底了。
第一次会晤之后间隔了几日,双方的第二次会晤继续开始。
虽然战争还在持续,可随着双方高层的开始接触,明军和俄罗斯方面很是默契地对战争强度进行了减缓,表面上虽然还处于战争状态,可战争已不像之前那样激烈,这使得双方的军士们都对于谈判隐隐约约有了些期望。
外交谈判无非就是漫天开价就地还价,托尔斯泰更是行家老手,在接下来的谈判过程中极好地运用了自己这方面的手段和能力。
不过杨勖并不为其所动,在没有接到朱怡成圣旨之前,杨勖只能用这种方式反过来摸对方的底,而且他虽然在外交方面远不如托尔斯泰,但杨勖在底线的坚守和对于一些关键问题的推脱也让托尔斯泰无可奈何。
终于在谈判接触后的一个月左右,朱怡成从京师发来的回复总算通过快速传讯手段抵达了前线,朱怡成在回复中告诉杨勖,前线的情况他作为统帅可以进行实际上的判断,包括和俄罗斯方面的谈判也是如此。
除坚守大明底线,保证目前战果的情况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