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让江山-第104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唐匹敌笑起来:“不隐退。”

    李叱道:“你不骗我?”

    唐匹敌道:“我这人向来说话算话,中原都打下来后,我还帮你练兵,为百年兵锋而练兵。”

    李叱也笑起来:“说好了的,就不能再反悔。”

    唐匹敌嗯了一声。

    两个人肩并肩站在小船上,看着这已经恢复了几分繁华的大兴城,眼睛里却都没有什么眷恋。

    他们俩,谁都不是把眼光放在这区区一座繁华大城的人。

    “对了。”

    唐匹敌道:“虽然我才回来,可是私底下来找我的人可不少了。”

    李叱笑道:“我知道找你的人都是想干什么,他们已经不止一次的找过我了。”

    李叱决定暂时不称帝,所以很多手下人都着急,这事不只是李叱一个人的事,事关百万宁军,大江南北数以万计的文官武将。

    李叱称帝,他们的官职就是名正言顺的了。

    他们劝不动李叱,盼着唐匹敌回来,都知道李叱最听唐匹敌的,所以就想让唐匹敌来劝。

    “他们其实也都是好意。”

    唐匹敌笑道:“他们昨日和我说,宁王不愿在这个时候进位称帝,那就改个称呼,不如叫中原王。。。。。。”

    李叱哈哈大笑。

    他看向唐匹敌道:“有人还对我说过,宁王是楚国皇帝封的,楚国已灭,这封号就不适合我了,可我这宁王的称号,和楚有什么关系。”

    “说宁王封号配不上我的,我倒是想让他们都瞧瞧,以后宁王换宁帝的时候是什么样子。”

    唐匹敌笑着说道:“他们可是给我送了礼的,我拿了人家的礼,怎么也得好歹说几句,这样这礼就心安理得的收下了。”

    李叱笑道:“以后因为这事还有人给你送礼的话,你只管收,到时候分我一半。”

    唐匹敌道:“那不行,你得七成,我留三成,你得拿大头。”

    李叱:“为何?”

    唐匹敌道:“省得你将来拿这事修理我。”

    李叱瞥了他一眼:“你以为你留下三成,我就不能修理你了?”

    唐匹敌道:“你会稍微有些不好意思。”

    李叱:“我会?”

    唐匹敌:“你,会吧。。。。。。。”

    几天后,宁军大将军唐匹敌在大兴城大婚。

    这一天,大兴城的百姓们见识到了什么叫整城披红挂彩。

    也是这一天,宁王李叱在给大将军唐匹敌主持大婚的时候,站在高处对所有人说。。。。。。今日不是宁王的大将军成亲,今日是宁王的兄长成亲,今日的大将军也不是大将军,而是大将军王。

    这是李叱老早就想干的事了。

    为老唐封王。

    众人都以为唐匹敌会坚辞不受,却没有想到,唐匹敌坦然受之。

    然后,唐匹敌跪倒在宁王面前,请求挂帅,来年出征。

    老唐知道,他想给的,自己推辞不掉。

    老唐也知道,现在推辞不是时候。

 第一千二百九十章 矛盾

    这可能是大兴城里已经有十年都没有见过的盛况,宁军大将军的婚礼,让整座城都变得光彩起来。

    是的,不是因为大将军唐匹敌在大兴城成亲而令他光彩,而是因为他在大兴城成亲,令大兴城光彩。

    相对于之前楚国皇帝大婚的时候,这一次的喜悦感要浓烈的多。

    用百姓的话说,之前楚国皇帝杨竞的大婚,更像是用一场看起来像是喜事的喜事,来给这濒死的大楚冲冲喜。

    而大将军唐匹敌的大婚,是让这大兴城里的所有人沾沾喜气。

    甚至可以说,大将军大婚的消息传遍天下的话,天下人都愿意沾沾喜气。

    大婚之后的十天时间,李叱和手下众臣一直都在忙着其他事,光是如何改善民治,就足够让人牵扯进去全部精力。

    替李叱巡查地方的陆重楼也已经赶回大兴城,听闻大将军成亲,虽然他与大将军并不相识。

    之后的数日,他每天一大早就到新园和李叱详谈,把这段日子以来在地方上看到的事详细告知。

    这个人极有头脑,而且他所思考的方式和其他官员不一样。

    就算是一些有贤名的官员,对于民治的理解其实也很浅薄。

    他们所说的让百姓们安心,值得其实并不真的是让百姓们安心。

    而是做一些什么,让百姓们能接受即可,这样自己就可以安心,朝廷可以安心。

    做地方官的,能安心,比什么不重要?

    陆重楼是站在两个角度看问题,第一是如何真正的让百姓们安心,踏实,且对未来有希望。

    第二则是如何尽量在保证第一点的情况下,为朝廷合理节省一些麻烦。

    陆重楼在巡查地方的时候,经常会说到一句话,下边的人都已知道那是他的口头禅。

    这句话是。。。。。。当官的只要不给自己找麻烦,百姓们是不会给你找麻烦的。

    这次出巡后,陆重楼整理出来一份长达万字的条陈,分量极重。

    坐在一边安安静静听着,并没有插话的人有好几位,其中有燕先生,有徐绩。

    徐绩从冀州赶到京州,路上也算是春风得意。

    他知道,宁王把他从冀州调到南边来,哪怕只是平级的任命,也是重用。

    只要宁王对他有重用,那就说明以前他犯得那些错误,都已经真真正正的翻篇了。

    “徐绩。”

    李叱把那份谏书递给徐绩:“你也看看。”

    徐绩连忙起身,双手把条陈接过来仔细翻读,虽然刚才听陆重楼说话的时候,他已经把这个人深深的记在心里,可是再仔细研读这个人所写的东西,徐绩心里就不由自主都生出来一股紧迫感。

    这个陆重楼实在太强了。

    虽然说没有办法确定到底什么样的武功才是天下无敌,但是武者的武学有高低,还算是比较清楚的能对比出来。

    做官这种事,也有高低,只是没有那么容易让人看出来谁心里装着的学问更大。

    徐绩一边看一边想着,这个陆重楼是真的会做官,这样的人,早晚都会成为朝廷大员。

    徐绩把这个人的名字记下来,不仅仅是觉得他是对手,更觉得是威胁。

    对手和威胁,在统一环境的情况下,是两码事。

    就在刚刚,他坐下来的时候还想着,这个陆重楼所说的事若有什么疏漏,自己可以随随便便补充几句。

    有些时候话不需要多说,点到即止,但要点到最重要的位置。

    然而陆重楼这一番话说下来,徐绩竟是没有找到任何机会搭话。

    这条陈从头到尾看下来,以徐绩之才,居然没有找到任何可以补充。

    这种感觉,让徐绩格外的不舒服。

    “你们两个回去之后要多商量着办。”

    李叱道:“重楼对于江南的情况更了解,徐绩对于民治的是更有经验,你们两个合力把这江南民治的事办好,就是江南亿万百姓能不能尽快把日子过好。”

    陆重楼连忙起身道:“臣愿意协助徐大人。”

    徐绩也连忙起身道:“陆大人才该为主官,臣愿意配合协助陆大人。”

    李叱笑了笑,陆重楼的话是惶恐,徐绩的话是表态。

    陆重楼俯身道:“臣还想多走走,去更远的地方看看,尤其是越州,那边法制崩坏,民治无序,臣把所看到的整理出来,再交由徐大人按情定夺。。。。。。”

    他话说到这,徐绩又要连忙表态了。

    李叱却先于徐绩说道:“既然你打算多走走看看,那就按你想的去办,我从冀州调过来不少青年才俊,都是读过万卷书的人,差的就是没有走过万里路。”

    说到这,李叱看向燕先生道:“先生拟一份名单出来给陆重楼,让他自己挑人带上。”

    他看向陆重楼道:“江南许多地方官府都已经没了,百姓们想找个做主的人都没有,这次你多带上一些人,我给你专断之权,你因才施用,带上的人合理安排在地方,有能力做县令的就做县令,有能力做府治的就做府治。”

    这个权利可就大了去。

    徐绩听到这的时候,脸色已经有些压制不住的不好看。

    他来大兴城,虽然还没有一个明确的任命,但他自己已有推测。

    如果京州作为攻蜀州的大后方,那么宁王一定会让他留守京州。

    就好像当年对抗黑武人的时候,他为宁王保证后勤,做的就极好。

    若宁王要把这个大本营放在梁州或者是荆州,那么他就可能被调派到更远的地方,比如现在最难治理的越州。

    把最难的地方交给他,别人也许会想着那是把他从繁华处调到了偏野之地,可这正是徐绩希望宁王安排的。

    把京州治好了,那不算大本事,因为宁军已经彻底控制京州,各地衙门秩序也多已经恢复。

    越州不一样啊,那边太乱,太穷苦,太偏僻,也太无定数。

    把这样一个地方治理好了,他将来的前途那才是真的不可限量。

    他自己甚至做过推测,如果三年之内,他让越州大变样的话,那么当宁王在长安城称帝,他就会被调回朝廷,被拜为宰相。

    此时,宁王却把这么重的权力下放给了陆重楼,徐绩心里如何能不难受?

    就算此时宁王对他说,你暂时去越州做节度使,把越州的是办好,他也没有那么开心了。

    陆重楼先他一步去越州那边,还带着大批的官员,依照陆重楼的规矩来任命地方官员。

    等徐绩再去的时候,还能做什么?

    要让手下人对自己忠诚,能效力,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施恩。

    这些从北边带过来的青年才俊,如果跟着徐绩南下,徐绩给他们安排官职,他们可就都是徐绩的门生。

    “徐绩?”

    就在这时候,徐绩忽然听到李叱叫他,他连忙起身致歉。

    “臣思考赖大人的方略入了迷,没有听到主公的话,臣有罪。”

    李叱笑着说道:“入了迷是好事,入了迷才能把事情办好。”

    徐绩连忙道:“臣在主公明示的时候分神,着实是不应该。”

    李叱道:“这些都无妨,你不用放在心上。。。。。。我把你从冀州千里迢迢的调过来,是想让你为江南百姓多做些事,就像你在冀州做的一样。”

    李叱起身,一边走动一边说道:“越有能力的人,就越是要去艰苦的地方,这样才能让艰苦的地方更快的变的好起来。”

    他回头看向徐绩:“如果我让你去偏远艰苦的地方,你可愿意?”

    徐绩此时心里已经有些发寒,可还是俯身道:“臣听从主公调遣,主公让臣去何处,臣就去何处。”

    李叱笑道:“那就好,若你不愿意,我就考虑考虑把你安排到别处。”

    徐绩道:“臣为主公效力,为中原百姓谋福,去何处都愿意。”

    李叱道:“那就去越州吧,等陆重楼先把越州那边的情况摸清楚,把你把地基打好,你就去越州做节度使。”

    听到这些话,徐绩忽然间醒悟过来。

    那些年轻人都是从北方调过来的,宁王怎么可能放心把这么多官职缺口都交给一个人去堵。

    谁也不能保证,这些人哪个和徐绩没关系。

    都是从北方来的,能不能做到真正的因才施用?

    交给陆重楼就不一样了,陆重楼不熟悉这些人,只能是在南下的过程中来增进了解。

    然后利用这个了解,再把这些人分派好,如此一来,就可避免结党之事。

    而且陆重楼太了解南方了,地方上的矛盾应该如何化解,他可以为这些年轻人出谋划策,徐绩就不能。

    想到这,徐绩后背上起了一层冷汗。

    他刚才若是反应过于明显的话,怕是自己的前程也真的就难以明朗了。

    “臣遵命。”

    徐绩拜伏在地:“臣愿立军令状,若不能将越州治理好,不能让越州百姓安居乐业,臣甘愿受罚。”

    李叱笑着俯身把徐绩扶起来:“哪里困难把你放在哪里,你便应该知道我对你有多看重。”

    他在徐绩肩膀上拍了拍:“你有大才,非治理一地的大才,所以你更要谨慎,明白吗?”

    徐绩俯身:“臣明白。”

    当夜。

    徐绩和手下人在住处商议对策,手下人也都为徐绩鸣不平。

    “那陆重楼哪里冒出来的一个人,宁王怎么会这般重用他?”

    “就是。”

    “这个人都快骑在大人头上了。”

    “什么叫快,这分明是已经骑在大人头上了。”

    徐绩听的厌烦,一摆手:“都闭嘴。”

    这些人全都安静了下来。

    徐绩沉默片刻后吩咐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