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九龄大笑道:“就宣扬出去说,那是因为宁王忽然发现,这长安城的所在,竟然是整个中原风水最好的地方。”
夏侯琢接过话去说道:“宁王派了不少得道的高人,在天下行走,最终这些来自各处的高人,一致选定了长安。”
余九龄道:“说这长安城,汇聚了整个中原的风水之气,若能在长安定居,就可福泽百代,不是,千代,万代”
夏侯琢道:“如此一来,听闻此消息的人,只要家里条件允许的,一定会派人到长安去看看。”
余九龄道:“何止是看看,奔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那当然是要在长安城里置办房产才好。”
他看向李叱:“当家的你果然是老狐狸啊。”
夏侯琢道:“狐狸未必老,但确实是得道了。”
李叱笑道:“快,先去把小张真人和彭十七喊来,把事交给这俩人去办,一定会办的妥妥当当。”
余九龄派人去喊小张真人和彭十七,不多时,这两个小胖子就颠颠儿的跑了过来。
李叱把这事和两个人说了一遍,彭十七当时脸上就浮现出一种要说黑心,果然还得是咱们当家的最黑的表情。
小张真人就不一样了,听李叱说完之后,他就开始想着怎么和李叱谈抽成的事了。
“当家的,这事我们俩要是办好了,得有赏。”
李叱笑问:“想要什么赏?”
小张真人道:“我们也不贪心,我俩骗我俩劝一个大户人家去长安定居,若收入百两,我俩要抽成二两。”
李叱笑道:“一百两才抽成二两,公道。”
小张真人道:“我俩要是把长安城的地皮哄抬到特别贵,将来当家的你不会法办了我们吧。”
李叱道:“说什么呢,现在缺钱,肯定不会办你们俩,等以后不缺了再找后账呗。”
小张真人:“真诚!”
彭十七道:“坦荡!”
原本只是几句玩笑话,却突然之间就被李叱安排了出去,并且很快就交给了小张真人和彭十七来运作。
这俩人,一个出身龙虎山,一个出身终南山。
这俩人要是跑去忽悠那些有钱人家,估计着因为这出身,都自带可信加持。
“我回去之后,先给我师父写一封信。”
小张真人道:“毕竟我师父说话,那才是真的有作用。”
李叱道:“你师父要的酬劳,从你们俩分的银子里出。”
小张真人:“”
虽然把这事交代了下去,可李叱并没有过多去想,这种事能真的有太大的影响。
所以他在后来就真的被震惊了
只一句天下风水出长安,就让不少人为之心动,而且也因为这近乎于笑谈的事,竟然能起到顺理成章推动定都长安的举措。
如果李叱早些想到这个的话,可能早就已经把定都长安的事直接昭告天下了。
其实归根结底来说,真的能对人起到影响的,并非这些风水之说。
而是人们因为这个说法,就开始猜测宁王要把都城定在那个以前从没有听说过的地方。
新朝建立啊
在定都之前,先去长安置办房产,住下来,那么以后子孙后代就会少走多少弯路?
小地方看风水,大地方,风水自来。
大家都知道长安城的都城了,那么还谈什么都城风水好不好,都城所在,风水能不好?
这时后话,李叱让小张真人他俩去办,也着实是因为缺钱。
连年征战,李叱扣来的那些银子,已经用的差不多了,再加上这次攻打蜀州时间很长,消耗的粮草物资算起来着实是一笔巨大的数字。
要想修路,只能是无所不用其极了。
好在李叱也不觉得搞钱是什么丢脸的事,只要是合理合法的搞钱,都不用觉得丢脸。
站在高山一侧,李叱举起千里眼往眉城里边看了一会儿,然后自言自语了一句:“你们说裴旗当初是不是也这样骗了不少世家大户跑到眉城来支持他的?”
余九龄顺口说道:“那不能,天下有几人能像当家的你这么不要脸。”
李叱:“嗯?”
余九龄吓了一跳,连忙说道:“天下有几人能像当家的你这样高瞻远瞩。”
李叱他们站在这高处观察眉城,眉城的城墙上,裴学诚等蜀州军将领,也看到了高坡上出现了宁军的人,他们也举着千里眼看着。
城墙上,裴学诚看了好一会儿后放下千里眼,他心里有些压抑。
宁军的大队人马已经到了,所以距离宁军全面进攻,也不会有多远了。
领兵多年,裴学诚自然想到了宁王李叱大美城,必然是力求速战速决。
所以他心里的压力,又怎么可能不大?
宁军不败啊
“那个穿黑衣服的,站在前边看着咱们这边的人,大概就是宁王李叱了吧?”
裴学诚手下大将关再兴轻声说了一句。
关再兴才二十七岁年纪,却已经从军十二年,十五岁就跟他父亲一起出征。
他父亲原本是大楚府兵的一位四品将军,被人称之为雪地腊梅。
那是因为他父亲善用一条银枪,喜欢穿白衣,枪法出众,杀人时候,红缨如血,红缨也带血。
就像是白雪中,盛开的腊梅一样。
关再兴十七八岁的时候,枪法就已经远超他的父亲。
按理说,当初那些给大楚府兵中善用枪的人做排名,他本该排名其中。
可是没人知道他。
其一是因为蜀州本就相对闭塞,其二是因为他身份不够显赫,名气也不够大。
真要是说打起来的话,被誉为府兵枪法排名第二的张纥,未必是他对手。
时至今日,在武亲王和罗境死后,也有好事之人重排军中善用枪之人,排在第一的,已经是宁军的大将军王唐匹敌。
排在第二的大将军澹台压境,因为澹台压境又善用枪,更善用槊,所以排位第二,并无人质疑。
排在第三的则是小将军高真,其实世人对高真并没有多少了解,但一说是罗境的弟子,于是便都觉得合理合理。
这关再兴也善于用枪,且对于这些所谓排名之事,也有耳闻。
年轻气盛之人,又怎么可能会真的对这排名服气。
他指了指山坡高处那黑袍人说是宁王的时候,便在宁王身边的人身上仔细看,想找找,哪个是澹台压境。
他知道大将军唐匹敌不在蜀州,所以便想着,有机会一定要和澹台压境交手试一试,这宁军中枪法第二的人,到底有多少斤两。
“大将军,你见过澹台压境吗?”
关再兴问了一句。
裴学诚道:“没有见过,不过陛下不是说了么,澹台压境已经被言雨生杀死在西南了。”
关再兴道:“大将军这话,你可信?”
裴学诚没有马上回答,沉默了一会儿后说道:“陛下说的,你最好要都信,而且这样的话以后也不要再提,被陛下听到了不好。”
关再兴嗯了一声。
裴学诚又停顿了一下后说道:“不过,他没那么快到这。”
关再兴又嗯了一声。
“原来罗境是第二。”
他自言自语道。
裴学诚忽然间醒悟过来关再兴的意思,于是摇头道:“罗境,其实本能无敌”
关再兴问:“那唐匹敌呢?”
裴学诚叹道:“唐匹敌就是无敌的罗境。”
关再兴道:“这话,大将军以后也不要再提了吧,被陛下听到了不好。”
裴学诚笑了笑,有些许苦涩。
这话确实不好提,可是这又不知道唐匹敌的无敌?
连关再兴都没有想过去碰一碰唐匹敌,也只是想着碰一碰澹台压境。
第一千三百九十一章 他败了
眉城之外,宁军的大营已经搭建好,看起来连绵不尽一样,如此规模,自然会给城中守军巨大压力。
而事实上,这只是这次入蜀的宁军总数的三分之一罢了。
澹台压境带兵往蜀州西南,沈珊瑚带兵往蜀州西北,还留下了一部分兵力驻守在已经打下来的地方。
再加上唐安臣从西北攻入蜀州的队伍,总计兵力算起来,要超过六十万大军。
百姓们对于数字来说,觉得六十万可能并没有大到令他们震撼的地步。
然而真的看到军队的时候,一万人的规模,已经足以让人觉得心里发毛。
此时,站在眉城的城墙上,蜀州军中的年轻将军关再兴眼神凌厉。
别人觉得眉城已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关再兴觉得这危机不危机的并无多大关系,他只想找一个能与他过招的对手。
习武之人,皆有好胜的性格,他不一样,他是格外的好胜。
关再兴的武艺,是从他父亲身上学来,却在十几岁的时候就超越了他的父亲。
他父亲还教出来不少弟子,也有不少被他父亲指点的军中将领。
这些人,都不是那种地位极其显赫的身份,但是在中下级军官中却有着很强的影响。
关再兴这样的出身,不可能越过蜀州的那么多世家大户,成为最顶层的军中大将。
可是他在军中中下级军官,以及绝大部分士兵们心中,都有着不可撼动的地位。
士兵们都说,关再兴便是蜀中第一高手。
当然,这种高手指的是在军中之人,从军者,是看不起江湖中人的。
“大将军。”
关再兴看了一会儿后,朝着身边的大将军裴学诚说道:“属下有个想法。”
裴学诚点了点头道:“说来听听。”
关再兴整理一下措辞,他虽然读过不少书,可读书上的天分比起习武来说差的实在太远。
所以他讲不出什么天花乱坠的话,更做不出什么花团锦簇的文章。
“大将军,属下觉得现在需要给将士们提振一下士气。”
听到这句话,裴学诚问道:“你想如何提振士气?”
关再兴抬起手指了指城外:“若一味的防守,越大,士气必会越发低迷,若可出城一战,挫敌锐气,也可让将士们为之振奋。”
裴学诚眉头皱起来:“你想出城主动去挑战?”
关再兴道:“属下确实是这样想的,若能出城主动挑战宁军,或许会有奇效。”
裴学诚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思考起来。
良久后,裴学诚说道:“你该知道,若出城受挫的话,多半是回不来了。”
这个回不来,指的不只是宁军不会把关再兴放回来,还有另一个含义
眉城高大坚固,城门外有护城河,还有吊桥,所以一旦关再兴战败后撤,宁军追的太急,裴学诚不可能让人把吊桥放下来。
“属下明白。”
裴学诚问道:“你既然明白,还是与我提及此事,想来也是深思熟虑之后才来找我军中确实士气稍显低迷,人人心中皆有压抑,若能挫敌锐气的话,对日后交战确实大有裨益。”
关再兴一喜:“大将军同意我出城一
战?”
“可以。”
裴学诚道:“但你切记,真要是有什么意外,你就算是放弃随你出城的队伍,也要尽快赶回来,我不可能把吊桥给你留的太久。”
“属下明白!”
关再兴激动起来,抱拳行礼。
他立刻就立开城墙,回到自己营中去准备了。
他如今是蜀州军总四品将军,麾下有数千马步,这次出去直接向宁军挑战,裴学诚也不可能再多分派给他人手,只能是他这一营兵力。
准备妥当之后,第二天一早,关再兴就带着他的四千八百多蜀州军,在城门内等着了。
得大将军裴学诚准许之后,眉城的南门打开,队伍像是潮水一样涌了出去。
吊桥落下来的那一刻,先是骑兵后是步兵,呼啸着过了护城河。
到了距离宁军大营只有四五里左右,关再兴下令队伍停下来列阵,然后派数名亲兵过去叫阵。
这种挑战,宁军当然可以不应战。
但是古往今来,若敌人叫阵己方却不敢应战的话,对士气确实影响很大。
“我家关将军听闻,你们军中有善用长枪者,一位唐匹敌,二位澹台压境,关将军想领教这两位的枪法,听到喊话,你们二人可敢出战与我家关将军一战?”
“若是胆子不足,不敢一人出来应战的话,也可两人都来,我家关将军以一敌二,也不会怕了你们。”
这几个亲兵在宁军大营外边叫阵,喊的越来越难听。
他们当然知道大将军唐匹敌不在蜀州,也知道澹台压境不在此处,他们就是故意这样喊的。
若这两个人真的在军中的话,关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