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余九龄使劲儿点了点头,然后看了看那些食物:“不吃了,饱了。”
李叱道:“那去睡吧。”
余九龄把东西都装起来:“我得打包带回去。”
李叱:“。。。。。。”
与此同时,兖州。
大将军唐匹敌坐在书房里看书,外边客厅里,他手下将军程无节正在接见渤海国的使者。
这使者之一就是渤海国边关的将军朴很勇,另外一个,是渤海王派来的大臣,渤海国宰相朴很猛。
听名字就知道这两个人是兄弟关系,朴很猛是大哥,已经快五十岁。
现在的渤海王叫朴普山,成为渤海王还不到一年呢。
从上次渤海国联合桑国侵入兖州的大战之后,渤海国遭受重创,然后国内就陷入了混乱。
短短几年时间,已经出现了七位渤海王,平均在位时间也就勉强半年。
朴普山原本是渤海国的将军,发动兵变杀了原来的渤海王后自立。
这个人很有心机,而且做事更狠厉,为了让自己能在王位上坐稳,他将所有对手全都杀了,哪怕是他认为的潜藏的威胁,也都杀了,而且都是灭族。
他成为渤海王之后,第一个月,杀人就超过九千,渤海国都城都可以说血流成河。
朴普山任用的官员,都是他的族人,在想朴很猛是他的堂叔,总理朝权,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所以从这一点看来,朴普山把朴很猛派来,足以说明对谈判的重视。
当然,现在的渤海国也真的是不敢再打仗了。
原本有黑武人在,渤海人就好像是一条受尽主人虐待的狗,骨瘦如柴的,可主人一句话它还是嗷嗷叫唤着往前扑。
但现在黑武人那边暂时巴结不上,朴普山想巴结,但派去黑武的使团被人驱赶回来,都没能进入黑武过境。
所以朴普山不敢和中原宁王对抗,他当然也知道,来的可是战无不胜的大将军唐匹敌。
来的时候他特意交代了,一定要表现的谦卑恭顺一些,尽量不要引起战争。
只要宁军提出的条件不是特别苛刻,那就可以答应下来。
朴很猛身为渤海国宰相,此时肩负重任,他只求能尽力降低宁军的要求。
可是来了之后,大将军唐匹敌根本就不见他,只是让面前这位程将军来接待。
他心中略有不满,又不敢表现出来。
“大将军提出的条件,确实有些。。。。。。有些难办。”
朴很猛整理了一下措辞,小心翼翼的对程无节说道:“程将军你也知道,我们渤海疲敝苦寒,确实穷。。。。。。大将军要白银五千万两,黄金五百万两,就算是把渤海国的山都挖空了,也挖不出这么多金银。。。。。。”
他看向程无节:“能不能劳烦程将军和大将军说一声,适当的降低一些?”
程无节叹了口气道:“你们怕是不了解大将军的性子,你说没有,大将军若是不信呢?”
他看向朴很猛说道:“若是不信的话,大将军就想亲自去你们渤海看看是不是真没有,大将军的性子就是。。。。。。眼见为实。”
说到这,他笑了笑道:“其实大将军亲自去看看,对你们来说也不是什么坏事,若是真的有呢,那大将军拿了就走,若是真的没有呢,大将军心地善良,见你们日子过的苦,说不定还会资助你们一些。”
朴很猛心说我信你个鬼。
他面露为难之色:“程将军,就算是大将军亲自去看,我们现在也着实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程无节看了看这很猛的脸色,一点儿都不猛,倒是很苦的样子。
他抬起手放在桌子上,手指轻轻的有节奏的敲着桌面。
片刻后,程无节道:“我也同情你们,不过你只让我去和大将军求情,若没有其他表示,光只是求情显不出诚意,我也知道你们渤海穷苦,拿不出多少银子,但我不是做主的人,大将军才是,所以你说服我没有用,你得尽量想办法说服大将军。”
他看着朴很猛问道:“你想一想,有什么能打动大将军的条件,想出来我再和大将军去说,这样也显得有分量一些,更显得你们诚意十足。”
朴很猛沉默下来,如今的渤海,能拿出来什么?
要粮食没有粮食,要金钱没有金钱,靠什么能打动那位人屠大将军?
程无节见他好一会儿都说不上来什么,于是又叹了口气。
“看来你是真的没有什么诚意,你只是不想谈条件。”
程无节起身道:“既然如此,那你们就回去吧,至于大将军会如何做,很快你们就知道了。”
朴很猛立刻起身道:“程将军,请程将军教我。”
程无节看了他一眼,像是有些无奈的说道:“你是来和我们谈条件的,却还要让我来教你?罢了罢了。。。。。。”
他重新坐下来,缓了缓后继续说道:“你也知道,前些年你们渤海人做了些什么,在兖州造成了多大的杀孽,我兖州百姓有多少人死于你们之手,这个仇,只要我大军杀入渤海,必然是要十倍讨回来的。”
朴很猛没有接这话,不好接,毕竟那是事实,虽然渤海人侵入兖州的军队,实则是都被人家给杀了。
程无节道:“若我大军进入渤海国,不杀百万人大概不会回师。。。。。。这样吧,大将军要重修北疆边关,还要修路,所以需要大量的劳力。。。。。。”
他看向朴很猛:“我现在就擅作主张给你定个条件,五十万能干活的男工劳力,可抵得上五千万两银子,只要十六岁到三十五岁之间的人,三十万年轻女子可抵得上五百万两黄金,只要十六岁到三十岁之间的。”
他说到这停顿了一下:“如果你觉得可以谈,就回去请示你们的渤海王,顺便告诉你们渤海王,他同意的话,还要再加白银八百万两为劳工费用,毕竟,是我们大将军给你们渤海国近百万人提供了生路,一个人按十两银子收,不算多。”
程无节起身:“如果你觉得不能谈,也可以回去了,告诉你们渤海王,这八十万人我们可以自己去抓来,而且还会带走你们渤海所有的财富。”
朴很猛脸色发白的说道:“程将军,你这真的就是欺人太甚了。”
程无节点了点头:“确实是,就是这样,不想被欺负,你也可以选择打。”
他走到朴很猛面前认真的说道:“大将军让我告诉你一句话,黑武人怎么对你们渤海人的,从今天开始我们也一样,只给你们两个选择,要么躺着死,要么跪着活。”
第一千四百零九章 别有第二次
书房。
程无节进门,俯身给唐匹敌行礼:“大将军,渤海国的使者已经回去了。”
唐匹敌笑了笑道:“干得不错。”
刚才在客厅里程无节说的那些话,唐匹敌大概也听到了,这些话朴很猛带回去后,渤海王自然会有个判断。
“大将军。”
程无节坐下来后问道:“渤海人会答应吗?”
唐匹敌放下手里的书册,看向程无节问道:“如果你是朴普山,等朴很猛回去之后把事情仔细说给你知道,你会怎么选?”
程无节虽然看起来是个粗糙的汉子,可心思一直都很细密。
他坐在那沉思了一会儿后说道:“若我是朴普山,大概会用一个拖字诀。”
唐匹敌笑着点头:“是了,我猜着也是如此。”
朴很猛回去之后,朴普山听完后必然会勃然大怒,但勃然大怒也没用。
他冷静思考之后,必会让朴很猛再回来,让朴很猛告诉唐匹敌说,渤海王答应了大将军的条件。
然后就拖着呗,渤海人大概会觉得,大将军带着那么多人马在兖州边关,天长日久也耗不起,早晚都会退兵。
你不是要年轻男女八十万人吗,就依着你,但是人不好凑啊,你总得给我时间吧。
态度上就要格外的好,你说什么我都答应,但要拖多久,那就是渤海人说了算了。
万一在这个拖着的过程中,重新抱住了黑武人的大腿,那渤海人就又能硬气起来。
“那。。。。。。”
程无节问唐匹敌道:“大将军,那咱们也别等着了吧,该打就打咱们的,打疼了他,他也就不敢拖着了。”
唐匹敌笑道:“算计好了时间,等朴很猛离开渤海国的边关,你就代兵去打。”
唐匹敌起身走到地图边上指了指,那是渤海人的边关所在,名为金汤关。
这名字也是朴普山成为渤海王之后改的,大概也学过一些中原文化,知道固若金汤这个词,所以为了求个好的寓意,就把边关给改名为金汤关。
唐匹敌的手指在金汤关位置敲了敲:“渤海人在这里的守军兵力不少于五万人,若你来打,你觉得需要多久能打下来?”
程无节仔细想了一会儿后说道:“大将军,若属下带本部人马进攻,大概需要十天左右。”
唐匹敌道:“不用立军令状,我只是问问你的看法,你只管去打,别有压力。”
程无节抱拳:“属下现在就回去准备。”
唐匹敌嗯了一声,视线从地图上收回来。
他让程无节去谈条件,是觉得从渤海国带走至少八十万劳力,要比压榨渤海国一笔银子来的实在。
以渤海国的国力,就算把他们血都压榨出来,也压不出多少银子。
他大概推算了一下,后来跟渤海人要的八百万两银子,渤海人要想凑出来,可能都需举国之力。
而若是能带走八十万的年轻劳力,一下子就能让渤海元气大伤。
渤海人穷惯了,他们不怕穷,已经穷苦到那个地步了,寻常百姓家中本来就拿不出一个钱来,还能穷成什么样?
反正大不了就是穷死呗,就好像以前不是穷死的似的。
可若是真能从渤海国带走这八十万劳力,连年征战本就已经伤及根本的渤海,未来十年内,甚至二十年内,都别想把元气恢复过来。
而这八十万劳力到中原来,分发到北疆去重修边关,去修直道,意义极大。
中原百姓会有农忙时候,会有其他事,用这八十万劳力,一可以补充北方因为战争消耗的大量人力,二是可以让中原百姓踏踏实实的过日子,不会受到太大影响。
可是唐匹敌太了解渤海人了,他们对黑武人怕到了骨子里,是因为黑武人对他们的屠杀可不是只有一两次。
中原人历来心善,是在中原人骨子里都有的一种东西,这种东西哪怕是用在报仇上,也能称之为自此两清。
也不好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不能说不好也不能说很好。
比如渤海人侵犯兖州,楚国时候,渤海人来一次,楚军府兵就打回去一次。
就是你打我一次我打你一次,这就扯平了。
黑武人则不一样,黑武人是你打不打我,我都欺负你,没完没了的欺负你。
所以渤海人怕黑武人不怕中原人,因为他们和中原人做邻居太久了,他们太了解中原人了。
大不了就是我打你一回,你打我一回,还能怎么样呢?
在唐匹敌看来,如果还是习惯着有扯平了这样的思维,就是一个帝国会不会成为霸权的桎梏。
没有扯平了这样的想法,而是你打我,我会打你,你不打我,我也会打你,养出一种霸道来。
才会让中原帝国变成黑武人那样的霸权帝国,才会让那些小国从骨子里害怕。
楚国时候,文人们总是说,我们是中原大国,周边那些蛮夷小国,对我大楚无比的敬仰,他们说这些话的时候心中骄傲,百姓们听到这些话的时候也觉得骄傲。
是真的是这样吗?不,那些周边小国对大楚不是敬仰,他们从来都不敬仰楚国。
他们可能会羡慕,会嫉妒,会怀恨在心,态度上最多会巴结,但绝对不会敬仰。
楚国的历代皇帝,对待渤海国的态度,也向来是用一种高高在上的所谓的恩威并施。
你来招惹朕,朕就下旨派兵打你一顿,打完了你,再好好安抚你,给你一些好处,让你体会一下什么叫大国风度。
唐匹敌觉得这种所谓的恩威并施,恰恰是楚国处理不好周边小国的原因之一。
在唐匹敌心里,对待这些冥顽不灵的小国,永远都不该有恩威并施这样的想法。
必须让他们记住,刻进骨子里的那种记住,有一次不听话,那中原帝国就不会再给你什么好处,只能是打,要么是不停敲打,要么是一次打灭。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恩威并施的话,那最多是有一阵子没想起来打你,这就是恩了。
这是唐匹敌心中理想的对待如渤海人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