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绩点头:“那你刚才提到书院是怎么回事?”
姚焕生道:“书院的学生,是最容易挑拨起来,要不然学生悄悄回长安,想办法让书院的学生连忙上书,请求陛下削减大将军兵权。。。。。。”
他往前凑了凑:“学生的几个朋友也在书院,而且在书院弟子中也颇有些威望,让他们去牵头。。。。。。”
徐绩沉默片刻后说道:“若不会牵扯到我,以此来试探陛下心意,倒也不是不行。”
姚焕生道:“历朝历代,开国的大将军们都是皇帝的心腹大患,就拿楚国来说,楚国开国的大将军们,在立国后十去七八。。。。。。”
他试探着说道:“万一,一下子就被咱们猜中了陛下的心思呢?陛下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事也就成了。”
徐绩再次沉思起来,片刻后点了点头。
“京城里有消息送过来,说陛下有意在大宁设十九道,每道设一卫战兵,这就是要把大将军们手里的兵权分出去,分成十九份给别人。。。。。。”
徐绩看向姚焕生道:“那你回去准备一下,明日一早就回长安。”
姚焕生俯身:“学生遵命。”
徐绩道:“另外。。。。。。我在冀州的时候,曾经养着一批死士。。。。。。”
说到这,徐绩看向姚焕生,姚焕生连忙低下头道:“学生不知此事。”
徐绩道:“现在你知道了。”
他走到窗口往外看了看,然后伸手把窗子关好。
“我在冀州为节度使的时候,暗中查到了当初山河印的许多秘密,而这些秘密,当时我没有上报给陛下。”
徐绩道:“这其中不仅仅有大量的金印,还有一批实力很强的高手。”
他回头看向姚焕生:“如今这些人就潜伏在长安城中,你回去之后把他们联络起来,若有机会。。。。。。还是要除掉陆重楼。”
此时的徐绩已经有些疯了,他这是阴谋诡计不得逞,直接就要用最无耻的手段了。
“大人。。。。。。为何在这个时候,还是一定要除掉陆重楼?”
“威胁。。。。。。。”
徐绩的回答只有两个字。
“满朝文武都算在内,哪怕是高院长和燕青之那样的人,我都不放在眼里,唯有陆重楼是我最大的威胁。”
“可说起来,这威胁来自何处?还不是陛下么。。。。。。只是因为在陛下眼中,陆重楼是唯一一个可以取代我的人。”
说到这,徐绩重重的吐出一口气。
“若非陆重楼资历尚浅不能服众,我猜着,陛下应该是更想让他做大宁的第一任宰相吧。”
徐绩道:“你回长安做筹谋,我在外边尽快把事情都安排好,未来五年到十年,是最为关键的时候。”
“是!”
姚焕生应了一声,告辞离开。
屋子里只剩下徐绩一个人,他缓步走到窗口,再次把窗子打开。
看着外边怡人的景色,徐绩又是重重的吐出了一口气。
“陛下啊陛下。。。。。。你真以为臣看不懂你要做什么?”
徐绩自言自语。
“从一开始你不杀臣,臣就明白,以陛下的性格不杀人,只是因为这个人将来必有大用。”
“别人都以为这个大用,是陛下必须用臣为宰相,所以当初才会网开一面。”
“可臣心里一直都清楚啊陛下。。。。。。当初不杀臣,只是因为那个时候如果臣就死了的话,对陛下来说,利用的价值远远不够。”
“天下大局已定,陛下创立了大宁,那些功勋之臣必然跋扈。”
“陛下你才不会亲自出面去和你的功勋之臣出现矛盾,臣,是陛下从多年前就选出来的那个人。”
徐绩看着窗外轻声说话,好像李叱就站在窗外看着他一样。
徐绩道:“陛下啊。。。。。。世人都说陛下仁义,是有史以来第一明君,也是第一仁君。”
“可只有臣知道,陛下的心肠比古往今来的任何一位帝王都要狠厉的多。”
“陛下你要用臣来得罪那些功勋之臣,甚至不惜借臣之手来除掉一批人。”
“如此一来,那些功勋之臣,尤其是那些大将军们,自然不会怪罪陛下,他们会骂臣,说是臣做事太凶狠,是臣想大权独揽,是臣要结党营私。”
“陛下你这么宠着臣,连各地廷尉府上的奏折都不理不睬,还不是因为你要把臣养大?”
“臣一直都看的清清楚楚啊。。。。。。可臣还能怎么办呢?臣只能顺着陛下你的心意办,在陛下摆出的棋局里,靠臣自己的力量杀出来一条活路。”
“陛下你不想让臣活着,臣就得自己求活,若是被其他人知道了的话,一定会笑话臣这是以卵击石。”
“可臣不怕,臣也没有退路,普天之下最了解陛下的人是臣,普天之下最了解臣的人是陛下。”
“我们两个人都心知肚明对方要做什么,而陛下手握国器,当然不觉得你会输。”
“臣也不想输,所以臣只能真的去做那以卵击石的事,臣还记得陛下说过,背叛这种事,一次不容。”
“是啊。。。。。。臣有过一次背叛了,陛下安能容臣常在?”
徐绩自言自语到了这,第三次重重的吐出一口气,心里的郁结有多重可想而知。
“陛下,你做了皇帝之后应该也会很寂寞吧,因为天下已经没有人是你的对手了,臣只好来做你的对手。”
徐绩转身回到书桌那边。
他坐下来,提笔在纸上写了两行字。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看着这两行字,徐绩沉默了许久许久,然后又提笔在下边写了两句。
捅破青天顶,拨云看日出。
他把毛笔随意丢在桌子上,看着这几行字看了许久许久。
天色逐渐暗了下来,徐绩伸手把那张纸拿起来撕成了碎片,细碎细碎。
“臣陪着陛下玩玩,陛下觉得是天下主宰,臣出一招陛下破一招。。。。。。那臣就不在别处出招了,只出招给陛下看。”
徐绩转身离开。
桌子上还有残阳的痕迹,那张纸却已经变成了过眼云烟。
徐绩之聪明天下少有人及,他说的很对,天下最了解陛下的那个人,可能真的是他。
他说的也对,天下最了解他的那个人,一定是陛下。
徐绩忽然想起来,自己第一次见陛下的时候,那时候他还是个十几岁的少年。
带他去见陛下的人说,你在见主公的时候,你不要与主公对视。
他问为何?
给他的回答是。。。。。。你眼中的野望太重。
徐绩想着,野望重怎么了,少年难道不该有野望?那时候的他不觉得这有什么需要避讳的。
可现在若时光能够倒退回去,此时的徐绩一定会做一件事。
那天,他一定不要和主公对视。
第一千五百零三章 大不好
长安城。
李叱这是第几次站在城墙上俯瞰城景,他自己都不记得了。
站在这样的高度俯瞰下去,似乎有一些地位和权利象征的感觉。
可实际上,李叱站在这里俯瞰下去,并没有什么骄傲和得意,唯一有的是惶恐。
这种惶恐,李叱不会展现在任何人面前,哪怕是在高希宁面前也不会。
这种惶恐是独属于帝王的惶恐,是一种害怕自己对于未来有所辜负的惶恐。
这大宁如果不能越来越好,那么中原的天下,也不过是把楚国从立国到灭亡这个过程再走一遍而已。
站在城墙上的李叱看着下边的万家安乐,心中的那种决绝就会越来越重。
他知道自己不可能把所有的隐患都消除,但只要他这个开国皇帝做的多些,再多些,那么将来他的子孙后代,未来大宁的历代皇帝,肩膀上扛着的压力就会轻一些。
所以有些让人感觉起来的凶狠,只能是他自己来办。
李叱又是那么那么在乎自己兄弟的一个人,所以他这必须要有的凶狠,就需要一个更为特殊的途径,想一个更为特殊的办法。
自古以来,开国的功臣们都会面临一些问题,或是被自身环境地位的改变而影响,也会因为其他人的言行而被影响。
这个世界上的善念,往往会有深思熟虑,最不济也要又些许犹豫,可这个世上恶意,总是在瞬间就能冒出来,不假思索。
比如一位开国的功臣,自己已满足如今所得,可是有些人就会变着法的怂恿他。
一个小功臣因为得不到他欲望之中的东西,就会在大功臣耳边不断地吹风。
去说一些你得到的远远比不上你付出的这样的话,怂恿比他们地位高的人去反去闹。
这个世上,也从没有任何一个人,在怂恿你做出头鸟的时候是心怀善念。
好在李叱身边的兄弟们没有这样的人,然而李叱要面对的可不仅仅是他这些兄弟。
他要保护这些兄弟,不成为后世之人嘴里说的那些自古以来就一定不会有好结局的人。
所以这凶狠,就要有起因,有过程,有结果。
站在这城墙上看着长安城,李叱心里的那种居然就会越发坚定起来。
就在思考这些的时候,余九龄从后边过来,人没到笑声就先到了。
“陛下,又有什么好事找臣来做?”
余九龄凑到跟前,笑呵呵的说道:“臣就知道,陛下一旦找臣办事,必然是好事。”
李叱笑道:“可这次给你的,可不是什么好差事。”
余九龄道:“反正陛下又不会害臣,给臣的不管是好办的差事还是难办的差事,臣都会办好,而且,大概能找臣办的事,一定是只能由臣来办。”
李叱笑道:“那,若朕让你办的事,会让你被人骂呢?”
余九龄道:“骂就骂去呗,陛下知道的,臣不在乎臣在乎之外的人,爱说什么说什么,爱骂什么骂什么。”
李叱抬起手在余九龄的肩膀上拍了拍:“那这个差事朕真的就交给你了。”
余九龄:“陛下只管吩咐就是。”
李叱道:“拍朕的马屁。”
余九龄楞了一下,他怀疑是自己听错了,因为这种事。。。。。。找他不就对了吗。
他看了看李叱的脸色,确定李叱不是说错了,说的就是关于拍马屁的事。
于是余九龄笑道:“陛下是觉得,臣以前的马屁拍的不够漂亮吗?”
李叱笑道:“给你换个拍马屁的方式。”
余九龄道:“不管是什么方式,臣都觉得,这个拍马屁的差事如果陛下没有交给臣,那就是陛下用人不对。”
他又凑近了些:“到底是什么事?”
李叱笑了笑后说道:“过几年,朕可能会做一些有血腥味的事,但朕是开国皇帝,所以又不能名声太坏。”
他看向余九龄道:“所以史官的事,朕交给你了。”
余九龄一下子就明白了,压低声音说道:“以后留给后世之人看的文字,臣来盯着怎么写?”
李叱给了余九龄一个你猜对了的眼神。
余九龄笑道:“那真的不是什么难事,陛下交给臣是找对了人。”
李叱沉默片刻说道:“若过几年,朕杀的人有些多呢?”
余九龄一下子就愣住了,脸色也有了变化。
在这一瞬间,李叱看到了余九龄眼睛里的恐惧和担忧。
“不会是你想的那样,朕身边的兄弟,亲人,朕不会伤害任何一个,而且朕要杀一些人,也是为了保护他们。”
余九龄长出一口气,然后拍了拍胸脯后说道:“陛下放心,史书上留下的文字,如果有一个字对陛下不好,那臣就自己了断了自己。”
李叱摇头道:“你要乱发誓。”
余九龄嗯了一声:“臣明白。”
李叱转身,再次看向城墙外边。
“朕有心让大宁成为中原有史以来最强的帝国,有心让中原百姓成为天下最为自傲的百姓。”
李叱缓缓吐出一口气:“朕当然也要让朕自己,成为以后大宁历代皇帝心中完美的太祖皇帝。”
说到这的时候,大内侍卫统领叶小千过来,手里拿着一份奏折。
“陛下,这是从蜀州加急送来的奏折,蜀州廷尉府分衙那边。。。。。。”
话没说完,李叱已经伸手把奏折从叶小千手里拿过来。
看过之后,李叱点了点头:“预料之中。”
他顺手把奏折递给了余九龄,这可是奏折,余九龄连忙后退一步,俯身道:“臣不能看。”
李叱道:“让你办的事与这有关,看吧。”
余九龄这才把奏折双手接过来看,看了一会儿后,脸色也变得越来越凝重。
“徐绩在蜀州杀的人,已经超过了之前他在各地所杀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