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让江山-第126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黑武人一动,这些隐患必然就会自己往外冒。

    所以李叱在给孛儿帖赤那的亲笔信里,明确告诉他,不要害怕草原上有人怀有异心。

    只要有人暗中勾结黑武人,那就必须用强力的手段镇压。

    和西域人的仗还没打起来呢,大将军王唐匹敌就在孛儿帖赤那背后,随时可以支援。

    李叱的意思是,有黑武人的内应,那就打内应,黑武人来了,那就打黑武人。

    失去了外草原之后,又在漠北荒原那一战中损失大量骑兵。

    所以李叱断定黑武人不会真的想打,就看孛儿帖赤那如何反应了。

    如果是孛儿帖赤那不敢打,步步后退,那黑武人当然要步步紧逼。

    可只要孛儿帖赤那显示出来死战到底的决心,黑武人必会退兵。

    第二年的春天,孛儿帖赤那亲自率军,先后铲除了三个暗通黑武的部族。

    然后把他的队伍就摆在边界线上,黑武人在和草原人僵持了两个月之后随即退走。

    这也许都算不上和黑武人打了一仗,但若没有这一战的话,外草原的隐患就会一直都在。

    靠着强势的作风和雷厉风行的手段,孛儿帖赤那在外草原的地位越发稳固。

    而此时,也已经到了和西域人有个了结的时候了。

    四月初,大将军王唐匹敌率军往西疆移动,虽然他带着的只是十万新兵,可对于西域人来说依然是噩梦一般的存在。

    其实正如李叱所言,这一战根本没有什么可担心的。

    经历了中原大战,击败了无数强敌之后的唐匹敌,去和西域人打,属于纯纯粹粹的降维打击。

    黑武人在兵力是唐匹敌三倍的情况下,依然不敌老唐,更何况西域人根本就凑不出他们希望能凑出来的百万大军。

    当大宁的各路边军开始往西疆施压的时候,西域人内部早就已经分化的乱七八糟。

    真心想打的又有几个?

    五月中,在廷尉府的人帮助下,悄悄潜回迦楼国的亲王沐言沐笛发动了兵变。

    过往勒野库辛战败被生擒,在被囚禁了半个月之后,他自缢于牢房之内。

    到底是怎么自缢身亡的,这事其实已经没有必须要去深究了。

    有廷尉府的人在暗中协助沐言沐笛,就算沐言沐笛不忍心对他兄长下手,廷尉府的人难道还会心慈手软?

    这一战其实也一样的没有任何悬念,因为沐言沐笛在迦楼国军中的威信实在太高。

    几乎所有能打的军队,都是沐言沐笛亲手带出来的,他只需登高一呼,便有从者无数。

    过往勒野库辛能调动的为他拼命的军队,只有王城的几万人而已。

    他原本以为可以死守王城,等待着他调集的援兵,可是哪想到,沐言沐笛带着队伍到了王城之外,连打都没有打,守城的队伍就开城投降了。

    最终只有勒野库辛只有几千人的死忠禁军保护,在皇宫内外死战,可也只坚持了一天一夜。

    沐言沐笛成为了迦楼国的国王,坐上宝座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按照与冬潜渊的约定,出兵攻打小月狮国。

    与此同时,宁军继续向西施压,大部分西域小国打都不敢打,直接宣布投降。

    澹台压境亲自率军,一路攻打到了小月狮国的东线,而西线有沐言沐笛在猛攻。

    与此同时,小月狮国内,已故国师满来亚曼的信徒和弟子,不断给小月狮国的军队添麻烦。

    两面夹击之下,小月狮国也只坚持了不到月余,国王保隆桦就不得不出城向大宁军队投降。

    这都是计划之内的事。

    沐言沐笛有军队支持,所以取代勒野库辛成为迦楼国的新王绝非难事。

    可冬潜渊不一样,就算他有满来亚曼安排好的支持,也不如沐言沐笛那般强力。

    所以先帮助沐言沐笛夺取王位,再由迦楼国出兵协助冬潜渊夺取王位,这样最为容易。

    在小月狮国的都城外,保隆桦宣布退位。

    冬潜渊下令把他带上一艘小船,划进那个淹死了他三弟和四弟的小湖中。

    冬潜渊下令在保隆桦身上绑了上百斤的一块大石,将保隆桦推入湖水中。

    至此,西域最强的两个国家,全都成了大宁的属国。

    冬潜渊成为小月狮国的国王之后,立刻宣布与迦楼国断交,两国成为死敌。

    表面上看这是冬潜渊忘恩负义,沐言沐笛才帮他夺取王位,他立刻就反目成仇。

    可实际上,这根本就是沐言沐笛和冬潜渊暗地里商量好的。

    因为他们两个很清楚,作为西域最大的两个国家,一旦他们是坚固的盟友关系,那就会成为大宁的隐患。

    大宁的皇帝陛下,不愿意看到他们亲如手足,所以这个姿态,他们必须要做出来。

    不管是为了取悦大宁皇帝陛下,还是为了自保,这样做都是最正确的选择。

    冬潜渊宁愿背负骂名,也不愿意成为大宁帝国的下一个征讨目标。

    但是两国几乎同时宣布向大宁皇帝陛下称臣,并且立刻就选出了新的使团,前往大宁朝觐。

    有这两个大国作表率,其他西域的国家,还有谁再站出来对抗大宁?

    这一仗其实也没算真的打起来,可对于大宁来说,这一战的意义,几乎不输于和黑武人在漠北荒原打的那一仗。

    西域这边安定下来,大宁四疆也算是都安定了,哪怕是黑武人在短时间内也不可能再兴兵南下。

    李叱亲手制定的为大宁百年安稳而战的计划,最开始的这几步,走的格外坚实。

    没有了外患,接下来就能专注的解决一下更令李叱感到有心的内患。

    到了九月,大宁西征的大军陆续凯旋,这一战说起来几乎没有什么战损,可是收获却极大。

    西域各国敬贡上来的物资,成车成车的往回运,队伍长的几乎看不到尽头。

    也是在九月,李叱派人往西疆传旨,让大将军王唐匹敌返回长安。

    十月中,传旨的官员到了西疆,这个人正是挂刀门的小师弟甄艮。

    见到唐匹敌后,甄艮宣读陛下旨意,唐匹敌领旨之后,却不打算回长安了。

    “麻烦你回去告诉陛下,西疆这边军务繁重,新兵大营还有许多事没有做完,所以我得晚一些回长安。”

    甄艮叹了口气道:“陛下就料到了你会这么说,所以让我转告大将军,西疆的军务事没有什么必须是你来操心的,回长安吧,朕想你了。”

    唐匹敌听完这句话后沉默了许久,然后又摇了摇头。

    “你知道我为什么不回去吗?”

    唐匹敌道:“你是和陛下一起出生入死过的兄弟,所以话我不瞒你。”

    他递给甄艮一杯茶后说道:“我这次西征之前,数次请求陛下免去我的王爵封号,可陛下不准。”

    “非但不准,还让我来了西疆,事实上,西疆的战事其实根本不用我来打。”

    “你也看到了,我只是带着新兵营往西边压了压,自始至终,都是澹台在打。”

    “可是只要我在这,陛下就一定会给我记功,陛下就是让我找不到请求免去王爵封号的理由。”

    甄艮叹道:“可是大将军,你这又是何必呢?你当知道朝中无人敢说你什么坏话,陛下又不可能会你有什么疑虑,你真的是多心了。”

    “我多心的不是觉得陛下会对我有疑虑,恰是因为陛下对我深信不疑。”

    唐匹敌道:“陛下为了堵住朝臣们的嘴,时不时的就会给我找机会记功,一直这样下去,朝臣们就一直没有理由说我什么。。。。。。”

    “可是你想过没有,大宁只有我一个外姓王,陛下待我恩德深重,可陛下这样做是错的。”

    “这世袭罔替的王爵,将来必成大宁隐患,大宁可以有我一个外姓王,但绝对不能一直有外姓王。”

    “陛下又不会罢免我的兵权,长此以往。。。。。。”

    唐匹敌看向甄艮:“我死之后怎么办?”

    甄艮愣住,一时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唐匹敌的意思是。。。。。。他对陛下忠心耿耿,可他却不敢保证他的子孙后代,一直都对大宁忠心耿耿。

    也许几十年后,唐匹敌的子孙就会觉得不公平,天下是唐匹敌打下来了大半,为何是李家坐了江山?

    那时候,唐家在军中的影响力依然还在,可陛下和老唐可能都不在了。

    唐匹敌不只是对自己的子孙后代担忧,也对陛下的子孙后代担忧。

    他和陛下之间的感情毋庸置疑,谁也不可能做到把他们两个挑拨到反目的地步。

    可是陛下的孩子将来即位之后,看着坐拥兵权的一位外姓王,难道心里也无一丝一毫的疑虑?

    “陛下说过,要把隐患在这一代都解决了,陛下去解决他要解决的隐患,而作为臣下,我也该解决我要解决的隐患,那就是我自己,我不是陛下的隐患,但我是大宁的隐患。”

    唐匹敌在甄艮肩膀上拍了拍:“休息几日就回去吧,告诉陛下说,唐匹敌抗旨不尊。”

    甄艮:“我不说!”

    唐匹敌道:“唯有我多犯一些错误,御史台的大人们才能揪着我不放,也唯有如此,我身上这王爵,才有可能被拿掉。”

    甄艮道:“陛下是绝对不会这样做的。”

    唐匹敌摇头道:“陛下可以不做,但我不能不想。”

    甄艮急切道:“可大将军你若真的不回去,就不只是御史台的大人们会揪着你不放,他们会说你抗旨不尊且拥兵自重!大将军啊,这是多大的罪名啊!”

    唐匹敌笑道:“若真有这样一顶大帽子扣下来,我反而心里踏实了。”

    他走到窗口看着外边说道:“甄艮,若你是我的话,也会和我一样。”

    甄艮沉默良久。

    。。。。。。

    。。。。。。

    【最近眼睛里出现了大片的黑影,严重影响了视力,看医生说是玻璃体浑浊,没办法。。。。。。现在看电脑屏幕都是花的,诸位可有什么办法?】

 第一千五百五十八章 朕说了算

    十一月中,派往西疆的钦差甄艮返回长安,当面向李叱上奏,大将军王唐匹敌不愿回长安。

    说这些话的时候,甄艮的心里难过的好像有一把小刀在来回切割一样。

    依着他,无论如何这样的话也说不出口,因为他很清楚抗旨不尊是多大的罪过。

    可这是唐匹敌摆脱他务必要说的话,而且还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来说。

    李叱听完这些话后生气了,真的生气了。

    因为他太清楚唐匹敌想要做什么,想要一个什么结果。

    你想要,朕就给?

    “都听完了么?都听清了么?”

    李叱看向满朝文武问。

    群臣纷纷点头。

    李叱又问:“大将军说他不想回长安,你们觉得大将军这样做怎么样?”

    群臣纷纷低头,谁也不愿意说些什么,大将军王要做些什么,陛下清楚,难道文武百官不清楚?

    之前徐绩那么想夺权的一个人,他也没有在任何时候想过针对唐匹敌。

    一来是不敢,二来是真心敬佩。

    都说文武向来不和,往前推几百年往后推几百年,可能都是一样的局面。

    可老唐就是这样一个人,别说满朝的武将没有一人不服他,就算是满朝的文官也没有一人不服他。

    李叱见所有人都不说话,于是点名道:“高有莲,你可有话说?”

    御史台都御史高有莲应该是有话说的,按照他的性子,唐匹敌这般抗旨不尊,这就是他该大说特说的事。

    高有莲出列,俯身回答道:“回陛下,臣没有话说。”

    李叱问:“什么话都没有?”

    高有莲回答:“什么话都没有。”

    李叱脸色有些发沉的多问了一句:“你不觉得唐匹敌抗旨不尊?”

    高有莲回答:“臣不觉得,大将军王在西疆没回来,便是有不回来的道理,军务事,大将军王比谁看的都清楚,臣是文官,不懂军务,所以不敢胡乱指摘。”

    李叱缓缓吐出一口气,看向高有莲点了点头:“你说的没错,连你都觉得大将军王不回来有道理,那就真的是有道理。”

    李叱起身道:“丁青安,帮朕记着一件事,天冷了,把朕的大氅送去西疆给大将军王御寒。”

    说完后转身走了:“散朝。”

    文武百官全都松了口气,他们互相看了看,然后又都忍不住笑起来。

    刚才陛下问他们谁有话说的时候,真要是有人敢拿唐匹敌这不回长安城的事说三道四,你且看看陛下会什么反应,会不会把说话的人骂掉三层皮。

    陛下生大将军王的气,那是因为大将军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