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丁青安过去把人扶起来,然后回头吩咐道:“多找几个人,把大殿前边好好扫扫,摔了咱们没事,若是摔了哪位大人可不好。”
话才说完,就看到远处有人急匆匆的跑过来,跑的实在是太着急,没稳住也趴倒在地。
丁青安认出来那人是廷尉府都廷尉张汤,吓了一跳,连忙跑过去要把张汤扶起来。
张汤却已经挣扎起来,也顾不上拍打身上的雪,脚步更急的往东暖阁过来。
几年前,高希宁卸去了廷尉府都廷尉一职,彻底把廷尉府的差事交给了张汤。
叶先生被高希宁任命为廷尉府内院的供奉,专门负责训练新人。
廷尉府的事,多半都是由这两个人商量着办。
此时丁青安看张汤跑的这么急,就知道一定是出了大事。
“陛下回来了没有?”
“回来了回来了,张大人你慢些。。。。。。”
张汤都顾不上和丁青安多说几句话,一口气跑到了东暖阁外边。
“进来吧。”
没等张汤说话,李叱已经先开口。
张汤进门后穿着粗气说道:“陛下,刚刚从西北传来消息,有。。。。。。有大事。”
李叱微微皱眉:“再大的事,你也不该如此慌张。”
张汤连忙道:“陛下。。。。。。事关,事关大将军王。”
“嗯?!”
李叱猛的站起来,眼睛都瞬间睁大了:“老唐他怎么了?”
张汤俯身道:“大将军王。。。。。。他,他亲手砍了大将军唐安臣的独子唐旭。”
李叱的表情都瞬间僵硬了。
“几个月前,大将军唐安臣的独子唐旭在云州城里犯了大案,在大街上看中了一个姑娘,强行。。。。。。强行把人家姑娘霸占了。”
“这事出了之后,那姑娘家里人就跑去了云州府治衙门告状,府治肖生不敢处置,去请示唐安臣。”
“唐安臣担心这事闹得太大了,于是压下来不报,亲自登门去道歉,还赔了一些银两。”
“唐安臣把唐旭关起来打了一顿,没想到唐旭竟是觉得自己挨打,皆因为那姑娘一家不识抬举。”
“于是他夜里跳出去,跑到那姑娘家中质问,吵闹起来后,唐旭怒极之下,竟是把那姑娘一家几口全都杀了。”
李叱听到这,眼睛里已经有杀意外泄。
张汤继续说道:“出了人命大案,云州城府治肖生不敢再瞒报,又不敢得罪唐安臣,所以只能是偷偷派人去道治城告知廷尉府分衙的人。”
“结果唐安臣却安排人为唐旭顶罪,廷尉府的人去查的时候,那一家几口都已经被毁尸灭迹。”
“这事大将军王知道了,从西北大营带着三千边军直接到了云州城。”
说到这,张汤看了看陛下脸色。
“大将军王他没有理会唐安臣跪地求饶,直接在那姑娘家门外,亲手将唐旭脑袋剁了。”
“然后大将军王他废了唐安臣的军职,把唐安臣帐下所有知情之人全都抓了起来,没有请示陛下,直接都在云州城斩首示众了。”
李叱听完后脸色已经很白。
“老唐啊老唐。。。。。。”
李叱闭上眼睛。
良久之后,李叱摆了摆手:“把这事的经过,仔细整理出来写一份奏折给朕,你先下去吧。”
张汤连忙俯身:“臣遵旨。”
出门之后,张汤心里还是平复不下来,他知道这事把陛下伤着了。
但伤着陛下的不是唐安臣,也不是那个飞扬跋扈的唐旭,而是大将军王的大义灭亲。
大将军王这样做其实也说不上来有多错,在内草原云州城里出的事,立刻就在云州城处置。
让所有百姓们都看着,大宁的律法不容侵犯,哪怕是大将军的孩子,犯了罪也要砍头。
大将军王还是如以往那样雷厉风行,可是大将军王他这样做,也触犯了律法。
若说是家事,他不该杀人。
若说是国事,大将军王越界处置,也不该。
没多久,高希宁和夏侯玉立两个人急匆匆的赶来,一进东暖阁,就看到李叱在发呆。
“陛下。。。。。。”
高希宁轻轻叫了一声。
李叱有些木然的转身看向她,然后习惯性的咧开嘴笑,可想那笑容显得如此僵硬。
高兴心疼坏了,连忙上前,李叱缓缓吐了口气后说道:“朕没事。。。。。。朕又怎么会有事。”
“着人。。。。。。着人去西北。”
李叱话还没有说完,外边就有人又跑了过来,正是大内侍卫统领叶小千。
“陛下,大将军王从西北派来送信的人到宫门外,昼夜兼程赶来的,人看着已经累的不行了。”
李叱吩咐道:“把人抬进来。”
不多时,唐匹敌的亲笔信就到了李叱手中。
“十五年。。。。。。”
李叱看着手里这封信,自言自语的说道:“朕等了十五年,但朕没有想到等来的会是这样一封信。”
李叱没有看那封信,放在一边,闭上眼睛说道:“丁青安,传刑部尚书归元术进宫。”
“是!”
丁青安应了一声,哪里敢耽误一息,连忙派人去请归元术。
一个时辰后,归元术急匆匆的从未央宫里出来,他进宫后和陛下聊了一会儿,便出门去准备往西北查案。
这案子牵扯到了大将军王,归元术也是心急如焚,回去后收拾了几件衣服,带上数十随从,天黑之前就出了长安城。
此时此刻,唐匹敌已经在半路上了。
他也没有想到,十五年后他再次见陛下,会是因为他亲手砍了自己侄儿的脑袋。
这十五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在想念陛下,可他却就是不肯回长安。
哪怕他是这大宁天下唯一一个,无需请旨,随时都可返回帝都的朝廷大员。
他杀了唐旭,废了唐安臣,自己也脱去了大将军王的衣服,换了一身布衣。
他带着三百亲兵,押送着唐安臣一家往长安城来,其中也包括云州府的府治肖生等人。
唐安臣在一辆囚车中,看起来似乎已经苍老了几十岁似的,头发都花白了。
唐匹敌骑着马走在囚车一侧,他看了看自己的弟弟,良久后问道:“你若觉得我心狠,恨我也好,怪我也罢,此事终究是你的缘故。”
唐安臣靠坐在囚车里,苦笑一声:“是,是我的责任,那是我的孩子啊。。。。。。”
唐匹敌道:“关于旭儿,我每年都会写信给你,让你多加管教,可你从不肯听。”
唐安臣默不作声。
唐匹敌也不再多说些什么,就这样沉默着赶路。
许久许久之后,唐匹敌说道:“这次去长安城,陛下大概不会治你的死罪,你对大宁有功,为陛下拼过命,你所犯下的罪行,也不至死。。。。。。但我会恳请陛下,夺去你所有封爵,罢免你所有官职。”
“另外,你以后就不要姓唐了。”
唐安臣听到这句话猛的抬起头看向唐匹敌,那双眼睛里瞬间就布满了血丝。
唐安臣嗓音颤抖着说道:“我用那么年拼死,那么多场血战,只为了自己能配得上父亲的姓氏,你。。。。。。你怎么能将这姓氏夺去!”
唐匹敌看了他一眼,语气平淡的说道:“将来你会死,我也会死。”
“等到你我都死了之后,到了那边见到父亲,他大概也会这样做。”
“唐。。。。。。从来都不是什么高贵的姓氏,但一定是干干净净的姓氏。”
唐匹敌再次看了唐安臣一眼:“你现在,配不上唐这个姓氏,也配不上安臣这个名字。”
说完这句话后,唐匹敌催马向前,没有再和唐安臣多说一句话。
唐安臣在唐匹敌背后嘶吼:“只有你配得上?!”
唐匹敌还是没理会,只是扬了扬他手里的马鞭。
风雪中,这往长安城而去的队伍还在赶路,每个人看起来都和风雪是一样的颜色。
第一千五百六十五章 兄弟喝酒
长安,城门。
快到城门口的时候风雪停,见到陛下的时候,云开日出,似乎有七彩光芒撕开了云层,照耀在这帝都门外。
那光芒就不偏不倚的落在李叱身上,也落在了跪在李叱面前的唐匹敌身上。
四周皆还带着些昏暗,偏偏这是一道光束,让两个人都如同与当世隔绝,这光里只有他们两个,再无其他。
“陛下,罪臣”
“滚起来说话。”
“臣戴罪之身,不该起身,不敢起身。”
“那要朕把你拉起来?拉不起来还要朕把你背进城?”
“臣遵旨。”
“跟朕一路走回未央宫,大街两侧不少百姓们等着看你呢,朕不想任何人看到你不光彩。”
李叱回身:“丁青安!给他把大将军的锦衣换上!”
御书房秉笔太监丁青安立刻上前,把双手捧着的大将军锦衣递上去。
李叱看着唐匹敌的眼睛说道:“你把这身锦衣脱了,朕就给你带来。”
唐匹敌深吸一口气,然后脱去自己身上的布衣长衫,换上了那光彩夺目的大将军常服。
“除了朕,没有人可以看你低头,进了这个城门,挺起胸昂起头,你还是大宁的大将军。”
李叱转身:“跟上朕。”
唐匹敌再次深吸一口气,迈步跟上李叱。
长安城的大街两侧全都是人,大将军十五年没有回过长安城了,如今回来,谁不想看看?
当大宁的皇帝陛下和大将军进城门的那一刻,百姓们都翘首看着,有人忍不住欢呼起来。
“跟朕并肩走。”
李叱压低声音说了一句,唐匹敌随即快步上前,与李叱并肩而行。
“陛下,臣辜负陛下了。”
唐匹敌声音很低的回了一句。
“放屁。”
李叱笑着和两侧的百姓们打招呼,一边挥手一边说道:“朕这些年吹过很多牛皮,但让朕最得意的,一直都是唐匹敌是朕的兄弟,这个牛皮朕还会一直吹下去。”
众人都在李叱和唐匹敌身后跟着,看着陛下和大将军那并肩而行的样子,似乎一下子就回到了从前。
“这次你赢了。”
李叱一边走一边说道:“你一直以来都想让朕把你的王位给免了,朕以前从没有过动摇,可这次朕不得不动摇。”
唐匹敌道:“所以臣,辜负了陛下。”
“你没有。”
李叱道:“如果是你辜负了朕,朕会把你大将军的锦衣封起来,而不是带到你面前。”
“这件事现在长安城里的人还都不知情,但很快不只是长安城里的百姓,整个天下的百姓都会得知。”
李叱侧头看了唐匹敌一眼:“这事朕也从来都没有想过压下去,你该是最理解朕的。”
唐匹敌道:“臣明白,臣也从来都没有想过把这件事压下去,不然臣就不会带兵去云州城。”
李叱点了点头:“王位朕暂时替你留着,以后”
话还没有说完,唐匹敌已经打断了他。
“陛下,臣从没有想过要借此机会,唐安臣是臣的弟弟,是臣父亲的次子,臣”
李叱道:“这些话不必和朕解释,天下之人数以亿计,最光明磊落必然是你,说光明磊落四字,连朕也不如你。”
唐匹敌刚要说话,李叱又阻止了他。
“不要再谈这件事了,触及了国法,按罪去惩治就是朕现在只想和你喝酒。”
唐匹敌点头:“臣也是如此。”
未央宫,大殿之上。
丁青安双手持圣旨宣读,满朝文武在大殿中肃立听宣,一个个全都屏气凝神。
其实大家也都猜到了会是一个什么结局,大将军王的封号,怕是不得不拿下了。
陛下可以压着群臣的不满,但陛下不能不顾及天下人的不满。
陛下一直都在说,大宁和楚国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国法就是国法,国法不容就是国法不容。
这件事传扬出去,百姓们会觉得此事不可能和唐匹敌没有丝毫关系。
悠悠众口,可盖皇权。
陛下旨意,夺去唐匹敌大将军王封号,改封国公,但依然位列群臣之首。
唐安臣被贬为庶民,按照大将军唐匹敌的请求,陛下准许,夺唐安臣姓氏,该姓为束。
大殿里只有丁青安朗读圣旨的声音,文武百官全都安安静静的听着。
直到旨意宣读完毕,满朝文武才俯身下来。
本以为事情到了这也算告一段落,可是在此时,御史台都御史高有莲出列。
他奏请陛下,当革去唐匹敌西北大营管代军务官职,这话一出口,这大殿里的官员们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要说勇,还是高有莲高大人真的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