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让江山-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天一早,李叱他们也在赶路了,昨夜里只休息了不到三个时辰,他们就继续出发。

    李叱担心的就是庄无敌会被人算计,表面上看起来没什么,可实则内心之中已如煎熬。

    好在是只有这一条官道,不然的话,说不定他们会错开,在李叱他们往北走了八天之后,遇到了庄无敌等人。

    看到庄无敌这般样子,李叱的眼睛瞬间就红了。

    而庄无敌听闻虞朝宗并没有死,一瞬间眼睛也红了。

    “燕山营既然已经到了如此地步,咱们拿了便是。”

    李叱道:“与其让他们糟蹋了虞大哥的心血,不如我们来取”

    他回头看向余九龄道:“九妹,有件重要的事交给你了。”

    余九龄一听说重要的事就心里害怕,想着别是又让自己跑到燕山营外边去诱敌吧。

    之前刚刚在皋县县城外边,他一路贱法把那些马贼引出来,李叱他们趁机潜入县城。

    他猜着李叱大概是要再来一次,让他去燕山营外边再来一路贱法,李叱他们再潜入进去。

    结果李叱对他说的是让他回冀州。

    李叱道:“我们就暂时在此地停留休息,你和张玉须还有彭十七三个人,尽快赶回冀州,到了家里之后和大家说明白,冀州已经不是安稳居所,让大家出城。”

    余九龄都惊了。

    他问道:“现在冀州城盘查如此严密,如何能走的了?”

    李叱道:“你告诉大家做好准备,等到有人来接便马上出城,所有金银财物都放入地宫,只带必须之物,辎重一概不带。”

    余九龄还是想不明白,他实在忍不住又问道:“你们回来接我们?”

    李叱道:“九妹你倒是听我把话说完你回去之后见柳戈将军,我出冀州之前已经对他有过交代,他知道怎么做。”

    余九龄却还是不懂,柳戈手中有数千精锐不假,可也在冀州城里啊,如何出的来?

    但看李叱的样子胸有成竹,应该早就有所安排,他也不敢再耽搁,和张玉须还有彭十七三个人立刻返回冀州。

    “我们去哪儿?”

    庄无敌问李叱道:“就在这里等着吗?”

    李叱道:“你们在这里等着,我要赶去边疆见夏侯,燕山营咱们可取,但代州关和信州关更为重要,一旦黄金甲要夺这两关守军,边关空虚,外寇就会趁虚而入,我尽快去见夏侯,让他收服那两关士兵。”

    庄无敌道:“我和你一起。”

    李叱摇头道:“去夏侯那来回路程比回冀州更远,若是大家顺利出城,到了此地却不见人,难免心慌。”

    庄无敌想了想,也只好留下,车马行里的人其实对陈大为和刚罡并不是很熟悉,他们两个留在这的话,未必能取信于人。

    李叱又担心三个人耽搁行程,所以也不带这两人,自己带了几匹马,一路往西北方向而去。

    数天后,冀州城。

    余九龄他们三个急匆匆赶回来,把李叱的意思和长眉道人他们说了一遍,长眉道人二话不说,立刻就让大家去收拾东西。

    燕先生去找沈如盏,没有了李叱等人,医馆的人留在冀州也不安稳。

    听燕先生说完之后,沈如盏沉思片刻随即摇了摇头:“你们都可以走,我不能走。”

    燕先生一怔,不解的问道:“为何?”

    沈如盏道:“大家都走了,冀州之内再无内应,如我所料不差,李叱早晚还会图冀州。”

    燕先生道:“可是你若留下,万一有什么意外,连个帮你的人都没有。”

    “再不济,不是还有地宫在吗?”

    沈如盏云淡风轻的微笑道:“先生出去之后若见了李叱,可将我原话转告。”

    燕先生道:“什么话你只管说。”

    沈如盏道:“我若随大家出城,一起往燕山,所能做的,最多不过是队伍的后勤之事,看看伤病而已,这对于我来说,价值太低,我是商人,所以价值太低的事不做选择。”

    “我若留在冀州为内应,将来李叱回取冀州,我便是得冀州的首功之人,价值之大,比做一个后勤支援的差事要强的多了。”

    燕先生听完后,一脸惊愕的看着沈如盏。

    沈如盏笑道:“燕先生只管如实说便可,李叱若是听了,会理解我。”

    燕先生又劝了很久,沈如盏心意已决,说什么也不肯随大家一道出城。

    等众人都聚齐之后,却发现姜然等人也不在。

    燕先生问,长眉道人摇头道:“找了他们,姜然说李叱临走之前对他另有安排,他还要留在冀州,不和咱们一起走。”

    燕先生心里无比震撼,李叱这些安排都是在何时所做?莫非是在地宫隐藏的时候就都已经安排好了?

    沈如盏不走,姜然等人不走,其他人都已经收拾妥当,只等柳戈来接。

    可众人还是想不明白,柳戈手下数千兵马,怎么能接了他们再顺利出城?

    没有想到的是,当天柳戈的兵马从地宫里出来,竟然直接就从大街上来了,从沈医堂那边的地宫出口出来,上大街,队列整齐的到了车马行这边。

    三千多人的队伍,在大街上浩浩荡荡的开过来,大白天的,如此明目张胆,长眉道长他们全都没有想到。

    这支队伍带着的旗号是豫州军旗号,长眉道人这才想起来,李叱和唐匹敌在战后出去,一直都往回搜罗东西,包括不少战旗。

    柳戈带着队伍直接往城门方向开,一路上遇到的巡逻队伍还给他们让路,并无怀疑。

    这就是一种心理上的错觉谁会怀疑一支数千人的队伍?冀州军可是谁都知道,早就已经全军覆没了。

    就算是让潘诺亲眼看到了,第一反应也是自己手下有人私自调动兵马,而不会怀疑这是冀州军的队伍。

    李叱打的算盘就是那些冬衣。

    豫州军分得是冀州军的冬衣,这些冬衣李叱他们也有不少,当初从府库里没少往外偷

    他们明目张胆的到了城门口,守军士兵本想拦截,却被柳戈一马鞭甩在脸上,打的满脸血,就没人再敢阻拦。

    队伍出城之后不久,冀州节度使潘诺得到消息,立刻就觉得事情不对劲,连忙派人去问谁带兵出逃,可是帐下将军都在。

    他第一件事是赶去大营盘查,却发现一支队伍都没有少,走的不是大营里的兵马。

    这才醒悟过来,再带人追,已经来不及。

    余九龄出城之后心跳还一直都没有慢下来,他总觉得不可思议,这就跟闹着玩似的就出来了?

    余九龄想着,李叱断然不会在从府库里往外搬运东西的时候就想到,这些冬衣要如此用法。

    但有了这些东西,就能想出如此胆大包天的计策来。

    其实李叱和柳戈说的事,只是第二种选择,是备用的策略安排。

    李叱的第一选择还是护送虞朝宗回燕山营,燕山营不管多乱,只要虞朝宗养好了病回去,他一出现,燕山营里的人就全都会老实下来。

    因为李叱将来的打法还是里应外合,柳戈这三千兵马一直藏在城中,那时候燕山营再攻冀州便易如反掌。

    然而事情突变,李叱也只好用备用的第二选择了。

    柳戈带着兵马出城就下令急行军,都是骑兵,当初柳戈带着人进地宫的时候,就带了冀州军的战马来。

    马车上。

    高希宁回头看向逐渐模糊起来的冀州城,想着这一次是真的离开了,再回来的时候也不知是何年何月。

    她看向爷爷,高院长脸上也都是不舍。

    如果不是因为高希宁的话,他应该怎么都不会离开冀州,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冀州城里,因为他的书院还在。

    然而人总是会有断舍离。

    而当不得不面对断舍离的时候,因为断舍离而能保护更重要的人,那么就是最好的安排了。

    潘诺带人赶到北门,怎么都搞不清楚那队伍到底是哪儿来的,就好像闹鬼了一样。

    而这事没多久就在冀州城里传开,百姓们都说,光天化日之下,一队战死的冀州军阴兵出城。

    这事越传越离谱,传来传去,传成了冀州可能要有大灾,阴兵离开,是不想再守护冀州。

    一时之间,冀州城里人心惶惶。

 第四百八十三章 我养猪养你啊

    北境,边关。

    清早起来,夏侯琢溜溜达达的出了自己的住所,每天早晨都要去大营里例行巡视,这已经成为他刻进骨子里的习惯。

    前阵子原来的边关从三品将军刘博远病故,军中一时之间没了主将。

    刘将军在边关二十几年,深得士兵们爱戴,能在如此朝局下把士兵们养活下来都是难事,刘将军功不可没。

    尤其是从大概十一二年前开始,朝廷就已经没有给边军的拨款了,就算有,也指不定落在谁手里。

    刘崇信作乱最狠的时候,别说边军的军费军粮克扣,什么钱他不敢占为己有?

    而且这种克扣,并不是刘崇信一人所为。

    刘崇信就是那些贪官污吏的老祖宗,打个比方,给边关的军费每年如果有一百万两,五十万两会落在刘崇信手里。

    二十万两落在下一层官员的手里,十万两再下一层,五万两再再下一层,以此类推,到了最下边一层手里可能分文不剩,他们拿什么发?

    层层剥削,等到了边关就剩下一纸空文,军费不见一两,军粮不见一粒。

    刘将军每年都不得不跑到冀州一趟,求爷爷似的去求曾凌,好在曾凌还知道边关紧要,朝廷的拨款下不来,粮食上他还供应着。

    这些边关的士兵们,能坚持下来,靠的都是一腔热血,满心忠义。

    刘将军还带着士兵们尽量自己种一些粮食,虽然气候环境苦寒,产量极低,但有一点算一点,总归比没有强。

    刘将军病故之后,全军戴孝,可是因为实在穷,买不来那么多白布,没办法做那么多白衣,就只好每个士兵胳膊上缠一条。

    军需的人也难受,想把刘将军的葬礼办的好一些,然而捉襟见肘,就没什么能办的。

    刘将军死之前哭了很久,恨自己无能。

    刘将军死之后所有人都哭了很久,恨自己无能。

    刘将军病故之后,边军发文到冀州,曾凌那时候正兵败回来,忙着和羽亲王勾心斗角,哪有心思管边军的事。

    发文到幽州,罗耿派人送来一些抚恤,却也没有做出什么安排。

    最终将士们商量了一下,朝廷不管地方也不管,只能靠自己,于是决定大家推举一人出来,接任将军之职。

    夏侯琢当时没参加,他说自己不管是资历威望还是功劳战绩,都不能和军中诸位将军们相比。

    可是连他都没想到,他没到场,选出来的人就是他。

    夏侯琢的人缘好,好在仗义,好在勇敢,好在一往无前,好在把每个边军当兄弟。

    资历不如他的人,服他。

    资历比他老的人,也服他。

    数十个五品以上的将军们在大营里,每个人都把自己要选的人写在纸条上,为了避免尴尬,大家都不留自己姓名。

    结果纸条打开,写的全都是夏侯琢。

    夏侯琢不敢接受,第一次如此惶恐不安,可是数十位五品以上的将军站在他门外,肃然列队。

    他们朝着夏侯琢的屋子里整齐的行了一个边军军礼,整齐高呼了一声拜见将军!

    从这一天开始,夏侯琢就成了大楚立国以来,数百年间,第一个没有朝廷册封的边军将军。

    他不是朝廷封的,他是继承来的。

    每天早晨,夏侯琢都会到大营里,和士兵们一起操练,士兵们吃什么他吃什么,士兵们住什么他住什么。

    为了帮士兵们搞到冬衣,他像是土匪一样去打劫土匪,带着亲兵营在关内关外和土匪马贼们交战。

    有一两银子,也要花在边军士兵们身上。

    半年多来,士兵们已经习惯了,他们的主将名字叫

    夏侯琢,战场上,那是他们冲锋在前的兄弟,生活里,那是为他们操碎了心的老父亲。

    但夏侯琢还是那样,吊儿郎当的样子,走路时候还如在书院里一样,痞帅痞帅的。

    嘴里叼着个烟斗,溜溜达达进了军营,看到不远处有个士兵在撒尿,他过去瞄一眼,然后撇着嘴走了。

    “兄嘚,你没我大。”

    那士兵回头看了他一眼,然后哈哈大笑。

    笑着行军礼,喊一声将军。

    到了校场上,夏侯琢跟着士兵们一起跑圈操练,一起训练队列阵型。

    和士兵们摔跤,输了的多跑两圈,他若是输了就耍赖,坐地上不起来,假装哭,闹够了之后就去跑两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