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高希宁微笑着说道:“车马行里确实没有谁懂得烹茶,这里的人都觉得烹茶是浪费时间,想喝茶,泡茶就是了。”
她看向沈如盏道:“我是昨天想到,若今天沈姐姐来了,你喝茶又是那么讲究,不如我学一学。”
沈如盏好奇的问:“既然这车马行里没有人懂得烹茶,你是向谁学的?”
“书。”
高希宁回答道:“李叱有很多很多书,大概只要你能想到的,他这里都会有,他用了很多时间来读书,也用了很多时间来找书买书。”
沈如盏微微一怔。
片刻后她笑着说道:“我听闻,李公子年少时候生活凄苦?所以那时候应该是想读书而不能,所以现在生活的好一些了,就开始买书,不管是有用还是无用,都买,所以他连烹茶之道的这样无用的书都会买来,却未必会自己真的学一学。”
高希宁有些不开心。
谁说李叱不好,她都不可能开心。
沈如盏的话没有说的那么直白,但意思也已经很清楚,就是李叱原来穷,现在忽然有钱了,就开始报复性的花钱,不管有用没用,买了再说。
高希宁坐直了身子,有些严肃的说道:“花钱买书进而学,我觉得这是很高尚的一件事,在不一样的生活中,有不一样的求学方式,这也是很高尚的一件事。”
沈如盏端起茶杯抿了一口,想要整理一下措辞来说些什么。
高希宁却已经继续说道:“他买来的每一本书都读过,他还说这个世界上没有无用之书,只要会思考,就会从文字中有所悟。”
沈如盏的措辞没能顺利整理出来。
高希宁一边烹茶一边继续说道:“李叱还说过,学问不是用来显摆的,而是实用的,说到实用,比如我昨日才学的烹茶,今日就用到了。”
她看了沈如盏一眼。
刚刚沈如盏说,李叱脸烹茶之道这么无用的书都买来,现在高希宁说,这不是用上了吗?
烹茶之道无用,却用在了你这里,这无用也就变得有意思起来。
沈如盏抬起手,轻轻的鼓掌。
“李叱真的是很有运气的一个人。”
沈如盏笑道:“他身边有你这样的女孩子,也许才是他最大的运气。”
高希宁笑着回答道:“我把自己伪装成很好的样子,骗了他以为自己占了天下最大的便宜,他觉得很开心,我也觉得很开心,因为我也觉得自己占了天下最大的便宜。”
沈如盏沉默了一小会儿,大概是在思考这句话里那令人觉得会有些淡淡嫉妒的东西。
她自言自语似的说了一句:“他觉得你是天下最好,你觉得他是天下最好。”
沈如盏笑着问道:“那若他也是别人眼里的天下最好呢?”
高希宁把烹好的茶递给沈如盏,然后语气很轻柔很平淡的回答道:“那要看是多少人这样想。”
她的话让沈如盏一时之间没有理解,所以她再问:“听你的语气,难道你觉得人越多越好?如果是的话,我这就很难明白你的心意了。”
高希宁道:“若只有我一人觉得他天下最好,他是我一人的英雄,若万人觉得他是天下最好,那他是万人的豪杰,若天下人都觉得他是天下最好”
她稍稍停顿了一下,嘴角上的微笑是那么的阳光明媚,那么的清风徐徐。
她说:“那天下谁人不识君?”
沈如盏一怔,下意识的重复了一遍:“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句话如果真的仔仔细细去思考,其实很有意思,整个天下没有一人不知道的,似乎只有那一人才行,或者说,只有那一个位置才行,只有那一个称呼才行。
这一次,沈如盏思考了很久很久。
她端起茶杯,仔仔细细的再次品味了一下这一番话,一人英雄,万人豪杰,天下谁人不识君。
良久之后,沈如盏笑着点了点头,放下茶杯说道:“幸好还不算太晚。”
高希宁嗯了一声,给沈如盏续茶。
烹茶那本册子里说,如果为人烹茶,却相谈不欢,那么便不要再续茶,喝茶的人自然也就明白,没有续,就是结束。
沈如盏看着自己杯子里续上的茶,微笑着说道:“好在,我也读过烹茶的书,现在看来,确实很有用。”
第七百五十五章 就那么一丢丢
官道上,李叱的北返队伍正在前行,风吹过烈红色的战旗,像是漂浮在众人头顶的火云。
马车上,李叱坐在那看着手里的情报,心里一直都在计划着如何应对兖州局面。
根据谍卫送来的消息,胡不语这个人似乎并没有什么神秘之处。
此人也曾在四页书院一段时间,高院长对他就颇为了解。
但是此人离开书院的时候,似乎和当初慕风流离开冀州相差无几。
所以此人在很早之前就已经是山河印的人,颇有些可能。
高院长对此人的评价其实并不高,说此人在书院的时候也一样,嘴巴很臭,人际关系极差,没有什么朋友,独来独往。
关于此人到底有何能力,在书院的时候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表现。
唐匹敌之所以知道此人,还是因为此人在幽州时候的有些表现令人刮目相看。
此人之所以在幽州不得志,除了自身性格原因之外,还有一件事办的他让罗耿很不痛快。
当初幽州军南下,胡不语就出言阻拦,说是此次南下毫无意义,不如什么都不管好好积蓄力量。
罗耿不听他的,惹了胡不语不高兴,于是他就直接把罗耿怼了一次。
他说你若兵败可别说我没提醒你,你这样的话,将来丢了幽州都怪不得别人,此番出征,你搞不好会被武亲王算计的满盘皆输,还要被气个半死。
武亲王气不气罗耿那是以后的事,反正胡不语这话把罗耿气的够呛,可是罗耿也不好因为这件事,当着手下人的面责罚。
毕竟连罗耿也要表现出来礼贤下士的样子,才能让更多人来投靠。
后来罗耿被武亲王算计,又被气的吐血,回到幽州之后修养。
这个胡不语就四处对人说,你们看,我说过了吧,只要去了就必然会败,还会被气个半死。
罗耿听闻之后大发雷霆,要处置此人,胡不语得到消息后害怕自己被罗耿杀了,便跑路回了兖州。
“这个人若真有才能,兖州又无敌手,只怕一两年内就能帮助山海军成为兖州唯一的队伍。”
李叱看向澹台压境:“你觉得咱们应该如何应对?”
澹台压境道:“按照道理,尽早讨伐,自然最好,越晚山海军的力量就越大,可是如今我们在冀州也是兵力空虚,调动不了多少人,兖州那边他们又有地势可以依仗,我们长途跋涉,又以兵少击兵多,实在不智。”
李叱点了点头:“所以这事,还是先要着落在廷尉府和谍卫身上。”
澹台压境道:“我可带一支兵马,先去东北方向汇合庄无敌,以两军兵力提前布防。”
李叱道:“回冀州之后再仔细筹谋,若是分兵给你,怕是最多也只就给你拼凑出一军兵力。”
澹台压境笑道:“若有一军便足以,我和庄无敌,以两万多兵力若是扼守不住关门,那就显得我们两个太废物了些。”
李叱也笑起来:“山海军不除,我担心的是以后会有祸患,若真是吕无瞒和梅无酒那两个人,他们做事会钻空子。”
澹台压境问道:“你是担心,若万一黑武人南下,夏侯的兵力不能抽调,而冀州这边又兵力空虚,山海军就会趁虚而入。”
李叱嗯了一声后说道:“若真如此的话,我们着实有些麻烦。”
他抬起手揉了揉太阳穴:“冀州累年战乱,兵源本就不足,我们这两三年来招募的合格新兵,加起来都不足八万人兖州那边就不大一样,虽然内乱,可没有太大的战事,又没有被黑武人袭扰过,渤海人不足为虑,人口数量远超冀州。”
(本章未完,请翻页)
澹台压境道:“试着看看能不能把人暗中除掉吧,一来是解将来冀州的威胁,二来是替沈姑娘把她弟弟的仇报了。”
李叱看向窗外:“也不容易,那两个人,本就是专门做这些事的。”
整个南平江以北,暗道上的势力几乎都和山河印有关联。
尤其是其中云雾图,更是把控着暗道上的所有顶尖杀手。
刺杀这样的两个人,难度之大可想而知。
澹台压境道:“所以就需要有一个可堪大任的人,先派去兖州,酌情而动。”
他说完之后看向远处,正在和别人先聊着哈哈大笑的余九龄。
李叱叹道:“论机谋反应,九妹都是上上之选,可是去兖州那种地方,光有机谋反应不够啊,得有很强的身手”
澹台压境笑了笑:“或者”
他抬起手指了指自己的鼻子:“选我?”
李叱怔了怔,然后就乐了:“你一个领军的将军,这次若非冀州可能会有战事,我都没打算带你回来,而是留你在豫州征战才是正经的事,你居然想跑去兖州做暗杀的事”
澹台压境道:“把廷尉军的千办分给我两个,再带上余九龄联络兖州谍卫,这事说不定我就办好了呢。”
李叱摇头:“不行。”
澹台压境道:“物尽其用人尽其才,这可不算是大材小用,能把事情在暗中办了,比在战场上耗费无数将士生命去打,要强一万倍。”
李叱看向澹台压境:“你真想去?”
澹台压境点头:“真想。”
李叱又沉思了一会儿,点头:“两件事,答应了我你就可以去。”
澹台压境问:“什么事?”
李叱道:“第一,不可不分轻重,何为轻重?你们比敌人重要,为杀敌而丢命,就是不分轻重。”
他停顿了一下后看着澹台压境继续说道:“第二,发个誓吧,向你爹发誓。”
澹台压境:“嗯?”
他眼睛都睁大了。
李叱:“呃你误会了,我的意思是,我说的话你可能不会听,所以要向澹台大将军发誓,他老人家只有你一个儿子,你向你爹发誓”
澹台压境:“”
李叱:“你看你,搞得我好像要占你便宜似的。”
澹台压境眼睛微微眯起来:“你确定你不是?”
李叱正义的说道:“当然不是!你看我这浑身上下,哪里有一处像是会占人家便宜的。”
澹台压境道:“看你浑身上下,哪里有一处不像是会占人便宜的。”
李叱道:“你们对我的误解都这么重吗?”
澹台压境道:“你对自己的误解一直都这么重吗?”
又两个月后,队伍回到冀州。
澹台压境开始挑选人手,准备赴兖州探查山海军的事,他不急着离开冀州,是因为还要等李叱调集队伍,给他凑出来一军人马带去冀州东北方向,在关内布防。
大概等了十天左右,李叱给了他一支新老混合的队伍,大概有五千多老兵,七八千新兵,混成一军。
澹台压境挑选了一些人随他去兖州,其中自然包括余九龄,用余九龄的话说,我是一个放之各处都不可或缺的全能人才。
但是他也觉得,澹台压境带着他,可能和他对另外一些事比较熟悉有关。
虽然澹台压境不说,可是余九龄看的出来澹台压境
(本章未完,请翻页)
那荡漾的内心,反射在眼睛里的浪花。
除了余九龄和一支谍卫队伍之外,还有廷尉军的两名年轻千办,虞红衣和早云间。
队伍整顿好之后离开冀州,朝着东北方向进发,队伍就算不耽搁的话,走到那边也要至少两个月的时间。
一路上并无波澜,大军到了冀州的东北关口,此地名为龙头关,是冀州与兖州的交界。
这里是易守难攻之处,谁得此关,便有阻隔冀州兖州两地的优势。
原本龙头关在兖州军的手里,兖州节度使与白山军在家冀州兵败之后,罗耿派人夺取兖州关,在此地驻军一千二百。
自此之后这一千二百人就留了下来,如今已经名正言顺的归入宁军麾下。
庄无敌已经在此地等候,他得到消息就连夜赶来,已经独自率军在冀州东边镇守了两年左右,他也很想念老朋友们。
一见面,庄无敌脸上就出现了久违的笑容。
“澹台!”
庄无敌快步迎接出来。
澹台压境也加快脚步:“庄大哥。”
两个人见面,格外的亲切。
“李叱不是,是宁王没来吗?”
庄无敌问了一句,略显有些局促。
澹台压境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