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窗外没有月色,所以没有他想追寻的光明。
第二天一早,皇帝没有去上朝,直接到了太庙。
当他到的时候,在京城内的皇族已经来了很多人,老老少少,一个个的脸色凝重,在看到皇帝的那一刻,德高望重的老人们先跪了下去,他们身后跟着跪下来一片。
皇帝连忙过去把站在最前边的那位老人扶起来,算辈分,这位老人是他祖父辈。
皇帝把老人扶起来后,转身进了太庙,撩袍跪倒。
他这一跪,刚刚才起身的那些人又跟着都跪了下去。
大概两刻之后,在这太庙中,皇帝宣布了他昨夜里做出的决定。
说完他的打算后,皇帝问:“在京皇族,若是把能调用的家丁下人,奴仆护院,这些都算上,看看能有多少人?”
那些人都在思考统计,皇帝看着他们说道:“王叔带着大军在北边抗敌,可咱们不能什么事都指望着王叔他一人,他分身乏术杨家的人,不该就这样等着消息,不管是好消息还是坏消息,等到了,要么哭要么笑。”
各家计算可用的人数,算来算去,竟是能凑出来小一万人那么多。
这一下,连皇帝都惊着了。
如今大楚已经危亡如此,皇族各家依然有着那么奴仆下人,可想而知,日子也过的依然奢靡。
“朕从昨夜就在想着,谁该来带着咱们杨家的这支队伍去和反贼打,去策应支援王叔。”
皇帝的视线落在一个年轻人身上,看起来也就二十几岁年纪,身材修长且健硕,很有英气。
那是武亲王的儿子杨振庭。
可是很快,皇帝就把视线从杨振庭身上挪开,因为他在看向杨振庭的时候,看到了武王妃那张惊恐而又带着些怒意的脸。
在那一刻,皇帝心软了。
他知道杨振庭最合适,杨振庭自幼跟着武王学习兵法,武艺也不俗,虽然和在场的年轻人一样,谁也没有领兵经验,但杨振庭在其中就算是最有经验的那个了。
可是武王妃那张脸上的表情,和她决绝的眼神,都在告诉皇帝,如果你敢让我儿子领兵去和宁军交战,那我一定会闹一个天翻地覆。
皇帝也觉得,这似乎不大公平,武亲王那般年纪了还在为国拼命,现在再把他儿子也送上战场
所以皇帝的视线落在另外一个年轻人身上。
“杨振焯接旨!”
皇帝看向那个也只有二十几岁年纪的年轻人,正是那位老人的嫡孙。
所以当他喊出这
个名字的时候,那位老人腿一软,竟是跌坐在地。
皇帝咬着牙硬着心肠没理会,看向那年轻人说道:“朕要把这支队伍交给你,你率军去京州西部一线布防,叛贼李叱已经夺取荆州,极有可能向东进军,一旦他动手的话,武亲王的大军侧翼就危险了,你挡在渔门关,只要李叱的贼兵不进京州,武亲王就能有足够的时间去打赢杨玄机。”
杨振焯跪倒在地:“臣,领旨!”
那位跌坐在地的老人,已经昏花的眼睛里,泪水止不住的往下流,可却没有说出什么,只是跟着他的玄孙一起给皇帝叩首谢恩。
大概十天后,这支由皇族各家的奴仆家丁护院组成的队伍,离开了大兴城。
他们将一路往西南方向开拔,支援驻守在渔门关的楚军,渔门关里,只有三千余人。
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在出征之前,杨振焯就从自己家里拿出来不少珍玩古董卖了,又亲自到各家去劝说,各家都尽量往外拿钱出来。
用这笔钱杨振焯一边走一边招募民勇,从大兴城走到渔门关有一千多里,走到的时候,队伍已经到了四万余人。
这次,他身边不仅仅是有从兵部调用来的所有可战将才,还有皇帝派给他的护卫,此人就是段狠。
段狠其实不想来,可是皇帝给了他无法抗拒的理由。
皇帝封他为将军,并且亲自接见了他,告诉他只要打完了这一仗,回到大兴城,就给他正式封侯。
段狠只是一个江湖最末流出身的人,封侯拜将,对他来说真的是不能抗拒的诱惑。
况且这次他要做的也仅仅是保护好杨振焯的安全而已,无需去上阵厮杀。
带着他的数百徒子徒孙,跟着杨振焯到了渔门关,当他也登上城墙往外看的时候,脸色还是变了变。
举着千里眼可以看到远处,大地上那一片流云般的红。
渔门关外大概三十里就是宁军大营,据说领兵的那位大将军叫夏侯琢。
关于夏侯琢,杨振焯知道一些。
他知道,北疆不破,黑武人没能在大楚乱成这样的情况下南下入侵,都是因为夏侯琢死扛。
他知道,连黑武人都打不赢的夏侯琢,他可能也打不赢,但他没有退路。
他还知道,按照辈分来说,他应该管夏侯琢叫一声兄长。
一个出身皇族却坚持不肯姓杨的兄长,此时,正在成为杨氏皇族的掘墓人。
宁军还没有进攻渔门关,而且看起来也不打算进攻,如果他们要打的话,在杨振焯带着队伍来之前,渔门关上的旗子早就已经换成宁旗了。
不打,是因为宁军不愿意那么早就进入京州战局。
宁王李叱的心思显而易见,让武亲王和杨玄机去打吧,而且李叱一定是带着嘲笑的心情去想的。
因为武亲王和杨玄机,也都是皇族之人。
“换旗子。”
杨振焯吩咐了一声。
渔门关上的主将大旗,换上了杨字旗帜,而皇族独特的旗帜也在宣告着主将的身份。
战旗换上之后不久,宁军斥候就把消息送到了夏侯琢手里。
看完了之后,夏侯琢皱眉沉思了一会儿,想着莫非是武亲王竟然到了?
可是又不大可能,若武亲王到了此地,谁在和杨玄机对峙?
他看向李叱,李叱起身:“咱们去瞧瞧。”
第一千零六十三章 万一将来有一个呢
夏侯琢看着渔门关城墙上那特殊的主将战旗,眼神有些飘忽,这样的旗帜他在羽亲王府里见过很多次。
在他父亲的书房里,也有这样一面战旗挂在墙壁上,展开着,上面有些破洞,应该是被箭矢所穿。
他没有问过这面战旗的来历,但他大概可以猜得出来,那是羽亲王年轻的时候作为领兵将军,带着大楚的儿郎在北疆和黑武人厮杀时候所用的战旗。
他父亲曾经是一个大英雄,夏侯琢一直都这样认为,哪怕到了现在他也是这样认为。
只是后来,人心里的那种欲望把大英雄变成了魔鬼。
可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父亲好像也算不上有多错,毕竟大楚崩坏,谁不想登九五位。
就像是现在的杨玄机,如果换做了羽亲王是在这个位置,那么并无区别。
“不可能是武亲王。”
夏侯琢道:“战旗的规格不够。”
没有王旗,就说明来的人不够级别。
就在这时候,城门却忽然开了。
一队骑兵从城门里出来,大概有十几人,为首的是个看起来二十几岁的年轻将军,身上是红绦明光铠,还有明黄色的披风,足以说明其皇族身份。
这十几人的队伍似乎完全也不担心什么,直接朝着李叱和夏侯琢他们这边过来。
到了距离还剩下十几丈的时候勒停战马,杨振焯朝着这边抱拳问道:“请问,哪位是大将军夏侯琢?”
夏侯琢应了一声后问:“你是何人?”
杨振焯再次抱拳:“兄长,我是宋亲王杨迹悦之子杨振焯,我父亲和兄长的父亲,乃是至亲兄弟。”
夏侯琢回礼抱拳。
杨振焯道:“兄长,可以借一步说话吗?”
夏侯琢看向李叱,李叱微微点头。
不久之后,城外的一座高坡上,夏侯琢和杨振焯两个人下马,缓步走上高坡。
“兄长,你在北疆的事我都知道,心中一直钦佩。”
杨振焯的话音刚落,夏侯琢就语气稍显冷淡的说道:“不用说这些客气话了,你想说什么就直接说。”
杨振焯也没有生气,本来他觉得自己应该生气才对,夏侯琢是杨家皇族出身,此时却在叛军之中,无论如何都应该生气才对。
夏侯琢和杨玄机还不一样,杨玄机也是叛贼,可杨玄机是主,而非臣。
“杨家的天下不该就这样完了。”
杨振焯看向夏侯琢:“兄长,如今杨家还有武亲王在,王叔大军已破李兄虎叛军十五万,又已经将杨玄机所部逼迫退防,以兄长的领兵之才,以兄长的出身,应该匡扶社稷,而不是助纣为虐。”
夏侯琢只是看着他,一言不发。
杨振焯道:“若兄长你愿意的话,这渔门关里的数万兵马,这座关城,我都愿意交给兄长,我也甘愿做兄长的部下,尽力辅佐兄长。”
夏侯琢笑了笑:“对杨家皇族来说,我父亲难道不是叛贼吗?”
杨振焯连忙道:“那怎么能一样?”
夏侯琢笑容里有些讥讽:“那何处不一样?”
杨振焯脑子里一下子就乱了起来,他明明确定就是不一样,可是解释的话,又不好解释的清楚。
夏侯琢道:“你觉得,就算是当反贼,杨家的反贼和别的反贼也不一样对吗?比如杨玄机,他这样的反贼,对杨家来说就容易接受一些,而其他人就不行。”
杨振焯道:“兄长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我的意思是”
夏侯琢道:“你的意思是,我身上流着杨家皇族的血,就该在这个时候站出来保护杨家,不然的话对不起列祖列宗?”
杨振焯:“我是,兄长毕竟是皇族出身。”
夏侯琢忽然问了一句:“你多大了?”
杨振焯道:“二十二岁。”
夏侯琢点了点头:“有后了吗?”
杨振焯:“尚未正式娶妻,所以”
夏侯琢道:“我来告诉你现在怎么救杨家皇族,不是你带着几万人守住这渔门关就能救的,你不如回家去娶妻生子,将来你的孩子,就是杨家的延续,这样来救杨家比你带兵打仗要有用。”
他说完这句话后转身下了高坡。
“为什么?!”
杨振焯朝着夏侯琢喊了一声:“为什么连杨家的人,也要反杨家的天?”
夏侯琢没回头也没回话,只是径直走了。
在剑夏侯琢之前,杨振焯是真的有那么一点期待,也有那么一点希望,以为自己可以说服夏侯琢。
如果夏侯琢应允了的话,他也真的愿意把渔门关的兵权让出来,在做见一见夏侯琢这个决定的时候,他脑海里甚至还想到了,将来在夏侯琢和武亲王这样的人带领下,朝廷大军终于荡平了贼寇,大楚江山得以恢复。
原来,这些幻想也只能是幻想。
他觉得夏侯琢有些冰冷,没有任何同宗亲情的冰冷。
回到李叱身边,夏侯琢叹了口气:“杨家已经到了用这样的人为主将的时候,却还痴心妄想的守住这江山社稷。”
李叱笑了笑:“跟你攀亲戚论关系了?”
夏侯琢嗯了一声:“跟我算了算,我是他堂兄。”
李叱道:“他这个堂兄把他甩在一边,他大概觉得你无情。”
夏侯琢道:“他是一军主将,我是一军主将,两军对敌,我没有把他拿下或是直接杀了,便不是无情了。”
李叱用肩膀撞了撞夏侯琢肩膀:“我看过了,大营南边七八里处有一条河,一会儿去钓个鱼?”
夏侯琢撇嘴:“我乃一军主将,你让我擅离职守去钓鱼?”
李叱:“嗯啊。”
夏侯琢:“那就不能让下边人知道,得说个漂亮的谎话。”
李叱哈哈大笑。
渔门关里。
一个看起来才十七八岁的年轻人问杨振焯:“兄长,怎么样?”
这少年也是杨家的,叫杨振岚,今年其实还未满十七岁。
皇帝陛下说,这天下是杨家人的天下,不能被那些叛贼夺走,于是他就来了。
他爹娘都不准他来,还把他关进屋子里,门也用锁链锁了。
可他还是逃了出来,他觉得皇帝陛下说的对,杨家的男人们不能光看着武亲王一个人为了杨家的天下去拼命,在皇帝朝着杨家人俯身一拜说,朕拜托诸位了的时候,他心胸里就烧起来一把火。
杨家的男人,什么时候都不能怕上战场,大楚的天下,太祖皇帝就是这样一仗一仗打出来的,现在有人想抢,那就 一仗一仗的再打回来呗。
杨振焯摇头对杨振岚说道:“夏侯琢不肯。”
杨振岚立刻就有些怒了:“他一个庶出的,竟是如此高傲?”
杨振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