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秦铁骑-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为西征大军,本太子势要击溃北凉的秦王,拿下北凉、郑州,踏平大武崤关。”呼尔康兴奋道,望着南边的大片原野,仿佛!大武的土地,即将收归他的囊中,成为辽国的江山。

    呼尔淳亦是点了点头,不置可否,“大哥!数日来,于我对东方羽的观察,东方羽的一切动作,皆是虚张声势罢了!此时,父皇又在东边草原,得此大捷,而今!正是我军歼灭秦军的最佳时机。”

    哈哈哈!

    呼尔康长啸,言道:“好!今日!便让你我兄弟二人,杀光秦军,灭大武,建立不朽功业,名留青史。”

    旋即!呼尔康麾下先头军,七万轻骑兵,加上五千铁浮屠,以先锋姿态,由呼延泉、呼尔泰亲自率领,气势汹汹攻向秦军大营。

    而曾经号称草原第一猛将,敢与上官文浩,并肩称名的呼尔泰,在与宇文护、裴元庆等人交手后,战了个不上不下,到得最后!还差点给俩人反杀了。

    此等屈辱,呼尔泰怎能忍受?他誓要报了此仇,斩了两人的头颅。

    匈奴三十万大军,迅速压上。呼延泉、呼尔泰的七万先锋骑兵,迅速将秦军大营踏平,而让人深疑的是,诺大个秦军大营,空无一人,锅碗瓢盆、兵器、帐篷等肆意丢放,杂乱无章。

    就像士兵逃跑一般,来不及收拾。

    呼延泉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旋即向呼尔泰说道:“呼尔泰将军,看来!秦军已然在昨夜就撤退了。”

    “哈哈哈!”

    呼尔泰仰天大笑,笑秦军不过如此,笑东方羽浪得虚名,“一群胆小如鼠的家伙,也配与我大辽勇士相提并论,我大辽的勇士,终将踏平北门关,拿下北凉。”

    在他们眼中,此时的东方羽,丢盔弃甲,被吓得连与辽人的勇气都没有,看这满地的狼藉,便是极好的证明。

    随后!呼尔康的大军,也是来到秦军大营外。

    呼尔康与呼尔淳两兄弟,一度认为,秦军之所以撤退,是因为大将军柳文龙,在东部败北,故而率军后撤,回凉州。

    而这时候!呼尔康所部,可直接乘胜追击,将秦军主力彻底格杀。

    “全军听令!全速前进,追击秦军!有人能活捉秦王者,赏万金,封万户候!斩杀秦王麾下将领者,赏千金、封千户候!”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如此条件,可谓诱人,命令刚传达下去,大辽士兵激奋无比,气势高涨。

    就这样!三十万辽军在屁股后面紧紧跟随,穷追不舍。

    但依旧看不到东方羽秦军的影子。

    “军师!我们速度是不是太快了,这都过去两日了,连辽军的人影都见不到!”东方羽驾着马,深吸了一口大气。

    徐猛亦是皱了皱眉头,觉得东方羽说的有道理,“是啊!”

    “大王!我们还是停下来,再等等辽军吧!”

    他们的计策,不就是为了吸引辽军么?

    “好!”

    “传令大军,原地休息一柱香时间,随后在缓慢行军,直到斥候发现大辽军影子为止。”

    “另外!让罗宗在后,布置好慌乱的场地,一定要表现出,我军是匆忙撤军。”东方羽赫然道。

    “诺!”

    呼尔康大军,每行一段距离,就会发现,秦军驻扎的地方,埋锅造饭的坑,就会少些不少。

    按道理!如果是正常行军的话,七万大军的吃穿用度,绝不是如此少的灶坑,就能够支持得了的。

    故此!呼尔康、呼尔淳兄弟俩,赫然断定!秦军缺粮,定然是北凉粮库空虚,难以支撑七万大军的吃穿用度。

    两年多以前的北凉,还是一块贫瘠之地,粮食匮乏,诸侯割据,北凉士兵战斗力低下,还比不得秦地内彪悍的秦民。

    两年时间过去!北凉虽易主东方羽,并在东方羽的领导下,秦地从北凉最贫乏的地方,一跃成为七郡之首。并且!秦地百姓民风彪悍,好勇斗。秦王东方羽能有一支骁勇善战的军队,再正常不过。

    即便是北凉四大势力皆败,至少在呼尔康眼里,也是情理之中。

    但这并不代表,区区一州之地,小小藩王,能将混乱了百年之久的北凉,用短短两年的时间,就能将北凉的生产、经济都带动起来。

    毕竟!一支强大军队的练成,只需一名像柳文龙这般雄才大略、有统兵之才的将军,与足够的粮饷,就已经绰绰有余。

    可要将一块荒废百年之久北凉,重新治理起来,非数年之功,而不成。

    而后!呼尔康大军继续推进,在见到每一处秦军留下的锅灶数后,就越发冲动呼尔康等人的内心。

    秦军如此!必定会败。

    直到第四日后。

    东战场!

    大将军已然在战战退退中,退到旦城下,依照柳文龙的吩咐,宋义率领着大军,猛攻旦城。

    与猜测中想的一样,此时的旦城,好比于一座空城,一千地方军,根本就抵挡不住宋义的步伐,在当日!宋义大军猛攻,彻底拿下了旦城。

    为了使城内安定,宋义杀掉几个大辽,比较有震慑力的地方官员,用以震慑大辽百姓。毕竟!小小旦城内,可不是武国的百姓,而是匈奴人。

    不过!即便如此,可退往旦城的途中,武军损失惨重,十万武军,在一路突围中,导致六万余士兵,直接死亡,最后!只剩下三万军。

    而大将柳文龙!也是在突围中,身中箭伤。

    至今!已然虚弱无比。

    若再无援军,恐怕!光靠一座小小的旦城,是守不住的。

    此次战役的失败,直接震惊了整个大武百姓,连朝堂,都陷入了无与伦比的慌乱。



    第136章 朝廷争议

    

数月整军备战,调领来自各州的兵马,合计四五十万大军,征调粮食器械无数,光是后勤大军,便有十万。

    大武上下,为抗匈奴,可谓同心戮力,捐钱捐物,抵御北方蛮族。谁都知道,匈奴攻破五关,北凉、并州、幽州、冀州,必会首先遭到匈奴人的洗劫。

    第一步!先是将各郡城的财宝、粮食,劫掠一空。再者!杀光百姓,侮辱妇女,四州之地,将会成为人间炼狱。两百年前的那场大战,就是最好的证明。

    抵御匈奴,不止是朝廷单方面的事,而是整个大武百姓的事。为了这一场数百年都难遇的大战,多少百姓捐出了自家的最后一点存粮,多少人为此受官厉压迫,家破人亡。

    这场大战的代价,实在太大了,大到百姓苦受,民间早已尸殍遍野,白骨遍地。甚至!有些地方,因迫不了官府的压力,揭竿而起的声音,越发大了。

    外有匈奴、倭寇肆虐,内有起义军作乱。内忧外患,此等窘迫局面,大武若亡,必顶不过二世。

    大武多少百姓?沉浸在漫无边际的恐慌中!甚至!百年难遇的大迁徙,也在并州、幽州、冀州等地,陆续上演,纷纷携家带口,往南边迁徙。

    不光是百姓,就是朝廷内众大臣,也是吵的不可开交。

    朝廷内,自从大将军战死后的消息,传回大武。众大臣为此,都在估划起来了自己的未来。

    没人相信!失去大将军柳文龙的大武,到底还有没有胜算。

    朝廷大臣,离心离德,不思朝廷安危、只顾自己,全然将大义,抛之脑后。甚至!更有丧心病狂者,提议宣武帝,尽快准备随时南迁金陵的举措。

    毕竟!匈奴一旦攻破五关,可不会给你时间,准备南迁的事宜。

    至于北边的秦王,在大将军柳文龙败北后,已经没有人会相信,区区一个初出茅庐、只有十八岁的小子,会将匈奴打败。

    毕竟!这次的兵力,不是十万,而是三十万。大将军败北之后,北凉一州加一尊秦王,即将面对的,可是百万之师。

    洛启帝都!朝廷!极武殿!

    “陛下!臣等决议,还是尽早准备好随时南迁的事宜!”蔡中拜道。

    随着北方战局的越发不利,像蔡中、叶伊这样的三公大臣,都纷纷发出南迁呐喊。今日、已经是数日来的第五次了。

    三公其中之二,都纷纷发表南迁的声明,做为皇帝的东方朔,坐在那张龙椅上,都仿佛是如坐针毡,面对的压力,可想而知。

    但朝中的武将,自然是不愿南迁班师的,仗还没打完,北方地区,仍旧有着几十万人马。

    其中!就以骠骑将军史文龙、郭亦、郭登、郭江三将为首,全力拒绝南迁;连大司马王铭章,掌管兵部如此之久,总算为自己发出了声明,决议不南迁,就算死战,也不退洛启半步。

    而大洪胪赵世延、中常侍固鸠,司徒王贵,等文职大员,皆愿死战到底。

    听到蔡中的话,王铭章赫然大怒:“蔡中,做为三公之一,朝廷股肱之臣,不思报国也就罢了!居还提出陷陛下于不义的地步,枉你还读圣贤之书,却不思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之意!我看你是老糊涂了,心都不干净了。”

    同为三公,有同列为天下四大家族,王铭章自然不用害怕蔡中。并且!王铭章支持的齐王,并非太子,怼你蔡中又如何?

    洛启!乃是四大家族,居住百年之久,实力早已根深蒂固。况且!数百年祖业,都留在洛启,王铭章宁可死战,也不愿后退一步。

    否则!祖业未好好守护,家国未好好守护,待他死后,该如何向王家的列祖列宗交代。

    蔡中口舌,丝毫不弱,“粗鄙之徒,目光短浅!你可知,五关若破,匈奴大军直指,便是京城。若崤关失守,四面围城,我军将陷入死地。”

    “王铭章,莫以为,老夫不知你心中心思,就你觉得对不起列祖列宗?守住大武、守住陛下、守住祖业,我蔡中安能不想!但你可知,陛下若有闪失,我大武该怎么办,失去的失地,又该如何?”

    “蔡中老命一条,死了便死了,大不了!撞死在城头之下,不过一方肥土。但陛下不同,真龙之躯、九五至尊,陛下乃是大武国本,魂之所在,陛下若有闪失,你可担待得起。”

    “咳咳咳!”

    因为激动,蔡中的喉咙处,不由发出几道剧烈的咳嗽。

    年纪大了,身体自然就不如从前。

    只是没想到!这几日吵着闹着要迁都的蔡中,并非因为恐惧匈奴,而是担心宣武帝以及大武的未来。

    在国家危急存亡的关头,居还有如此一批大臣,在默默支撑着。今日的吵骂,是宣武帝十几年来,听了最受益的话。

    莫名中,倒还是有些小感动。

    那些个小官小吏,没有家国之情,倒也无妨!只要这些朝廷重臣,还心思大武,便就足够了。

    “好了!两位爱卿的意思,朕已经明白了。”宣武帝很高兴,至少来说,臣心可用。

    王铭章与蔡中,相继退了一步,也不在争执。

    “王爱卿要死战,蔡爱卿要南迁,都是为了大武国的未来着想。武能死战,文能死谏,便已经足够。”

    “朕就说几句话!武国疆土,绝不退让;洛启尚有十万精锐,北方依旧有卫迟延、方登死战,我大武,还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蔡中,南迁金陵事宜,你该准备的就准备!王铭章,你既然要死战,那朕!自然也不会恐惧半分。朕决议,若五关攻破,朕势必身穿金甲,手握长矛,登上洛启城楼,与敌决一死战。”

    “但国不可一日无主,若洛启城被攻破,朕战死沙场!诸位爱卿,便携太子,去往金陵,重立大武。”宣武帝豪迈壮阔,震声有力。

    想他少年时,也是一员征战沙场的无双猛将呢!

    “陛…陛下…”

    而此时!所有还对大武,有着恋国之心的大臣,无比触动。

    亦是太子,也是露出一副惊愕的眸子。柳文龙之所以能败,很大的“功劳”,可得算在他的头上呢!



    第137章 落入圈套

    

北方的战场,依旧火热,比如那浓郁的血腥味,最为浓郁,易为刺鼻。

    头顶盘旋的秃鹫,迟迟不肯走开,似乎!也被这漫天飘散的血腥味,刺激了神经,“哇哇哇”的叫声,仿佛诠释者内心兴奋。

    “驾!”

    大辽七万轻骑兵,终于在第五日,锁定了秦军的屁股!为了防止秦军疯狂反扑,呼延泉、呼尔泰会合了呼尔康的主力军,全力追击。

    如此大好时机!没人愿意错过。

    在白云散去的地方,一片晴朗,在空际之下的两面纵横十几里的斜坡,在原有基础的情况下,增加弗朗基大炮至两百门,两万弓弩手、两百架虎蹲炮,正等待着大辽军队,落入圈套。

    东方羽以诱敌深入的计策,埋锅造饭,减少灶坑的假象,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