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种-第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大名府黄河东岸这边的馆陶、临清二城中,还有2000禁军和2000厢兵,这些军队都在蔡懋的管辖之下。在赵楷走后,蔡懋已经下令调他们入大名府城了。
    知沧州事杜充现在也赖在大名府没走,他管辖的沧州地界上还有2000左右的兵力,他现在也下了调兵来大名的命令。
    光是这些部队加起来,就有11500余人。
    另外,在靠近大名府的冀州、深州、河间府一带,还有河北东路安抚使李禄的一万几千人杨惟中本就是他的部下,是奉了他的命令带兵来大名听用的。
    如果能把李禄指挥的军队也调到大名府,那么大名府城中可靠的守军就多达两万几千人,守城足够了。
    第三个问题就是大名府城中有没有足够的钱粮可以养活两万多人的军队,以及用来买退金兵好像是有的,不过这些钱财现在不在蔡懋、杜充的手中,而是在元帅府长吏秦桧和元帅府司马陈记的控制之下。秦桧、陈记二人可不仅管理着赵楷带到大名府的钱财,而且还管着大名府和河北转运使司的府库。
    所以当黄河西岸发生夜战的消息传来的时候,蔡懋、杜充,还有那个被郭天女押来大名的吕颐浩正在大名府内城中的元帅府长史司内一块儿劝说秦桧、陈记二人把钱交出来。
    至少得交出大部分出来,好让蔡懋、杜充、吕颐浩三人拿钱去买退郭药师和刘彦宗。
    要不然蔡懋、杜充、吕颐浩三人手里没钱,什么事儿都办不成啊!
    可是秦桧却说什么都不答应给钱这钱可不能给,给了他就没权了。
    “大王领兵在外,桧奉命看守帅府钱粮,无王命岂敢与人?”
    蔡懋看着这个守财奴一样的帅府长史,脸色一沉,“昨天晚上黄河西岸的大火烧了大半夜,站在大名府城墙上都能看见这是大王的军队在和金贼决战!金贼如果获胜,很快就会兵临城下,到时候就需要用钱了!”
    “大王带着一万五千人出城,金贼只有万人,获胜的应该是大王!”秦桧还真是精通兵法,居然算准了赵楷必胜,“我们只需要等待大王凯旋而回即可,就算用钱也是办庆功宴,下官拨一万贯给大府,可足够了?”
    方头方脑,留一部大胡子,看上去威风凛凛的怂人杜充开口帮着蔡懋说话道:“会之,金贼强悍,满万而不可敌,大王只一万五千人,能有多少成算?”
    秦桧当然不相信杜充的判断,反驳道:“大王已经用计麻痹了郭药师,能施以突袭,而且还能身先士卒,以激励三军士气,怎么可能会输?”
    说着话,他扭头看了眼陈记,想让陈记帮着说话。而陈记却是一脸忧郁他当然比秦桧怂了!而且他也更了解赵楷,所以很清楚赵楷很可能疯了。
    一疯王带着一万五千战力稀松的宋军,怎么可能打败郭药师的一万金贼?如果这样也能赢,那大家一块发疯算了
    “蔡大府,若大王真的”陈记看着蔡懋,低声问,“谁可继任河北元帅?”
    “自然是莘王!”杜充大声道,“莘王是大王的亲弟弟,还是官家的第十二子,他不为元帅,还有谁可以为元帅?”
    陈记看着杜充,咬牙道:“可大王尚有一子在此!”
    杜充问:“王子年幼,怎可为元帅?”
    “年幼也比怯懦好!”陈记据理力争,“莘王怯懦,来了大名府那么久,连宫城都不出,如此胆色,不可为元帅!”
    蔡懋见二人竟然为了元帅继承人的问题争执起来,也有点哭笑不得了。郓王还不见得回不来,开封府也不见得就沦陷,即便当了元帅也未必就能黄袍加身。现在为了这事儿争吵,是不是有点太早了?
    不过这个秦桧为郓王守财,陈记又有保郓王之子,这二人倒是难得。可惜郓王不听他们的,只愿意和群武人军议,要不然何至于此?
    想到这里,蔡懋扭头看了看吕颐浩:“元直兄,你怎么看?”
    吕颐浩一听这话,心里就要开骂了他压根就不是郓王的人,对于郓王逼父抗金的行为也是不认同的,现在不过是被郭天女押送到大名府的,就是个局外人。现在怎么稀里糊涂的牵扯进元帅府的内争了?
    等等,自己这样算不算定策之臣?算了,博一下吧!
    想到这里,吕颐浩已经有了主张:“不如由郓国夫人定夺吧!”
    好嘛,这是把朱凤英当“小太后”了。
    秦桧听了他的言语,马上点头道:“对,对,就请郓国夫人来定夺!”
    陈记马上也附和道:“对,应该请郓国夫人来做主!”
    蔡懋和杜充互相交换了一下眼神,杜充道:“莘王也应该出面,这样才能稳定人心!”

第六十一章 个个都不简单啊!(求收藏,求推荐)
    大名府皇宫,崇政殿。
    赵楷出征未回,也没派人回大名府报信,崇政殿上自然人心惶惶没有人回来报信并不是因为赵楷赢得太开心,所以忘记了这事儿。而是他让人架在黄河上的浮桥让流动的浮冰给撞坏了,现在还没修好。
    而这些日子是黄河冰面化冻的时候,早上气温比较低的时候,河面上全是流动的大块冰块,乘坐小船渡河非常危险,一不小心就给撞翻了。所以赵楷派出的回城报捷的骑兵被堵在了岸边,还在等午后气温上升,河面上的浮冰减少或变小后,再过黄河。
    于是,此时此刻的崇政殿上,自然是人人慌张,个个胆寒了。
    “这可如何使得?这可如何使得吾年幼少识,怯懦而不知兵,怎可代理元帅之位?还是,还是以吾侄为代理元帅吧!”
    正把元帅之位往外推的那人是“宅王”赵植,他是被赵楷“绑”来大名府的。而且赵楷在来的路上还和他说了,要培养他临阵杀贼,这可把赵植给坏了他又没给人换过魂,原装的大宋怂王,怎么敢杀贼?
    所以到了大名府后他就一头钻进宫城里面分给他居住的院子,当起了宅王。如果不是郓王兵败的消息传来,他现在还在继续当宅王呢!
    现在赵论一听说要让自己代理河北元帅,顿时就吓得面无人色了,还一个劲儿把元帅的位子往侄子赵论手里塞。
    听他这么一说,力推他接班的蔡懋、杜充二人那是大失所望啊!
    他们俩所图的当然是“定策之功”,也就是拥立的功劳。现在开封被围,除了赵楷、赵植、赵论之外,道君皇帝一大家子都给困在开封府城之内。
    等开封府被打破了,当然就被人一网打尽,全都得去金国喝东北风。到了那时,可以接班即位的人选就只剩下赵楷、赵论、赵植。
    推荐下, 书籍全,更新快!
    现在赵楷很可能已经薨逝了,那么有望即位之人就只剩下赵论、赵植了蔡懋、杜充二人拥立赵植,当然是想和陈记、秦桧二人争一下定策大功了。
    没想到赵植这货太怂,真是怂出于佶而胜于佶了。
    “可论儿还小”朱凤英也眼泪汪汪的替庶子赵论推辞这个倒霉的元帅了。
    自己的丈夫赵楷不就给这个倒霉的元帅给害苦了?怎么还能把论儿这个小孩子再往火坑里推呢?
    听她这么一推,正牵着儿子的手坐在朱凤英身边的潘采莲可急了,她现在越看自己的儿子越聪明,而且还和孩子他爹一样胆儿肥,许就是大宋中兴之主
    想到这里,她赶忙就在儿子耳朵边上小声嘀咕,“快说:我不小了,可以当元帅”
    赵论是个听话的孩子,马上就开口了,“我娘亲说我不小了,可以当大元帅了!”
    他这一嗓子出来,所有人的目光不看他,都去看他娘亲潘娘子了没想到啊!原来你也想当太后!
    潘娘子胸脯一挺,柳眉一扬,大眼眸子一瞪,眼眶里面泪汪汪的就开口了:“对,就是奴家说的,论儿是大王独子,虽年幼,但却是初生牛犊,不畏虎狼,如何不能当元帅?”
    她又看了一眼赵植,轻轻的丢了个媚眼儿,柔声道:“叔叔,你说呢?”
    “对,对”赵植的脸刷一下就红,连连点头,“论儿可以当元帅!”
    这个女人不简单啊!
    在场的官员们顿时就对潘娘子刮目相看了,她虽然只是个出身相当卑微的侍妾,跟随赵楷那么多年,连个郡君都没有。但是她在现在这个关键时刻的表现,不仅奠定了赵论世子的位子,也把自己抬到了足以和朱凤英这个正妻分庭抗礼的地步。
    不过仔细想想,这个潘采莲当年不过是懿肃贵妃王氏身边众多宫女中的一个,可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赵楷的侍妾,而且还在之后数年内“独占”大权在手的郓王殿下,又怎么会是简单的角色?
    相比之下,朱凤英不过是小时候长得可爱,被赵佶一眼看中而已
    “既然莘王殿下也推举王子代理,那臣等皆无异议!”
    陈记这个时候也立即站出来挺赵论,不,应该是挺潘娘子了!
    陈记跟随赵楷多年,还兼任着赵论的老师,和潘娘子的关系当然很好。如果赵论可以当官家,潘娘子可以当太后,那他就是又一个韩琦了。
    “臣等皆无异议!臣等请少主代行大元帅一职,统领诸州、诸军事!”
    秦桧也立马跳出来争这个定策之功了,他当然能够感觉到自己的长史位子摇摇晃晃。赵楷虽然用了他,但是并不信任,在他身边安插了好几个皇城司的亲事官所以秦桧这些日子,真是兢兢业业的在办事啊!虽然过手的财货数以十万计,但他是一个子儿都不敢往自己兜里装。
    这个官当得亏了!
    不过赵楷的“战败失联”,却给了秦桧一个投机定策之功的天赐良机。
    朱凤英“没了”丈夫,方寸以乱,只是摇头道:“论儿为元帅也无不可,但是河北军情紧急,开封府又陷入重围这元帅如何当得下去?”
    “郓国夫人放心,臣自有办法可保大名府城安然无恙。”说话的是杜充。
    就是历史上那个接了宗泽的班,把南宋往死里坑,最后又投降了金国的大汉奸说实话,他对宋朝的伤害比秦桧厉害多了。这家伙只要稍微给力一点,哪儿有秦桧什么?
    不过穿越之前对宋朝的历史就不是太知道,穿越的过程中又忘记了一些的赵楷,现在就盯着秦桧这个恶人,把杜充这个祸害给忘记了!
    赵楷都不知道杜充是恶人,朱凤英就更不知道了,听他说有办法,马上就发问道:“不知杜太守有何妙计?”
    杜充笑着捋了下胡须,一副成竹在胸的模样,“回国夫人,下官的办法很简单,就是以水代兵,水淹金贼!大名府周遭有黄河、漳水、永济渠,每年春夏两季最容易发水,若金贼前来,臣只需派人掘开漳水或是永济渠的堤坝,就能把大名府周遭变成一片泽国。”
    以水代兵历史上这货就掘开黄河,结果一路淹到了徐州,还彻底改变了黄河的流向!
    不过这回他的心还没那么黑,没想到要掘黄河掘了黄河搞不好就把大名府城给冲毁了!现在赵楷所部的可靠根据地就一个大名府城,可不能给冲垮了。
    所以杜充这个“水利专家”打算少放一点水,把大名府周围淹一下就行了。
    潘娘子眉头蹙着,“大名府周遭若成泽国,那我等岂不是被困于此,哪里都去不得了?”
    蔡懋笑道:“潘娘子勿忧,下官手头有纲船数百条,船夫数千人,都已经备了利于水战的器械,足可以在水上破敌!”
    潘娘子点点头,又扭头对朱凤英道:“夫人,奴家觉得大名府城还是很牢靠的,论儿可以据守于此,静观变局而且大王吉人天相,多半可以逃回来的,论儿只是暂代。”
    朱凤英也点了点头,“也只好如此了”
    就在这个时候,崇政殿外忽地有人大喊起来:“大捷,大捷魏县大捷,大王打胜了!”
    大殿上的人们先是一愣,然后都是一脸的难以置信天哪,居然打胜了,他们白忙活了!

第六十二章 开封府有十五万金兵!(求收藏,求推荐)
    大宋宣和八年,二月初八,大名府城魏县门西十里,黄河渡口,已经聚集起来不计其数的士绅百姓。一座刚刚搭建起来浮桥上,到处披红挂绿,浮桥的东头还搭起了彩画牌楼,牌楼上面还挂着一张牌匾,上面是龙飞凤舞的四个大字“奏凯班师”。原来这是大名府的官绅士民在迎接大破金贼并且趁胜收复临漳县城的郓王赵楷。
    和一个月前赵楷第一次抵达大名府的场面相比,这回大名府的官绅士民可是热情太多了。不是在城门口迎接,而是出城十里到了黄河边上迎接。而且出迎的人数极多,从黄河渡口到大名城魏县门之间的官道两侧,挤挤挨挨的都是迎王师的百姓。其中不少人还捧着一箪箪、一壶壶的酒食。所谓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说的大概就是这种情况。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大名府的士绅百姓对郓王赵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