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C书库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宋有种-第6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政殿内,朝会还在继续召开。
    虽然赵佶内禅跑路的事情已经黄了,但是抗金的难题随即就摆在赵楷跟前了。他现在得趁热打铁,把抗金图存的大方针敲定。同时也得把河北东西两路兵马元帅的职位拿下,还要得到开府建衙、自辟僚属、节制河北东西两路诸军州府县、节制河北东西两路诸军等权力、节制河北转运使等权力也就是把河北名义上的军政财权全部拿到手中!
    至于赵楷实际上能抓到多少权力和军队,就得看他的本事和气运了。
    另外,赵楷还得替赵佶搭建一个守卫东京城的草台班子,然后由他们尽速制定守城方略。现在金兵的东路军正在以极快的速度逼近东京开封府,估计在明年正月间,大股的金兵就要通过冰封的黄河,冲到开封府城外了!
    如果在金兵到了之前,开封府没有做好准备,那么即便赵佶这个官家没有跑路,战局恐怕也乐观不到那里去。
    “父皇,”赵楷对有点失魂落魄的赵佶上奏道,“东路金贼南下速度极快,一日百里怕都不止,儿臣估计在明年正月间,金贼大兵就能到东京城外了。”
    “什么?明年正月!”赵佶一听就更害怕了,“今日已经是腊月二十三了”
    “是啊,”赵楷道,“所以事不宜迟,不如今日就定下抗金的大计吧!”
    “大计?”赵佶问,“三郎有何退敌妙计,快快道来!”
    “父皇,”赵楷道,“儿臣哪有什么妙计?儿臣只是建议父皇就在今日下定决心,并且颁布诏令,成立东京御营和河北元帅府,分别指挥东京及周围地区防务和河北东西两路的抗金事宜。
    另外,今日还须决定抗金的大方针!儿臣的建议是南守北扰,以战谋和。”
    “谋和?如何谋和?快快说来!”
    赵佶听见“谋和”二字,精神立即就好了不少。
    赵楷其实压根就没想要和。不过他也知道赵佶的怂样,如果不给他一点卖国求饶的希望,没准自己前脚北上,他后脚就逃了!
    “父皇,”赵楷道,“儿臣的想法是以战谋和先有战,而后才有和!而儿臣的战法,则是在南线守备东京开封府及周边的一些坚固城池,并实行清野。同时儿臣亲赴河北,在金贼返回的必经之路上布防清野,断敌归路。
    只要我们在南线可以守住东京城,在北线可以阻断金贼退路。那么要达成一新的澶渊之盟,也就不是难事了!儿臣觉得,金贼南下,其实就是图财。如果要图咱们的土地,就该在河北慢慢啃,不该进军那么神速。”
    这番话自然还是安慰赵佶的。
    “好好!”赵佶连连点头,“澶渊之盟好啊,应该快快缔结一个新的三郎,你北上后也别只顾打仗,还要寻找机会和金贼接触。天下不安,苦得终究是黎民百姓,如果能出点岁币买个平安,也是一件美事儿!”
    这就想花钱买平安了?赵楷心说:你个昏君又在做白日梦了!
    不过赵楷嘴上还是满口答应着:“儿臣遵旨,儿臣一定想办法尽快去和金贼谈判。”
    “好!”赵佶道,“那朕就封你一个请和使兼河北兵马元帅请和在前,兵马在后,可知道了?”

第十章 ? 带着秦桧去抗金!(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请和在前,兵马在后!
    官家赵佶的话可是说得明明白白了。
    崇政殿上,众人的目光又转到赵楷这个请和使兼河北兵马元帅身上了。
    赵楷当然不想向金国请和了,他要是请了和,北上抗金不就成了北上卖国了?他是天选之人,怎么可能干卖国求饶的事情?不过赵楷还是有点小机灵的,他也知道现在必须团结一下宋徽宗,以免这被逼抗金的大宋官家在自家离开东京城后马上翻脸。
    另外,赵楷还想从宋徽宗那里骗个几百万求和经费求和嘛,不可能两手空空啊,肯定得送钱送女人吧!
    “父皇,儿臣知道父皇的心意。”赵楷笑道,“这其实也是儿臣的心意咱们现在都没试着同金贼讲和,怎么能急着逃遁呢?和放弃中原大好江山逃之夭夭相比,哪怕一年给个三百万两银子的岁币再加上燕山府的地盘,也是非常划算的。
    燕山府本就不是咱大宋的祖宗传下来的,是父皇从金贼手里买来的地盘,现在就当买亏了吧。至于三百万两银子的岁币就当成用来养废金贼勇士的富贵毒药!也许养个二三十年,金贼就和契丹一样了。而且金贼拿了咱们的银子,还是得用来买咱们的绫罗绸缎,瓷器漆器。银子就是在他们手里过一过,最后还是会回到大宋来的。”
    割地纳款的事儿居然也能说得那么正面,以至于崇政殿上的大官们都不知道该不该反驳了?
    赵佶听了这番混帐话,却是连连点头,心想:朕连割地纳款都没试过呢!怎么就想到禅位而逃了?真是急昏头了!
    想到这里,赵佶就笑着对儿子赵楷道:“古语有云:君有诤臣,不亡其国;父有诤子;不亡其家三郎,你就是朕的诤子!如果不是你入宫进谏,朕现在已经不是九五至尊了,搞不好还要亡国!”
    他这话也许是真心实意,也许是为了哄住赵楷这个“诤子”现在忠于赵楷的六百兵士还守在崇政殿外呢!
    “父皇过奖了,这是儿臣为人子的本分。”赵楷倒是真心觉得自己逼父抗金的行为就是大孝,将来肯定是可以上孝经的。
    谦虚了两句之后,他话锋一转,就问赵佶道,“父皇,现在燕山府已经在金贼控制之下了,割与不割的,对金人蛮夷来说都一样。所以儿臣要显示和谈的诚意,也只有给钱了怎么都得先给一年的岁币吧?”
    “一年的岁币那就是三百万了!”赵佶点点头,“李邦彦,如今国库当中还有多少积蓄?能拿得出三百万财货吗?”
    太宰李邦彦这个东府宰相两忙出班上奏道:“回禀官家,自宣和以来,朝廷连年用兵,开支浩繁,左藏日益空虚不过内藏和封桩库中还有不少财货,其中铜钱尚有三四千万贯,白银不下三百余万两,黄金有二十余万两,另有布匹绸缎二三百万匹。”
    什么?大宋竟然那么富!赵楷听了李邦彦的话,顿时就后悔了。他昏头昏脑的,一时没想起大宋朝到底有多少钱其实原来那个赵楷也没不知道具体数目,结果只要了一个在他看来很多的数目三百万。没想到大宋的国库当中居然还存了几千万贯的财富。早知道就该狮子大开口,得要他个一千万啊!
    “好,”赵佶点点头,笑道,“有钱就好三郎,你放心大胆的去和金人和谈,我大宋有的是钱可以给岁币!朕可以先从内藏中取出银二百万两、钱五十万贯、绢帛五十万匹与你,用来买退金人。”
    赵楷心说:有钱给岁币,没钱打金贼,你活该去五国城喝东北风!
    “父皇,”赵楷在面子上还得继续装“卖国贼”啊,所以他接着对赵佶道,“这三百万银、钱、绢帛可不是小数,以儿臣的皇城司第五亲从指挥的数百人马,恐怕不足以护送这些银子过黄河啊!
    而且金贼万一狮子大开口,儿臣就得用这三百万去利诱河北诸军,与贼周旋。可是驭兵之道,在于恩威并施,光有银子,没有足够的亲兵还是不行的。所以儿臣还想从侍卫步军和胜捷军中抽调一些精壮,再加上数千军马,随儿臣一起北去。另外,儿臣还想调几个臣和武官为左膀右臂,同赴河北,请父皇一并应允吧。”
    “你要调兵?”赵佶一听儿子要兵,就有点皱眉头了,钱他舍得给,但兵就舍不得了。
    因为他现在被堵在东京开封府了!
    赵桓、赵楷两兄弟都坚决不要当官家,他的烂摊子甩不出去了,当然就离不开东京开封府了。既然烂摊子甩不出去,他当然得死死抓住保命的军队了。
    “儿臣不多要兵,”赵楷知道赵佶的心思,而且他也看不上东京的军队,于是就道,“儿臣只带两三千人去河北。除了亲从第五指挥的六百人之外,儿臣还想要亲事官三四百,胜捷军的骑兵第一将的千余人,还有今日随儿臣入宫的三百步军,以及天驷监养马的厢兵数百人。另外,儿臣还想从牟驼冈马场挑选马匹五千用来驮运财货。”
    “倒是不多”赵佶拈着胡须盘算了一番,亲从第五指挥本就是赵楷的人马,那三四百亲事官应该也是赵楷的人,何灌带着进宫的三百人肯定也不能要了。胜捷军的第一骑兵将虽然是精锐,但毕竟只有千余人,而且领兵的正将向克也曾经在亲从第五指挥当过指挥使,和赵楷的关系非同寻常。把这支部队留在开封府城内,赵佶也是不大放心的。
    至于牟驼冈养马的厢兵本就不算什么,给就给了。军马也可以给,五千匹的数目虽然不少,但也不是拿不出来。
    现在东京西北归属天驷监管辖的牟驼冈养马场中就养了两万匹军马,另外,东京城内还有近万人的骑兵,配备的军马也在万匹上下。两者相加,单是在东京开封府境内,就有军马三万匹以上!
    虽然这三万匹军马的质量不怎么样,但数量绝对不少了,拿出五千匹给赵楷,还剩下两万五千匹可用,也足够了反正赵佶已经拿定了主意,金贼一来,他就命人死守开封城,坚决不出城去,所以也用不着多少军马。
    “好,”赵佶点点头,“兵和马都可以给三郎,你刚才还说想要几个臣和武官,想要谁?和朕说,朕都派给你!”
    赵楷道:“父皇,那儿臣就不客气了。除了儿臣所领的皇城司的几个官员以及郓王府的人之外,儿臣还想要何灌、何蓟、何藓父子三人,还想要胜捷军的正将向克。”
    说着话,他又瞅见相貌堂堂的刘锜了,于是又道:“还有这位閤门祗候望之也颇为威武,儿臣也想带着他去河北觅一番功业。
    另外,儿臣还想要个臣和陈记一起,分别充任王府长史和王府司马。”
    宋朝有亲王傅、亲王府长史、亲王府司马等高级属官的名位,但并不常设,只是在开国初期,才有人担任这样的官职。到了宋太宗执政后,亲王已经是防范的对象,自然要削减他们的属官。什么王傅、长史、司马就全都从王府之中消失了。
    “行啊,”赵佶笑问,“不知三郎想要哪位官?”
    赵楷瞄了一眼缩在人群中的大奸臣秦桧,嘴角浮出一丝冷笑:“儿臣想要左司谏秦桧!”
    秦桧闻言就是一颤,忙要出班推辞,赵佶却已经开口了:“可也,秦桧的确不错,就让他当你的长史吧!”
    赵楷又冷冷的看了一眼秦桧,心说:你可完了!老老实实的跟着本大王去抗金吧!

第十一章 ??娘子不哭,我们一起去抗金!(求收藏,求推荐,求打赏)
    皇城,崇政殿。
    随着天色渐渐昏暗下来,这场“逼父抗金”的东华门之变,终于到了圆满收场的时候了。
    说实话,在今年这场变故当中,赵楷、赵佶,还有一群哄着赵佶内禅跑路的臣子,好像个个都有错啊!
    赵楷身为提举皇城司的大宋亲王,维护父皇赵佶的皇位是他的第一要务。所以他听说赵佶被一臣又哄又骗的要禅位了,立即带着皇城司亲从官入宫是完全合理合法的。可是皇子带兵入宫逼父,而且还说自己要效仿李世民呵呵,这事儿搁在哪朝哪代都有点悬啊!
    而那些劝退官家赵佶的两府重臣,冷静下来一琢磨,同样觉得自己的地位有点悬了!
    他们这些为人臣的,不管用什么理由,都不应该劝退君父啊!
    更不应该的是,他们的劝退还失败了,赵佶现在仍然是官家,而他们所力捧的赵桓则哭着喊着不肯当官家如果拿历朝历代的史书出来看看,他们这些人未来的前景,恐怕都不大好啊!
    赵佶当然更不好了!从实行联金灭辽的国策开始,这位大宋官家就昏招连连。仗不好好打,兵不好好练,后勤保障也乱成一团,河北两路地方的防御也没认认真真的搞。而且还把维持燕山府防线的希望寄托在郭药师身上,结果郭药师一叛,北方燕云防线完全崩溃!金贼大军一日百里,飞速南来。
    在这个情况下,他这个官家考虑的不是怎么抗金,而是怎么逃跑!如果不是赵楷来了个逼父抗金,他的官家现在都没了,而大宋江山恐怕也得送了人。
    官家当到这个份上,不用说也是威信扫地了
    至于赵桓这个冤大头倒没什么大错,除了比较怂但是怂也不是罪过啊!他好好的在家怂着,父皇让人招他入宫接旨,他马上就来,结果正好撞上一场宫廷政变。而这场宫廷政变的目的,恰恰是阻止父皇赵佶禅位给他。
    现在他不仅官家没当上,连太子的位子眼看也要不保了。而自古以来被废的太子,又有几人能够善终?
    真是想想都伤心啊!
    正在赵桓暗自落泪的时候,他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